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貞觀天子》第四十九章 研究處理方案(三)
曾經,李智雲糾結過要不要在中原大地之外行分封製。因為這些地方距離中原很近,一旦中原勢弱,將來必然要起禍事。但是後來他想明白了,只能先實驗,也就是拿草原和吐谷渾兩塊地方實驗。如果效果好,那就做,如果不好,那就拆分州縣。眼下的生產力以及人口,不支持他直接開發這些地方以及大規模的移民佔據。只能等時間去慢慢磨,如同歷史發展一樣。等大唐人口爆發增長之後,等吐谷渾土著死的差不多,那個時候開始移民,應該要合適的多。比如現在的草原,朝廷已經開始用草原人開墾合適耕種的土地。美其名曰教導他們生產生活,但實際上不過是利用他們而已。但是有一些地方,李智雲肯定不會分封諸侯國,比如將來的高句麗新羅一代,那個地方關乎海權,不能瞎搞。至於遠的地方,比如海外諸島,他不僅要分封皇族子弟,甚至將來功臣後裔也不是不能冊封。在武事上,皇帝向來說一不二,在李智雲決定置都督府後,群臣沒再敢提不同意見。「朕是這麼考慮的,眼下先行都督府之製,待王化照耀吐谷渾子民,再拆分州縣。」這是最穩妥的做法。但是呢,不妨礙李智雲搞一搞小實驗。杜如晦道:「敢問陛下,如何拆分吐谷渾之地?」李智雲說道:「吐谷渾廣袤,宜一分為三。其西部,以羅士信為鄯善都督府大都督,治鄯善。其中部,以李道玄為伏俟都督府大都督,治所為伏俟城。其東部,以李大亮為曼頭都督府大都督,治所設在曼頭。其餘長史等要職,眾卿可盡言。」每一次設立都督府都是一個官職蛋糕劃分時期,大頭皇帝吃,小頭百官分。杜如晦道:「陛下,臣以為,海珠王和大召王以及孫波小王,可為都督府長史,用他們,有利穩定吐谷渾之地。至於慕容順,當召其回京留用,以免日後生事。」番茄「臣附議。」溫彥博道:「草原用此製,一直安穩,可用之。」草原那邊的都督府,都是用一個草原貴族當牌坊立著,吐谷渾自然也是如此。李智雲頷首,說道:「海珠王等人,不可在原屬地。這樣罷,孫波小王為鄯善都督府長史,大召王為伏俟都督府長史,海珠王為曼頭都督府長史。」「是。」大都督和長史決定以後,剩下的就是群臣舉薦人選擔任其他都督府官職。不過這不用在兩儀殿討論,等政事堂討論出來後,由李智雲審批即可。李智雲在吐谷渾設立都督府,掠奪人口資源是其一,其二也是為了防備將來的吐蕃。高原地帶,如要征服,得提前讓士兵適應環境。稍後,另一項議題,便是關乎將士們的封賞,這一項也由皇帝來決定,尤其是領軍大將們的封賞。對此事,李智雲做起來輕車熟路,很快便將普通士兵的封賞定下規製。大唐士兵,戰功封賞很是優厚。除卻田地,還有金銀財帛,以及勛爵。前者較為普通,後者是專門封賞高級將領。此番,李靖、徐世績、李道玄、羅士信,以及那八位副將,都是爵升一級。已經是國公的,自然不能再升,而是轉為食邑賞賜。「李靖、徐世績,朕另有封賞,再議。」聽見皇帝這麼說,群臣秒懂,這是要重賞這倆人。甘露殿。李智雲立在輿圖上,看著內侍們將『吐谷渾』那塊輿圖裁撤,換成剛剛設立的三個都督府輿圖。搞定吐谷渾,李智雲目光落在了吐蕃輿圖上,那塊地方將來也要拿下,不過那是將來,眼下那位歷史上統一吐蕃的松贊乾布應該快要展露鋒芒了。想起吐蕃,李智雲笑了笑。歷史記載,唐與吐蕃和同為一家。但實際上不過是唐朝的妥協罷了。歷史記載松贊乾布派人求親唐朝,表面上好像是因為羨慕突厥和吐谷渾都曾求娶中原王朝公主,但實際上不過是他們的狼子野心。這不是李智雲在惡意揣測,而是事實。第一次松贊乾布派人求親唐朝,李世民沒同意,然後松贊乾布怎麼做的呢?派人攻打唐朝!然而戲劇性就在這裏,唐朝當時派遣侯君集擊吐蕃,於松州大勝吐蕃軍。然後李世民怎麼做的呢?他沒有問罪吐蕃,反而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乾布。這不是扯澹麽!打贏了還嫁公主。據李智雲猜測,應該有兩種可能。其一,李世民發現吐蕃很強且山高路遠,不適合打下來,乾脆嫁一個公主換和平。其二,唐朝和吐蕃交手,根本沒有大勝,而是慘勝!據此,李世民選擇息事寧人,放縱吐蕃。否則以李世民的傲氣,怎麼可能會放過吐蕃。當然可能也有其他原因,誰也不知道。不過,這並不妨礙吐蕃之後兼並吐谷渾,兵進西域,佔據涼州等地的惡行。甚至於,在歷史上唐朝中後期更是被吐蕃攻破長安。松贊乾布的做法,李智雲大抵能明白,無非是展示肌肉,告訴李世民。你不嫁公主給我,那我們就是敵人!李世民認慫了,打贏了嫁公主。可能,李世民也是考慮吐蕃佔據天時地利,唐軍無法一戰而定。乾脆嫁一個公主,換來邊境安寧。至於那位文成公主在吐蕃會遭受什麼待遇,李世民會管嗎?呵呵,他當然不在乎,反正不是他女兒,他無所謂。所謂帝王不外如是,有何可仰慕?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兒,李道宗是李世民鐵桿,他可以不顧宗親感受,將他女兒遠嫁吐蕃,這有什麼可說的呢。要知道,當時唐與吐蕃第一戰,發生在歷史上的貞觀十二年,當時可是大唐鼎盛時期。這也能放縱吐蕃人的?李智雲看不懂。不過,現在,以後,不會再有文成公主。大唐也不會放過吐蕃。任何威脅都要扼殺在搖籃之中,尤其是吐蕃還在歷史上做下惡事。砰!李智雲一腳踩在吐蕃輿圖上。「先讓你跑一會兒,等朕的將士們適應高原氣候,便是你們的死期。」唐與吐蕃和同為一家?放屁!在帝國面前,只有臣服和死亡兩個選擇,沒有盟友的說法。吐蕃必須死,而且得死的乾淨。它不死,李智雲怎麼藉著吐蕃地盤進入天竺。暫時放下吐蕃,李智雲目光轉到高句麗那一塊。下一個目標,要麼高句麗,要麼西域。得打,必須打!把這些番邦異族全都來來回回犁幾遍,才能擴張帝國版圖,只有掠奪大量奴隸,讓奴隸來修路開山挖礦通河渠,才能讓大唐子民減輕勞役壓力,讓他們放心的生,放心的發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