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表哥萬福》第656章 未嫁從父
皇上封窈窈縣主時,聖旨的第一句就是「忠孝之家,積善和德」,老大口口聲聲也是拿了善、德作伐,虞老夫人猛然睜了眼睛,盯著虞宗正:「你說得對,行善積德,又盡忠盡孝的事,咱們家豈能落人於後。」

虞宗正心中一喜:「母親果然深明大義。」

他一走,虞老夫人有氣無力道:「扶我回房裏。」

柳嬤嬤扶起了老夫人,老夫人養了幾日,才養出來的精神,因為大老爺一番話,又衰弱下來了。

回到了房裏,虞老夫人讓柳嬤嬤取了文房四寶:「為謝氏請封誥命這種事,皇上就是有心,也要看老大的意思。」

老大不請封,皇上是不可能為謝氏封誥。

柳嬤嬤低著頭,不敢開腔。

虞老夫人輕嘆一聲:「從龍之心叫我堵死了,他不肯死心,宮裏傳出了,太后娘娘要募銀賑災,便也猜到了皇上封窈窈韶儀縣主的用意,就主動為謝氏請封誥命,為皇上搭橋鋪路,想要利用女兒和我這個老娘的錢財,為自己的前途鋪路。」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皇上和老大,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兩人一拍即合,已經輪不到她這個老娘摻合了。

虞老夫人低頭看了面前鋪好的信紙,一瞬間彷彿老了十歲:「老大已經叫權欲迷了心眼,六親也不認,我得為我的窈窈留一條後路,將來我若去了,也不至於叫我的窈窈,受製於一個不仁不義的東西。」

許嬤嬤低頭研墨。

虞老夫人執起筆,蘸了墨……

這一封信寫寫停停大半個時辰,寫了三頁紙有餘,虞老夫人讓許嬤嬤取來了自己的私印,虞府的大印,一一印上。

寫完了之後,她覺得不妥,又提筆寫了另一封信。

頭一封信,字字句句皆是為孫女兒的深謀遠慮,一片拳拳愛護,難以言表。

這第二封信,字字句句卻是觸目心驚,柳嬤嬤隻瞧了一眼,就連忙低下了頭,連大氣也不敢喘了。

寫完了之後,提筆又寫下了一封信。

一連三封信,讓柳嬤嬤嗅到了不詳之感,有一種老夫人在提前交代後事的錯覺:「老夫人,您何必……」

虞老夫人將三封信一一漆封密合:「陽亢這病症啊,指不定什麼時候往地上一躺,就不曉人世了。」

柳嬤嬤動了動唇,想要勸一勸好。

虞老夫人將信交給了柳嬤嬤:「把信交給長安,讓他快馬加鞭送到令懷手裏,令懷今早回了幽州,這會兒還沒走遠。」

柳嬤嬤接過信:「表少爺此去,至多兩個月就回來了,您何必心急著非要現在把信送去他手裏?」

寫完了信,虞老夫人像是抽空了全身氣力,靠在椅子上:「眼下朝堂上瞬息萬變,這信一日不到令懷手裏,我一日不能安心,就現在送,一刻也晚不得。」

謝府鞭長莫及,便有萬貫家財,也未必能護得住窈窈。

而虞府,已經沒有任何人,值得她信任。

唯有令懷,他和武穆王關係甚篤,與窈窈感情深厚……

端午節將至,嶽嬤嬤隨著莊上的人一起進府送莊上的節禮。

虞幼窈又問了番薯阡插的情況。

嶽嬤嬤道:「早前扡插的株藤也都成活了,長勢反而比根種的更好,立夏過後,莊上已經雇了百姓,剪了株藤,打算把空閑的地都阡插薯藤,不光京裡的莊子,小姐在全國各處的莊上,都在扡插薯藤。」

這個可比菽豆更耐旱,產量大,又飽腹。

旱年種番薯是最好的選擇。

小姐果然是深謀遠慮。

當初為了試種番薯,小姐在全國各處的莊子上都有試種,想看看不同地區、氣候、土壤,種出來的番薯,產量、口感、品種有什麼不同。

在發現番薯不挑沃土,適合沙地時,就準備大量種植。

虞幼窈放心了些:「嬤嬤多注意牙行的動靜,若有合適的土地,也都買下來,土地薄一些也不打緊,番薯不挑沃土。」

她手中不缺錢,買田買地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最穩妥。

亂世之後,百廢待興,大舉興農,才能穩定國本,國家的第一項國策,永遠都是還田於民,只要有契子在,就算到了新朝,該她的還是她的。

即便新朝要征土地,也不是無償的。

自己多種一畝地的番薯,興許到了下半年,飢荒就能減輕一些。

置辦田地,嶽嬤嬤自然不會攔著:「莊子上有經驗的老農說,番薯的最佳種植期,是在端午前後,估計能種到了五月下旬,再置辦一些田地,也還來得及。」

虞幼窈點點頭,又道:「有多餘的薯藤,就發放給附近莊上的百姓們,告訴他們這是從海外帶回來試種成功的新種,產量高,耐旱耐脊,產量比別的農作物要大,葉,莖,藤都能食用,他們家裏都是有自留地,或是自己開荒的薄地,願意種的,可以自己種,不光我在京裡的莊子是這般,全國各處的莊子,都這樣來。」

嶽嬤嬤點頭:「也好,番薯的株藤,一株就能發一片,自己肯定是種不完的,只要願意種的,就都發放一些回去自己種。」

番薯到底是新種,大周朝從前沒人種過,百姓們未必會浪費自己家裏少許的田地,去種自己從來沒有種過的新種。

不過,小姐大範圍種植番薯,也不是什麼秘密,到底是官家小姐的莊子,肯定有更多百姓願意跟風種植。

小姐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一聽有不少多餘的番薯藤,虞幼窈鬆了一口氣:「百姓們早早就進山找吃的,到了六七月份,山裏頭能吃的東西也不多了,番薯發藤多,百姓們可以擼薯葉充饑,等到八九月份,旱情爆發的時候,番薯就可以收成,多少也能緩解一下飢荒,」說到這兒,她就有些惋惜:「要是有更多的番薯藤就好了。」

嶽嬤嬤搖搖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番薯不是大周朝的物種,商船能弄到的數量十分有限,經過兩年培養試種,能種出這麼多來,已經很不容易。

若不是小姐提出扡插薯藤,莊上的老農覺得可行,哪有現在大範圍種植?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