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第五十三章 李岩明悟,名正言順
聽了紅娘子的話,李岩一愣,隨即面露羞愧之色。

可接著他便一咬牙,燒紅著臉向朱媺娖作揖道:「公主殿下見諒,在下與闖軍將士為袍澤數年,實在不忍他們犯下如此重大錯誤。

懇請殿下準許在下勸阻此事——在下以性命保證,絕不會將殿下的秘密泄露絲毫!」

「李信!」一旁紅娘子聞言先站起來,怒視李岩,直呼其真名。

顯然,紅娘子被自家相公的選擇氣到了。

另一邊,郝光明看到這一幕,也算是知道李自成為什麼要殺李岩了。

講實話,李岩這種性格多半會四處得罪人,如果不是很有容人之量的君主真未必容得下他。

歷史上,他不就是因為在大順於一片石大敗後,勸李自成不要在京城再次登基稱帝,向南明弘光朝廷稱臣,與南明聯合抗清,才被殺的嗎?

想一想,李自成都攻破京城把崇禎落下皇位了,怎麼可能再去向後繼位的南明皇帝稱臣?

不過李岩為人確實是不錯的,也相當有能力。

於是郝光明繼續給朱媺娖支招。

在李岩、紅娘子這對夫妻「劍拔弩張」時,朱媺娖微微一笑道:「李公子以為歷史上你得知此事後未曾勸誡嗎?」

僅一句話就把李岩說愣了。

是啊,向大明京城百官、勛貴拷餉的事不是說做就能做完的,他得知後肯定有機會勸誡李自成。

可既然歷史上這件事依舊發生了,就說明李自成沒能聽他的勸。

就像此前他勸李自成同意管理京城糧食,再設法讓外面運糧過來,也沒被李自成接納一樣。

李岩記得,以前李自成還是很能聽進他意見的啊。

比如說他提出的「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借)行仁義,禁兵淫掠,以收人心圖大事」等。

甚至就連「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等民謠,都是他編出來讓人傳播的。

李自成正是接納了他這些建議,才得以在河南迅速壯大,就此從流寇蛻變向義軍,走上了建立大順的道路。

那麼李自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聽不進他意見的呢?

似乎從其在西安建元稱帝時就有這種跡象了。

等到圍攻京城後,就已經十分明顯。

待到大順軍攻破京城,李自成坐上紫禁城內那張龍椅,在他提意見時甚至露出了反感神色。

想到這裏,李岩瞬間明悟了什麼。

或許大順的失敗已成為必然,根本無法改變。

於是他閉上眼,長長吐出一口氣,再次向朱媺娖躬身一拜,認真道:「信多謝殿下點撥,自今日起,信心中只有殿下與大明,再無李自成與大順。」

朱媺娖聽了不禁開心微笑。

紅娘子則拍了下手掌,道:「相公這就對了嘛,那李自成看著就不像皇帝——俺就沒聽過有哪個開國皇帝是瞎了一隻眼的。

況且,在遇到相公前,闖軍是什麼樣相公又不是不知道。」

郝光明聽見紅娘子的話,不禁感慨,紅娘子不愧是罕見的女中豪傑,雖然學識、見識不如李岩,可看人看事卻跟心裏有面明鏡似的。

神州自陳勝吳廣起義,喊出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從底層崛起的潛龍絕不止一個,可最終能成為真龍的卻唯有劉邦與朱元璋罷了。

大多數都是如黃巢、李自成、洪秀全這等有了一定成就便膨脹、飄了、忘乎所以之輩。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被稱道?

就是因為他當了皇帝,依舊比較能聽取意見,並有了「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典故。

三人再次坐下,李岩心態已經與之前全然不同了。

他已經想得明白——歷史上他沒能勸阻得了的事,如今提前去勸,依舊未必能勸得了。

甚至可能李自成、劉宗敏聽了他的話,提前用向京城百官、勛貴拷餉的方式籌餉都有可能。

既然大順註定不能成事,他不如專心謀劃以後抗清及復興大明的事。

「殿下今後可有什麼打算?」李岩靜下心來後問道。

他得知道朱媺娖的打算,才能提出建議。

當然,如果朱媺娖還沒有明確打算,他也可以幫著做打算。

李岩並不知道,郝光明早就給朱媺娖做好了後面的規劃。

因此,朱媺娖聞言胸有成竹地道:「我想請兩位率部隨我去往四川。」

「去四川?」李岩聽了露出思索之色,「殿下可是準備以四川為抗清和復興大明的基業?」

「不錯。」朱媺娖點頭,「四川之地既能以重重關隘防備建奴入侵,又能以長江連通東南之地。

另外,如南邊之事沒有大的變化,不久後我福王叔會在南京登基稱帝,建元弘光。

而張獻忠則會趁機攻入四川,並於六月份攻破重慶府,於八月份攻入成都,在成都稱帝建立大西。

現在張獻忠應該還止步於川東萬縣一帶,如果我們能趕在他前面,進入四川,整合我大明各方力量,便能將張獻忠擋在川東,甚至趕出川地。

更進一步,則能聯合湖廣的官軍,及日後將會潰敗南下的順軍,將張獻忠擊敗,吸納其部可用將領及兵馬。」

李岩聽完先是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可郝光明為朱媺娖做的這番規劃。

但隨即他卻又微皺起眉頭,露出猶疑的神色。

朱媺娖問:「李公子可是覺得我這番打算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紅娘子見狀也忍不住催促,「相公,你怎麼變得婆婆媽媽的,有話就直說啊?」

李岩一嘆道:「公主這番謀劃,可謂是高瞻遠矚,將天下大勢盡納其中,但卻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麼事?」

「公主的身份?」李岩面帶惋惜之色的看著朱媺娖,「公主若是男兒身,為皇子,哪怕不是太子,這番謀劃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將來可以名正言順地號令天下。

即便那福王搶先一步在南京建立新朝廷,也未必能與我們爭正統之名。

可惜您只是公主,縱然有大神通在身,受天命青睞,可這事若非親眼所見,他人肯定是不會信的。

如此,您即便去了四川,又如何號令各方呢?須知,名不正則言不順啊。」

朱媺娖一聽笑了。

「原來李公子是擔心這事,放心,此事我父皇早已考慮到了。」

這下李岩又驚訝了。

崇禎早考慮到了?

那個昏庸無能的皇帝能早考慮到什麼?

他要有這本事,大明豈會敗壞得如此之快?

就在李岩質疑崇禎能力時,便聽朱媺娖接著道:「父皇留有詔書,令我以長公主的身份監國,甚至將大明皇帝禦用二十四璽都交給了我。

有了這詔書,監國的身份,以及大明皇帝二十四璽,李公子覺得我將來行事可算名正言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