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四百零八、取巴蜀的時機到了
果不其然。

殿試之中,白貴以「天命玄鳥」為第一道題,考核諸生。而這些士子的回答亦很妙,以「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回答了此考題。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這指的是商人的天命。春秋之時的宋國,就是商人遺民。白貴以天命玄鳥為題,就是在問「現在天命在秦,還是在宋?」

結合最近的流言。

這是在逼迫殿試的諸位考生站隊。

站錯了,不僅會革了功名,說不定還會有殺身之禍。

考生也很識時務。。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暗指現在的天命,已經到了秦王白貴身上。

秦地,或者說雍州,本就是周人舊土。

周代商,秦代宋。

考生的識相,在白貴的意料之內。但入殿試的一百三十四名考生中,連一個大宋的忠臣都沒找到,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歷代以此,敢膽篡位的人,總少不了被罵。

但他想了一下大宋的德行,和宋欽宗趙桓這個皇帝,也就理解了這些殿試士子的心情。

雖說板蕩見忠臣,可……這麼丟臉的皇帝,哪會有人前去擁戴。

再者說,秦地、隴地乃是白貴光復而來,當地的士人階層早就沒了對宋室的敬畏、忠愛之心,現在的殿試考生做出抉擇,不要太容易。

秦地雖說在大宋手上丟失的時間不長,但秦地士人階層對宋室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好感。不提丟失秦地這茬,僅是北宋歷年科舉取士,南人中舉的人比北人中舉的人越來越多……。

就例如仁宗朝的落榜生張元,此人就是秦地華陰人。他年輕時「以任自俠」、「負氣倜儻、有縱橫才」,但因屢試不中,於是和好友吳昊一起狠心投靠了西夏的李元昊,最後成了西夏的國相。

好水川一戰,張元協助夏軍,宋軍僅陣亡就高達一萬多人。張元並且在界上寺題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咪咪閱讀,安裝最新版。】

詩後面,留下了張元自己的一系列官職,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

韓琦、夏竦,就是當時宋朝宰相。

若說張元無才,那肯定不可能。

張元只是秦地這些士子的一個縮影。

如今白貴開科舉取士,取的士子盡皆都是秦隴之人,這些人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會去捧宋朝的臭腳。

……

傍晚。

秦王宮,議事殿。

「民心可用。」

唐閎對今日殿試考生定了調,說道。

民,不是指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的這些秦隴士子。白貴開科取士,能前來參加科舉的,大多都是當地富戶,現在取了這些士子,就相當於籠絡了秦隴兩地的士紳階層。

士紳,才是民,才是百姓。

「本王取下關隴二地,夏國雖有科舉士人,亦有百官,但隻可取一二擇用之,現今長安科考已完,這些殿試士子,就將他們安置到秦隴諸州,當做刺史……」

白貴點頭,說道。

「刺史?」

唐閎訝然。

刺史雖是知州的別稱,可白貴此言,可不像是置知州,而是想讓刺史這虛銜重新變為實官。

「宋有三大弊。冗官、冗兵、冗政。」

「官員有職事官和職差遣,太過繁複,吾不欲取也。冗官導致冗政,每年度支靡費太多……」

「現在新政初立,要改就徹底改。」

白貴沉聲道。

職事官,是舊三省六部製的官稱。

比如員外郎、尚書、僕射,但宋時這些官稱與實際職位相脫離,官名隻用來表示官位、俸祿高低,所以叫寄祿官。職差遣指的是「因事而設、事後而撤」的官職,例如知州,全稱是「權知某軍州事」,是差遣官。

這三弊導致宋朝明明良將層出不窮,但硬是打不了勝仗。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宋選拔人才,是在全國選拔,唐末五代以來,因藩鎮為亂,將門林立。所以有將。但三弊導致大宋真的就像一個割據勢力,有力無處使,內耗嚴重。所以無兵無糧。

戰略勝不了人,戰術再打,除非有大勝,不然就是小打小鬧。

「宋雖有諸弊,但此法可絕叛亂事。」

唐閎勸說道。

這三弊,不是沒有好處,好處在於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地方叛亂。

「宋初選擇此法,是為避免五代藩鎮叛亂……」

「治亂世,用重典。反之,若為盛世,則輕刑,寬赦天下。現在無藩鎮為禍,此弊政無須再要。」

白貴道。

只要中樞不出什麼亂子,地方想要做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他若為人皇,是長生久視的仙人,這點小後患,對他來說,並不算是值得在意的事情。

改三弊,就是改基層組織。

如此才能將整個封建朝廷的實力運用出來。

這樣的話,即使關隴兩地統治之民沒有南宋半數,但暴兵出來的實力,卻會遠遠碾壓於南宋。

「秦王遠見。」

唐閎贊道。

他只是盡人臣事,提醒一句白貴,心底裡,還是願意改製的。元豐改製、建炎改製等數次改製,也說明了宋廷注意到了冗官的問題。

但積弊太久,想要改,也難改。

如今秦隴是一片空白,一開始就定下基調,也容易一些。

「有勞嶽丈了。」

「時間晚了,小婿就不陪嶽丈了,蕙仙姐還在等我。」

議論完政事之後,白貴起身,拱了拱手,笑道。

雖然在朝廷中,他們是君臣,但私底下,還是嶽丈、女婿。此時私底下這般稱呼,也容易增進感情。

「秦王慢走。」

唐閎躬了一身,不敢逾禮。

雖然唐婉是他的女兒,白貴是他的女婿。可今時不同往日,白貴可以私底下為了感情稱呼他為嶽丈,但他卻不能以此驕矜。

「對了,秦王,還有一事。」

「康王在劍州附近廣修關隘,徵發民役,已經遭至民怨,不少巴蜀百姓已經逃到了秦地,而且巴蜀之民對宋早就積怨……」

唐閎叫住了白貴,說起了這件事。

天下商稅,惟四蜀獨重。

宋廷在治蜀的時候,對蜀地區別對待。以致巴蜀這富庶之地,都有了王小波、李順起義。追剿李順起義軍的石普都說:「蜀之亂,由賦斂迫急,農民失業,不能自存,遂入於賊。」

趙匡胤亦說:「蜀人思孟昶不忘。」

不是後蜀主孟昶治理蜀地有多麼好,而是宋廷剝削巴蜀太厲害。

「趙構失德,巴蜀不復焉。」

白貴輕笑一聲。

他奪下劍州的時候,就猜測了趙構就會有此舉。

「七月,發兵巴蜀。」

「現在命飽學之士,寫檄文,送往蜀地諸州。」

他下令道。

取巴蜀的時機還沒到,現在只是有民怨,但還不大。而他傳檄文,就是逼趙構一把,讓這個時機孕育更成熟一些。

這就是陽謀。

不管趙構如何施為,都是為他做嫁衣。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