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學霸開始走向真理之巔》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們可以準備立項了!
在之前的了解中,徐佑知道,這項新的衛星太陽電池陣技術,與6g通信是有密切聯繫的。

提到6g通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在近期內,不會是一項有多大意義的技術。

連5g都還沒有完全普及,而且5g的性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顯得有些過剩了。

在大部分的場景下,並不需要每秒10gb的傳輸速度。

而且,就算有這麼快的速度,也無法支付如此高昂的流量費用。

但實際上,關於6g的研發工作,早就已經開始了。

早在2018年,國內外就已經著手開始對6g的研究。

短期內,普通民眾還不會接觸到6g,想要等到6g的規模化,還需要數年的時間。

對於6g的具體應用方向,也仍在探索的階段之中。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6g在空間通信、智能交互、觸覺互聯網、情感和觸覺交流、多感官混合現實、機器間協同、全自動交通等多個場景上,是會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的。

如果能早日發射能夠執行6g通信技術的衛星,就可以達到更快的傳輸速率,更短的傳輸延遲等效果。

即使距離民用尚有很遠的距離,卻可以在今年內,應用於一些其他的領域中。

而因為6g通信對整星負載的提高,需要太陽翼的功率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太陽翼也要具有更輕的質量、和更小的體積,來適應新的衛星發射任務。

柔性電子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短暫的調整之後,徐佑在來到肅州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二天,就參與到了工作之中。

通過與蘇義國、樊良忠、胡書城等人的交流,徐佑對於整個太陽電池陣的情況更加了解。

在徐佑提供了幾種新型柔性電子材料的樣品之後,關於材料的測試工作,已經在進行之中。

而經過這幾年的鍛煉,胡書城的專業能力又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徐佑從胡書城嘴裏,聽到了很多外面無法接觸到的知識和信息。

一天,在休息的時候,胡書城趁徐佑身邊沒有別人,小聲問道:

「徐佑,聽說你還參與了高分衛星的研發呢?」

徐佑一愣。

這件事情,應該算是一個秘密吧。

不過胡書城是航天系統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老胡,你聽誰說的?」徐佑試探道。

只見胡書城嘿嘿一笑道:

「別慌,這個事情基本沒幾個人知道,我還是在一次跟蘇總工聊天時,不小心聽出來的。」

「不小心聽出來的?」徐佑詫異道。

「沒錯。當時大家都沒注意到,不過憑藉我對你的了解,就知道這其中肯定有你的參與。果然,之後私下裏我跟蘇總工確認了一下,蘇總工也沒有否認,還讓我不要在外面亂傳呢。」

經胡書城這麼一解釋,徐佑才明白了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兒。

因為高分十四號02的發射任務太過突然,讓胡書城心裏有了一些懷疑。

在加上其中的幾個細節,讓胡書城聯想到了徐佑參與到其中的可能性。

「本來是一顆備用的衛星,基本已經不會再發射了。突然再次發射,大概率是之前的衛星出現了衛星出現了什麼問題。但我知道之前的衛星並沒有問題,這樣一想,就肯定是因為對這顆備用衛星,進行了某些技術上的改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讓一顆處於閑置狀態的衛星實現技術的改良,我也就只能想到你了。」

胡書城的推斷,依據不能說是十分充足,卻也基本判斷出了事情的內幕。

「你這腦袋,不當領導真可惜了。」

兩人說笑一番後,胡書城又對徐佑講起了,未來衛星發展的一些方向。

「除了科學探索之外,我們的很多衛星發射任務,也會與軍方相關。像電子戰領域、天基武器領域等,一些比較新型的作戰方式,都會用上我們的最新衛星技術。如果真的發生第三次世界大zhan的話,這些技術很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些問題的分析上,胡書城遠比徐佑要更加透徹。

早在高中的時候,胡書城就在類似的問題上,表現出了超脫當時年紀的成熟。

這也是徐佑非常喜歡和胡書城一起談論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胡,說心裏話,我真的希望,我們未來的衛星能夠更多的應用於地外的探索。我們對宇宙的了解還是太粗淺了,太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

「是啊,作為航天人,我們的目標就是星辰大海。我們也不想利用這些技術去攻擊誰,只是必須得有這個實力,否則就永遠有被打擊的危險。等到我們的實力,真的強大到沒有誰敢在我們身上動歪心思時,我們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更高層次的探索之中了。」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徐佑也明白這樣的道理。

徐佑希望,人類能早日實現真正的大團結,不再把精力放在內耗上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研發組從徐佑做出的幾種新型柔性電子材料中,選出了一種最適合應用於太陽電池陣的材料。

總指揮楊武,召集所有專家一起,討論著接下來的任務規劃。

「關於新型衛星柔性太陽電池陣,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幾個問題,包括柔性功率傳輸技術、模塊化柔性太陽電池組件技術、柔性基板技術、柔性展開機構技術。來自於薊大的徐佑教授,在這些技術上均已經有了部分的研究,將在近期幫助指導大家的工作。因為徐教授的任務繁重,時間有限,我們盡量抓緊總結出關鍵的問題。」

這些來自不同航天院的專家們,年齡都比徐佑大,資歷也都比徐佑豐富。

不過此時,他們並沒有一個人會去輕視徐佑。

徐佑不僅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更是以非專業航天人的身份,參與了多項關鍵航天技術的研究。

會上,在徐佑發言時,大家都畢恭畢敬的注視著徐佑。

態度上甚至比對總指揮楊武還要更加的崇敬。

會議結束後,各項工作馬上進入到了緊鑼密鼓的節奏中。

「徐教授,在柔性功率傳輸技術上,您有什麼好的見解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