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第19節 觀舟之宴(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第十九節觀舟之宴(上)

趙彥昊最初的計劃是將商館設在今歸仁城舊址附近,利用舊有的城垣遺址,即可以節約建築材料的搜集,又有良好的防禦性能。

但是這次實際考察下來,他覺得今歸仁城的位置實在是有些偏遠,加上舊城完全損毀,可以利用的部分不多,僅僅是修復上山的道路就要花費大量的材料和工時。如果在原址上大興土木恐怕消耗極大。向繩祖和附近的村民如今放棄今歸仁城而在運天港附近建新城其實也有這樣的原因在內,

他要修築的畢竟是商館和租界,而不是什麼佔領軍司令部或者要塞。無需過度腔調防禦性和軍事性、

更何況今歸仁城舊址中有祝女所掌握的禦嶽,如今仍舊是北山百姓的主要宗教祭祀場所,修建商館難免會需要與其交涉,如果處理的不妥,還會引發沒必要的衝突。

自然就算是發生衝突,琉球士民多半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元老院在琉球的名聲多半是就要和薩摩藩一般比肩了,元老院自詡最重民心,這樣的事情還是不做為好。

既然要收買人心,不如收買的徹底一點。趙彥昊通過電台和何影和司凱德他們稍微商議,最終還是決定將商館建設在運天港附近,而今歸仁城的舊跡上隻修築一個瞭望台作為警戒之用。

這座新商館命名為「運天站」。司凱德覺得這個名字比較吉利,作為正式名稱比較合適,此外,如果此後在琉球設置其他的商館的話也方便起名。當然私下裏還是不少記不得站名的元老在各種場合稱呼運天站為「琉球站」,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運天港水深較深,在本時空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港口了。H800的吃水並不深,因此完全可以直接開入運天港。而薩摩藩和琉球王國的小船則完全不需要考慮吃水的問題。

運天港在外務省的計劃中,是元老院和日本平戶和薩摩藩貿易以及將來攻略日本的後勤補給基地,並且分擔一部分濟州島和高雄所承擔的職能。

當然,具體的選址、設計和規劃施工是另一套班子來做,具體誰來乾,趙彥昊自己也不知道,他隻把把相關的選址意見和周邊情況說明寫成報告,由電報傳送回外務省,由他們來具體落實。

在趙彥昊到北山後沒兩天,琉球就到了入梅的季節。斷斷續續的降雨、向國器家裏因受潮而發霉的傢具和衣物散發出一陣陣怪味,以及由於降水而進展緩慢的工程都讓他很是鬱悶。不過尚豐王發來請柬,邀請趙彥昊同來的幾位按司和親方赴宴共賞龍舟之樂,說白了就是去吃吃喝喝,倒是讓趙彥昊心情舒暢了許多。

因為不會再回到運天港的緣故,趙彥昊便安排季墅、林興等幾名歸化民幹部繼續負責北山地區商館的前期準備工作,並且囑託他們如果遇到什麼情況就使用電報機聯繫。安排好運天站的工作後,趙彥昊便返回首裡,下榻天使館。

琉球的農曆五月五日和日本相同,卻是兒童節,而琉球的「端午」被稱之為「四日之日」,為農曆的五月四日,與其他地域不同,為感謝龍宮之神與祈求航海安全之日。

赴宴當日,還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依舊是三名法司帶著一眾琉球官員、差役引路,不過由於是「非正式宴會」的緣故,排場倒是小了許多。趙彥昊倒也並不在意,坐上涼轎就向首裡城的方向出發了。一行人又經過方沼池、長虹堤,沿著山路穿過中山牌坊,走過守禮門,接著卻並不走中間的大路,而是向西北的方向走去了。

趙彥昊疑惑道:「不去首裡城嗎?」

值日的法司毛泰運道:「回稟大人,首裡城裏並沒有湖泊,因而無法觀舟,所以今日的宴席設在首裡城下的圓覺寺龍潭,還望大人見諒。」

一行人沿著道路向西北方向的下坡路走,道路的南側是首裡城沿山勢修建的高高的石牆,石牆與道路之間,種植著一大片鳳尾蕉(蘇鐵),因為無人砍伐,所以都生長的高大茂密,猶如一道綠色的屏障。

途中經過一個挺大的破敗不堪的寺廟,趙彥昊一打聽,說是琉球王室的三大家廟之一的天界寺,但是在幾十年前就因為失火而幾乎燒成白地,因為天界寺是祭祀前朝尚泰久王和尚德王以及本朝的夭折的王子王女之廟所,並不太受重視,所以重新修建的工作一直沒有提上日程,就被擱置到現在。

天界寺繼續向前走不遠,路邊就出現了一道兩米多高的石牆。沿著石牆繼續向前,圓覺寺的低矮的總門便出現在一行人的面前。圓覺寺的和尚們則在喜安的帶領下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貧僧見過使者大人。」

「喜安禪師多禮。」

接著喜安引薦了圓覺寺的主持明宗義宣和尚,以及寺內的其他幾位高僧——多半是曾經前往過日本京都的妙心寺學習過的臨濟宗禪僧。鄭玶則說琉球人若是想學習寫字,多半是跟隨這些高僧學習,因此他們在琉球很受尊重。

趙彥昊點點頭,和義宣寒暄了幾句,並且表示代表大宋元老院贈送給義宣一些印刷的經書和佛畫——元老院的轄區內因為新道教和天主教的很有人氣的緣故,雖然印刷了不少佛教經文,但是買書的人也不是很多,平常就和其他一些沒什麼人看的書籍一起堆在倉庫裡積灰,這次來琉球就當順水人情了。

義宣見到大宋的使者居然這麼康慨,不由地念了兩句佛號。趙彥昊雖然除了山海經什麼經都沒通讀過,但是得益於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的指導老師是個頭髮比他還長、愛彈結他唱情歌的凈土真宗和尚,對日本的佛教還是多少知道一些,就和義宣隨口扯了幾句。

義宣心中感嘆:上國使者居然對日本佛教有如此見識!雖然明顯被一向宗的妖僧引入歧途,但『回頭是岸』,這位大人仍舊比前兩年來的明國使者要值得點化的多。

想到這裏義宣笑道:「敢問使者大人,可知趙州禪師『狗子佛性』這一樁公桉?」

「著實不知。」

義宣不由得有些遺憾:不想大宋的禪林也已衰微。不過老和尚卻鍥而不捨:「佛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趙州禪師卻言:『狗子無佛性』。使者大人可知此中玄機為何?」

「呃,」趙彥昊想了想,敷衍道:「大概是因為……狗子他變了?」

趙彥昊一行在垂頭喪氣的義宣的帶領下,向圓覺寺正前方的方向走去。寺前是一片小小的人工蓮池,名為圓鑒池。圓鑒池的池心島上,有一座紅瓦的弁天堂,因為才剛落成幾年,因此色彩很是鮮艷。蓮池上,一道中式的小石拱橋連接弁財天堂,大理石橋的欄桿上凋刻著蓮花和鯉魚的圖桉,顯得匠心別具。向前走不遠,又是一道石橋,石橋下的流水,將圓鑒池與龍潭池連接在一起。

龍潭是由首裡城中瑞泉的泉水匯聚而成,長不過一裡,面積只有幾十畝,潭水卻呈現出深青的顏色,如同墨汁一般,深不見底。義宣和喜安都說此潭與海相連,據說有人在此見到黑龍出沒,故而得名。趙彥昊不置可否地一笑,繼續和一行人沿著龍潭的東岸向北走。

向龍潭的西南岸望去,湖畔的山坡上生長著大片的芭蕉和秋楓樹,婆娑的樹影倒影在湖面之上,顯得更加蒼翠迷人。龍潭的東北岸,則是一大片高高低低綿延不盡的石灰石牆,鄭玶道:「首長,琉球的世家豪族,大多居住在那邊。」

龍潭的東側,向湖心突出的碼頭上,種著的一大片鮮花已然盛開,潔白的茉莉和梔子花、艷紅的扶桑花、素靜的蘭花一併綻放,散發著陣陣幽香。錦簇花團之間,一座新蓋的三面臨水的小亭子便映入趙彥昊一行人的眼簾。見趙彥昊已經到來,身穿防曬服、頭戴翹腳襆頭的尚豐王和其他幾位琉球高官便一同走出小亭迎接。

趙彥昊和尚豐王早已熟絡了起來,隨便客套了幾句,便在尚豐王的帶領下走進亭子。亭子內部裝飾的很是豪華,張燈結綵不說,連柱子都是用錦緞和毛氈纏裹起來,地面也鋪上羊毛氈。趙彥昊和尚豐王自然坐了首席,剩下的琉球高官和歸化民的幹部則分坐兩側。

幾桉上早已擺好漆器托盤,托盤上擺放著一碗由大麥、綠豆和黑砂糖發酵而成的八寶冷粥。這八寶冷粥在琉球正如中國的粽子和日本的柏餅,是祈求一年平安無事的食物。趙彥昊發現八寶粥是使用捲成小筒狀菖蒲葉作為餐具食用,很是獨特。粥邊則是一壺清明時節採摘的綠茶,又擺著由紅薯澱粉和宮古黑糖製成的方糖。最讓趙彥昊感到奇特的是居然還擺著盛放煙葉的竹筒和短竹煙桿,以及盛煙灰的小碟。-加入書籤-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