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初景道君》024.罡煞
花朝節後,余寒猶厲。

雖已是踏青賞紅、郊遊雅宴的仲春時節,但今年的雒城卻氣候有異,凍風時作、冰雨撲面,令人望而生畏,不願隨意外出。

坊間傳聞,這是因為有武道煉竅的宗師級人物在城外交手,影響到了天象變化。

但對於雙方的具體來歷,卻是模模糊糊,語焉不詳。

不過這並非近來雒城中最吸人眼球的事情,眼下眾多矚目的,還是將於不久之後舉行的春闈。

尤其是本次春闈不同尋常,有百餘位復家子弟恩科製舉,更是令人議論紛紛,不知道這些一朝幸起的沒落世家子又會在掄才大典中有怎樣的表現。

風風雨雨中,王景閑居小院,不為外物所擾。

他自禹余天回返後,神念有損,每日除了基礎的吞吐紫氣外基本不曾有多的修行,只是閉戶讀書,等待陰神自然恢復。

但正是這種沉澱,反而使他道行更進一步,塵盡光生,隱隱觸摸到了引氣大成的門檻,一身法力真氣愈發渾厚,有化氣為液的勢頭。

——引氣之境,大致分為四個層次:一是初入引氣,尚未開始接納天地元氣的修行,比之仙道出竅抑或武道入微而言,戰力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二是引氣小成,自身內氣與天氣元氣完全合煉,自此以後丹田之中會自然生成真氣法力,不再需要經歷內氣洗鍊的步驟。

王景此時正處於這個階段,而他與內氣合煉的並非尋常元氣,正是每日晨間那一縷精純的朝陽紫氣。

武道先天與仙道引氣差異不大,青陽融雪功中同樣有洗鍊自身內氣,將其化作武道罡氣的記載,也就是所謂的青陽罡氣。

王景集仙武兩道之長,將朝陽紫氣和青陽罡氣相結合,合煉成一道獨屬於他自身的真氣法力,或可名之曰「始景上元青陽玄微法力」,以《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中相關記載命名。

【春分之日,太微天帝君上詣高上玉皇遊宴之時,始景行道受仙之日也……還思東方青陽上府玄微宮中,始景老子大道君……】

若以豁落七元、八景飛經之論來看,王景位屬震宮,暗合蒼天東木,正符始景行道受仙之法。

而所謂八景者,並非上皇年間後聖李君自元始天王處求得的那三部八景、金書玉字的二十四圖,而是「元、始、玄、虛、元、明、洞、清」八位道君,按春夏秋冬四立二分二至之序排布,各據一方。

傳聞修得八景之道者,不過七年,乘空而行,九年精感,白日登晨。

只是如今具體修法早已失傳,王景也只能按圖索驥,尋章摘句,化作自身底蘊資糧。

說回引氣境界的修行,引氣小成之後,便是進一步提升自身法力質量,真氣九轉,化氣為液,如此便算引氣大成,為日後神氣合抱、龍虎結丹夯定基礎。

而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煞煉罡之術,煉化天地間的異種元氣,縮短修行時間。

此世仙道修行,引氣期是為了壯大自身真氣,之後的神魂期則是凝練自身神魂,當二者抵達一定程度後,神入氣穴、抱元守一,三魂歸於一身,便可龍虎交匯,成就金丹。

之後金丹培神,感應一點先天靈光,叩開生死玄關,便是元神之境。

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在識神修鍊上。

王景的「始景上元青陽玄微法力」雖然不入典籍,但也是一等一的道門真傳,內蘊太陽之精,更有一絲精純無比的先天紫氣,若想短時間內大成,合煞煉罡之法卻是必不可少。

至於他所需要的天罡之氣與地煞陰脈,因大日之屬法力本就是修行人常見的選擇,天地間類似屬性的異種元氣常見且豐富,故而選擇眾多,倒也不必刻意去尋。

只需找到一種合適的地煞陰脈,再據此尋找對應的天罡之氣即可。

仙道之中有句話,「煞氣越怪,老的越快。罡氣越少,死的越早。」

合煞煉罡這一步雖非必行之舉,但別人都通過此類方法縮減修行時間、夯實根基,你若是不採納,豈非甘居人下?

而如此一來,合煞煉罡時所需要的地煞陰脈若是太過偏門,難以找尋到,結果便只能困在洞府或是某地,難以結交同道,閉門造車。

至於那些心比天高,採集的乾天罡氣太過稀少精粹,遲遲跟不上進度之人,亦只能被迫落於人後,心生懊悔了。

畢竟三十六乾天罡氣、七十二地煞陰脈也不是平均分佈,總有多有少,甚至有的已然絕跡。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為了合煞煉罡而產生的種種爭鬥,也算是一種內卷。

「這對我來說倒也不成問題,有七葉樹支撐,哪怕元芒界中沒有,也可前往禹余天乃至其他世界尋找,不必困居一界。」

王景思慮至此,暗道僥倖。

他修行至此,所依仗之物,無非是前世的陰神功果以及所學的三千道藏,再有,便是這一株來歷神秘的七葉小樹了。

尤其是自身能輪迴至此方宇宙,也和這株七葉樹脫不了乾係,這才是王景對其分外重視的最大原因。

七葉樹的存在,無論是對修行資源的搜集,還對王景眼界的開拓,都有極大的幫助。

「再者,既然修行至引氣,本命法器的選擇也該提上日程了,到時候為了搜集煉器所需的種種天材地寶,難免又要動用七葉樹。」

引氣大成之後,便是以真氣開闢丹田,以及周身竅穴,這對王景來說為時尚早,目前最為緊要的還是本命法器的選擇以及煉製。

本命法器的存在,是仙道所獨有的器物,武道不是說沒有,而是不太看重這些。

與仙道神魂期所對應的,是武道的神意境界,武者們要在此境中修鍊出武道意志,諸如劍意、道意、拳意諸如此類。

神意的存在,取代了仙道當中的神魂,後續的凝練武相、進軍不死人仙,無論是同罡氣相合,還是與肉體交融,俱是以神意進行,最終拋卻種種外物,什麼本命法器、天材地寶,都要熔煉入拳意之中。

至於佛門,有特殊的凝練念力之寶的方法,本命法器的存在對他們而言不是特別重要,當然,有總比沒有好。

這也是元芒界中為什麼會列出異兵榜的原因,大凡武道中人,就沒有哪一個不想得到一樁仙道法寶的。

「果然,本命法器的形製,還是選擇法劍最好,畢竟我有洞陽劍祝這門劍氣類神通,更是據此推演出了一樁法器禁製,剛好可以用上。」

王景沒有考慮過什麼鍾、鼎、印、塔之類的本命法器,哪怕這些器物往往有著什麼特殊的象徵含義。

對道人而言,一柄雲遊可防身,起壇可盪穢招將的景震法劍,便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了。

王景伸手,一柄洞陽法劍顯化手中,含兩曜之暉,稟八卦之象,劍面合陰陽,刻象法天地,通體由無數具體而微的細小篆字組成,如雷似雲,不住躍動,正是他推演出來的那樁法器禁製。

「鍛造本命劍器,尋常的百年桃木也用得,精鍛的百鍊真鐵也用得,但最好還是以自然生成的天材地寶為上。

「而劍之菁,諸如太白庚金、太乙金精、西方之金一類的金性材料,當得起上上之選的稱呼。

「再貼合我本身法力屬性,或許要往西疆或者東海走上一遭,看看元芒界是否有預想中的那處地界存在。」

王景心中有了成算,但並不明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等到製舉賜官之後,就出發吧。或許可以借用麗娘等人的渠道,謀取一個外放的路子,也免得攪進雒京這攤渾水裏來。」

隨著掄才大典的迫近,近來雒城中氣氛逐漸詭異,有時讓王景這等靈感敏覺之人都不免心驚肉跳,有大禍臨頭之感。

「明日又是每旬一次的集會,或許能從麗娘那裏打聽得什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