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召喚之東吳大帝》第五十七章:召喚(上)
回到自己的小屋,孫浩直接便坐到書案後,隨即,心中默念道,「系統,使用一張真神召喚卡,偏向武力。」

是的,孫浩最先選擇召喚猛將,只因自從白天見到宇文成都那橫勇無敵的勇武,孫浩就迫不及待想得到,一名能與宇文成都掰手腕,或者更強的猛將。

而且說到底,現在孫浩手底下能有那個潛質的,也就是有著霸王潛力的孫策了,但他現在年齡尚小,若是現在跟宇文成都打一場,或許兩招直接就沒了吧?

所以他現在急需一員猛將。

「叮咚」好的主公。

「叮咚」真神武力召喚卡使用成功,現開始召喚。

「叮咚」人物一: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李存孝,武力109點。

人物二:大唐時期白虎神將薛仁貴,武力106點。

人物三:新朝王莽手下猛士巨毋霸,武力106點。

人物四:天庭顯聖真君,二郎神楊戩,武力108點。

人物五:南宋說嶽第一槍高寵,武力107點。

「叮咚」系統召喚完畢,請主公去掉兩人,系統將在剩餘的三人中,隨機召喚一人。

孫浩思索片刻開口道,「系統去掉高寵和巨毋霸,」武力最高的楊戩以及李存孝肯定不能去掉,孫浩這就是需要一人猛將,至於薛仁貴,這位可不只是猛將,更是一名統帥,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所以只能對高寵和巨毋霸說抱歉了。

「叮咚」好的,主公去掉高寵以及巨毋霸,召喚開啟。

「叮咚」恭喜主公召喚,二郎神楊戩。

人物楊戩:統帥94,武力108,智力91,政治86,魅力99,植入身份楊林長子,幾年前出門學藝,近些日來以學成歸來,現正在九江楊林身邊,幫助自己父親鎮守九江。

攜帶兵刃:三尖兩刃刀,趕山鞭,泰阿劍,金弓銀彈,開山斧。

攜帶人物:哮天犬(哮月,哮天泉,)楊嬋,劉沉香,劉彥昌。

見自己將真元妙道真君給召喚出來了,孫浩不由嘴角上揚,一臉的興奮之色,這可是他童年最喜歡的三個人物之一呀,至於剩下的兩人當然是,哪吒和孫悟空了。

楊戩,神話人物,俗稱二郎神(灌口二郎)、楊二郎,尊號清源妙道真君、二郎顯聖真君、二郎大帝、川主、崇寧護國真君、道濟鴻鈞天尊、惠民大帝君、川王大帝護國佑民天尊、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聖大帝。

二郎神的信仰崇拜最早見載於唐代,五代時為蜀國護國靈應王,兩宋時期信仰大盛,宋朝將其納入國家祭祀並載入史冊。自宋以來天下極崇二郎,其後民間又敷演擔山趕日、劈山救母(神話中救母成功)的楊二郎傳說[2],其故事多被文學作品、雜曲、唱本傳頌,成為幾近家喻戶曉的神靈。

《西遊記》中二郎神初登場於第六回《小聖施威降大聖》,是玉帝妹子(民俗中多為玉帝之女)思凡配合凡人「楊君」所生,有劈桃山救母、彈打雙鳳、梅山結義等事跡(未提其名,隻喚其二郎)。《封神演義》中他師從玉虛宮玉鼎真人,助周伐紂,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素質全面,能力綜合,頗具智謀,人緣佳人脈廣,是周軍之中力挽狂瀾的大將,肉身成聖封清源妙道真君(沿用宋朝封賜二郎神之號)。

宗教典籍《二郎寶卷》《惠民大帝解厄新懺》《祈祥品經》,文學作品《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以及神話中均為獨生子。傳說其母尊天為大,故號唯一的兒子為二郎(此說系民間衍變,實則二郎之號是襲自李二郎)。

外表為特殊的三眼少年神,容貌俊秀、身佩三尖兩刃刀,更有神犬神鷹追隨其身、神通廣大、變化多端。在中國古代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不僅神威顯赫、善獵能戰,而且正直仁義、為民除害、顯聖護民。

孫浩見這召喚的第一人便是楊戩,來了個開門紅,隨即,孫浩便開口繼續召喚,「系統給我使用真神召喚卡,召喚類別統帥。」

「叮咚」好的主公,開啟召喚。

「叮咚」人物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統帥102點。

人物二:大明開國大將徐達,統帥101點。

人物三:大唐軍神李靖,統帥103點。

人物四:大漢雙璧之一,大將軍衛青,統帥102點。

人物五:春秋兵聖孫武,統帥105點。

孫浩想了想,開口道,「先去掉徐達,至於剩下。」

王翦和衛青的統帥都相差無幾,孫浩也無奈,只能玩老套路,「小蝌蚪找媽媽,點到誰就選誰,」隨即便去掉了王翦。

「叮咚」主公去掉王翦徐達,系統將在孫武,李靖,衛青三人之中隨即召喚。

「叮咚」恭喜主公,獲得兵聖孫武。

「叮咚」人物孫武:統帥105,武力86,智力97,政治95,魅力97,植入身份,孫堅弟弟,現任兵家掌門,幾年前出門遊學,察覺天下即將大亂,現已經回到吳郡,準備輔佐自家大哥成就霸業,(註:無攜帶人物。)

孫浩望著系統召喚出來的兵聖孫武,嘴角不由瘋狂上揚,孫武是誰?那可是兵聖啊,若是沒有其餘平衡出來的統帥,那孫武在這個時代就是核彈級的,就算是在全史,包括神話,孫武的統帥,絕對也是最頂尖的那麼幾個,而且看系統展現出的屬性,可不只是有統帥,這可還有政治,智力也都不低呀。

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浩望著這兩次真神召喚出來的人物,笑的嘴巴都要裂開了,他都有一種自己要無敵了的感覺,只不過樂呵了一會兒,孫浩還是平靜了下來,他決定繼續召喚,趁現在沒有戰事,直接開平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