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一百六十、商務印書館
「我師父樂為人師,如果美和兄前去精武門,必定會悉心教導。」

陳真正色道。

兩人練武完畢,熏子在客廳也準備好了午飯。

入座。

飯食很豐盛。

「想不到美和兄也對滬市的飯菜了解一些。」

陳真對白貴道謝。

他夾了一口醬香色的紅燒肉,甜膩的汁水浸在顆粒分明的米飯上,令人食慾打開。吃下去,也是格外的香甜。

俗話說客隨主便、

但如果能照顧客人飲食習慣。

也會讓客人感受到重視。

熏子是東瀛人,顯然是不太了解滬市的食物。

飯桌上的兩道菜,素蟹粉和蘇式紅燒肉明顯就是滬市那邊的特色菜。

「陳兄此次從京都趕來傳我武學,一點款待算不了什麼。」

白貴回道。

……

白貴早先就對陳真有恩,所以陳真教導的時候,也是絲毫不留餘力。

再加上白貴對他也是招待周祥。

因此陳真一連在東京都逗留了三天,不僅將霍家的七十二路擒拿手一一教導完畢,更是將他使用這擒拿手的經驗也是如數告之,到教無可教的時候,這才返回京都。

其他的一些武學沒有教導。

這是師門的規矩。

除非霍元甲開口,該傳授什麼武學就只能傳授什麼武學。

不能私傳。

等陳真離開後沒多久,約四五天的時候。

白家私宅。

在清國赫赫有名的商務印書館找上門來。

「白先生,你寫的大秦帝國系列在國內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據我們得知,許多中學堂本來不教導日文,但許多學生為了一觀您寫的大作,也是廢寢忘食的學習日文……」

客廳中,白貴與一人對坐,這人西裝革履,戴著金絲眼鏡,亦是一副知識分子的打扮,但氣質就有些市儈許多,不像是學校教授講師那麼脫俗。

「廖經理,先前廣智書局、華洋書局等滬市印書局,也曾經給我去信,說過這些事情。」

白貴替兩人倒了杯茶,呷了一口茶水,神色淡然,從容說道。

實際上,他在東瀛出名之後,就陸續有從滬市來的出版商給他來信,希望授權刊印書籍,翻譯後,刊印漢文書籍,售往國內。

只不過,這時候的來信還不多,一個月偶爾只能看到一兩封。

從洋務運動開始,翻譯外文書籍也是一個極為賺錢的項目,不少人投身於此。只要在國外稍有一些名氣的外文典籍,翻譯回國刊印後,就能賺上一筆錢……

在四月份大秦帝國發售第一刊後,有汪大使以私人名義採購一百冊《大秦帝國》捐贈到國內各省學堂的行為後,各地印書局的來信日多。

條件開的也是越來越高。

其中就包含白貴說的這兩個滬市書局。

至於為什麼是滬市,則是有原因的。滬市現在可是遠東第一大城市,在一九一九年聞野鶴出版的《滬市遊覽指南》中寫道:『滬市書局之設立,較糞廁尤多,林立於棋盤街、四馬路子兩旁』。

除了滬市一些的本地印書局之外,還有外地的一些書局都會到滬市設置分店,比如山西大學堂的堂譯書院、京師大學堂滬市譯書分局、四馬路南昌普益書局等等

是當之無愧的出版中心!

要買新書,就必須要去滬市!

而滬市如今最大的印書局,

以商務印書館為第一,其次是廣智、華洋、鑄古這些書局。另外的一些書局名氣是有,但與這幾家相比,就差的多……

白貴現在提到這兩家印書局,意思很明顯,他現在的書可是香餑餑,如果條件不高的話,接下來的話也就不必要說了。

「白先生說的不錯。」

廖經理點了點頭,然後又笑道:「以白先生您的名氣和大秦帝國系列的暢銷,他們兩家給你來信是再正常不過,包括我們印書局,也是先前給白先生您寫過信,只不過……如今他們兩家都不會有我們商務印書館有誠意,我今日可是特意登門拜訪……」

「商務印書館給白先生開的價也會是最高的!」

他斬釘截鐵道。

白貴也不禁暗自佩服,難怪商務印書館經久不衰,這份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越大的印書局反倒越是比越小的印書局更會搶佔生意。

又喝了一口茶,他氣定神閑,也點了點頭,認可廖經理的說法。

不多時。

廖經理也沒賣關子,直接開口道:「日文的話,我們會請人翻譯,如果白先生自己翻譯,那更佳,給白先生的版稅也會定到百分之三十五,版權期限十年,在國內初刊的話,發行量也會定在一萬兩千冊……」

「如果白先生同意的話,我已經帶來了稿酬……」

他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張信封,信封被塞得鼓實,一看就知道裏面錢不少。

然後將其推到了白貴面前。

「一萬兩千冊?」

白貴挑了挑眉,有些驚訝。

儘管他知道自己大秦帝國在國內肯定會暢銷,但商務印書館下這個決定還是很有魄力,要知道除了在國內有著大名聲的頂尖大報外,一般報社算是暢銷的報紙一期也不過幾萬張……,報紙價廉,都銷售不多,更別說圖書了,初刊就定在一萬兩千冊,收回本錢時間是會比較漫長的……

一般而言,初刊是試水,和朝日社發佈的初刊差不多。

初刊印刷的量一般而言都是比較低的,根據初刊的銷量,才會決定下次刊印的數量。

「商務印書館的誠意我看到了。」

白貴收下了信封,也沒數多少錢,隨口說道。

其實他本來是打算降低自己的版稅,從而降低大秦帝國發行單行本的單價。在朝日社初刊的時候,他就已經吃過一次虧了,要不是山田光子的助力,他二刊的數量也不會徒增,酒香也怕巷子深。

所以吃一塹長一智,他打算降低版稅。

然而這事在他腦子裏過了一遍,就立刻打消了。

一旦這種事做出來,購買單行本的讀者或許會感激,但百分百的同行都會反感他,本來大家都靠版稅活得滋潤,你降低之後,顯得他們不厚道,這就是不會做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