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農場下凡塵》518跟對師傅的重要性
武曲星君沒明說要追究瘟部的過錯,但誰都明白他剛才的話,是逼著呂嶽站出來處罰自己的手下。

否則鐵定會有人說他不懂事。

別看呂嶽是瘟部大帝,可他基本上就是天庭上最不受人待見的人。

甚至整個瘟部都是邊緣中的邊緣部門。

平時別說上朝參加朝議了,就是想見玉帝,基本上十次會有7次見到的是玉帝身邊的糾察靈官。

剩下兩次不是太白金星,就是四大天師把他喊來問詢是什麼事。

只有真出了大事事,玉帝才會當面詢問。

呂嶽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才讓徒弟,也就是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派幾個手下官左下凡施展瘟疫。

而且他也留了個心思,並沒直接去大唐釋放蝗災。

反正草原上信仰的又不是玄門和天庭,天災多一些,天庭上沒人會覺得有問題。

而蝗蟲爆發後,吃光一地的草皮,自然會四散飛行,繼續尋找新的食物,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會南下進入大唐境內。

可呂嶽沒想到的是,得了任務下凡的瘟部官左,在草原離開大唐邊境不遠處釋放蝗災後並沒立刻回瘟部交差,居然還跑去草原內部再次施法。

這才被蛋生和紅孩兒一路追上。

呂嶽心情焦慮下,沒意識到他自己被西方教收買,瘟部的手下自然也會被人收買。

否則他鐵定會更恨西方教的和尚們。

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臣掌管瘟部以來,一向都是按律旨每隔三五年,十幾年,才施放一次天災以平衡人間聖靈數量的準則去做。

此次瘟部官左下凡,並沒過錯。」

在場的仙官們,不少人聽完就在心裡冷笑一聲。

既然瘟部沒錯,那錯的就只有石仲魁和他徒弟了。

換成沒靠山,沒跟腳,沒勢力的人,這個虧吃定了。

可惜就算是鬥部中,都有的是人願意結交石仲魁,更別說得罪他了。

而瘟部只是鬥部內,最不起眼,正神數量最少,實力也最差的部門。

甚至在不少截教弟子眼裡,他呂嶽當年在截教中也只是個邊緣人物而已。

加上他修鍊瘟疫之術,對凡人的傷害倒是很強,但對有道高人來說,有的是人覺得他落入歧途。

當年輕易就被五火七禽扇燒成灰,上了封神榜。

太白金星見滿殿的同僚都露出不滿表情,心裡暗暗急切起來。

雖然自己算不上是西方教的人,可暗地裡從西方教手裡拿到的好處可不少。

即便此時不願意站出來幫呂嶽說話,但什麼都不說的話,事後西方教大概率會不滿。

爆料大家相互間的利益關係的概率基本為零,可收人好處不做事,那就真得罪人了。

忙站出來啟奏道,「陛下,以臣之見,不如命『北方行瘟使者』楊文輝下凡助唐皇教化蒼生。」

好嘛,人家紅孩兒被罰燒火、劈柴一年,瘟部這邊就得讓一位正神下凡一世。

而且既然明說『助唐皇教化蒼生』,總不能楊文輝下凡之後十歲便能做官吧?

二十歲時,能中進士,或者被人舉薦為官,都已經算是大福德了。

做官之後,想做出一番功績,即便是天眾之才,怎麼著也得十年吧?

萬一運氣差點,在朝堂上和人結怨,說不定一輩子都只是個小官。

等去世回天庭,有人一查楊文輝這輩子做的功績不夠,是不是還需要再轉世一次,才能達到太白金星說的『教化蒼生』?

在場的仙官沒人反駁太白金星,反而更多的人巴不得找機會提醒石仲魁一番。

呂嶽倒是看出太白金星是在幫自己,但他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

可仔細想想,楊文輝是自己親傳弟子,當年封神大戰時,即便面對生死也沒當逃兵。

上了封神榜,一起被薑子牙封為瘟部正神後,算是真正榮辱與共起來。

委屈他,總好過失了瘟部官左的人心。

而且金星也算給了楊文輝一次獲得功德和功勞的機會。

至於能不能成,呂嶽不願意往深處想,但群臣卻知道,石仲魁都在長安城長住八年了。

若是被他發現轉世的楊文輝,別說撈功勞了,沒被逼成亂黨,犯下十惡之罪,很可能再也回不了天庭,就已經是留情了。

見呂嶽不說話,眾人冷笑一聲,知道他這是慫了。

玉帝雖然猜到石仲魁不會善罷甘休,但他沒想過石仲魁真敢廢了個天庭正神。

笑著道,「就依金星所奏,命北方行瘟使者轉世助唐皇一臂之力,彰顯我天庭仁善。」

呂嶽和一些仙官正想著得失,或者從中是否能撈點好處而沒多想,但老君、太乙真人和一些心思深的人一聽『彰顯天庭仁善』,便笑了起來。

『仁善』二字看似簡單,但真能做到的,歷朝歷代就沒幾個。

這是個天坑。

入了官場,更多的人只能隱藏自己,一句偽善,就能讓楊文輝,甚至瘟部被玉帝拿捏住。

更別說還有石仲魁這個睚眥必報的人在一旁盯著。

石仲魁在家中得到消息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笑著對紅孩兒和回來報信的蛋生道,「你等即刻去兜率宮,聽從你們太師伯祖的安排。」

紅孩兒立馬答應,臉上的笑容那叫一個燦爛。

蛋生就無所謂了。

他在兜率宮,代替石仲魁服侍在老君身邊的時間,遠比跟在石仲魁跟前要長。

等兩個徒弟走了,石仲魁心裡冷笑一聲,目光很快放在楊文輝頭上。

稍微思索片刻,就命人去傳老太監季廣祥過來。

沒一會,季廣祥連夜去找了好幾個長安城內的觀主。

這些道士們又出門去尋了些關係極好的大臣們。

隔天,李世民上朝會,說到大唐西北和草原出現蝗災的事情,詢問群臣如何拒絕蝗災問題時。

準備賑災和防範蝗災擴大的問題,不用多說。

最後誰來主持這項差事,反倒成了重點。

第一這人肯定得是重臣,否則壓不住下面的官員。

第二自然最好是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最大可能防範貪腐和推諉責任,甚至是瞞報災情。

wap.

/101//.html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