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貞觀天子》第75章 1州1縣先試水
一炷香時間過去,幾位相國相繼回過神。

中書令楊恭仁帶頭反對,言辭懇切的規勸皇帝。

「陛下,租庸調之製與均田製,乃是先帝欽定,且目前運轉情況十分良好。若是貿然實行攤丁入畝,只怕不妥,臣懇請陛下三思。此外,臣覺得,自貞觀開年以來,各地災害不斷,民不聊生,眼下大唐百姓急需休養生息,而不是改變稅賦之製。」

說完,似是覺得自己說的有點武斷,怕惹得皇帝發怒,他旋即又補充道:「當然,臣以為此製也有合理的地方,不過現在不宜在大唐推廣,陛下不妨再等兩年,看看情況。」

等兩年?

兩年後你們又反對,然後又是兩年,兩年之後又是兩年,那特麽得多少年?

李智雲暗自腹誹。

在楊恭仁看來,皇帝簡直就是在瞎幾把亂搞,其胡作非為的嚴重程度,能與楊廣相提並論。

甚至,他覺得皇帝推行的攤丁入畝制度,要比楊廣做的還離譜。楊廣只是遷都,把關隴人派去高句麗送死。

可皇帝呢?

他居然想直接挖掉世家的根子。

楊恭仁都不敢細想,一旦這個攤丁入畝制度被推行,到時候全天下的世家會幹什麼瘋狂的事情。

納言陳叔達亦是跟著反對,「陛下,臣以為中書令所言有理。恕臣直言,此製若是推行,世家不寧,天下不安。」

快人快語,直入問題核心,這就是陳叔達的核心意思。

緊跟著,李叔良也說道:「陛下,此製不妥,還是蕭規曹隨,按照先帝之製吧。」

你還知道蕭規曹隨?

李智雲訝異的看了一眼這位文盲皇叔。

杜如晦捏著紙張,抿嘴不語。他此刻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這種大事,陛下應該和他商量一下才是。現在貿然提出來,這不是等於告訴天下世家,朝廷要動他們麽。

而且,杜如晦個人也覺得皇帝太冒進了。

於是他說道:「陛下,臣私以為,此事還需多多商議。租庸調之製與均田製,乃是前朝時期就運行良好的制度。且,若要行此製,則要丈量天下田畝,統計人口,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還請陛下明見。」

剩下的薛收也勸皇帝三思。

溫彥博則反對此製。

李智雲並不意外幾位相國的反對,這種東西拿出來,無異於阿美利加大統領忽然對心腹們說;從明天開始,我們高舉赤色大旗!

「你們說的不無道理,朕都知道。」

知道你還瞎幾把亂搞?

楊恭仁心裡腹誹。

皇帝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想法過於天馬行空。

李智雲端起茶盞,輕抿一口,而後話音一轉。

「誰說朕要推廣此製了。」

嗯?

「陛下的意思是?」楊恭仁不解。

李智雲呵呵一笑,不緊不慢道:「朕打算先在地方試試看效果如何,再做打算。」

地方?

幾個相國都是聰明人,立即明白皇帝的意思是不搞全國大推廣,而是打算在一州一縣先試水。

這樣一來,幾個相國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溫彥博問道:「敢問陛下,先在何處嘗試?」

「洛州、鄭州。」

中原啊。

溫彥博鬆了口氣,陳叔達也鬆了口氣,李叔良同樣鬆了口氣,杜如晦、薛收也默不作聲。

唯有楊恭仁臉色一黑。

弘農楊氏可有些接近那邊啊。

政事堂的幾位相國,出身世家各不相同。

溫彥博是太原溫氏,族裡面的地都在太原附近。陳叔達代表南方系,田產也不在中原,李叔良和杜如晦,田產多在關中,而薛收則是河東之地,有些田地。

是故,聽說試點不在他們老家周圍,他們才會鬆口氣。

當然,更重要的,其實是因為皇帝沒打算徹底得罪天下世家。

楊恭仁忍著不適,說道:「陛下,若要在洛州和鄭州實行此製,必要重新丈量田畝,統計人口,只怕地方豪強不會答應。」

「無妨,鄭氏已經做出表率,拿出田地,供朕嘗試。」李智雲笑眯眯的說。

聞言,除了杜如晦和薛收,其他四人微微一愣。

鄭氏?

拿出田地?

這怎麼可能!

尤其是楊恭仁,他覺得皇帝在騙人。他所言的地方豪強,其實主要指的就是滎陽鄭氏。

可皇帝這話什麼意思?

鄭氏腦子被驢踢了麽,自願被朝廷挖根?

我不信!

「陛下,這是真的嗎?」

「自然是真的,難道朕還會騙你麽。」李智雲呵呵一笑。

試點嘛,選中原最為合適。因為洛州瘟疫的事情,鄭氏和裴氏同時被他抓住小辮子,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可太傻了。

杜如晦心裡則震驚的無以復加,原來陛下饒過鄭氏,還有這一層謀劃啊。

陳叔達問道:「陛下準備讓誰去主導此事?」

「田政,自是由民部主導。」李智雲理所當然的說。

戴胃麽。

眾人腦海裡,同時響起這個人名。

然而,沒等多久,他們同時為戴胃開始默哀。這種要命的差事落在頭上,除了得罪人就是要命。

楊恭仁又接著問道:「陛下,倘若此製運行通暢,是否要大範圍實行?」

他還是擔心皇帝要在全大唐搞攤丁入畝。

李智雲奇怪的反問:「既然運行通暢,為何不能大範圍實行?」

為什麼?

陛下你不知道?

楊恭仁抿嘴,說道:「臣拭目以待。」

他自然是希望此製失敗,因為習慣了穩定,楊恭仁可不想再讓大唐朝野掀起波瀾。

只不過,這話他不能隨隨便便說出來。

李智雲頓了頓,接著道:「其實,朕也是想借這個機會嘗試一下而已。洛州遭受瘟疫,百廢待興,正是最好的嘗試之地,何況又有鄭氏相助。

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若是將來租庸調之製沒有問題,朕也不會以攤丁入畝替代。」

聞言,幾位相國心裡不是很願意相信,不過皇帝都這麼說了,而且也變相的妥協了,他們也不好繼續反對。

跟著,李智雲說道:「那就這麼定了。」

「是。」相國們相繼頷首。

散朝後,杜如晦和薛收留下處理政務,其他人相繼離去。

楊恭仁和陳叔達走在一起。

「楊相,你說陛下是真的只在洛州和鄭州實行攤丁入畝嗎?」

「我不知道。」楊恭仁嘆道:「陛下奇思妙想,我跟不上。不過陛下金口玉言,答應我們只在洛州和鄭州嘗試,想必是不會改變的。」

陳叔達語氣凝重道:「我擔心,若是洛州和鄭州嘗試之後,情況良好,到時候陛下重提此事,我們該怎麼辦?」

楊恭仁略作思忖,說道:「別著急,先看看,中原之地,我們鞭長莫及。」

其實他也想看看,皇帝能不能處理鄭氏以及中原一代地主豪強們的反抗。

文學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