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三百三十一、鑄造符錢、5帝錢
半日的政事堂議事就這麼平穩的結束了。暗中潛伏的危機,被白貴以拜師宋璟這套方法,巧妙化解於無形。他入宮,面聖。「宋相老成持重,能任以國事,你以他為師,學習一些政務……」「這是一件好事!」李隆基在庭院中鬥雞,正盯著看嗷嗷叫的錦羽大將軍。兩隻鬥雞撕鬥。他眼不離此,隨口回道。拜宋璟為師,政事堂宰相從此就是宋璟的一言堂。雖有結黨營私的嫌疑。但宋璟官聲不錯,正直清廉,在剷除太平公主這件事上,給他出了大力。而相比白貴原先是邊將,聲威正隆,這點小忌諱,就算不得什麼了。同樣,白貴此番入朝蟄伏的表態,亦讓他極為滿意。「多謝陛下體諒。」「臣久在邊地,初次入政事堂,沒人提點,正是惶惶無措,見到宋相,就恍惚想到了當年入禮部貢院考進士科的那日……,這才決定拜了宋相為師,學習治國理政之道。」白貴不知李隆基是否真的心不在焉,但他還是耐心解釋道。取人信任,小事費功夫,勝過大事費功夫。譬如父母往往對不成器的子女更偏心,究其原因,成器的人,處事穩重,一些討巧的話不會輕易從嘴中說出,而不成器的,混不吝的性子,什麼討巧話都會說……。以小見大。得學會放下架子。「宋相最近命戶部、刑部等各部在長安附近廢禁惡錢,已經有不少宗室親王、公主入宮向朕訴苦了,本來朕是決議罷免宋相,讓他暫避風頭。」「你現在拜他為師……」「朕現在倒是有些不好處斷了。」鬥雞勝負已定,李隆基回過頭來,說道。「竟有此事?」白貴明知故問。他拜宋璟為師,也少不了此故。如果宋璟倒台,他麾下的黨羽必定朝他這個政事堂的弟子靠攏,若是宋璟不倒,對他也沒什麼壞處。至於宗親和惡錢相關,這倒不是什麼罕見的話題。惡錢,就是劣錢。唐代金銀只是貴重品,並不是貨幣,銅錢才是貨幣。唐初到開元年間,對私自鑄錢的處罰很大。高宗朝就頒佈律法:「諸私鑄錢者,流三千裡。」但之所以屢禁不止,就是因為鑄造私錢的人身份不一樣。官商勾結從來都是主流。沒有皇室宗親庇佑,沒有一點背景的人,敢鑄造私錢,早就連坐死全家了。而流放的人,往往也不是皇室宗親,而是用來頂包的替罪羊。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宗親身份尊貴,在唐律中的八不議之中,即使定罪,頂多就是削去爵位的處罰,不會連坐,也不會流放三千裡,同罪不同罰。「惡錢影響稅收,此乃民生之弊,然而不少宗室以此為財源……」「宋相處置方法太剛直,火候已經到了,現在是時候挽回朕在這些宗親中的形象了,刻薄寡恩這個詞可不好。」李隆基解釋道。聽到這句話,白貴明白了。宋璟如此施為,肯定少不了李隆基這個皇帝的授意。打擊私自鑄錢之後,可想而知,至少能讓最近這些年的稅收好看一些。但李隆基肯定不能對宗親說,說自己授權讓宋璟去做,宋璟就是李隆基平息宗親的晁錯、替罪羊,當然沒到殺宋璟的地步,然而……罷免宋璟的宰相之位這件事,勢在必行。(漢景帝殺提出削藩的晁錯,

以此想平息七國之亂。)李隆基能殺太平公主,對這些皇室宗親自然沒什麼感情可言。但皇帝也要一定程度上顧忌宗親對其的看法,如果太過苛待宗親,刻薄寡恩這個名字是少不掉的……。或許有人會奇怪,廢除惡錢,禁止私自鑄錢,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以公理戰勝私情,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但……這就錯了!大義滅親,被讚美,在封建時代,很罕見。封建時代百姓的思維是,皇帝連宗親都這麼嚴厲處罰,對宗親都這麼苛刻,可想而知,這個皇帝對天底下的萬民,也不會多麼好。除非這個宗親實在壞事做盡……,但打擊惡錢,針對的幾乎是整個宗室群體,並不在個人,所以就連皇帝也要忌憚一二。「現在白卿你拜宋相為師,朕有些犯難了。」李隆基笑道。在他登基之後,皇室宗親必然是向他親近的皇室子弟靠攏,而他親近的皇室子弟,就是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這兩個公主。兩個公主雖不是統管宗親的宗正,但在宗親的話語權中卻不小。這也是為何后宮妃嬪都想著巴結金仙公主的原因。這點毋庸置疑。權力是金字塔形狀。皇帝是金字塔尖,而居於其下的,就是靠血緣關係的親近皇族,以及統管朝堂的宰相。就像大秦帝國中,嬴渠梁為秦孝公之後,王族就自動靠攏到了秦獻公庶長子嬴虔的身後,嬴虔成了王族的話事人。故此,李隆基這句話意思很明顯,讓白貴去說服金仙公主,然後再以金仙公主為媒介,讓宗親賣一個面子,看能否平息此次皇室宗親之怨。「臣倒是有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解陛下之難。」「也可就此絕了今後的錢荒……」白貴心中一動,開口道。宋璟這件事惹出來的動靜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說大僅是罷相,說小,一國宰相都被罷免。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都是女冠,雖皇室宗親屢有拜訪,有一定的話語權,但白貴覺得讓宗親賣給他一個面子,這件事很懸。即使成功,落下了人情,也是不好。「你說?」李隆基隨口道。他不覺得白貴能想出什麼好主意。天下這麼多飽學鴻儒之士,歷經上千年的時間,都沒有人有辦法解決錢荒的問題,白貴再是智近如妖,也不可能想出什麼好辦法。「鑄符錢、法幣!」「有道術和法力加持在銅錢之上……」「臣敢斷言,如此施為,天下之間,即使有人膽敢仿照,以此鑄造私錢。官府用道術溯之,想要找到鑄造私錢的罪犯輕而易舉。」「同樣,收天下之錢於官府之中,朝廷歲有餘幣,賞賜諸王,也可消解怨憤之心。」白貴拱了拱手,語出驚人道。從秦朝一統貨幣到清末,錢荒從來沒有絕跡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鑄造貨幣的都是金屬,當銅錢來用,價格低廉,但鑄造銅器後,翻了幾倍,再給銅錢之中摻雜錫、鐵、蠟等等,就能翻上好幾倍的利潤。但到了後世,卻沒有錢荒,就是因為出現了紙幣為統一貨幣,無利可圖。私錢……,也變成了假鈔,但有了防偽技術,假鈔即使有,卻也不多,遠不到封建時代觸目驚心的私錢現象,一貫的銅錢,可能超過一半都是私錢。「符錢?法幣?」李隆基緊縮眉宇,似有所悟,他忙道:「愛卿細細分說,朕還有不解。」「符錢,以修道士法力凝於銅、玉、符紙之中,刻錄以符,用此鎮壓維持法力不絕。修道士不同,符錢中的法力也不同……」「故此可用法力作為判斷是否為真錢的依據!符錢中的法力若是消散,可到官府……由修道士重新注以法力。」「不過這是雜幣……」說到這裏,白貴露出微笑,「朝廷徵召高道之士,十年擇錄五人,鑄造五帝錢,每幣法力純凈,為五行之幣,此幣修道士也可用作交易、修鍊。時間一長,不僅天下萬民的財富聚攏於國庫,散漫在外的修道士,也會被朝廷所一統!」「另外還有一點,大唐境內妖患四齣,奪人性命,此符錢、五帝錢乃是朝廷氣運所載,又有高道法力所承,匯聚一處,亦能滅妖!還天地一個朗朗乾坤!」李隆基聽後,踱了幾步,右手握拳,重重砸在左手掌心,砸了幾下,忍不住道了幾聲好字。他不是淺陋之人,自然識得這符錢、五帝錢的好處。白貴所說的符錢、五帝錢,對私錢鑄造製偽提高了難度,相當於高超的防偽手段。以前私錢中摻雜不少金屬,輕薄、重量、色澤雖不同,但並不好辨別,而符錢,只要監管嚴格,可以溯源,就可讓假錢絕跡。「臣鬥膽,此事由宗聖觀處理,繞開少府監……」「具體鑄造符錢、五帝錢的章程,臣會另外以密旨奏報給陛下,還請陛下保住這個秘密。符錢和五帝錢的鑄造、調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白貴又道。他提出符錢、五帝錢,並不是沒有私心。相反私心很大!唐代的少府監有鑄錢監,掌管鑄造錢幣。將符錢、五帝錢的鑄造等事宜繞開少府監,而歸於宗聖觀,相當於奪了錢權!而朝廷之中,錢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中書令權職甚大,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可以說,從朝廷的程序上來看,白貴這般做法符合程序流程,即使外臣知道,也挑不出半點毛病。「道術、法術之類,我李唐本就是由宗聖觀負責……」「鑄造符錢、五帝錢之事,即使讓給少府監,少府監也沒有這個能力,這件事朕允了。」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這點他也能看出白貴有私心,沒有私心才怪。宰相斂權,極為正常,這是踏向實權宰相的第一步。其次宗聖觀去做這件事,合情合理。「那宋相和臣呢?」白貴問道。「這件事……朕暫且扛下來,宋相罷相之事作罷。」「你也不用去找宗親了。」李隆基擺了擺手,說道。只要這件事做成,他就距離千古一帝又近了一步。這點小代價他還是能付出的,反正皇室宗親的一時怨憤,也出不了什麼大的紕漏。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樂文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m.lewen123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