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召喚之東吳大帝》第八十五章:四年光陰
坐於首位的努爾哈赤,望著眾人緩緩離去的背影,眼神不由深邃,此次皇太極的失敗,也是給努爾哈赤提了個醒。

只見努爾哈赤緩緩站起身,年歲雖以半百,但身軀卻是無比雄壯,他背著手,大步走至主廳門前,望著天空中那明媚不明的星空,眼中也屬於著星星閃爍。

說到底,在這個時代,除了人馬金糧,最重要的還是人才,最緊缺的也是人才,文臣也好,武將也罷,皆是如此。

「唉,只可惜,我族之中,老夫還暫且沒有發現其餘可造之才,」努爾哈赤不由哀嘆,你說在草原上,找一些衝鋒陷陣的猛士,那倒真不少,但你要找一個認字,又看過兵書的,那還真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不過那個名為公孫述的漢人倒是不錯,可堪一用,還有那個徐榮,雖然骨頭硬了一些,但統兵能力確實不錯,若將其收之麾下,孔也是一助力,」努爾哈赤先是感嘆了一下自家手底下無人後,眼神變得深邃,在心中這樣想道。

所以族中無人又如何?大不了去搶,去挖,只要是人,心中必有貪念,不管是貪什麼,只要有這個心思,總會得到,想到此,老人的眼神再次幽暗了些,不自覺的看向那廣漠無垠的中原大陸,心中澎湃。

而接下來該做之事自然不用多說,那便是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而這一點,可不只是努爾哈赤這麼想,在這天下即將大亂之時,只要是有野心,有腦子的人,都會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政策實行。

而這本該混亂的天下,也是給老百姓,留有了喘息的餘地,能讓大傢夥過上幾年安穩日子,不過那也只是一部分,像黃巾之亂的這種大型戰役,近幾年倒不會發生,但小戰確是不斷。

時光悠悠,歲月如梭,轉眼便過去了四年,而在這四年中,這風雨飄搖的王朝,也是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公元185年,)光和二年,二月,京師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宦官中常侍張讓、趙忠等勸靈帝稅田畝以修宮室、鑄銅人。

(公元186年,)光和三年,二月,江夏郡兵趙慈起兵反漢,殺南陽郡太守秦頡,不過,同年十月,的武陵郡的蠻夷倒是沒有像歷史這中那樣,造反攻略郡縣。

(公元187年,)光合四年,二月,民起義。義軍攻打中牟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聲勢漸盛。三月,河南尹何苗率兵鎮壓,義軍失敗。

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每年都是二月。

同年,六月,漁陽人張純與其同鄉張舉起兵反漢。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結盟,抄掠薊縣,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太守劉政、遼太守陽眾等。

屯於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為帝,要求漢帝退位,公卿奉迎張舉。

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進討張純,因南匈奴反而未果。中平五年十一月,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率步騎王萬,入青州、冀州二地,攻破清河、平原等郡,聲勢甚盛。漢廷詔羅藝,公孫瓚,劉備等兵進討。

劉備,公孫瓚等與張純等戰於石門,大破之。張純等丟妻棄子,逾塞而逃,想要退至柳城。。而在半路,張純更是被羅藝手底下心冒出來的一員白袍小將,一槍秒殺,至此張純之亂平定。

而這一戰,也讓公孫瓚等收穫頗多,劉備,公孫瓚二人接獲封雜號將軍,羅藝更是被封幽州刺史,只在幽州牧劉虞之下。

(公元188年,)各州郡黃巾軍接有起勢之象,但是跟黃巾之亂相差確實甚大,很快就被平息。

至於本該這一年設立州牧之事,早在黃巾軍起義之時,便被袁家給提了出來,所以也便沒有此事了。

同年,漢靈帝劉宏,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織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盧俊義、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楊勇、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

其中上軍校尉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上軍校尉蹇碩成為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依舊是同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情還真不少,冀州刺史王芬、南陽郡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見天象不利於宦者,準備盡誅宦官,廢掉漢靈帝,改立漢宗室合肥侯為帝。

於是,王芬等邊結豪傑,預作準備,曾連結在陳留當太守的曹操,曹操認為時機未到,不可輕動,回信拒絕。

不久,靈帝欲北巡間舊宅,王芬等準備乘機發難,乃止書詭稱黑山軍攻劫郡縣,求起兵進討。這時,太史認為天時不利,「不宜北行」。靈帝遂止,並敕王芬罷兵,隨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懼事敗露,自殺身死。

依就是同年年末,西涼叛軍在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所統馭下,包圍陳倉,在此用人之際,漢靈帝又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洛陽令楊堅跟隨,二人分別各率兩萬士兵拒敵。

而此戰也不像歷史中那樣,還是叛軍圍攻陳長將近80餘天,但由城堅守固,最後也未能攻下,部眾都疲勞不堪,叛軍的首領,沒了辦法,這才解圍撤退。

而這一次戰爭,一共也不過才用了一月有餘,而如此之短時間便攻破叛軍的原因,也是很簡單,一開始,漢軍這邊便派出宇文成都,賈復,烏文化這三員猛將,出城與敵軍將領單挑,在斬殺幾員將領,大幅度削好敵方士氣之時。

三人便率領騎兵沖陣直取中軍,雖然沒有殺得了敵軍首領,但也是將那人嚇了個半死,之後此戰的勝負,就完完全全交到了漢軍手裡,在皇甫嵩,楊堅,董卓的指揮下,以及三員萬人敵的衝鋒下,西涼叛軍節節敗退。

而王國這名首領,見自家手底下的士兵精氣神全無,毫無士氣可言,更是對於那三將為之如虎,也知,此戰是無法再打了,只能率領著手下士兵灰溜溜的撤退。

而漢軍這邊僅此當然是窮追猛打,斬敵數萬餘,之後的事情也變成很簡單了,跟歷史也是相差不大。

韓遂等人共同廢掉王國的首領地位,脅迫前信都縣令漢陽人閻忠擔任首領,統率各部。閻忠病死,韓遂等人逐漸爭權奪利,繼而互相攻殺,於是勢力逐漸衰弱。

當然,這些年來不可能就只有這些戰役,但其餘戰事響也不大,沒有必要提,所以這裡就也不再陳述。

而這些年來,除了這些大小叛亂以外,各方勢力也是在急速的發展,而像曹操,袁紹,袁術,孫堅等各方在黃巾之亂裡揚名立萬之人,手底下也是或多或少收穫了不少人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