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就是元神老怪》第七十八章、道果(上)5000字
龍宮界域卻無真龍盤踞,而是由多家道果老祖組成的聯盟,至於龍宮為何要叫做龍宮,只因為龍宮乃是洪荒大地破碎後的四海精粹所化,實乃真龍們的天命之地,神龍們在地仙界開闢前也聚集在此地,如此便有這麼個名字。

而後來,地仙界開闢,祖龍為求造化,便攜帶全體龍族闖入地仙界中,後來的形勢也就是龍族被驅出地仙界,可龍宮界域也早被人佔去,龍族一時也搶不回來,而且星河界域當時靠近地仙界,祖龍便將龍族安排此間,隻待未來再回地仙界,搶那造化之位,之後幾經經營,龍族反而把星河界域經營得跟鐵桶一般,龍宮界域遺存的龍族也都橫渡虛空,投靠星河界域處,如此,龍宮界域也就名存實亡,可名字沿用至今,倒未曾變換過。

揚關到得龍宮後,並未直接去往蓮生禿驢所說的地界,而是先去尋清風明月兩位祖師。

兩位祖師立了方寸山和三星洞,互為依存,且一同立於一方星域之中。

星域名叫鼉鰲星域,因兩位祖師在,這方星域每年都在吞入別的星系星辰,如今已有三十光年遼闊,內裡有星系五十餘座,太陽星辰六十七顆,遠遠眺望,蔚為壯觀。

且這些星系每個都超過了一光年,至於為何三十光年遼闊的星域會有五十座星系,只因宇宙非是一個平面,在橫向觀察時,也得縱向觀察,如此才是全貌。

除此外,於道果的視角,宇宙還有其它變化,其餘維度層面的世界仍有廣袤空間,亦有發展拓展的機會。

但揚關到達鼉鰲星域時,便先行收到清風明月兩位祖師的親身迎接。

祂們在星域的巨大隕石帶攔住揚關。

然後請揚關入得鼉鰲星域最中心的靈台星系。

如此一來,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便湊齊了。

迎接揚關的地方放在方寸山山門所在的洞天中。

天圓地方,如同蛋黃一般澄黃的太陽懸浮在天空中,散發著溫和的揚關。

一方水土可封一方神祗。

揚關便能看出那顆太陽星辰中便有一為領了符籙敕令的方寸山弟子在運行這顆太陽星辰,引導它走出相應的軌跡。

這片廣袤的土地間還有許多的方寸山弟子領受符籙敕令在行使著各種自然氣象的變換,以及山川河流的運行,更有陰司設下,於洞天的最底層接洽九幽層面,然後藉著九幽層面的牽引幽魂殘靈的力量,將那些自然或意外死亡的生靈牽引入設在最底層的陰司輪迴中,接受由明月祖師設下的陰陽名錄的審判。

總之這個洞天的一切都是完備的,讓揚關忍不住多看幾眼,然後再多看幾眼。

當然,揚關開闢洞天后無需如此做事,只需造化生就天道,然後以天道運行整個洞天即可。

天道可不會偷懶,只要洞天仍存,天道便可永生永世運行下去,更會自我推演進化,完善洞天。

方寸山洞天有一座撐天神山,神山直入雲霄,如同屋樑石柱一般直溜溜的,而非圓錐形貌。

明月祖師就常在這座神山之上修行自身,體悟大道。

揚關見得如此神山也不由讚歎一聲:「鬼斧神工,造化自然矣。」

只因這座神山便是明月祖師的大道所煉成的三階道果仙術,可不是真的一座大山。

而且這座三階道果仙術已然轉世投胎,化作真正的生靈,如今就在明月的座下修行,因此,這座撐天神山如今也不過是一軀殼罷了。

其中種種造化都已經化入明月祖師身旁的這個猢猻。

「誒嘿,小子六耳拜見多寶老祖。」猢猻討好地笑道。

揚關聽得,卻覺奇妙,六耳拜入方寸山,可悟空卻只是玄奘和尚的一場幻夢,所以究竟孰真孰假呢?

揚關仍看不透,畢竟事關一位世尊。

若是能看透,那他豈非也是世尊那般人物了。

「見過六耳師弟。」揚關找了稱呼。

畢竟他要稱呼清風明月為祖師,而這猢猻又是拜在明月祖師門下,乃親傳,更是明月祖師的道果仙術轉世,可算是親子,其中關係之深,他怕是承載了明月祖師不少的殷切期望。

但揚關已證道果,道果之下者都該稱呼他一聲老祖,所以輩分這事完全可以抹去,但以示揚關的親近之意,便稱呼猢猻為師弟了,未能高過他太多,也不好高過他太多。

「嘿嘿,嘿嘿,不敢嘞,不敢嘞,您叫我小六耳便是,就跟師父師伯一般唄。」六耳猢猻抖抖腦袋兩側的六隻耳朵,不好意思的笑著。

「一邊玩去。」明月祖師抖抖袖子,將他打了出去,落到洞天的天涯海角。

「此子天資雖高,但頗為頑劣,好戲弄他人,但本性純良,非是惡猴,你勿要見怪。」明月祖師說道。

揚關擺擺手,說道:「六耳師弟性情純真,我亦喜愛。」

好歹是祖師親子,說些好話也不會缺一塊肉。

「唉。」明月祖師搖搖頭。

「祖師為何嘆息?」揚關問道。

「此子性子太過純良,少履世事,雖無天人五衰之災,但此生卻也失了證就道果之機緣,唉。」明月祖師大嘆息。

揚關對此也說不了什麼,畢竟他一眼掃過六耳猢猻後,以高維視角看過去,也看盡了他的未來,但沒有一個未來是這六耳猢猻證就道果的,也即是說他沒有一點機會,但長生久視卻仍存在可能,也算幸運。

明月祖師對他也是寬厚,竟然從無勸他轉世重修的念頭,且未來也一直護持著這猢猻。

而且眼前的這道撐天神山將來也將變作那猢猻的趁手兵器,由他使用。

不過這兵器本就是他所有,也算是物歸原主。

登上撐天神山,上頭便有一座不大的道觀,道觀中正有三個道士在講經論道,不過三人都是各論各的,沒有互相討論。

見著揚關三位老祖來,他們也不讓出位置,停止論道,繼續我行我素。

「他等皆是明月師弟的親授弟子,已迷於道境。」清風祖師說道。

「我本想藉著此間的物與理使他們破障而出,但沒想到卻使他們更加沉迷,無可自拔。」明月祖師悵然一嘆。

懊惱是真懊惱,無奈是真無奈。

幸而他的這幾個徒弟都已經修成元神,無有壽元之限,都不需要餐風露宿便可長生不死,而且沉迷道境中也無有天人五衰之險,只需提防道化之災便可。

而後,穿過這三人,便來到內室中。

谷芻

內室空空蕩蕩,只有朝南方向的牆上掛了兩個道文,一天一地,互相呼應著。

「此乃仿照老師的五莊觀所做。」清風解答道。

隻拜天地自然。

鎮元大仙出身古老,堪比道門三清,佛門二聖,魔門冥河,妖門媧皇。

如來佛祖與太上老君都隻算是鎮元大仙的後輩。

可惜鎮元大仙機緣未至,修行至今尚未證就造化,得聖人尊位。

「老師曾於洪荒大陸破碎之前證得聖人尊位,因此這拜天地便如同拜見老師。」清風祖師說道。

「嗯?鎮元大仙曾證就聖人?」揚關聽聞這話,大吃一驚。

然後就聽明月祖師答道:「洪荒之年不必現在,聖人非是造化,造化並無道境。」

「聖人本就是尊位,在洪荒之年,有多位聖人共存,為世人釐定大道秩序,多時甚至超過三百之數,但在洪荒之年,造化便是造化,聖人卻不一定是造化。」

「後來不知因何緣故,上清聖人以自身之法,立下誅仙劍陣,訂立新法,將聖人之位拔高,諸多聖人被打落,僅有幾位修為絕卓之輩才可維持聖人尊位。」

「再而後,一場大戰將整個洪荒大陸破碎,一切聖人尊位皆被打落,隻餘下諸位造化可得聖人尊位。」

「這些歷史皆塵封於過往,由諸位往昔的聖人共同封鎖,後人皆不得而知。」

「所以即使你證就道果,也無法從大道中知曉這段秘辛。」

聽得這些,揚關雖面無表情,但也有些驚訝。

「洪荒之年的人族聖賢莊周就曾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其中既有表意,亦有深意。」清風在旁悠然說道。

古人的話流轉到後世來,總是容易多出許多意義,但卻又說不出個錯處來。

「且先不說這些了,不知道友來龍宮是為了走親訪友,還是另有他意啊?」清風接著說道。

揚關也不百轉千回,直接開門見山地將情況都給說了一遍。

兩位祖師最後瞧著面前這點金芒,面露古怪這色。

「道友可知此地在龍宮界域早非秘密。」清風祖師躊躇道。

揚關自然知曉,在來方寸山的路上,他就已經收集了相關信息,怎會不清楚。

不過尋常人都知曉的信息怎會比得上道果老祖了解的,所以揚關才沒有直接打道回府,而是繼續往方寸山來,想再探聽探聽情況。

「此間之事也非隱秘,此間確實有靈寶殘蛻,只是那靈寶殘蛻竟復生靈智,已困許多尋寶之人,另外那靈寶殘蛻更能紊亂大道法理,我等道果之輩入得其中,怕也討不得太多好處。」明月祖師喟嘆道。

瞧他的表情模樣,想來也有所投入,否則怎會有一絲肉痛之意。

不過兩位祖師這麼一說,卻表明蓮生和尚沒有說謊。

不過還得等好處拿來,才能去幫他,否則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隻來了龍宮旅遊一次,實在不合算。

「只是朋友之請,不好不受,否則他將永淪苦海,不得解脫。」揚關嘆息一聲。

情真意切,讓人動容。

實在讓人想不到他與蓮生和尚見面次數都不超過兩手之數。

「道友,佛門非你所能敵對,勿要為了那和尚壞了多年修行啊。」清風祖師勸解道。

「是啊,佛門並非良善,你若要去往營救那和尚,怕是取了這件靈寶殘蛻都不夠,未證道尊,萬萬不可與佛門有任何糾葛。」明月祖師再勸。

但揚關仍是一副不為所動的模樣,彷彿真就鐵了心要去救那蓮生和尚:「好友有難,不可不助啊。」

「那件靈寶殘蛻我定要取來,助老友脫困。」

揚關義正言辭,一句話彷彿就是一顆釘。

清風明月見狀,也知道郎心似鐵,九龍難拉回,便道:「既如此,我等便助你將那靈寶殘蛻取來。」

揚關聞言自然大喜,但沒有表露出來。

雖然知曉兩位祖師支持他也是有別的考量,不可能因為他這一兩句話打動祂們的惻隱之心,但只要有兩位道果助力,取一件靈寶殘蛻那絕對是手到擒來的事。

道果做事想來雷厲風行,剛確定下來,三人便即可動身,前往那片時空紊亂之地。

時空紊亂之地距離方寸山所在都有三萬光年,可這點距離在道果面前也只是一步之遙。

三人降臨在時空紊亂之地的三尺之處的虛空中。

只見那時空紊亂之地如同一場風暴,席捲過三個光年的區域,且在穩步擴張,並且還有遊移不定,以每個時辰千萬裡的速度繞著龍宮界域的中心界域移動著。

而凡是被它籠罩覆蓋的星辰隕石都會化作最為純粹的元氣,融入其風暴主體當中,以這些元氣,它又會繼續擴大範圍。

「非元神道境以上者入內,必將化為烏有。」清風祖師說道。

就在揚關與二位祖師抵達時空紊亂之地時,揚關那身處於地仙界的分身也到了淞城。

淞城有別於此時此刻的其他城池,竟然未受到戰亂的太多禍害,只不過頗為缺糧。

但是淞城中有一間水母娘娘廟每日都有施粥,免費給城裏的百姓吃,如此才使得全城未曾有一個餓死之人。

只是沒有餓死的人,橫死的人卻不少。

淞城中亦有義軍,義軍得了水母娘娘廟的支持,所以並未如其他反王一般殘忍暴虐,塗炭生靈,也未曾橫徵暴斂,只是稍稍加重了城中賦稅,並強要城中百姓對淞城旁的大河進行耕耘開發。

揚關與蛋生到淞城時,正是傍晚,水母宮放飯施粥之時。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