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五百三十一、護道人
「唐三藏功德圓滿,你於我西天有著大功。」

如來佛祖開口,「適才貧僧有三藏經贈予取經人,白巡檢你若是對此三藏經亦有興趣,可自取了去,當做報答。」

「勞煩佛祖費心。」

佛道之爭,雖不如凡間劇烈,仙神之間好說話。可白貴是大羅道統,自家典籍無數,又豈會羨艷如來所說的三藏經,他道:「樓觀台有師祖三千言,此三千言包羅萬象,勘悟一字,便得妙法。貧道天資拙劣,如今亦不過勘悟數語,別家典籍不敢奢望。」

他這是婉拒。

樓觀道說經台上留下老子三千言。這三千言可比如來的三藏經更玄奧。三藏經有的,三千言內一定也有。身份上,老子是三清,而如來只是五老。修為上,三清之實力,足以橫壓如來。

「以白巡檢之資質,佛經玄奧,悉數可觀之。可惜了。」如來嘆了一口氣。一個天仙,若能拐到佛門,於佛門亦是大興。每一個天仙,都凝聚著不菲的大氣運,不僅是戰力上的助益。

白貴不語,靜守其心。

沉默了稍許,左列的觀音菩薩頷首,「世尊,取經人之事可以告一段落。南瞻有佛法相傳。而傳此佛法之人,貧僧以為,可以敲定了。」

取經是從西天取經。

現在經文已經取到了,但如何傳揚佛法,這是個難事。

一代天子一朝臣,李世民已經年暮。縱然李世民心慕佛法,可眾子奪嫡,

一旦李世民駕崩,朝堂風向一變,這佛法遭遇廢弛,也是可以預料之事。故此,西天取經落幕,但緊接而來的,是傳經人。

「李唐尊崇道家,如何傳之?」

如來言詢問道。

他也知李世民並非是誠意喜歡佛法,而是適逢涇河龍王龍怨闖宮,得觀音菩薩搭救之後,他這才順水推舟,同意了派遣取經人取經之事。目的,也是為了保他安寧。非是真的願佛經傳於天下……。

「長安讖言,太白興,女主昌。今後女武王代有天下。」

「弘揚佛法之事,可由此人完成。」

觀音菩薩言道。

白貴聽這一問一答,也頗感生趣。

實則佛門早就安排了盧舍那佛的佛子,也就是武珝前往人間,做這一個傳經人。此時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一問一答,不過是演戲罷了。借二人之口,推定下一世界大劫。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如來佛祖念了聲佛號,「前幾年,太白星移位,想不到竟與此事有關。」

「不知汝可尋到了這女武王?」

他再問。

「啟稟我佛。」觀音菩薩點頭,「貧僧降臨水陸法會之時,便已找到此『女武王』,只不過如今女武王尚在感業寺出家,難以承擔此大任。」

「可尋一護道之人,助她一臂之力。」

如來再道。

他目光看向白貴,「白巡檢,貧僧聞你是那東土唐朝魏王的老師,唐皇眾子奪嫡,其中兩條潛龍最是勢大,太子和魏王……,不知白巡檢可否做個護道人,幫助女武王傳揚佛法,解救世人災厄。」

護道人,和觀音菩薩護佑取經人的位置差不多。

只不過在南瞻部洲,佛門行事沒有在西牛賀洲這般順心如意。白貴是道門中人,行事要方便一些。

至於佛道之別什麼的。在仙神之間,並非分的如此細緻。就類如老大們談笑風生,小弟們打死拚活。到了佛道中高層的地位,就無須太過看重佛道之別,更關注的是證道之事。

其次,西遊世界佛門大興是趨勢。沒有白貴這個護道人,亦會有另外別的護道人。故此,如來說出此話,並不突兀。

「貧道此行頗多感悟,願回府中靜誦黃庭。」

白貴直接推辭,「護道之事,還請如來另覓他人。」

他這話倒也沒說假。

此次得凌雲渡河水洗鍊陽神道軀,開出頂上三花,心中多了許多的感悟。當然,這並非是他拒絕如來提議的主要原因。護道人之事,或如觀音菩薩一樣,並不會引起道門猜忌。但他並不願意做這等勞神的事情。

功德,隨著唐僧取經事了,他如今暫時已不缺了。

至少在成就金仙之前,不會缺。

成就金仙之後,才有資格和如來佛祖、觀音菩薩等人坐而論道。而不是如在五莊觀一樣,他只能和鎮元子座下的徒弟們論道。天仙修為終究還是差了一些。

「白巡檢若不願,再行商議就是。」

如來點頭,面色平澹。

事實上,這是一件功德事。他也是看白貴在人間朝廷有關係,此行又頗多助力取經人,所以才予了這一件好差事。當然,還有另一方面原因,白貴是王母娘娘委派而來的……。

不過白貴不願擔任,他也怪罪不了什麼。

「看來這就是王母讓我前來佛門的好處了……」

白貴稍一想,也對此心知肚明。

以他和佛門的關係,還斷不會舍了一個護道人的職位給他。這個職位無需廢什麼力,等事了之後,就能獲得不菲的功德。唯一的解釋,這是佛門和天庭達成的約定。王母指點他,讓他來靈山見證此事,在暗地裏亦是對佛門表態,屬意他做傳經人的護道人。

「謝過如來。」

白貴起身道謝,復而坐下。

這一次來到靈山,有凌雲渡河水的機緣已算足夠。再多的,雖可希冀,可卻並無必要。至少目前並無必要。

諸天萬界的功德賺不完的,到了一定境界後,功德源源不斷,無須費什麼心力。譬如太上開天,無為而治。不管做什麼,這天下的功德都要分太上一份。西天眾佛之所以推行弘揚佛法,為的也是證道,而非功德。

功德只是證道途中的附加品。

護道人職位白貴拒絕之後,大雄寶殿稍微冷了場。

「如來,阿儺、迦葉將無字經傳授給了唐朝聖僧。」忽的,坐在右首位的燃燈古佛開口,他一笑道:「無字真經雖有玄法,可東土眾僧癡迷,又怎麼領悟其中奧秘,不若派人喚他回來,拿了有字真經重返東土,不枉費他這一行的跋涉。」

他給阿儺、迦葉留了一些顏面。

阿儺、迦葉讓唐僧一行人給他們一些「人事」,也就是財物給他們,但唐僧未給,所以阿儺、迦葉將寶閣的無字經給予了唐僧一行人,算是為難。

能放入佛門寶閣的無字經確實也非凡品,可若說比有字經更好,那也不見得……。

當然,阿儺、迦葉若無高位者示意,絕不敢如此作為。這一番行徑,實則是故意為之,讓唐僧等人獲取經文再難一個台階,為的就是哄抬佛門經文的難得,讓這等玄奇故事流入南瞻部洲之後,以此讓皇帝、朝堂百官、萬民懾服。

若真經隨意取來,豈不是證明此經的廉價。十萬八千裡取經路雖難走得,可有孫悟空等人護持,也不見得多難。

唾手可得的東西,世人不會珍惜。

「白雄尊者,你可去提醒唐僧等人,奪了他的無字真經,讓他重返雷音寺,重取有字真經。」

如來道。

座下的白雄尊者領命,架著祥雲出了門庭。

片息之後,重返殿宇,落步就座。

「佛祖,我等師徒受盡千磨萬險,從東土到了此處,可那阿儺、迦葉故意為難我師徒,非要讓我等給予一些好處,我等不肯,他拿了白紙本兒搪塞,望佛祖處治……」

唐僧一行人,駕駛祥雲,也緊步入了大殿內,孫悟空當即開口道。

白貴聽後,亦覺有趣。

孫悟空的道法沒修鍊到家,隻得了地煞七十二法的傳承。天罡三十六神通雖有些許傳承,可大多也沒修鍊到家。譬如點石成金之術,若孫悟空學會了此法,阿儺、迦葉要錢,以此術給予就是。

使用點金術造出黃金,非天仙造詣深者不可為。造出一錠金子,都要消耗大法力。一般人,不會輕易使為。黃金,對修道士也無大用。點金術,用途頗多,是物性變化之玄奧。

不過他估計,也是阿儺、迦葉算準了師徒四人貧窮,所以才出言刁難。要是真有金子,可能要的就是別的東西。

「你這猴頭,且勿吵嚷。」如來含笑,「他們兩個向你討要人事之情,我已知曉。只不過經不可空傳,阿儺、迦葉縱有違例,卻也合理。一次,雷音寺的比丘眾僧下山,到了舍衛國趙長者家中誦了一篇經文,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隻討了三鬥三升的黃金回來,貧僧還說他們賣的忒賤了……。」

白貴無語。

也難怪西牛賀洲妖魔頻出。

僅以此法,這些和尚下山誦經、斬妖、降魔,都是一件大買賣。誦經就要三鬥三升的黃金,別的更不敢說了。

唐僧聽後詫異,覺得靈山風情和東土迥異。

但他聽得如來所言,也覺在理。出家人四大皆空,以佛祖之尊位,在意的決不是什麼黃金俗物,只是此番為了表示他的決心。真經是一等一的珍物,空言討了去確實不在理。

他取了自己的紫金缽盂,就欲將此物奉上,全了阿儺、迦葉的人事之情。

「玄奘法師,此物珍貴,乃是唐皇所贈,為皇家上寶。玄奘法師不可輕易舍了去。」白貴出言製止,他道:「貧道手上有些閑錢,不若將此紫金缽盂賣給於我,我以金銀交易,今後玄奘法師要是再換,亦可。」

這紫金缽盂到也非是玄奇之寶,紀念意義更大一些。

紫金缽盂由李世民所贈。

西天取經之時,唐僧從觀音菩薩那裏得了佛祖所賜的三寶,為錦襴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根,金、禁、緊三箍並咒語三篇。後又從李世民那裏得所賜紫金缽盂一個,通關文牒一份。紫金缽盂用於途中化齋。

此時,如來也非刁難唐僧,而是抬高三藏經經文的價值,表示真經不可空取。不一定非要紫金缽盂不可。

唐僧願舍了一部分功德,讓殷溫嬌得了仙位。

他和唐僧亦算是有過舊情,此刻施以援手,幫助一二並不為過。再者,他和佛門縱然並無深交,卻也無大仇。他在秩序內的地位不低,一些小事出言就出言了,也不至於得罪什麼。無需太過小心謹慎。

唐僧點頭,將紫金缽盂遞到了了白貴這裏。

白貴接過紫金缽盂,將其收入袖中,然後手一斂靈山靈機,沉吟稍許,法力激蕩而出,這聚攏在手心中的靈機就化作一粒粒真金,從他手中墜落,不時便積累成了一座小山。

「這大概有十石的黃金,玄奘法師可自取。」

他笑道。

「好一手點石成金之術。」孫悟空眼睛大放光彩,他雖不會此術,卻也曾在菩提祖師門下聽講,了解這一手天罡神通法。

「那可是白師兄。」豬八戒哼哼了兩聲,言語自得。

他可沒真箇將孫悟空視作真的師兄。這取經人隊伍只是臨時湊的,他仍視作自己是人教三代外門弟子。

「請兩位尊者自取,這十石金子就贈予你二人了。」

唐僧雖理解如來話中之意,但對阿儺、迦葉二人仍是稍有不滿。紫金缽盂他雖不怎麼看重,可也到底是貼身之物,皇帝所賜,意義非凡。

如今白貴隨手造就的金子,給予二人,也能讓二人難堪一些。

阿儺、迦葉微微一笑,扯袖使了法術,收了金子。

一些財物,他們豈會在意。

事已了結,阿儺、迦葉帶唐僧一行人重新取了有字經文。唐僧一行人告退,白貴也趁機拜別。他得王母指點,所以才來靈山,現今知王母之意,再留在靈山也無意義了。

「我上次在三星鎮時,得了驅魔真君之助,答應他會奏請天子,為他另立廟宇,之後事多繁忙,忘了此章,適才想起,和玄奘法師一同去長安,了結此事……」

一行人在雲頭趕赴南瞻部洲的時候,白貴開口道。

他上次在三星鎮的時候,答應過鍾馗這件事。隨口回到長安之後,雖被李世民宴請,但場合不太合適,再加之觀音菩薩請他到了五莊觀,這一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唐僧點頭。

只不過他話出口之後,頗覺有件事縈繞心頭,隱有不祥之兆。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樂文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