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一十六、文字獄
一日的午學有若白駒過隙,匆匆而過。

早上和往常沒有什麼區別,鹿兆謙又遲到了一次,徐秀才規勸了一句,讓他進去溫書,沒有一絲不耐煩。

這時,白貴才知道,鹿兆謙大概五六日就要遲到一次,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白家的長工鹿三,也就是鹿兆謙的親爹打了鹿兆謙不知多少次,但還是改不了這壞壞毛病。

所幸,鹿兆謙並不算是真正遲到,而是踏著鈴聲走進教室的,大家也就聽之任之了。

頂多,算不刻苦,浪費了早讀的好光陰。

讀書,是自己的事。

也只有作為先生的徐秀才和其父才會規勸。

這件事與白貴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和利害關係,他也不加理睬。在堂上對著徐秀才默寫出了千字文的後半闕,開始了第二本發矇書《弟子規》的學習。

徐秀才說,他的千字文學到家了,等學完這本,就可以著手四書了。

白貴有些不解,他雖然高興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學習,可卻有些擔心自己的根基不穩。現在學堂上的蒙童不是大多還學習第三本、第四本的發矇書,對於四書也是粗粗涉獵,並沒有到學習的地步。

比如《幼學瓊林》中的卷一就有對古代天文、地輿、歲時、朝廷、文臣、武職的介紹,卷二又有對親朋關係、衣飾等的介紹,卷三又對飲食、宮室、器用、凶喪的介紹,卷四對科第、文事、訟獄、鳥獸花木的介紹。

可以說,學會一篇《幼學瓊林》,則對古事大多瞭然於胸。

自不用提千字文,全篇用典。

發矇書可不僅僅只是對繁體字的學習。

徐秀才沉吟了一聲,解釋道:「上古以來,並無發矇書,周時,有史官創《史籀篇》,也就是說,周人隻學一本發矇書,其後又有秦人的《倉頡篇》、《爰歷篇》,其後又有周興嗣的《開蒙要訓》、《千字文》、《百家姓》等物……,發矇之書愈來愈多,想要學完發矇書是不可能的事……」

白貴點了點頭,例如百家姓開蒙,對於他現在,已經沒有必要。

許多發矇書學習的字和典故,是有些重複的。

「為師教你們發矇書,是定你們的性情,定其規模。等學完蒙學,再學習經學則會事半功倍,否則功於心利,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學經學!」

「經學雖是聖人之言,教化萬民,卻也是科考之書籍,亂用典故,觸犯忌諱,不僅惹人笑話,丟了為師的臉面,還有可能身陷牢獄之災……」

徐秀才輕聲,意有所指道。

白貴這時才瞭然,他自從入學堂以來的刻苦、踏實、少言,徐秀才都看在眼裏,所以才決定提前教他經學。

也是,他本就是成年人心性,不似少年跳脫。

一旦對比,差距明顯。

經學是科舉之道,一旦學會經學,就有了參加科舉的資格。然而自清初以來的文字獄,導致文人墨客風聲鶴唳,不學無術的情況下,不僅會被罷卷,被官府從文章上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更有可能牽扯到性命之危。

文人學士但凡在文字中稍露不滿,疑惑有譏諷時政意味,就興大獄,進行株連。

「鹿兆謙資質不錯,可先生遲遲沒有教他經學,恐怕就是擔心他性格叛逆,語出不遜,可能會牽連到自己,所以遲遲不肯傳授經學……」

白貴恍然大悟。

人皆有自保之心,徐先生這也是無可厚非,

怪不得他。

就如一些老手藝人,傳授徒弟手藝的時候,往往會考驗三年性情,性情要是不合適,寧願死,也不願將手藝交到品行不良人的身上。

雍正四年的「維民所止」案,就是一場科舉文字獄案,當時海寧人查嗣庭擔任江西主考官,所用試題用了《詩經》的「維民所止」一句。就有人說他居心叵測,「維止」意在削去雍正的頭(雍正二字去其上面的字劃,就是維止二字。)。

恰巧,民間有傳聞說,雍正死後,首級不翼而飛,下葬時用的是金頭代替,埋在了易州的泰陵地宮。

對了,這個查嗣庭就是金庸的祖宗。

因此金庸在《書劍恩仇錄》裏報復雍正皇帝,說乾隆實際是漢人,他的弟弟就是陳家洛雲雲,意思就是雍正被人帶了綠帽子。還有在《鹿鼎記》裏,更是以「維民所止」文字獄案開頭,詳細寫了先祖查嗣庭的冤屈。

可以說,因科舉而起的文字獄,屢屢皆是,不可勝數。

「當然,還有一點,你的年歲有些大了,若是學的再慢些,參加科舉可就晚了……」徐秀才笑了笑,說道。

「……」白貴。

「你也不可自驕,學習經學之餘,一些對你有裨益的發矇書也需要學習。」

徐秀才告誡道。

有了千字文打的基礎,白貴學習弟子規進展很快,這是三言韻文,不過千餘字,朗朗上口,在課堂上,他就已經將其全篇背了下來。

只不過背了全篇,還不夠。他需要一字一句的斟酌揣摩。

如果說經學是聖人之言,那麼這些發矇書籍就是將聖人之言提煉成幼童能夠理解的程度。

比如弟子規的首句:「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就是語出《論語》學而篇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

這和現代從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材道理是相似的,篇幅有限,而聖賢微言大義又太多,所以摘句尋章,將最精華的篇幅錄於課本。不一定要你現在會,等到身臨其境的時候,才會想到有言可述,不像張飛只能說一句「俺也一樣」。

過了一會,門房跛腳老漢敲著鐘聲。

學童們正準備四散而走,可不料,學監鹿子霖走進了學堂,對著徐秀才拱了拱手,行了禮後,喉嚨咳嗽一下,醞釀半響道:「今個咱們白鹿村要修堡子,你們也作為咱白鹿村的一員,也該上去修堡子,搭把手……」

他有些難為情,說完有些紅窘了臉。

這娃娃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幹個啥?可是徐秀才今個早上在議事房說完計劃後,特意讓他這個學監做個惡人,上來讓學堂的娃娃勞動,活乏一下筋骨。

四年前祠堂蓋好,將西邊廈屋闢為學堂,請了朱先生的同年徐秀才當先生之外,白鹿村的族長白嘉軒當了學童,而鹿子霖當了學監。

這學童和學監平時並無啥大用。

最多也是給學堂供上木炭和蠟燭,修繕管理學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