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初景道君》036.文筆
二人正交談間,小廝已然捧了一方銅鬥進來,將其擱在案上,退至一旁。

王景見狀上前,只見那一方銅鬥不曾裝滿,只在鬥底積了一層青蓮地火煞氣,約莫有十分之一左右。

正如典籍中描述一般,其色偏青,煞氣翻滾間隱顯蓮花之狀,中心生有一簇火苗,約莫燭焰大小,形如人眼,不住躍動。

目凈修廣如青蓮,心凈已度諸禪定。

隨著王景走近,青蓮煞氣如有生命一般,那一簇蓮心火婉轉而上,焰尖正對著他,熾盛了幾分,正是和道人青陽法力有所呼應的表現。

只是卻被銅鬥上的一層罡氣鎮住,難以逸散而出。

「這青蓮地火煞倒是靈性十足,」麗娘見狀道,「想來沒有千年孕育之功,是養不出這一股靈性的。」

王景聞言頷首,麗娘所言無錯,煞氣偏向重濁之屬,或是異獸大妖乃至神魔隕落之後,屍身在地氣滋養下孕育而成;或是天地造化玄奇,由於種種特殊地勢所誕。

無論如何,都不如乾天罡氣那般輕靈,哪怕再怎麼精純不受汙穢,總會帶有一股濁氣,難以通靈。

與此相似的還有殺氣和死氣,這三者又被喚作三濁氣,與清氣對應。

「這青蓮地火煞氣品質確實不錯,遠超我所想。若有八斛之多,便足我合煞所用,不用另想辦法。」

一升青蓮地火煞要靈石一百三十,八斛便是八百升,便是十萬四千枚靈石。

王景之前得詔復家時,朝廷曾賜下靈石二十枚,皆屬上品,而採氣閣中流通的這種靈石,只是下品,和晶珠的兌換比例是以一當百。但對上品靈石來說,一枚上品便可抵萬枚下品。

十萬四千枚下品靈石,剛好將王景手頭剩餘的上品靈石用凈,涓滴不剩。

「也罷,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靈石沒了就沒了,這般品質的地煞陰脈若是錯過,那就太過可惜了。」

除非王景能遠赴海外、深入蠻荒,自尋地煞之氣,不然在雒城乃至京師周邊,這青蓮地火煞已是最合他所用的地煞陰脈了。

而且合煞煉罡的修行,也只是在引氣期真氣九轉、化氣為液階段才能派上用場,可以夯實根基、深厚真氣本質。

一旦破入神魂,除去某些功法特殊之人,罡煞之氣也就再非必需之物,價值大大降低。

與其相比,十餘枚上品靈石,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於是吩咐一聲,那小廝很快下去,不多時便引著一隊人入內,各抱一尊鎏金銅斛,上嵌檢封,共有八尊,放在地上。

王景一一檢視無誤後,便將其收入郡侯金印當中。

這也是他近來摸索出來的妙用,清陽侯印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京師大陣外,還是一件上品乾坤法器,其內空間有一座宅邸大小,能存放不少事物。

不過此印只能在京畿範圍內起效,一旦離開京師,就成了一件死物,再無種種神異之處。

出了採氣閣,王景在麗娘引導下進入了另一座雅緻小樓,此間佈置與採氣閣二層雅間相比也不遑多讓,只是風格不再清淡素雅,而是偏向奢貴華麗。

赤紅珊瑚、玉芝珠草、金銀裝飾,如此種種,好一處富貴局間。

而在案前,則有一人久坐於此,身披玄袍,頭戴一副帝王面具。

「這是『天子"。」麗娘介紹道。

王景神情凝重,對方給他的感覺極其危險,恰似一輪黑洞,將所有光線、氣息吞噬殆盡。

冥冥中,他似乎看見了一輪黑日高懸天際,散播著毀滅與殺戮。

武相聖者!

這竟然是一位武聖!

「清陽侯,朕聽說過你。」玄袍帝王開口,動人心魄,有一種奇異的魅力,「不滿而立之歲便突破先天,你很不錯。」

他沒有給王景出言的機會,繼續開口:

「今次命麗娘帶你過來,則是有事囑託與你。如果令人滿意,朕不會吝惜賞賜。」

「天子」似是篤定了王景會接受這個任務,言語間沒有留下拒絕的餘地。

王景面色古井無波,只是問道:「什麼事情?」

「朕要你在此次製舉中拔得頭籌,並在司農寺任職。」「天子」笑了一聲,「你有郡侯爵位在身,又有先天境界,只要製舉出彩,最次也是一個通議大夫的散階。

「屆時只需有人運作一番,將你送入司農寺即可。」

「我進了司農寺後,又該做些什麼?」

王景若有所思,接著提問。

「這你不管,入司農寺後自會有人與你接洽。

「眼下你所需要考慮的,便是該如何應付過科舉。」

「天子」袖袍揮動,案幾之上多出三管赤色毛筆,其上光華閃爍,有莫名氣息氤氳其上。

「拿起來試試。」

「天子」語氣莫名。

王景心中提防,真氣暗運,拿起了左手第一管筆。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

白雲初下天山外,浮雲直間。

......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琅。

......

霎時間,種種靈感躍然而出,隨便組合,便是一篇篇詩詞歌賦、箴銘表贊,或辭藻華美,或情意樸實,俱都驚才艷艷。

「這是,」王景皺眉,「洛如筆?」

《雲仙雜記》有載:......山中有一樹,類竹而有實,似莢狀......名洛如花,郡有文士則生。

傳聞洛如花非常難得,其花尤為少見,惟國有文人,始能放花;而以此樹製筆,握之便能文思泉湧,下筆詩詞絕美。

「郡侯好見識,」麗娘在旁笑吟吟道,「為了幫助郡侯順利通過科舉,我們費盡心裏,製出了這三管洛如筆,功效各不相同。」

依著她的指點,王景一一試過三管洛如筆,發現果然名不虛傳。

第一管洛如筆是以羊毫製成,筆頭色成青黃,柔而無鋒,成書圓潤豐腴,適合用來書寫詩賦,每每握之便有如神助,種種華美辭篇不吐不快。

第二管洛如筆是一管狼毫筆,筆力勁挺,性質堅韌,使用之時元芒界中歷代經典俱都浮現腦中,予取予求。

第三管洛如筆則是紫毫,尖如錐,利如刀,毫長而銳,宜於書寫勁直方正之字,王景拿在手裏,似有一股憂國憂民之意湧上心田,恨不得上書言事,秉筆直書,諫諍封駁。

位卑未敢忘憂國。

「三管洛如筆,剛好對應雜文、帖經、策問三場。」道人搖頭道,「果然是煞費苦心。」

有這三管筆在,哪怕是個不學無術的蠢材,都能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

對於寒窗苦讀的試子而言,實在是千金不換的寶物。

「你若是參加武舉,有先天境界傍身,我等並不擔憂。然而你卻選擇了文科。」

「天子」語氣淡然。

「為了確保計劃順利推行,朕才請人製出了這三管洛如筆。清陽侯,你可不要辜負我等一番苦心。」

王景看著案上的三管毛筆,沉默半晌,忽地展顏道:

「諸位如此看重本侯,我又怎會忍心拂了好意呢?」

他手從案上抹過,三管洛如筆消失不見。

「本侯就卻之不恭了。」

「善。」

氣氛隨之融洽敦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