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217章 劉表生病
安排妥當這些俘虜。

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分配,將他們各自分散到各縣。

與龔都接風洗塵罷了,又讓龔都帶著兵馬各自看著送走。

這些俘虜裡沒有軍官,早已把軍官抽出來了,畢竟劉備要的是群龍無首的士兵去屯田以削弱交州本土勢力。

把軍官留下就是給了他們主心骨啊。

因此這些俘虜格外的好控制。

而將他們分散到各地也是有講究的。

分散到太小的地方壓不住,太大的地方又不需要他們墾荒。

而且盡量不把他們放在一些重要的地方,例如豫寧縣就是絕對的重中之重,絕對不能把這些無法保證純粹的俘虜放在那裏。

因此這分散的地點也是很有講究的。

忙完了這件事,董良的工作又恢復到了日常。

農業的推廣基調已經定了下來。

那些官吏們有著比董良更合適的推行能力。

董良只需要坐鎮,指揮方向即可。

射完箭,揉著酸脹的手臂和肩膀,回去換了衣服。

用完了飯,

見到諸葛亮還沒有出門。

久違的休息嗎?

董良邁步走了進去,「孔明先生,今天休息嗎?」

孔明笑著搖搖頭,「不,今天有了好消息,才晚出去一會兒。」

「哦?什麼好消息。」

諸葛亮遞過來鄧家問候的書信。

「鄧家遷移過來的人到了,徐母也已經到了豫章郡,身體還不錯,沒有水土不服,我算是對元直有了交代啊。。」

董良笑著抬起有些顫抖的手,接過書信觀看。

一邊說道:「這確實是個好消息啊!」

令人開心的不僅是徐母到了豫章郡。

鄧家的到來代表的是人口的增多,多一個都是令人開心的事。

董良翻看鄧家問候的書信,發現驚喜可不僅僅是鄧家啊!

因為鄧家與富戶的搬遷帶來的恐慌,本地百姓也跟隨著逃難。

本來大家只有一小部分跟著鄧家往豫章郡搬,大多數還是想留在荊州。

但是因為曹操回來的燒殺,讓荊州風聲鶴唳了好些天。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百姓和鄧家才耽擱了這麼久還沒有到達豫章,就是因為荊州戒嚴了,被攔住了。

而經過這樣的一波折,更多的百姓也對荊州失去了信心,也跟著鄧家繼續搬。

這一下除了鄧家一大家子,來了好幾萬人。

這其中緣故也已經在書信裡講明白。

鄧家來這封信明是問好,暗是問怎麼安排他們。

董良看出來了鄧家的意思,把書信一合還給諸葛亮。

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

「豫章四郡有的是地方,區區幾萬人何足掛齒。挑個肥的給他們吧!」

諸葛亮也笑著點頭。

「我也正有此意。」

所謂千金買馬骨就是如此。

鄧家得了好處才會忠心,這些人少不得要和荊州沾親帶故的。

偶爾有書信往來也宣揚宣揚劉備的美名。

諸葛亮又道:「徐母也有話帶來,不願去元直處怕耽誤其公務。不肯以私情壞大義。」

「噯~」董良不以為然的搖搖頭。

「這算什麼嘛!不必如此的,元直軍師那裏如今大局已定也不繁忙,何況在廬陵郡又有他的住所,不是每天住在軍營,回家見見老母親怎麼了。老夫人就是太強了啊!」

諸葛亮笑而不語,這個時代的人到底是個含蓄的說話,雖然諸葛亮也覺得徐母雖然深明大義,不過也不必如此,但是因為是長輩他不會這樣說的。

「我也已經書信一封勸解,馬上春節,也讓元直母子團圓嘛!」

「除此之外,還有一封與你聯絡的信件。」

「哦?我?」

董良很驚訝,在荊州也沒有什麼自己的熟人啊!

董良又接過未開封的書信,也不避諱諸葛亮,當即打開。

一看居然是劉磐的信!

劉磐因為看得清荊州局勢,也喜歡劉備能幫助劉琦,而劉琦又幾番問計董良,比較信任董良。

彼此之間也有聯繫,但是劉磐特意給自己來信,卻是稀奇。

董良打開一看,哭笑不得。

說是有事也有事,說是沒事也是沒事,不過是劉磐講述一些荊州的情況,其實暗含一肚子牢騷。

見董良這樣不避諱,又主動讓出來身位,諸葛亮也勾著頭和董良一起看。

看完也是忍俊不禁,又感覺悲哀。

原來啊,劉磐寫道,劉表新納了房小妾,算是老樹開花,小妾肚子還大了。這讓劉表又高興又自豪。

看到這裏董良就忍不住偷笑,說不定劉表的喜事就有自己一份功勞。

劉表春風得意,對這讓他大漲面子的小妾很是恩寵。

賞賜不斷。

結果這可惹的蔡氏夫人不高興了。

反正這中間也不知道出現了什麼波折,這小妾沒有福氣重病不治一屍兩命了。

劉表也氣的生病,但是也就這樣了。

劉磐是什麼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董良和諸葛亮也是看到這裏一臉唏噓。

誰能想到劉景升貴為州牧,老了連個小妾和骨肉都保護不了。

不過也可能是畢竟區區一小妾不值當他和蔡家翻臉,怎麼樣的,反正事情就到了這裏。

末尾才寫了正事,劉磐請董良攔住劉琦不讓他過年回荊州。

老老實實的待在交州經營吧。

劉琦再百般不是,唯一可稱道的就是孝順,這一來是新年,二來父親生病,他肯定想回去看看。

這要是劉表沒生病回去也就回去了。

可這一生病,什麼人鬼心思都開始往外冒,誰知道這劉琦回去了會怎麼樣啊。

所以劉磐不讓劉琦回去,給了劉琦一封信,但是怕他不聽。

又在董良這裏加一個雙保險。

看罷書信也感嘆劉景升之遲暮。

董良道:「這事好辦,以我觀之,劉琦公子只會是助力不會是阻礙,讓他活著的好。待我書信一封,不讓去冒險的好。」

「不過~」兩個聲音。

兩人一愣,笑著請對方先說。

諸葛亮道:「劉景升畢竟年事已高,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撒手人寰,荊州要早做打算啊!」

董良點頭,「我也正要說這個,荊州膏腴之地,如今已經被我等在東在南包圍,是該厲兵秣馬,一旦有變,主公立刻舉劉琦之旗號北上,我等於豫章遣一上將水陸並進,荊州囊中之物。」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