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周易哲學解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七)
通過前面的介紹,已知依照「大衍之數」說法的推衍起卦方法,也知道「變卦」與「卦變」的不同。我們再回過來看《左傳》裏的第一筮例內容說法。

對此筮例,當今有一本名叫《周易江湖》的書裡,也有對此筮例的詳說,

我們不妨抄錄《周易江湖》裏對此筮例的一些說法:

『在陳完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周王室的史官來見陳厲公,隨身還帶了一部《周易》。嗯,如果你是陳厲公,你會做什麼呢?

我們要知道,這位史官可是從中央來的啊,是從天子身邊出來的!我想很多人都會熱情招呼那位史官:「大師啊,用您這雙給天子算過卦的金手,給我也算一卦吧!」

這就叫人之常情,兩千年前和兩千年後都一樣。

陳厲公請這位大師給兒子算算,小陳完當時可能還不明白大人們這是在玩什麼呢。大師排演蓍草,很快就算出了結果——其實也不快,起碼要一個小時,但比起當時流行的燒烏龜殼來可是快得多了——這一卦叫做「觀之否」。

這位來自中央**的算卦大師是這樣解釋的:

「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秦之以玉弟,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若在異國,必薑姓也,薑,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我來慢慢解釋。

還記得晉獻公請史蘇給伯姬算的那卦吧:那一卦叫做「歸妹之暌」,意思是:本卦歸妹卦變成了變卦睽卦。現在這個「觀之否」也是一樣,觀卦變成了否卦,觀卦是本卦,否卦是變卦。

圖15---觀之否

……

觀卦和否卦長得差不多,只有第四爻是不同的,觀卦的第四爻是陰爻,否卦的第四爻是陽爻,所以我們可以推算出來,這位周太史在演算出觀卦的時候,觀卦的一、二、三、五、六爻不是少陰爻就是少陽爻,只有第四爻的陰爻是老陰爻,按照我們前邊講過的規矩,遇到老陰爻的時候把它變成陽爻,其它爻不變,這就成了新的一卦,這就是否卦。所謂「觀之否」就是這麼來的。

咱們先按照前邊講過的規則自己算一算,看看這個「觀之否」到底預言了什麼,最後再把我們的結果和周太史的結果對照一下。

嗯,按照前邊講過的規矩,當本卦只有一根爻產生變化,也就是說,只有一個變爻的情況下,我們要以本卦的這根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凶。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知道,觀卦第四爻的爻辭就是次算卦的結果。

我們來查查《周易》,找到觀卦的內容,看到這樣一些文字:

……

能看出我們要找的爻辭是哪一句嗎?

有人可能會說:「就是第一句呀,不是寫著『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分明是在講觀卦啊。」

——講觀卦不錯,可這是觀卦的卦辭,回顧一下前邊講過的七條規矩中的兩條:

第三種情況:有三個變爻,就不能用變爻的佔辭來判斷了,得用本卦和變卦的佔辭,以卦的佔辭為主。

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

看,只有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才應該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凶。就現在這個例子來講,只有觀卦當中有三個變爻,或者一個變爻都沒有的情況下,我們才應該用觀卦的卦辭,也就是方才的那個第一句「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來判斷吉凶。而現在的情況是,觀卦裏邊有一個變爻,所以我們要找到這個變爻的爻辭。

這個變爻的第四爻,是根陰爻,所以坐標就叫做「六四」。「六」表示屬性;陰爻;「四」表示位置:第四爻。——這就找到了吧,是這句:「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句下邊接著的那句「《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是《象》的內容,《象》是「十翼」之一,是戰國時代的人用來解釋《易經》的文字。

好了,這一次算卦的結果,就是得到了這一句話:「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一共九個字。

不要小看這九個字啊,這九個字涵蓋了小孩子陳完將來的一生,甚至還涵蓋了陳完的兒子,孫子,重孫子的命運啊!

那麼,「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如此重要的九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周易江湖》熊逸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93-96頁)

以上是《周易江湖》中對《左傳》記載的第一筮例做出的解讀。即認為的起卦,得到的變卦,以及斷卦所用本卦中一個變爻爻辭判斷吉凶。我們只看這些說法,而省去《周易江湖》裏對第一筮例的解卦過程的那些說法。

在沒有筆者考證出「春秋《周易》文本」之前的「易學」界上,沒有不認為《周易江湖》裏對《左傳》記載的第一筮例所說的「變卦」筮法的正確性。但考證出了春秋《周易》文本,已知《左傳》裏記載的第一筮例,是春秋時期巫史用春秋《周易》文本進行的筮卜例子,就不是所謂的「變卦」筮法。那麼《周易江湖》裏對此卦的「變卦」說法,顯然就是錯誤的了。而把《左傳》的筮例,如〝遇《觀》之「否」曰〞,稱「變卦」筮法,當然不是《周易江湖》裏的始說,而是「易學」上公認的說法。而這種公認的說法,恰恰認識錯誤,《周易江湖》也跟著錯誤,其錯誤就在於把《左傳》裏的筮例解釋,所依據的是今本《周易》,即以「六·九」爻式的《周易》文本,來解讀這第一筮例的。而《周易江湖》的作者更錯的是在於他把《周易》看成是算卦的江湖術,這說明《周易江湖》作者也是隻知今本《周易》,而不知繇式《周易》,更不知原創《周易》。而在歷史上以《周易》算卦上,《周易江湖》作者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即繇式文本《周易》只出現在《左傳》裏記載的筮例,而今本《周易》在帝國時期已上升為「經」的地位,後封建時期裡已不再以《周易》作為算卦的筮書之書了,而是以京房構建的八卦納甲筮法作為算卦之用。把《周易》以「江湖」說之,是完全不知《周易》的歷史。把《周易》以「江湖」說之,可以說是對《周易》的又一次褻瀆。若把《周易江湖》改成《八卦江湖》來揭示批判算卦的迷信與無知是在正確不過了。

雖然《周易江湖》作者,不懂《周易》原初是一部政治哲學之書而被史巫篡改成「六繇式」到「六爻式」的卜筮結構形式。但《周易江湖》作者在解讀《左傳》裏的筮例時,不能不認為說的相當精彩,並且與歷史上那些說「卦」的風格截然不同,也卻能讓讀者讀後明白了古代原來是那樣的算卦的,由此讓人不再迷信經典文化,而是鄙視所謂傳統的經典文化。不否認《周易江湖》的作者,對人們打著《周易》算卦的迷信活動給於顛覆性的批判與嘲笑。雖然《周易江湖》作者把《周易》命名為「江湖」說之,勢必造成對《周易》一書的錯誤認識,但其作者的初衷是好的,即對傳統裡的算卦迷信給於有力的批判與揭露,這是應給於肯定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