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三百一十五、婊裡婊氣
白貴在朝會上被封爵林邑侯,任職靖南都護府都護的消息在長安不脛而走,不少權貴開始給金仙觀送禮。早點的人在當日朝會結束後的下午就開始送,晚點的人也是次日登門送禮。送禮亦講究身份地位!最早來送禮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室宗親。等皇室宗親送完之後,是長安城的勛貴,勛貴送完後,一些朝臣暗地開始送禮。都是個頂個的人jing,知道直接送禮犯忌諱,所以送禮的理由是給金仙觀送供養錢。金仙觀是道觀!不過一向是金仙公主給長安各處道觀送供養錢,鮮少見到有人給金仙觀中送供養錢。但此舉符合常例!白貴和金仙公主兩人正在為練外丹所缺的錢財發愁,沒想到這麼多權貴給金仙觀送供養錢,稍稍猶豫了一會,就選擇了接受。一是這些人送禮沒有太過明目張膽,找了道觀供養的這個理由,不是太犯忌諱。二則是送禮的人和武惠妃一樣聰明,說是給金仙觀供養錢,沒直接說給白貴這個朝廷新貴,所以拒絕與否,也應該由金仙公主出面,但金仙公主是皇帝胞妹,收取一些「供養錢」而已,皇帝即使知道,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一點,送禮是給金仙觀的,沒送到林邑侯府,再深一點,錢是送給金仙公主的……,巴結的人是公主,並不是直接給他白貴。只是恰好這一天送禮的人有些多罷了。當然,長安城的權貴之所以願意給金仙觀送禮,與白貴的關係分不開。公主只是公主,即使和皇帝的關係再親密,也只是公主。但一個受皇帝寵愛的公主與一個朝廷新貴……,兩者加起來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非比尋常,對未來朝廷的影響力,明眼人都能感受到。薛訥也備了厚禮,上門感謝。白貴雖然只是在奏摺中隱晦為薛訥這個老將求了一次情,但他剛剛立了大功,又簡在帝心,即使求情求的隱晦,但對於薛訥來說,則是一次大恩。有恩情,則收禮。這點白貴不會刻意推辭。不然他上奏給薛訥求情,而後薛訥備禮,他選擇不收,目的何在?「薛將軍久歷沙場,又曾經略過北庭事,現在即使年老,卻也神足氣滿,動作不衰,聖人罷你官職,是欲要堵住悠悠之口……」「現今朝廷無人可用,雖有兵馬,但無統籌全局的將領,所以只要邊疆一有戰事起,聖人肯定會再次起複薛將軍。」等薛訥道謝離開之際,白貴開口說道。這不是他多嘴,透露皇帝心事。他現在也遠離中樞多日,不是原先的中書舍人,皇帝近臣,所以這般說辭,也只是一種合理推測。另外,現在又無外人,他即使真說了李隆基的心事,李隆基也不會知道。而薛訥顯然也不是什麼多嘴的人,這般秘事不會宣之於眾。「多謝白都護提點!」薛訥深深一拜,感激道。「薛將軍客氣了,你我都是為大唐戍邊的將領。」「此番貴只是出於公心。」白貴連忙躲開,避開了薛訥這一拜。和他記憶中的歷史出現了一些偏差,或許是因為他攻下了南詔,引起吐薄人忌憚,所以開元二年吐薄並未侵略大唐,故此薛訥沒有在戰敗後一月重新被李隆基起複。「白都護戰功彪悍,卻生活簡樸、為人謙恭,實乃我大唐社稷之臣。」見此,薛訥連連感慨。說到打仗,

他雖然是沙場宿將,但立下的功勞可未必有白貴立下的功勞大,能滅一國,絕對是當世名將。這樣的人,不心高氣傲,反倒對他這個庶人折節下士,不驕不縱。薛訥自忖,換作是他,絕對做不到白貴如今這個模樣。又談了幾句,薛訥告退。兩個人除了白貴的上奏求情外,就沒什麼別的交情,此番拜會,白貴說的話,都有些交淺言深了。不過若非如此,又怎麼和薛訥深交……。「公主、宦官、妃嬪、宰輔、邊將……」「不知不覺就樹大根深至此了。」等薛訥離開後,白貴打坐了一會,想到自己如今在大唐的交際圈,默默的感慨道。他明明大多時候,都是順其自然。但沒想到,一步步走到現在這種境地。很快,就到了金仙公主在曲江池南畔芙蓉苑設宴的日子。宴席分為內外兩宴。赴宴的人,除了皇室親眷、后宮妃嬪外,也有一些和白貴相交的官員。不過大部分官員都是收下請帖,送了些禮品外,並不前往。這倒不是白貴的人緣差,而是官員和勛貴不同,參宴難免有結黨營私的嫌疑,去的話禦史容易彈劾。所以外宴也多是皇族承襲的郡王、郡公,與李隆基這一脈相隔比較遠一些,,看在金仙公主的面子上,過來赴宴。還有一些勛貴子弟,一同前來。故此白貴在外宴時客套了幾句,認識了一些平日裏都不會認識的皇族子弟後,就徑直前往內宴。甭看這些郡王、郡公都是一品、二品爵位,但不掌權,且距離皇室較遠的話,地位實則並不高。皇室爵位又不值錢!內宴。剛走進。白貴就感覺有些迷了眼。美人如雲,珠圍翠繞。不過他見識多了,只是稍稍停頓了一下,就恢復了正常。芙蓉苑是皇家園林,所以后宮妃嬪前往沒什麼大礙。唐代,對后宮妃嬪的限制並不太嚴格。韋後和武三思可以在唐中宗的龍床上玩雙陸棋,唐玄宗的寵臣薑皎可以和後妃一起鬥雞蹴鞠。一些妃嬪甚至可以在宮外居住。「曲待宴私,與後妃連榻,間以擊球鬥雞,常呼之為薑七而不名也。」——《舊唐書》。「這位是皇嫂。」金仙公主對白貴引薦席間和她同坐一塌的貴夫人。-「臣見過皇后娘娘。」白貴微微躬身,施禮道。他不是沒見過王皇后,身為李隆基的近臣,見到王皇后的次數多了,只不過王皇后沒和他正式見過面。在內朝做官的時候,狀元雖說稀奇,可兩年一常科,再稀奇也就那樣,在一般人看來,狀元及第之後,青紫可期,但對於皇后而言,就有些稀鬆平常了。「本宮也常聽三郎提起林邑侯,林邑侯一表人才……,日後定是朝廷的棟樑之才。」王皇后這個美婦人含笑客套了幾句後,微微沉吟了一會,又說道:「聽說武婕妤前些日子贈給林邑侯一卷丹經,本宮也沒什麼好贈與的,就贈林邑侯一對紫玉獅子,算是此次的賀禮。」「皇嫂說錯了。」「那是武婕妤贈送給我的丹經,只是讓白道兄轉交罷了。」金仙公主聽出后宮撕鬥的火藥味,連忙接在自己身上,把白貴摘了出去。還是那句話,李隆基妃嬪可以有無數個,妹妹就有數了。怎麼宮鬥,她都是立於不敗之地。但將白貴這個外臣牽扯進去,性質就變了。「原來如此……」「本宮就說,武婕妤和林邑侯素不相識,怎麼會贈丹經於他。」王皇后眯了眯眼,神色從容道。「皇后娘娘,你怪罪妾身就是,牽扯到林邑侯身上,不怕誤了軍國大事嗎?」坐在下首的武惠妃捂嘴輕笑一聲,婊裡婊氣道。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