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表哥萬福》第666章 蘭妃娘娘
皇上繼續道:「聽說,韶儀縣主還將自己在江南一帶所有的鋪子的糧油、藥材捨出來賑災,一個內宅女子,便也有濟世之胸懷,如此深明大義,將朕的滿朝文武都比了下去,」說到這兒,他似笑非笑:「是虞愛卿教女有功。」

朱公公心弦陡然一松。

皇上不再盯著虞大小姐,徹底將目光盯向了浙江,禍水東引這是奏效了。

「來人啊,」皇上高喊了一聲,緊接著就有一個內侍,急步進了屋,垂頭聽諭:「傳朕口諭,擬以吏部左侍郎虞宗正,兼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欽點浙江巡按監察禦史,三日後前往浙江,賑濟災民,以慰民心。」

朱公公垂下眼睛,皇上久不上朝,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被司禮監居中竊權,內閣分權,已經是形同虛設。

十三道監察禦史平時歸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職能時,卻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上達天聽,只需對皇帝負責。

巡按禦史官職雖低,但代天子出巡,權利通天,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資格,能夠「以小監大」、「以卑督尊」,獨立行權,考察吏治,不受任何官員約束、管制。

地方官員就沒有巡按禦史管不動的。

只要賑災這事,沒什麼大的紕漏,虞宗正就是立了天大的功績。

想來浙江賑災回來,有了賑災這樣的大功,這個都察院監察禦史的帽兒,也摘不掉了,從今往後,便是內閣議事,也少不了他一席之地,官職雖低,權利卻直逼閣臣,不入內閣,卻能與閣臣一較高低。

虞宗正是有個好娘,又養了一個好女兒。

直到未時(十三點),虞老夫人和虞幼窈拜別了太后娘娘,打道回府。

臨走時,沈姑姑笑眯眯地捧著了一個盒子,遞到虞幼窈手上:「聽說韶儀縣主喜歡宮裡的點心,太后娘娘就命人準備了食譜,韶儀縣主回到家中,可以自己做來吃。」

虞幼窈受寵若驚,連忙接下盒子,蹲身下禮:「臣女,萬謝太后娘娘。」

沈姑姑笑著將她拉起,拍了拍她的手:「以後韶儀縣主得了空,就時常進宮陪太后娘娘說說話。」

虞幼窈連忙應是。

虞老夫人乘了軟轎,後面還跟了一應宮女太監,手裡都捧了太后娘娘的賞賜,都是些精緻的點心吃食,銘茶、香料、藥材等,全是各地稀罕的貢品,也是精心準備的。

到了第二道宮門,虞幼窈辭別了沈姑姑,這才扶著祖母上了馬車。

馬車「噠噠」地駛出了內宮,到了宮外。

虞幼窈嘴兒一呶,抬手就取下了頭上的大冠:「大冠本來就沉實,進了宮之後,我都沒抬過頭,脖子都快要酸死了。」自己摘了大冠不算,她還湊過去,把祖母的大冠也取下來:「我給祖母揉一揉肩頸。」

虞老夫人也不說她,沒得規矩了,心疼道:「知道你今兒遭了罪,自個兒歇著去,我可不像你,是頭一次進宮,也是歇一歇,就緩過神了。」

進宮之前,可是讓她捏了一把汗,到了太后娘娘跟前後,看著孫女兒應對太后娘娘,對答如流,字字句句,大方得體,不管是規矩,還是禮數,樣樣周全,沒有錯漏,可不像頭一次進宮的小姑娘,比她這個老人家,還要從容不迫。

有了這樣的心性,想來以後不管到了什麼境地,也能從容應對,這樣的心性,不是普通的大家閨秀能有的,是被令懷養出了心胸和眼界。

如此看來,這幾年來,她縱容表兄妹倆親近,便是有些不合規矩的地方,也都睜隻眼,閉隻眼,也是沒錯。

兩人關係遠超尋常表兄妹親近,將來令懷顧忌的,便不光是表兄妹之間的情份,還有他們深厚的感情,也能更周全地護著窈窈。

春曉遞了一杯玉桂茶,虞幼窈用了一些,就問:「祖母,我瞧著,蘭妃娘娘是個八面玲瓏的人,怎麼獨獨對驪陽公主視而不見?」

尋常人進了宮,不是戰戰兢兢,就是謹小慎微,哪兒像她,頭一次進宮,竟然還能觀察到這細微之處?

真是白擔心了,虞老夫人心裡驕傲又心酸:「其實這件事,在京裡頭各家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沒人敢說罷了。」

虞幼窈越發好奇了。

虞老夫人也不弔她胃口:「你仔細想一想驪陽公主的封號。」

虞幼窈愣了一下,頓時就反應過來了:「驪,駒之意,北境有一山,名叫驪山,堂堂大周朝的嫡公主,怎麼會以山馬封號?」

才一問完,她腦子就是一炸,表哥之前提過一些,當年狗皇上禦駕征北,就是在驪山一帶,遭了狄軍的圍困,寧國公憂心皇上安危,匆匆帶兵救援,也是在驪山一帶,遭了狄人埋伏,最後慘死在驪山一帶。

而且,寧國公父子是武將,善駒以騎射。

「這就對了,」提起當年的事,虞老夫人也是直嘆氣:「蘭妃娘娘名下有一公主,封了昭平公主,既昭又平,雖庶出,封號卻如嫡出尊榮。」

昭,日明也——

足以見得,皇上對這位庶公主的重視。

虞幼窈忍不住問:「這是為什麼?皇后娘娘總不至於為了懷念父兄,就給女兒請了這樣的封號?」

虞老夫人搖搖頭:「因為驪陽公主,本就不是皇后娘娘所出!」

「什麼?」虞幼窈瞪大了眼睛,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緊接著,虞老夫人又扔了一個驚天炸雷:「不,應該說是,驪陽公主不是皇上與皇后所出,也不是天家血脈。」

虞幼窈腦袋又是一炸,陡然明白了:「難道驪陽公主是寧國公府的小姐?這是怎麼回事?」

驪陽公主的封號,已經說明了一切,只是她之前沒往這上面想。

就難怪沒人敢提這事。

虞老夫人蹙了眉,似乎不太想提這件事:「當年寧國公府獲了罪,寧國公府這一支,除了一個年弱的庶子被皇上格外開恩,判了流放,其餘人等都被殺頭,族裡其他嫡支、旁支也都判了流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