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幼虎攻山君
趙統、徐盛、周倉撥馬回攻,趁機沖入自己的軍陣之中。

前面的士兵見自家的主將沖了過來,自覺的分開,讓出道路。

趙統和徐盛、周倉迅速而又暢通無阻的殺向了陷入陣中的張遼以及他身邊的騎兵。

首先是張遼身後的騎兵發現了趙統、徐盛、周倉他們的動靜。

雖然已經是左右前後受敵,但仍然努力的去阻止趙統的前沖。

盡量不要趙統、徐盛他們影響到張遼的沖陣,同時跟隨著張遼瘋狂的向前,趕快將趙統的步兵隊伍鑿穿。

兵器交接之下,幾個人被斬落馬下,但他們確實達到了阻止趙統影響張遼的目的。

「你們前沖,他們交給我來對付。」

周倉猛然揮舞著自己的大刀,隔開一個敵人的攻擊,奮力的向趙統和徐盛吼道。

敵人是一直向前的,雖然是已經陷入了趙統的軍陣,一時半會沒能鑿穿,但遲早是能鑿穿的。

而已經與他們交錯而過的士兵們,自然不能隨意的回頭去攻擊,以免影響到陣勢運作產生了衝突,自我妨礙。

他們只能向前衝到一定地步,再重新的掉頭回攻。

他們確實佔據了人力優勢,但是那麼就要考慮相比於張遼失去靈活的優勢。

第一次與張遼的交手,周倉就完全看明白了,以自己的武藝完全幫不上忙。

而且自己的大刀與趙統的長槍、徐盛的鐵矛很難配合。

面對敵人騎兵的阻擊,周倉審時度勢,捨棄了與趙統三人輪番攻擊張遼的想法,主動留了下來。

就像留在軍陣之中,通過自己的帶頭,並且左右調動士兵,試圖將這幾十名騎兵完全圍困起來,截斷他們,不讓他們與張遼會合。

個人的武力再強,也不過打十人,甚至是百人,但是面對千人的軍隊就難以反抗了。

可是卻有猛將能夠帶著極少數的士兵攻克十倍於己方的敵人,那靠的其實不是武功高強,而是勇猛果決破軍營造出來的不可阻擋的威勢。

張遼一個人的衝鋒並不可怕,終究雙拳難敵四手。但是要讓他帶著幾十名精銳騎兵衝鋒起來,形成了一股勢,就非常容易打出漂亮的戰果。

在一隊配合默契、訓練精良的士兵互相配合之下,搭配上一個世間少有的猛將,發揮的戰鬥力是遠遠超乎兵力的限制的。

所以在周倉自覺的插不上與張遼的決戰的手時,甘願為他人做嫁衣,獨自留下來組織士兵將這幾十名騎兵圍困,讓張遼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如此一來,只要趙統和徐盛配合的好,兩個人打一個張遼到底有的打。

甚至不需要他們將張遼擊敗,只需通過幾十個呼吸的時間,這幾十名騎兵便會淹沒在由周倉指揮的軍陣之中。

那麼在接下來就是張遼真的要以一對三千了。

這對於身邊沒有士兵護衛配合,反而面對趙統的和徐盛的圍剿的張遼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擋在張遼面前的隊列和武器越來越薄。

終於,在張遼下一次的鐵矛橫掃之下,眼前豁然開朗,身體猛然沒有了阻力而向前竄了一竄。

張遼終於鑿穿了趙統的軍陣,戰馬都跑得歡快了起來。

而此時,趙統和徐盛繞過那些阻擋的騎兵,也從左右包抄而來。

張遼聽到動靜,側頭後看,正看到趙統倆人追上來了。

鋼鐵長矛搭在馬鞍上,取下馬腹一側的長弓與狼牙箭。

挺起身來,將弓拉個滿月,回身便是嗖嗖兩箭,射完他看也不看,奮力前沖,試圖拉開一些距離,重新撥馬回身,與趙統進行

正面對戰。

而張遼突兀的兩隻狼牙箭,並沒有給趙統他們帶來什麼麻煩。

面對張遼,趙統和徐盛早已打起了百分之兩百的小心。

剛一見張遼,手往馬腹一摸,挺身回首,兩人就心中已經有了防備。

兩隻狼牙箭迎面迅猛射來,他們兩個只是微微一側身,便閃了過去,而他們只需要靠著自己身體的重心和兩隻腿,就可以將馬兒操縱的得心應手,因此,他們的速度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比花力氣射箭的張遼更快。

他們迅速的往前追去,一左一右夾在張遼身後兩側,絕不給張遼回頭的機會。

如果是正面與張遼對戰,張遼只不過一個圈擊,就可以將兩人的攻擊擋下。

但是,如果兩個人與張遼保持同一個方向奔跑,從左右兩側夾擊張遼,那麼張遼同時只能應對一個方向的進攻。

三人終於越靠越近,趙統和徐盛開始發起進攻。

張遼非常彆扭的從左右兩側擋著趙統和徐盛的攻擊。

趙統和徐盛咬的非常緊,絕對不給張遼喘息之機。

三匹馬,三個人,三根毒蛇般的長鋒,馬的嘶鳴,人的喘息,兵器的交際,混成了一團。

三人亂戰在一起,像一團旋風一樣馳騁在這夜幕下的荒原之上。

荒原之下的黑旋風四處馳騁,山谷中熊熊燃燒的火焰,周倉那裡奮力絞殺難以反抗的騎兵,彷彿都和他們沒有了關係。

他們專心的戰鬥在了一起。張遼往趙統身上發起進攻的時候,徐盛就趕緊刺向張遼,圍魏救趙。

張遼就不得不放棄自己進攻的企圖,回過身來擋住徐盛的攻擊。

趙統和徐盛跟的太緊,始終不給張遼轉頭的機會,這樣的局面就僵持住了。

而張遼著操縱自如的控制著坐下的戰馬,或往左側偏移,或往右側偏移,絕對不處在徐盛和趙統的中間線上。

一定要讓其中一個人離自己最近,一邊自己能發動進攻,與他主要交戰,而拉開與另一半的距離,留給自己足夠的反應空間。

盡量的調整著自己的身位和姿勢,減少兩人同時得到一個好位置對自己兩面夾擊的機會。

即便是身處於不利的體位,被兩面夾攻,張遼也能見招拆招,迎接下所有的進攻。….並且冷不丁的打一次防守反擊,致命的危機就在這波瀾不驚中突然迸現,驚起趙統和徐盛一身冷汗。

而一次次兇惡的反擊,也在趙統和徐盛全神貫注、小心翼翼的應對之下,消弭於無形。

就在三人亂戰之時,另一處戰場也爆發了衝突。

擋在隘口的士兵與一群從火場中衝出來的曹軍士兵發起了衝突。

趙統留了幾千的兵馬擋在隘口處,防止夏侯惇狗急跳牆,被火焰燒得抱頭出竄,重新撤回。

而此時,正有一股曹兵兇猛的從隘口中衝出來,向趙統留下的軍陣發起了進攻。

原來是山谷中在後面督戰的於禁被從前方火海中潰逃出來的士兵逼的節節後退。

而火焰也在不停的蔓延,火舌不停的舔舐著於禁等人,劇烈的高溫讓眾人也難以堅持。於是於禁時刻注意著山外的動靜,隨時準備衝出去背水一戰,啊不,背火一戰!

其實如果於禁繼續堅持下去,等前方可燃物燒的差不多,火焰蔓延到自己身邊的時候,猛地前沖,衝過火圈,進入火焰的內部,那裡已經被焚燒殆盡,雖然溫度很高,但是卻有活命的機會。

於禁本來也是想著退到隘口的最邊緣,趁個火焰燃燒結束,因為已經看得明白,雖然這場大火起來的如此迅猛,超出了自己等人的預料,但是山中僅僅只是一些枯枝敗葉,並沒有許多的木材在其中燃燒。

這樣的火焰雖燃燒的猛,但是持續的時間短,自己等人只要躲在邊緣,堅持下扛住這高溫,就能等到生路。

但是由於於禁時刻注意著山外的情況。熊熊燃燒的火焰,升騰起來的濃煙,讓他看不清夏侯惇的情況,看不清前方道路上的情況,但是聽著山坡兩側那馬蹄聲,那行軍聲,於禁十分敏銳的洞察到了戰場上的局勢變化。

他堅忍的承受著火焰的烘烤,全神貫注的聽著山坡兩側的動靜。他分明聽得清楚,這過去了兩撥人。

不,不對,應該是三波人。

聽著行軍的聲音以及走路時間的長短,第一隊以步兵為主,人數約麽兩千,根據於禁的推測,前方埋伏的人在那山坡之上,也就勉強放下兩千人。

那麼這第一波撤去應該是埋伏在前面的伏兵。

緊跟其後的馬蹄聲呢?約莫幾十名藝高人膽大的騎兵在山坡上縱橫。

如此急切的奔跑,冒著生命危險,在這黑夜的山坡之中奔跑,要麼就是後方有敵人追擊,要麼就是追擊前方的敵人。

無論中間這幾十名騎兵是哪一方的人,那麼後面緊隨其後的聲勢浩大的行軍的動靜就一定是援軍。

於禁猜測的當然沒錯。

那落在最後面的就是張遼帶過來的主力部隊。

而於禁又聽到外面的戰鬥聲,於是就確定了自己的猜想,第二波衝過去的人也是援軍,是在追殺劉備的伏兵。….但是趙統的士兵人數太多,第一波衝過去的人,雖然能在山坡上縱馬,如履平地,想來他們應該武藝高強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

於禁不敢讓他們出了意外。趕緊糾集的手下這些殘兵敗將,擺好陣勢,立刻背火一戰衝出隘口與趙統對戰,支援援兵與援兵會合。

於禁從隘口中衝出來的時候,收攏的殘兵約有一兩千人。

剛一出來就正好撞上了趙統留下的堵在隘口前的軍隊,雙方都是疲憊之師,就這樣撞在了一起,立刻交戰起來。

不過,相比於訓練更加精良而且已經沒有退路的曹兵來說,趙統手下的疲兵作戰慾望已經不強烈了。

尤其是此時,趙統和徐盛忙著與張遼拚命。

周倉以絕對的兵力優勢碾壓著張遼帶來的三十名精銳騎兵。

而這留守在隘口的一股士兵,自然沒有將軍帶領。群龍無首尚且難以作戰,何況是一群長蟲。

經歷了連番打擊的曹兵也沒有精力嗷嗷叫的提振自己的士氣。

在於禁的指揮之下,曹兵們全都沉靜下來,一股哀傷而悲痛的氛圍沉浸在其間,此時此刻,他們都像行屍走肉一般,也是咬著牙在拚鬥。

但是這樣死氣沉沉的士兵是非常可怕的,給予了趙統的軍隊非常大的壓力。

當然幾處零散的戰場混在一起,總體上來看趙統這邊優勢更大,因此處理優勢的士兵心中也有底氣,面對曹兵的壓迫,他們並沒有崩潰。

而於禁並不想和眼前這一支影響不了大局的士兵糾纏。

只是他們堵住了隘口,讓於禁想出出不去,大部隊被堵在了這裡。

於禁當即命令分兵,將絕大多數無法脫身的士兵留在這裡與敵軍混戰。

自自己親率三百人,從側翼突出,由於禁的親自帶領,奮力拚殺之下,一股腦的前沖,終於衝出了隘口。

衝出隘口之後,於禁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兩處戰場。

他已經認出了那與趙統和徐盛在糾纏著的是張遼。那張遼帶來的三十餘精銳騎兵已經被絞殺殆盡。

而身後的山坡之上,狹窄的山道上,星星點點的晃動著一些火把,那是張遼帶過來的主力部隊到了。

而在周倉的指揮之下,手中的三千士兵已經分出去了一批,撲向了張遼所在的戰團。

趙統和徐盛也有些著急了,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儘力糾纏著張遼已經拚盡了全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張遼的援軍到來。

張遼也有些著急,他那三十騎兵落入敵軍三千人的包圍,已經岌岌可危,所剩不多了。雖然這場戰鬥算不上是自己犯了錯誤,但是戰場之上,終究還是被敵人找到了機會,將他和騎兵們分開了。

於禁不著急嗎?於禁也著急。

手中收攏的殘兵主力還被堵在隘口裡沒出來呢,自己已經提心弔膽了這麼些天,自己的援兵雖然已經到了,但是敵軍的援兵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

他隻想趕快的結束戰鬥,見好就收,能留下多少人的性命,就留下多少人的性命。

在這裡糾纏並沒有意義。戰略目的達不到,產生一些摩擦,再大戰一場,無非就拋下一些屍體,都是白白的浪費人力。

於禁往張遼那邊衝去,先將猛將張遼解脫出來。

。.

社會和諧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