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一潰兵》第14章 出城
「請功!請功!請功!王樸,我請你媽的功!」朱由檢直接將王樸的奏疏一把丟到了地上怒氣沖沖的罵道:「打了這麼大的一個敗仗他怎麼還有臉面來請功的?還大破追兵?你王樸這麼有能耐tmd怎麼也撤回寧遠了!」「皇上息怒。王樸其人雖然怯敵避戰,但此人久歷軍旅。而且據寧前道石鳳一塘報所述,王樸手下兵丁尚多。所以此事,臣料想應當並非虛事。」員外郎龔黎從朝臣中站了出來發言道。「哼。」朱由檢站在高位上冷冷的看著這位站出來說話的兵部員外郎,他的語氣稍變說道:「王樸平時沒有少孝敬你吧,龔黎員外郎?」「回稟皇上,臣為人光明磊落從未受過王總兵一絲銀兩。還望皇上聖察。」龔黎鞠躬做輯,但低頭的時候眉頭卻微微一皺。「呵,誰知道呢?」周延儒看著崇禎皇上這樣問話知道事情不妙,他一邊暗罵龔黎這個傢夥腦子抽筋一邊也站出來打圓場。「皇上察分知末,依老臣看此次報功確有疑惑之處。」周延儒一面誇讚朱由檢一面轉移話題道:「但,此時洪督師仍困守松山,遼東局勢危如累卵。所以臣諫言,王樸請功此表暫按下不發,留中觀察。如,果然屬實,自然有功賞功。但,如有虛假,那麼必然嚴懲不貸。」朱由檢撇了一眼周延儒,撇了一眼這位年逾半百的大學士,也是他即位早期的內閣首輔。看著這位老臣站出來,朱由檢的氣消了大半。他還記得崇禎二年的時候周延儒是何等模樣,一晃一十二年眼前的那位中年男性此時也兩鬢斑白了。崇禎二年啊,朱由檢在心中默默想到。崇禎二年的時候天下是何等模樣,結果僅僅十二年大明就已經在風雨中飄搖了。「可行。」朱由檢說道。「回稟皇上,兵部題行『寧前道石鳳一塘報』稿已做好還請皇上過目。」兵部的另一位官員陳新甲見著朱由檢的怒氣減消出來說道。「撿要緊的說。」朱由檢點了點頭示意對方直接將方略說出。「遵旨。」陳新甲聽到皇帝的話自然明了,他大大方方的說道:「回稟皇上,雖然此刻我軍被困松山,但主力尚存,且四城尚在。臣以為應當一面命令遼東副總兵劉應國率八千水師楊帆松,杏海口。或偷渡助力解圍杏山城,松山城。或乘夜暗渡松山以壯我軍聲威。」「一面責成吳三桂,馬科,王樸,白光恩等人收攏潰兵再尋出戰。無需死戰,僅陸路配合劉應國即可。」「如果吳三桂等人以適逢新敗等緣由避戰自保怎麼辦?」朱由檢一眼就看出了眼前計劃的遺漏之處。是的,兵部的這個想法很不錯,但太想當然了。「回稟皇上,王樸不是有請功表嗎?臣以為,可以將此事委任於王樸。另他自尋戰機出城,還有可以將曹,王,楊三人的餘眾一併暫交於他。」陳新甲回稟道。曹,王,楊三人即是曹變蛟,王廷臣,楊國柱三人。這其中楊國柱已然身死,而曹變蛟,王廷臣二人還在包圍之中。朱由檢皺了皺眉頭思考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但也無其他辦法。所以在最後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可行,但朕在補充幾點。」「一,寧遠城中突增潰兵糧草必然不濟,現在暫且將一部分漕運糧食先行發往寧遠。再要求江南之地,速速發糧。」「二,要求山海關主事方許魚清查吳三桂,王樸,白廣恩,李輔明等兵丁確數,再一一招補。」「三,王樸其人朕以為難當大事,因以劉應國自行入寧遠及其他數城挑選將士。要吳三桂以可行之人帶此偏師。」「皇上聖明!」下面的諸位大臣聽到朱由檢的補充結束紛紛朗聲說道。下午散朝時周延儒告別了其他幾位大臣把自己的管家招至轎子前。「下次遼東再有人送錢就不要收了。」周延儒一邊上轎子一邊囑咐道。他的老管家雖然疑惑但也沒有多問,這是老爺們的事情和他一個下人是沒有關係的。不過他也沒有走開,他點了點頭後靠近轎子的簾窗問道。「吳昌時,吳大人送來了請帖邀請老爺您去花明閣赴宴。老爺,要回絕了嗎?」吳昌時?哼。周延儒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在沉默了一會後他向著管家吩咐道:「我這幾日水土不服,不適於赴宴。就這樣和吳大人的家丁說吧。」周延儒暗自思量皇上招他回來才不過堪堪數日,這時候可萬萬不能出什麼岔子。他可不希望自己再回老家去當什麼「田間翁」。如果說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機會就在眼前。那麼他又有什麼理由去放棄呢?更何況他已經失去過一次了。「皇上注意風寒呀。」王承恩手裏拿著一件大衣站在皇帝朱由檢的身旁關切的說道。朱由檢看著身旁這位陪伴自己多年的人,王承恩雖然是個太監,一個殘缺的人。但在朱由檢的心裏面卻比不少阿諛奉承的大臣地位高。朱由檢冷冷的看著日落的方向,他從大臣們陸續離開後就站在了這裏。儘管這裏的風不大但他還是感覺到了一絲寒冷。這種寒冷絕非來自於天氣,而是來自於人心。「承恩呀,你覺得周延儒其人如何?」朱由檢開口問道。儘管他有著心思要立周延儒當首輔但他實在不自信。周延儒真的可以當好首輔嗎?朱由檢不知道,儘管他心中思考的這位大臣早已在崇禎二年時出任過。「奴才智鈍才疏,實在是難以評價周大人。不過,宮中有人傳言周大人和遼東的一些將領有些許來往。」王承恩見著皇帝向自己問話連忙說道,不過他的語氣實在是奇怪。與其說是回答,倒不如是試探。試探崇禎皇帝的口風。「唉~」朱由檢嘆了口氣。以前讀書時他總是嬉笑那些歷史上的帝王們不聽忠臣之言,但在這帝位上待了近一十五年他才逐漸明白那些君王們的苦衷。寡人,寡人。天子就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孤獨之人。在他的身邊一無朋友,二無親戚。在他上面一無君王,二無父親。他誰的話都要聽,他誰的話都不要聽。因為從沒有人會和他說真話,那些大臣的話都不過是揣測上意後的奉承之言。「走吧。」朱由檢黯然說道。在匆匆用過晚膳後朱由檢又重新回到了辦公的桌子前面,在他身前的是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奏摺。他翻開奏摺開始慢慢處理著這些大臣們奏報上來的問題。這是自他臨朝後就一直保持的習慣。朱由檢自認為不好色,而且他也勤於公務。他也不似他哥哥朱由校那樣沉迷於其他的奇技淫巧。但在他的治理下他卻愈發發現大明王朝在走下坡路。我是昏君嗎?朱由檢時常這樣問自己,但他從不覺的自己是。在他心中那些不能恪守臣道的大臣們才是這個大明王朝真正的禍害。「陛下,皇后娘娘來啦。」一位小太監恭恭敬敬的走到離桌子不遠處說道。朱由檢抬起頭看了看對方,他時常看見對方但他從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不過這並不重要,在紫禁城裏面有的是太監。「陛下。」周玉鳳端著自己親自煮出來的薑湯走了進來,她看著還坐在位置上面朱由檢端莊的笑了笑說道:「陛下還是如當年在信王府一樣。」「嗯。」朱由檢點了點頭,但卻沒有和以前一樣去接過他皇后煮的薑湯。他繼續低下頭處理著那些公務。「玉鳳呀,今天晚上我就不回宮休息了。這幾日奏摺比較多,晚上我要處理這些公務。」周玉鳳看著自己的丈夫這樣也沒有多說話,因為對方是大明的天子而不僅僅是自己的丈夫。她只是心疼的看著這位陪伴自己一路走過來的夫君日漸憔悴。「那陛下要注意身體,臣妾暫且告回了。」「嗯。」朱由檢轉過頭,對著他的皇后笑了笑以表自己知道了。告別了周皇后朱由檢繼續處理著那些叫他煩心的公務,當他把早已放涼了薑湯喝完後他才猛然發現現在已經是半夜三更。「喝~啊~。」窗戶外面傳來了小太監輕微的哈欠聲。「唉。」朱由檢嘆了一口氣,在看了看天上面的明月後繼續撲在了奏章之中。這些奏章大多都是遼東和河南地區的一些塘報,還有幾封是推薦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的。朱由檢看了看那幾封奏章,是吳昌時一夥子人的。在辦事辦到醜時的時候朱由檢才感到了困意,他站起身來抖落抖落身子試圖讓自己清醒一點。在抬頭時他看見了自己剛剛入宮時在柱子上面刻下的幾個字。字是他自己刻上去的,刻的歪歪扭扭。刻的是兩個字。中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