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周易哲學解讀》《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一
問:《周易》第十六篇《豫》文講述了什麼?

答:為君子講述了如何對待安逸享樂上的利害關係道理。

《周易·豫》篇全文如下:

()豫、利建侯、行師。

鳴豫,凶。介於石,不終日,貞吉。盱豫,悔;遲,有悔。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貞疾,恆不死。冥豫,成有渝,無咎。」

「豫」:指安逸,快樂講。《豫》的題目是「豫,利建侯、行師」,這就是本篇的論題。其意是「安逸享樂處理得當,有利於封侯建國與行軍作戰」。

《豫》文內容則圍繞著「豫」展開的論述:

「享樂忘形,安逸過度,是有災禍的(鳴豫,凶)。用石針刺穴治病,很快出現好的結果(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若一心盯著眼前的安樂,享受,會有過失。遲遲不改變,那就悔上加悔(盱豫,悔;遲,有悔)。由於一味的安逸享樂,就越發想得到更多的獲取,那就不要疑心朋黨在背後的詆毀與指戳(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要說這種嗜好和毛病,永遠都不會消失(貞疾,恆不死)。若能深入思考如何對待安逸享樂這種問題,一旦這種成習的毛病,有了改變,也就沒有什麼過失(冥豫,成有渝,無咎)。」

「豫」:指安逸,享樂講。本篇的題目是「豫,利建侯、行師」,這就是本篇的論題。其意是「安逸享樂處理得當,有利於封侯建國與行軍作戰」。

《豫》內容是緊扣主題,即圍繞著安逸享樂來論述。本篇的篇名「豫」,是指安逸,享樂意。《詩·小雅》裏有「逸豫無期」,「豫」就是指快樂享受講。安逸享樂為何與「利建侯出師」相關聯呢?《周易》是為「君子」(有國有家的統治者)講述的政治道理,而不是為百姓講述的道理。因「君子」是安邦治國者,「君子」若過度的安逸享樂,自然對政治影響是十分有害的,古今都一樣,西周是官僚製,當官的一味追求的是安逸享樂,那麼,國家的前途命運,百姓的前途命運,則可想而知了。

《豫》文論述的雖是如何對待「安逸」這一問題,而作者把這一問題放到政治的高度來思考。統治者若過度的追求安逸,就會對社會造成災害,對統治者自身同樣會造成過失與悔恨,即對「君子」自身造成危害。嚴格的講,無論從個人,還是從政治角度,都是不利的。這是歷史經驗所得,歷史經驗告訴「君子」因安逸而喪志,是無益於「建侯與出師。作者從利害關係上講述了安逸這一問題,並提出了建議。

《易傳·大象》通過《豫》文而闡發出「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先王以歌舞頌德、並以盛大的儀式敬獻給上天,敬獻給祖先。)這《大象傳》所闡發的道理顯然與《豫》文所闡述的思想並不相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