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156章 被斬斷的鎖鏈
第161章鋰金屬正極材料

科創生物鋰金屬電極對於鋰電池產生的效果,各個電池廠商都已經拿到具體數據了。

科創生物唯一的要求就是,新款鋰電池必須優先給華國車企供貨,前兩年不考慮對國外車企和合資車企供貨。

技術的強勢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電池容量提高三倍,充電速度提高一倍,安全性比普通的鋰電池還要更好。

在技術的優勢面前,主流電池廠商只能接受科創生物的要求。

他們不簽,有的是廠商簽,前兩年新能源爆火,很多主業不是搞電池的公司,也一窩蜂擴建電池產能。

想搭上科創生物這趟順風車的企業如過江之鯽。

最後在各方勢力的利益搏鬥之下,科創生物和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廠商以及部分電池生產廠商簽訂了專利授權。

授權隻包括鋰金屬正極部分的授權,其中關鍵的石墨烯塗層,隻售賣石墨烯塗層製造設備,不會將專利進行授權。

「科創生物的石墨烯塗層的3D效果圖我們早就畫出來了,問題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生產,我們沒有頭緒。」

「別說工業化生產,就連在實驗室裡進行復現,目前都無法實現,至少得給我們半年時間。」

「那我們只能購買科創生物的設備,一台20億,加上金屬鋰的專利授權費用,製造業還真不如搞科研賺錢。」

「科創生物做技術專利授權這麼多年,也沒看到哪個企業能夠復現他們的技術,繞開他們的技術壁壘,該交的保護費還是得乖乖交。

再者說,我們交給科創生物的保護費,最後不還是把漲價壓力傳導給下遊了,下遊再傳導給消費者。

光是提升兩倍的續航,新能源車提價十萬不過分吧?

這幾年上遊的碳酸鋰漲價,最後還不是傳導給了消費者?」

上遊原材料漲價,能不能傳導給消費者,並不是那麼一定。

有議價權的企業能主動漲價,像之前鋰礦漲價,特斯拉相對有一定的議價權,他能率先漲價。

而部分國產新能源車企,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如果擅自漲價,對銷量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哪怕是特斯拉漲價,也是抓住了油價大漲的時間點完成的。

因為如果新能源車漲價太凶,消費者就會選擇買油車,油車可比新能源成熟太多。

因此這裏說的上遊原材料漲價,傳導給消費者,屬於是站在2023年尾的視角,往前看推導出來的結論。

屬於是拿著結果找過程。

「說起複現科創生物的技術,也不是沒人成功,馬斯克的neuralink不就成功了嗎?」

「neuralink的腦機連接技術你還真信是他們自己研發出來的?當時石錘都那樣了,明顯是從科創生物那裏拿到了技術原型。

基於科創生物的技術基礎上才勉強搞出來,識別準確率跟科創生物的腦機連接手機根本沒法比。

只能在三星的中端機型上,靠價格優勢。」

科創生物的腦機連接技術在高端站穩了手機。

以至於國內外的安卓手機品牌,在開發佈會發佈高端機型的時候,都要特意標明腦機連接技術來自於科創生物。

科創生物的logo出現頻率堪比高通。

蘋果和科創生物合作在全球範圍內發售腦機連接手機後,國內的OV兩家主流手機廠商,都有找上門來。

他們表示希望成為科創生物的戰略合作夥伴,只是掛個名,願意每年付幾億的掛名費。

如果能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最好,不能的話,也希望能讓他們在宣傳上把科創生物的logo印在手機背後。

OV屬於是把營銷玩到了極致,把科創生物的logo掛在後面,能吸引來不少的數碼愛好者。

這幾年科創生物在國內數碼圈的地位,堪比蘋果。

就像花為當年把徠卡放在背後的位置一樣,宣傳效果大於實際效果。

對OV來說,反正請明星營銷也是花錢,找科創生物合作也是營銷。

每年撥一部分營銷費用在這方面,根本無傷大雅。

「其實石墨烯塗層,這些年相關的論文數不勝數,大家都知道石墨烯這玩意,肯定在電池裏能起到革命性的效果。

包括三維結構,大家都有猜到。

只是沒有人想到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塗層到底要怎麼構建,如果只是3D建模的話,無法判斷這種結構的石墨烯塗層效果怎樣。

沒有說服力。

只有科創生物能沿著這條技術,把實物掏出來給大家看,就是這樣的。

至於科創生物的石墨烯塗層製造設備,我估計就是某種更高端的3D打印設備,具體效果還要等到貨了才知道。

這樣想想科創生物確實牛啊,大家都搞不定的東西他們能搞定。」

「這不廢話嗎?內啡肽、腦機連接哪樣是別人搞定了的?鄭理畢竟是大一就發表nature的頂級學霸。

不得不說研發能力太強了。」

「我就等著玩今年科創生物的腦機連接VR了,我看了下他們的實際演示效果已經很心癢。」

「哈哈哈我也是,等著科創生物來賺我的錢了,唯一不爽的是合作方居然是鵝廠,如果科創生物能自營就好了。」

「科創生物也不是萬能的,畢竟還涉及到VR系統,科創生物在這方面可能不擅長吧。

鵝廠畢竟影響力足夠大,如果不是鵝廠,EA、育碧、索尼、任天堂這些大廠會配合把他們最著名的作品VR化嗎?」

科創生物的鋰電池專利授權後,這些獲得專利的電池廠商,同時和新能源車企簽訂了合作協議。

直接把前兩年的產能鎖了,其他車企想買也買不到。

國產新能源車企,拿到樣品和測試數據後,紛紛摩拳擦掌,勢必要抓住這兩年的戰略期。

像比亞迪的優勢最大,他自己就是國內市場佔比前二的電池製造廠商,同時又有自營的電動車。

比亞迪的電車在國內的佔比還不小。

而他們的價格定位一直被卡在20萬到30萬的區間,高端車型也沒辦法向上突破了。

高端車型不是你說高端就是高端,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像高合即便比BBA的低端車型貴得多,但是華國人也不會認為高合是高端汽車品牌。

願意為高合買單的更是少之又少。

國內真正能賣的出去的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只有理想和蔚來。

比亞迪屬於低端車型賣太多,想把價格往上打的時候,之前的低端車型對他造成了巨大的桎梏。

就像豐田要專門做一個子品牌雷克薩斯,進軍高端市場一樣。

跟手機品牌是同樣的邏輯,大米搞出紅米主打性價比,然後大米主要走中高端市場,mix系列走高端市場。

這是設想,具體能不能成功,還是要看產品力和消費者的認可度。

比亞迪方面就打算結合科創生物提供的正極技術,通過超級電池,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

高端品牌也不叫BYD,而是另起爐灶,打造一個專註於高端的子品牌。

續航就是他們主打的王牌。

比亞迪方面唯一擔心的就是,他們搞的高端品牌,續航3000公裡,售價在40萬左右。

結果大米汽車,續航同樣3000公裡,售價只要15萬,然後在發佈會和事後宣傳上拿友商來各種對比。

「同樣是3000公裡的續航,友商的官方售價在39萬8千8百元,而我們的大米汽車售價僅需14萬9千9百9十8元,今天下單的還領2000元優惠券,即領即享!」

比亞迪新能源車條線的負責人,想到雷君在發佈會上可能的這一幕就頭大。

第一款高端機型就被大米各種碰瓷,然後各種比較,價格在一亮,汽車發佈會還沒有誰像手機發佈會那樣玩。

不僅比亞迪怕發生這種情況,其他車企同樣怕,以至於其他車企想方設法打探雷君的大米汽車定價到底定多少。

科創生物簽完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技術授權協議後,鄭理也有事找雷君:

「師兄,你們大米汽車的第一款車型什麼時候發售啊?我很期待啊。」

對於鄭理的來電,雷君有些訝異:「師弟,我們就等你的超級鋰電池技術,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我覺得我的最後一次創業選擇大米汽車,簡直再正確不過了。

正好有科創生物的超級鋰電池技術為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

原本我可能信心還不是那麼足,自從拿到了超級鋰電池的樣品之後,我現在信心非常足。

我問了寧德時代那邊,他們說最近簽訂專利授權,你們的石墨烯設備估計在明年三月份交付,大米汽車應該會在明年的年中正式發售。」

「如果能趕上超級鋰電池技術最好,不能的話我們先發佈大米汽車普通版,到時候等超級鋰電池交付之後,我們再專門發佈pro版本。」

鄭理笑道:「到時候我一定給我們科創生物高管每個人定一台,你一定得給我優惠。」

雷君:「沒問題,不用你定,我直接送你幾台,小事。」

鄭理沒有太多寒暄,直接道:「另外師兄還有一件事,你還記得之前我跟你說為什麼研發鋰電池技術嗎?」

雷君直接道:「因為馬斯克?」

鄭理:「沒錯,所以我希望你們能直接跟馬斯克正面競爭,到時候發佈會上拿特斯拉來對比。」

雷君笑道:「你放心,特斯拉是市面上新能源車企的領頭羊,我們的目標是領頭羊,肯定會拿特斯拉來對比的。」

之前的大米手機各種拿蘋果對標,後來是跟花為。大米汽車自然不會放過特斯拉。

雖然在獅城研發中心被入侵一事後,特斯拉在華銷量大幅下降,但是一年多過去了,阿美利肯企業的媒體公關能力實在太強。

消費者基本上都要把那件事忘了,特斯拉的銷量也重回巔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