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就是元神老怪》第四十一章、打成二維
揚關雙手一捧,手中就多出了一面水銀寶鏡。

這是揚關親手煉成的虛名法寶照神鏡,多年的溫養,它如今雖未能煉為純陽,但卻也極為接近,只需再給千年時光,它就可成為一件純陽法寶。

法寶不可多得,即使是道果老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煉成,也得一步步溫養,而後才能祭煉出一件法寶。

只不過道果老祖祭煉的速度能更快些。

此刻,揚關指著照神鏡上照出的神洲淮河之畔的一景,將吳明與朱鋆欽之像照出,對一旁的純陽劍童子說道:

「道友以為誰是真武大帝?」

「都不是。」純陽劍童子答道。

「我想也是。」揚關嘆道。

真武大帝的蹤跡真就不見了。

也不知祂應了天帝的話後,要如何去做,竟然半點蹤跡也不表露出來,誰都瞧不出祂藏哪裏去了。

「也不知真武大帝去了何方。」

對於這事,揚關一直就沒有放棄過。

真武大帝的所在關係到這場大劫,誰讓祂親身下場了,否則揚關也不會如此重視,其祂仙神想必也都重視地很。

「你總會知曉的。」純陽劍童子說道。

「也是。」待到大劫最後,他猛然來一次突襲,直接全場翻盤。

「不過是一次劫數罷了。」何必如此拚呢。

揚關收了寶鏡,靜心推演著自己的大法。

法無盡,道無涯,學無止境也。

純陽劍童子也安生地站著,閉目養神。

祂也得修行,待得修行圓滿,祂便要轉世去,找一個元胎,重煉大道,證就道果,然後突破道果之限,抵達不滅之境。

因此,如祂這等靈寶,皆在等候時機,為來世修行做著準備。

想那純陽老祖培養祂多年,自修行之日便錘鍊著,然後贈予諸多機緣,各種好寶貝,祭煉數百萬年,最後才將之煉成靈寶。

可靈寶煉成之日,便離祂脫離自己不遠了。

此中辛酸,比之待女出嫁還要深吧。

當然,女兒嫁出去後也有回門之日,靈寶真靈轉世後,自然也有重歸之時,卻也無需太過感傷,且到時還得了一位道侶,不錯了不錯了。

若是有心,更能將其轉世之靈接來身邊,如此還能再做一世師徒,悉心培養一番,又添情誼。

也有如明月那般將自己的法培養生靈,然後將靈送去轉世的,皆是情誼太深之故。

道果老祖雖看遍人間百態,諸多醜陋不堪,卻也見證無數美好情感。

所以有時候還是很願意將身邊的東西捨出去的,他日還可做道友不是。

不可攔了別人的前途,順手推一把也不錯。

就好似前些日子被揚關投入太陽星中的紫光秘鈞壺,這件法寶陪伴揚關多年,隨著揚關征戰南北,立下汗馬功勞,揚關也多番洗鍊,填入諸多福地,甚至還想在其內部開闢洞天,如此讓它得以晉陞。

可惜,真靈的形成不是那麼容易的,需得它自韻而出,方可稱為真靈,其中諸多法理也得它自己自然孕育,如此,開闢出一方洞天,方可算是真靈法寶。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它的大道所在。

真靈法寶也將佔據一條大道,如道果一般,因此,佔得大道更為重要。

這是揚關幫不到的地方,否則揚關此刻就去批發道果了。

而真靈法寶的大道大多隨其主人而蘊生,其主人如何祭煉,以何法祭煉,都會影響祂的大道所向。

揚關的紫光秘鈞壺是揚關雜糅了多種法祭煉的,起初它是揚關從一處上古仙人的洞府遺跡中找到,伴隨著地還有祭煉它的法門,後來揚關又為其添了許多寶物,又衍出多種法門,一番操作下來,就使得紫光秘鈞壺的祭煉之法雜糅各家,然後自成一家。

揚關為此就梳理了一篇法門——純鈞紫光寶籙大秘訣。

紫光秘鈞壺如今自行運轉之際,便以此法祭煉自身。

而且揚關還將自己開闢的福地送入其中,福地中自有生靈孕育,如此更是為其日夜添長靈性。

因此,才有紫光秘鈞壺至今的一縷懵懂靈性。

但靈性終究只是靈性,要想孕生真靈,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如此,揚關就問起身旁的純陽劍童子。

「不知道友昔年是如何誕生真靈的?」揚關直言不諱,不委婉半點,就這般直直問出。

純陽劍童子答:「虧得老爺看重,多番祭煉,再得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我之真靈方有成就。」

好嘛,這是問錯人了。

這位背景深厚,純陽老祖之祖師便是那造化聖人太上老君,有太上老君施下無上造化,這真靈自然輕易就可生就。

揚關可沒有這份背景。

所以,紫光秘鈞壺的真靈之路還尤為漫長啊。

「寶啊寶,你就在太陽中好好修行吧。」揚關嘆息著說道。

「我知一處地界,可以讓它的真靈煉就。」純陽劍童子忽然說道。

「何處?」揚關迅速接下話茬。

「混沌未判,五太開闢之年。」純陽劍童子說道。

「???」揚關覺得祂在跟自己開玩笑。

那年頭即使是道尊都回溯不到,如何能往。

這事揚關還真做不到,這是要為難他啊。

「我亦不知如何前往,隻說一嘴。」純陽劍童子悠然說道。

「那隻得待我證就不滅後再去往了。」揚關無奈道。

「嗯。」純陽劍童子點點頭。

還嗯……

揚關不大想跟純陽劍童子交流了。

與此子聊些大道法理還行,但聊某些宇宙秘辛,談談對近期形勢的看法,就不大成了。

而在揚關與純陽劍童子說話時,太陽底下的神洲大地已經過了一日,深夜倏然來臨。

吳明軍大元帥與大民的皇帝聊得不錯,皆盡歡。

可岸對頭的新漢將士卻不大開心。

新漢的大軍已經雲聚而來,也有百萬人,其中三十萬鐵騎皆乃善戰之士,南征北戰好多年,各個身經百戰,一騎便可當五卒,如若此等騎軍南下,怕是能直接衝垮南軍步卒。

吳明軍與大民軍多是披甲步卒,手中執戟拿戈,亦是勇猛精兵,也都是身經百戰的士卒。

而新漢將士們為何不開心,只因一道命令從京城傳下,要求前線大軍於一月內橫掃南方,斬來吳明軍大元帥之首,以及大民偽帝首級。

要在一月內掃平江南,這事幾無可能。

因此,主帥章炎全上書一份,痛陳利害,才讓京城將這道命令收回,改為六月橫掃江南。

雖然這時間仍舊著急,但章炎全及諸多將領也覺得這不是不能完成。

只要趕著點,便能成功。

至於失敗與否,他們並沒有想過,在他們眼中,江南兩家叛軍皆為鼠輩菜雞,插標賣首罷了。

三十萬鐵軍跨過淮河秦嶺,便可直接橫掃一片。

也別管五十萬,還是百萬大軍,三十萬鐵騎一衝,盡皆衝散。

而且淮河此地正是大平原,最適合騎兵衝鋒,另外,後勤已調來大批符籙,到時符籙貼在每一匹馬兒身上,這淮河便也如平地,直接涉水而過,都無需管淮河水有多深。

而挾持形勢聲威,南方那所謂的百萬聯軍必定被嚇得潰散。

這些都是新漢將士們設想下的最好結果。

另外還有最壞結果,這是新漢主帥章炎全所思慮而有的。

最壞的結果為何?左右不過是新漢大軍敗北。

南軍北上,奪新漢全境,如此而已。

章炎全更思慮到南方聯軍得仙宗相助,有修行界的大人物幫手,那些神仙人物若是出手,新漢怕也只有慘敗至此的結果。

為此,章炎全更密信北方,去信皇帝,懇請皇帝請來新漢太祖之神位,以及新漢太祖所傳下的赤霄神劍。

另外,他還寫信去北方各個名山大川,意圖請來仙宗仙家。

可惜,就如他兵伐漠北之時一般,去信後,便如泥入大海,音訊全無。

仙宗皆不願相助新漢,也是,當年新漢便與各家仙宗作對,仙宗沒有在前幾年新漢烽煙四起時落井下石已是良善了。

當然,當晚,章炎全就收到了他最不希望的一則消息,有北極宗仙師拜謁吳明軍,一日未出軍營。

章炎全得此最壞的消息,立即就做出最壞的打算。

請新漢太祖神位坐鎮中軍,請監軍九王爺持太祖神劍。

雖然皇帝千叮嚀萬囑咐,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讓九王爺持太祖神劍,但對面已有神仙坐鎮,便讓九王爺拿一會太祖神劍又有何妨。

六月二十一。

隨著兩岸號響,兩軍出擊。

三十萬鐵騎結成大陣,每匹大馬的後臀貼緊符籙,行動迅捷如風,穿過比偶濤洶湧的淮河河面,直衝入南方聯軍陣營。

而南方聯軍陣營亦有大陣鋪成展開,血光衝天。

血氣蒸騰間,在吳明軍大軍師姬薑開壇做法之際,便噴湧向淮河河面上。

如此一記,便是要將朝廷的三十萬鐵騎身上所貼的符籙的神威毀去。

而北方朝廷大軍早有預料,軍陣中亦有道士薩滿登台做法,招起狂風,從北到南,就要將這團血氣吹散。

狂風激昂,吹奏衝鋒,鐵騎更為洶湧,比之滔滔江水更加澎湃。

姬薑立身於法壇上,下令隨軍旁門散修之士,與他一同調轉周身法力,意圖扭轉乾坤,催使大軍血氣再漲一籌。

然而朝廷雲集的散修數量更多,北方底蘊更深,新漢朝廷統治神洲數百年,威望更重,更得散修追隨。

但姬薑仍不遺餘力,仍要與之相抗。

「姬道友,我來助你!」一聲輕喝。

是那位新投軍沒多久的莒羽真人。

他施展妙法,於此深夜撥開黏稠雲霧,將星光灑下。

絲絲星光受其牽引,落入軍陣之中。

軍陣中的將士血氣一漲再漲。

「姬道友,你無需破那鐵騎跨河之法,只需強壯我軍,便可敵國那鐵騎。」莒羽真人說道。

姬薑搖搖頭,莒羽真人道法雖厲害,但不知行軍打仗之奧妙,這不是破不破其法的事,而是士氣跌落之事。

如此壯觀的鐵騎衝鋒之景,兵士們怕是會被驚嚇,心氣下跌,進逼而士氣跌落。

「不知真人可有大法扭轉這百裡河水之仙法?」姬薑拜於胖道士莒羽真人。

莒羽搖搖頭:「劫氣雲聚,人道氣運鼎盛,我雖已證元神,卻也為這軍陣所壓,雖可施法逆變天象,但也將受天道反噬,害人害己。」

「還請先生施法。」姬薑回望一眼已經列陣以待的兵士,再朝莒羽一拜。

莒羽受此一拜,便感應到劫氣生變,他的元神驟然輕靈,彷彿劫氣被散去。

他之所以來此,不知因為掌教真人之令,更因為他已身染劫氣,不可不來,所以就投了姬薑這一家,好歹姬薑前世也是熟人,能託付著。

「好!」莒羽輕快地喝了一聲。

他此刻感覺自己算是來對了,姬薑真乃天定劫子,比那應劫之人還要了得。

隨後,莒羽口吐赤橙紅綠之光,做了一個法訣。

法訣如律令,竟指使淮河之水自行凝固起來,但卻唯有結冰之兆。

凝固住的淮河之水就將那三十萬鐵騎之馬蹄一一困縛在河水中。

一時間,受困於河水的大馬直接就把馬上騎士甩了出去。

霎時間就要將這三十萬騎士葬送在這條淮河之上。

淮河北岸的人馬見到此景皆倒吸涼氣。

若是這三十萬鐵騎皆死在此地,此戰就真要扭轉在此了。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北岸的法壇上躍出一人,此人黑瘦,穿著花花綠綠,瞧著好似個跳大神的。

只見他在法壇上歡快地跳躍一番,然後身上的血肉竟一一自行剝下,然後灑落在法壇上。

嗚嗚嗚!!

「請祖靈!!」

一聲輕吟,但卻好像山呼海嘯。

其聲竟在瞬息傳遍兩岸,彷彿在大河兩岸同時響起,同時傳入每個生靈的耳中。

而後河岸兩邊的生靈就感覺河中彷彿有一道道幽幽的氣息從大河中浮現,將跌落淮河中的騎士一一撈起,扶上呆立不動的高頭大馬。

接著,禁錮馬蹄的無形之力於恍惚間消散。

此時,穹天之上,太陽星上。

揚關看見這一幕,悠悠一嘆:「又是老友,怎就陰魂不散呢。」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