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貞觀天子》第43章 麾下人才濟濟
重陽節過去沒兩天,楚王府長史王通病危。

唐初的王府長史還是有點分量的,何況王通還是當世的儒學大家。當年《續六經》完成之後,王通名聲大噪,求學者自遠而至,盛況空前,時有河汾門下之稱。在當時,他的門人弟子不僅達到上千人,還結交了許多名流。

他的學生有楚王李智雲,河東三鳳;薛收、薛德音、薛元敬。溫彥博,杜淹等人。友人有杜如晦、房玄齡、魏徵、陳叔達、李靖、竇威等人。

作為楚王府長史,王通很少去教授李智雲什麼東西,因為他來長安的時候身體已經撐不住了,基本上常年臥病在床。若不是有甄權和甄立言兩兄弟保著,根本撐不到現在。

接到王通病危的消息,李智雲匆忙趕到王府,接待他的是王通之子王福疇,他目前在長安為官,擔任太常博士。

見到王通的時候,他已經神志不清,在王福疇的聲聲呼喚之下方才轉醒。

「我....要和殿下.....單獨說說話,你出去。」

「是。」王福疇躬身退下。

李智雲坐在榻側,看著王通。

「老師,我已經讓人去請禦醫,你一定會沒事的。」

平心而論,他對王通沒什麼感覺,甚至於陌生。不過王通到底是他老師,該有的尊敬還是有的。

「殿下不必多言,老夫的身體自己清楚。」

聞言,李智雲低聲一嘆。

王通蠟黃的臉,在燭火的映照下顯得有些可怖。

「殿下。」

「弟子在。」

「薛收、薛元敬、杜如晦三人,皆有王佐之才也,殿下所求瞞不過老夫。而今老夫行將就木,有幾句話要告訴殿下,望殿下靜聽。」

聞言,李智雲心提到嗓子眼,這老傢夥居然真的猜透了他的心思。

「弟子恭聽老師訓言。」

王通道:「老夫歷經兩朝,奪嫡慘事早有所見,殿下庶出之身較之前隋蜀王秀,差之千裡也。然則殿下心思不改,老夫苦於病疾,無教有過,實乃老夫之過。在此,忠言相告。今朝堂紛紜,左右帝位者非聖人也,乃天下世家。殿下如欲登頂,切記廣結世家,內修德政,外伐賊寇。如此,既有功勛在身,又得世家之助,方可成就大事。」

說到這裡,王通劇烈咳嗽一陣,緊跟著道:「如若殿下迷途知返,可就此放手軍政,一心逍遙,荒誕於市井,可為一世逍遙王。老夫所言,望殿下謹記在心。」

李智雲一怔,抿嘴道:「弟子謹記老師所言。」

作為老師,能對他說這些,已經很給面子了。

「好,好。」王通點點頭,緊跟著道:「當今太子雖然寬厚,但秦王強悍,有朝一日必然禍起蕭牆,你要小心。」

聞言,李智雲心中感嘆,王通不愧是儒學大家,雖然不在朝堂,但是眼光卻是一如既往的毒辣。

「老師所言,弟子銘記。」

王通頷首,他還想說什麼,但是終究抵不過病魔,無力的昏了過去。

李智雲走出內室,王通的族兄王珪也接到消息趕來,隨後薛收和薛元敬,杜如晦等人也都紛遝而至。

待他們看望王通過後,李智雲和杜如晦走到一起。

「當年,我曾與王公談論天時,而今他卻危在旦夕,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杜如晦感慨,想起當年拜訪王通時,與董常,賈瓊等人討論天時的回憶。

李智雲沉吟道:「方才老師與本王私言........」

他將王通所說的話告訴杜如晦。

杜如晦感慨道:「可惜了,若是王公願助殿下一臂之力,那該多好。」

谷李智雲暗忖,王通是不可能幫他的,頂多無視。若要幫他,早就幫他了,不會拖到現在。

不過,王通能無視他的動作,算是不錯了。

而在另一邊,得到王通單獨見面的薛收和薛元敬也在私下說話。

「老師說叔叔在幫助楚王奪嫡,可是真的?」方才單獨見面的時候,王通當著他的面指責薛收誤導楚王,所以薛元敬才有此問。

薛收臉上的悲傷之色未褪,翻了翻眼皮,淡淡道:「你不是早就知道了麽。」

對於這個和自己齊名的侄子,薛收也沒有什麼隱瞞的,直接承認他要幫助楚王奪嫡。

薛元敬道:「我此前只是有所猜測,但是一直不敢和叔叔說。」

「那你覺得我錯了嗎?」薛收反問。想起方才老師的指責,薛收就有點陰鬱。他有心給老師解釋,但老師卻沒有聽他解釋的時間。

薛元敬思忖片刻,搖頭道:「沒錯。」

「哦?」薛收笑道:「你也覺得殿下有那個實力麽。」

薛元敬頷首,說道:「如今長安之中,太子和秦王爭鬥不休,楚王殿下亦身懷大志,如何爭不得。只不過難度會很大,而且稍有不慎,人亡事休。」

「你害怕?」

「恰恰相反。」薛元敬道:「細數青史名臣,大多出身潛邸。而今東宮盡為山東子弟,秦王府盡為關隴子弟,我河東薛氏若要一舉成名,光耀門楣,這是最快的途徑。」

「說得好。」薛收放心道:「他日若有機會,你可向殿下表明忠心。」

「是。」薛元敬早有這份心,只是一直不確認薛收的心思,現在得到確切答案,自然答應的痛快。

王通最終沒能撐過一天,於夜間病故。

前來王府弔唁的人很多,朝堂上,例如太子、秦王、齊王、政事堂的相國陳叔達,甚至還有竇威都有弔唁。皇帝李淵也派人前來慰問王府子弟,給予王通追贈。

由於王通的家人還在河東龍門,所以王珪自發為族弟主持喪事事宜。

雖然王珪和王通同屬於太原王氏,但他們不是一房子弟。王珪能做到這種程度,讓王福疇很感動。

李智雲作為弟子,也留在王府幫忙。

次日,李智雲解下腰間白布,辭別王福疇,準備回家。他身為楚王,自然沒那麼清閑,不可能日日都待在王府。

方出大門,便看見一人迎面走來。此人一身青麻衣,瘦長身材。

「敢問明公名諱。」門前小廝詢問。

「故人舊友,魏徵。」

「請。」小廝引領魏徵步入府內。

魏徵和李智雲擦肩而過,雙方多看了一眼對方。李智雲知道魏徵,但是魏徵不認識李智雲,所以二人只是點頭打招呼。

當初李密歸順大唐的時候,魏徵也同樣歸順大唐。後來他自己請命,跟著李神通一起前往黎陽勸降徐世績,沒有留在朝中。竇建德打敗李神通的時候,魏徵當時正好在黎陽和徐世績在一起。

由於李世民支援及時,所以李神通和魏徵並沒有被竇建德俘虜。

但,因為李密被殺的事情,魏徵心中不好受,於是一直留在黎陽幫助徐世績。

不久前,李淵下旨,讓李神通留守河北,命徐世績和魏徵等瓦崗舊將返回長安述職。

於是,他這才能來弔唁王通。

文學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