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周易哲學解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三)
我們不仿再回顧一下《周易》學術發展上形成的「易學」史。從《周易》一書在春秋時期就形成兩派而運用,先是在《左傳》史書裡記載出現史巫以《周易》筮之,而上層士大夫以《周易》作為義理之書引用。這自春秋就形成了筮書與義理書兩種運用之。而孔子始站在理性的高度對《周易》一書的性質進行闡述。認為《周易》是義理之書,並站在義理角度求其德義,符合先秦生活中真實的孔子思想。

先秦《易》學雖是以「象」釋注《周易》,與引用《周易》直接用於說理不同。但先秦「易學」以「象」以釋《周易》義理與象數筮術有著本質的不同。「象數易學」雖然以八卦取象結合《周易》裡的文辭,而解釋《周易》一書的義理思想,畢竟是講道理的文章,有其積極的義意。自戰國末與秦漢之際的《繫辭傳》、《說卦傳》把《周易》與八卦卜筮媾結一起系統的理論化,又把《周易》從「筮」與「理」混合與一起論之,形成了亦巫亦理的說法來。自此亦理亦筮的說法對後世「易學」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漢象數陰陽災異說正是從《繫辭傳》文的影響,發展了象數易學。漢京房雖然改造出新的八卦納甲筮術,從此將八卦筮術從《周易》中分離出來。說明八卦筮術是離不開八卦與象數這一方法和工具,用《周易》文辭比類人事吉凶的結果,純是史巫的穿鑿附會。京房建構的八卦納甲筮術,無疑啟發了後來象數義理解《易》的新認識。自王弼承前人的象數釋《周易》於義理。把《周易》一書系統化的進行了義理的釋解,雖然也加雜著一些象數說,但並不背離《周易》原創性質,即《周易》原創性質是義理之書,而非是筮卜之書。自西漢把《周易》做為經典之書,奉為五經之首,是帝國裡當做經典理論去學習,而不是當部算卦書讓士子們去學習。唐代已然是這樣,做為科舉取士者的儒家理論學習之書,而決非是當部算卦書來考試科舉取士者的算卦水平。

而到了南宋的朱熹卻把《周易》看成筮卜之書,這是一種無知和非理性的認識,是與孔子對《周易》的理性認識正相反。

我們且看朱熹《周易正義》一書裡的說法。

《周易正義》開卷這樣說:

「周易上經

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以其簡帙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並孔子所以之《傳》十篇,凡十二篇……」。

這開卷所講的三聖之《易》,就是後封建社會裡的「易經」之內容。《易經》之稱的內容不單單是指《周易》,而且是包括了伏羲畫卦,孔子作《十翼》(《易傳》)。

朱子《周易正義》一書裡在對《乾》裡的文辭解釋道:「『元亨利貞』,文王所系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異物成務之精意。」

又說:「『替龍勿用』,周公所系之辭,以斷一爻之吉凶……凡遇乾而此爻變者,當觀象而玩其佔也。」

總之,《周易本義》在解釋《周易》一書時是從佔筮角度去解說的。朱熹從筮卜角度解釋《周易》,實乃是一種錯誤認識,正如以象數義理去解釋《周易》那樣,雖然是指向《周易》的義理,但已然是一種錯誤認識。都是先見得《周易》裡的六十四個畫符號,而受到先秦史巫筮卜的影響,而把八卦象數之學說來釋解《周易》了。從根本上來說兩者無論象數義理解釋《周易》或是從象數筮卜解釋《周易》,都與原創《周易》是不相符的。但從社會學意義上來看,象數義理釋解《周易》,比象數筮卜去解釋《周易》無疑有其極積的意義。

當然朱熹也不可能把史巫的八卦筮卜從《周易》上剝離出去,他既沒有見過殷商的甲骨上的「六十四畫符號」,他也無法弄懂「六十四畫符號」與《周易》一書原初的關係。他所見、所用的是傳承下來的今本《周易》,他又不去思考《春秋左傳》裡記載所隱含的《周易》文本史實,他只是把《周易》按春秋史巫的筮卜一個方面去認定《周易》的性質了,這雖有歷史的因素,而更有朱熹的偏見與無知。

在對《周易》文辭上的理解與認識遠比不上他的理學祖師爺程頤(因為朱熹是北宋程頤的三傳弟子的門徒),至於朱子對《周易》所作的解釋更是支離破碎,既沒有說出個什麼,也說不出個什麼。自然是從筮的角度與八卦、陰陽、圖式、象數角度去註釋《周易》,看朱子的註釋比看《周易》是大煞風景。若把《周易》當成一付完整的圖畫,那麼朱熹的註釋,如同七歲小兒在那付圖畫上一陣亂塗亂畫,破壞了那付完整的圖畫。看《周易》、再看朱子的註釋,就產生一種頭痛與作嘔。

而在《周易本義》一書的卷末有一題目為「筮儀」,卻是專一講述筮卜時的規距與起筮的儀式。

「筮儀

擇地潔處為蓍室內,南戶,置床於室中央。

床大約長五尺,廣三尺,毋太近壁。

蓍五十莖,韜以纁帛,貯以皂囊,納之櫝中,置於床北。

櫝以竹簡,或堅木,或布漆為之,圓徑三寸,如蓍之長,半為底,半為蓋,下別為台函之,使不偃仆。

設木格於櫝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橫木板為之,高一尺,長竟床,當中為兩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許,下施橫足,側立案上。

置香爐一於格南,香合一於爐南,炷香致敬,將筮,則灑掃拂試,滌硯一,注水,及筆一,墨一,黃漆板一,於爐東,東上。筮者齊潔衣冠北向,盥於焚香致敬。

筮者北向,見《儀禮》。若使人筮,則主人焚香畢,少退,北向立。筮者進立於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佔之事,筮者許諾。主人右還西向立,筮者右還北向立。

兩手奉櫝蓋,置於格南爐北,出蓍於櫝,去囊解韜,置於櫝東。合五十策,兩手執之,熏於爐上。

此後所用蓍策之數,其說並見《啟蒙》。

命之曰: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雲雲,未知可否。爰質有疑於神於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右手取其一策,反於櫝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兩大刻。

此第一營,所謂分而為二以象兩者也。

……

凡十有八變而成卦,乃考其卦之變,而佔其事之吉凶。

卦變別有圖說,見《啟蒙》。

禮畢,韜蓍襲之以囊,入櫝回蓋,斂筆硯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

如便人筮,則主人夢香,揖筮者而退。」

這就是後封建社會裡出現的一個被認為是思想界裡的巨星,後封建社會裡沒有人能超過的大思想家朱熹,生怕讀書人忘掉如何筮卜,也生怕讀書人把先聖創作的《周易》一書讀錯、用錯,而特意寫了《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教人別忘了《周易》的本義是卜筮之書和如何來起卦算卦的。這就是被稱為思想巨人的朱熹給後人留下的思想麽?實乃讓今人不可思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