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二百九十八、蓬萊劍
「是!陛下。」

白貴告退離開,下了禦駕。

禦駕防守十分嚴密,四處都是禁軍守護。

「白舍人,請隨雜家來吧。」

迎面走來一面白無須的宦官,正是高力士,現在是內侍省同正員,兼任右兼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可謂是位高權重。

他此刻給白貴引路。

禦駕旁邊,四處出路隨時應變,以防備刺客。如果沒人帶路,都會在層層守備之中繞暈。

「高將軍。」

白貴攏袖,笑著打了聲招呼。

兩人騎馬並排走。

「前些日子,雜家新得到了幾方美玉,想雕刻成印章,但想到白舍人喜好美玉珠寶之物,如果白舍人不推辭的話,這些美玉就贈給白舍人,只求白舍人能篆刻幾方私章於雜家……」

「白舍人恐怕不知道,你的書法在長安已經炒到一幅字百貫錢,可惜有價無市。」

臨出了禦車禁軍圈外,高力士裝作無意,說道。

他現在雖說備受李隆基寵信,在唐隆正變、先天正變,都立有功勞。可他深知他再有功勞,再受皇帝寵信,但一個宦官,天子家奴的存在,皇帝一念即廢,太過不保險。

還是得多多結交人脈,不說保住自己的富貴,但等到自己落魄的時候,能有人說上一句話,保住性命就可。

現在李隆基登基。

和李隆基同胞的兩位公主,無疑是冉冉升起的新貴。

公主的富貴和地位,可比他高力士穩固的多,就像是漢時的館陶公主長公主,剛伏誅的太平公主差不多,只要皇帝兄弟在位,不觸及根本命脈,基本上一輩子都失不了勢。

高力士不敢太多結交朝廷的重臣,怕惹起皇帝忌憚,但與公主結交,皇帝即使知道了,亦會認為是他忠心,因為天子家奴,也要服侍皇室公主。

如今白貴和兩位公主的關係,任誰都知道,他想要結交,從白貴入手還是比較容易一些。同樣的,他亦想和白貴搭上線,畢竟白貴簡在帝心。

「高將軍既然有此心意,那貴就收下了,印章……等我刻好之後,會送到高將軍府邸上去。」

白貴瞬間瞭然,答應了下來。

高力士可是被李隆基寵信了一輩子,懂得分寸,他交好高力士亦是拓展人脈。本來他在皇宮中辦事的時候,就對高力士比較和善,交好於高力士,但還僅限於相熟,沒到交換把柄的地步。

書法這東西,會的人,能看出道道來,一旦刻下私章贈人,就相當於落了把柄。

但若是沒有把柄,誰會擔著風險,不盡餘力的幫你說話。

「欲其取之,必先予之。」——《道德經》。

每一個站在權力頂峰上的人,絕對會有無數把柄,這些把柄就是集結黨羽的翎羽。

「白舍人大氣,既然篆刻私章,潤筆費……」

高力士內心鬆了一口氣,正欲再說,被白貴打斷。

「潤筆費就不必了。」

白貴拒絕道。

「是雜家失言了。」

高力士領會意思,笑了笑。

白貴的意思很明顯,咱們保持人脈聯繫可以,人情上的往來都行,但他不會刻意去收一些錢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不是要做孤臣,做孤臣無須結交人脈,但想要在朝堂上更進一步的人,都會去結交宮中宦官,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收美玉,和不收潤筆費,是一個度的問題。

……

回到鳳輦。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鳳輦距離禦駕不遠。

唐玄宗掌權後,皇室中排在第一序列的就是兩個同胞妹妹。

兩位公主正在談笑,

聊天。

白貴見狀也沒有打擾的心思,而是到了金仙公主鳳輦的玉榻上歇息。

拉下帷帳。

「想不到連高力士都知道了我在暗中搜羅美玉珠寶,以此為機結交於我……」

「也是,這種事情也瞞不住多久。」

「反正貪財好色的官員這麼多,不差我這一個。有點小嗜好很正常。」

他暗暗思索道。

想了想,他從袖中掏出了一枚拳頭大小的美玉圓珠,裏面似有雷霆交加,正是仙劍世界傳說的五枚靈珠之一的雷靈珠。

這枚雷靈珠是他一年前在劉府後院教授劉晉元時,無意間得到的寶物。

他因為練了樓觀道的禦六氣之術,對靈機極為敏感。

雷靈珠埋在劉府後院,靈機旺盛,他走近後,就能感應到,於是將其挖了出來。

劉府後院一般人可去不了,這可是宰相的府邸。再加上劉夫人又不信佛道,所以沒有修道之人前往劉府的後院,僥倖被他所碰到。

得到雷靈珠後,他在長安坊市發佈消息,用高價收集美玉。

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高力士耳中。

「南盜俠……」

「想要入川有兩條路,一條陸路,走劍門關入川,另一條則是走長江水路。」

「我先去洛邑,沿大運河南下到餘杭,看能否找到此人。」

他搖了搖頭,將雷靈珠重新收回袖中。

雷靈珠因為蘊含雷霆之力,普通人難以接觸。

而他則不在此列。

驪山講武,規模浩大。

四方遣使來觀。

同時震懾了懷有異心的太平餘黨。

最關鍵的是,通過此次驪山講武,李隆基徹底掌握這二十萬徵召而來的兵馬大權,以關中凌四方,彈壓全唐,使皇權真正徹底穩固下來。

回到長安之後,李隆基下旨,命中書舍人白貴為劍南道按察使,領益州刺史,即日前往錦城赴任。

但臨別之前,金仙觀有僮僕叩門。

讓白貴前往玉真觀。

「葉師讓我來找白道兄,定有要事……」

「白道兄臨別匆匆,玉真也無好物相贈,待會可面見葉師求取一二。」

玉真公主陪在白貴身旁,說道。

「公主客氣了。」

「葉法師乃是大唐有名高道,貧道能有緣一唔,亦是可期之事……」

白貴打了個稽首禮,笑道。

穿過走廊和數道月門,就到了一廂房之處。

入內。

在床榻上坐著一鶴髮童顏的老道。

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他見到白貴和玉真公主前來,下塌見禮。

「貧道昨夜忽有一夢,見錢塘江有巨蜃為禍,淪溺舟楫,行旅苦之。」

「所以特寫一符,道友前去赴任之際,路過錢塘,還請投此符於錢塘,解生民之禍。」

老道說明緣由。

「葉法師垂憐世人,令人心生佩服。」

「貧道既然路過餘杭,這是小事,必會照辦不誤、」

白貴接下了老道遞來的木匣,回禮道。

他可不會認為這個老道在亂說什麼大話,只因為這道人的名諱叫葉法善。

葉法善四代修道,母劉氏,因晝寐,夢見流星入口,吞之乃孕,十五月而生。年七歲,就溺於江中,三年不還,說:「青童留我,飲以雲漿,故少留耳。」

亦言青童引其面見太上,太上頷而留之。

傳說葉法善前世是太極紫薇左仙卿。

幾個月前,宰相姚崇的女兒已死,葉法善投符,姚崇的女兒重新復甦。

這是大唐有名的高道!

見葉法善點頭,白貴心動一動,再拜道:「葉法師,貧道上任途中或有礙阻,不知葉法師可有教我之處?」

「葉師。」

「白道兄乃是宗聖觀候觀主高徒,亦是太清門下,還請葉師賜下符紙。」

玉真公主求情道。

葉法善是她的授籙之師。

「我曾去嵩山時,有神人授劍,此劍於我已無大用,這把劍就贈給道友吧……」

「希望道友好好珍惜此次緣法。」

葉法師取出背後一劍,扔給白貴,說道。

「(葉法善)又師青城山趙元陽,受遁甲……東入蒙山,神人授書。詣嵩山,神仙授劍。常行涉大水,忽沉波中,謂已溺死。七日復出,衣履不濡,雲:『吾與河伯遊蓬萊。』」——《太平廣記·神仙二十六》。

白貴接過長劍,一望,在劍柄上刻著兩個篆字,蓬萊。

「蓬萊劍?」

「此劍名字起的有意思。」

他將劍懸在腰間上,說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