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奇帶貨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

運載著五十萬石糧食的糧車沿著不寬的官道,徐徐從交州而來,宛如一條長長的巨龍。

龐統讓李奇高調接受交州運來的糧食,以此顯示自己已經親臨安城前線,是故李奇索性大擺筵席,款待交州使者薛綜。

這樣傳遞出去的信息,無疑是在告訴江東集團,我李奇親自來了,很重視攻打你們江東的戰役,而且我們還搞到了足夠的糧食,你們等著瞧吧。

李奇親自驗收了糧食,不停的堆著笑臉對薛綜說道:「敬文(薛綜字)辛苦了,辛苦了。」

薛綜回禮道:「為兩家聯盟永固,何苦之有。」

李奇笑道:「其實我想說的是,敬文原本可以不用這麼辛苦的。」

薛綜好奇的問道:「噢?恕綜愚鈍,還請李益州明言。」

李奇道:「我家孔明先生髮明了一種運糧的器械,稱作『木牛流馬』,不知敬文聽說過沒有。」

薛綜道:「略有耳聞,孔明先生奇思妙想,吾等不及,哪怕……呵呵。」

李奇道:「哪怕你們拿到了木牛流馬,也無法自己模仿製造,是吧?」

薛綜道:「的確如此。」

李奇道:「交州商貿以農業為主,各種水果遠銷他州,如果有木牛流馬來協助運輸,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豈不是大大降低了嗎?」

薛綜聞言大喜,在這戰亂年代,什麼都缺,最缺的還是人。就拿當前的三大諸侯來說,有時候打下一座城池,城池可以不要,人一定得擄走。如果有了木牛流馬,的確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員,而這些節省下來的人力又可以用於耕種、採摘、修橋鋪路等等。至於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更別說了,可以讓很多暢銷水果儘可能的保持新鮮,或者賣到更遠的地方。

薛綜問道:「李益州的意思是,這木牛流馬的製作圖帛……」

李奇笑道:「你想得美。技術性的東西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是不可能出售給你們的。不過你們需要木牛流馬,我們可以大量供貨,價格嘛,好商量。」

薛綜的心裏涼了三分之一截,說道:「可是這些機械性的物品在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極易發生損壞。如果用兩次就壞了,那我們豈不是太虧?」

李奇寬慰道:「敬文放心,我們的產品實施一季包換,一年包修的策略,保證你們買的安心,用得舒心。」

薛綜拱手道:「如此甚好,不過綜可無權答應李益州什麼。這樣吧,我回去跟士公商量,若士公有意購買木牛流馬,綜再來叨擾李益州。」

李奇連道:「歡迎叨擾,歡迎叨擾。」

麻的,為了振興益州經濟,堂堂四州之主也不惜拉下臉來帶貨了。

現在益州經濟不景氣,內需拉不動,就只有著手外銷了。

交州士燮疏於戰爭,又無擴張的野心,在軍事方面遠非李奇的敵手,而且兩家素來交好,也沒有動手的必要,所以李奇才願意將作為戰略物資的木牛流馬生產出售給對方,僅限於商業用途。

在此之前,李奇還寫信給諸葛亮,問及是否可以降低木牛流馬的品質,使其變得易損。如此,既可以多賺取後續的維修費,還能避免交州成為曹、孫兩家的交易中轉站,將木牛流馬轉賣給自己的敵國,賺取中間差價。

諸葛亮的回復讓李奇大為欣慰。

首先,諸葛亮表示可以用質量較差的木材代替一些關鍵部件,使木牛流馬變成易損商品,這解決了李奇擔心的出售戰略物資可能帶來的風險問題。

另一方面,諸葛亮還提及自己在雍涼一帶收了兩個弟子,

一人姓薑名維,字伯約,隴西郡守薑冏之子。這是他在巡視涼州時,與薑冏的接觸中認識的。據諸葛亮說,薑維這小子聰明好學,又有一身家傳武藝,可以作為將才來培養;

另一名弟子姓馬名鈞,字德衡,扶風人。雖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

馬鈞這個人,李奇是知道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扶風這片兒是人家曹魏的領地,所以馬鈞很自然的就成為了曹魏的工匠。

據說,馬鈞可以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甚至對戰爭所涉及的投石車、諸葛連弩都提出了改進意見。

沒想到這一世因為李奇佔領了長安,使其成為了自己人。

讓馬鈞這樣的天才發明家與諸葛亮、黃月英等精於巧思的人群為伴,不知道還能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李奇表示,這將來的工業部部長的人選好像已經產生了呀。

送走了薛綜,孫權這邊就該琢磨了。

一直以來,孫權等以為荊南的主將就是於禁,黃忠、趙雲、鄧艾都是前來襄助於禁防守的。

現在李奇突然冒了出來,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抵達荊南的,而且交州士燮令人運來五十萬石糧食,足夠荊南四萬荊州兵支撐半年之久,這還沒算荊南原本的糧食儲備。照這個後勤條件來看,李奇根本就用不著搶西昌的糧食啊。

呂范道:「李奇什麼時候到的荊南,我們不知道,我們也用不著知道。明明李奇可以繼續隱匿下去的,他卻突然高調的亮了出來,只有一個意圖,就是讓我們知道他在這裏。」

孫權道:「子衡的意思是,李奇故意擺出一副要在荊南與我們持久作戰的意圖,其實有詐?」

呂范道:「絕對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孫權道:「那諸君以為,李奇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

一個人做一件事情有什麼目的,無非從利弊兩方面去權衡。原以為李奇缺糧,所以想搶收西昌的稻田,現在看來,李奇最缺的並非是糧草啊。那麼他擺出一副要在荊南與孫權不死不休的意圖,又是為了什麼呢?

陸遜突然問道:「江夏方面有沒有什麼動靜?」

突然從荊南區域跳到江夏,這個思維已經算是比較跳脫了,但是仔細一想,李奇與孫權開戰,無非也就是與荊南接壤的豫章、廬陵二郡和江夏郡。

上一輪孫權襲擊江陵、公安一帶,就是從江夏郡出兵的。

陸遜分析道:「李奇將治所定在江陵的時候,劉備的勢力還在。他南有荊南四郡作為屏障,東有江夏郡的劉備作為緩衝,這才有條件將治所設在江陵。可是現在劉備勢力不復存在,無論是我們佔據著江夏郡,還是曹操佔據著江夏郡,都等於是將江陵的東門直接敞開。所以竊以為,李奇要麼將治所遷回成都,至少要遷至永安一帶;要麼,他必須奪取江夏。」

孫權恍然,道:「伯言的意思,李奇在荊南與我們擺開陣勢,實際上是聲東擊西,意在江夏?」

陸遜道:「不錯。吳侯且看,當初益州是調了三萬兵馬至江陵協防,加上江陵原本的軍馬,至少有五萬人。而這一次黃忠、趙雲不過從江陵帶了一萬餘人馬前來荊南助戰,江陵是有實力攻取江夏的。且……據聞關羽、張飛、孫乾等俱投李奇,以他們對江夏的熟悉,絕對具備攻打江夏郡的條件。如果新野城塞的李嚴再搭一把力……」

孫權聽陸遜這麼一說,心裏越來越瘮的慌啊。

江夏郡被長江一分為二,曹操佔北岸,包括原本的治所西陵、安陸等縣;孫權佔南岸,包括自西而東,包括沙羨、邾縣、鄂縣、蔪春等地。

孫權聽信風水之說,現將治所遷至武昌山下的鄂縣,並以山為名,將鄂縣更名為武昌,也有「君子之於武備,不可以已」,「以武而昌」之意。

現在關羽從江陵而來,直指沙羨,順江而下,便可直攻武昌。

負責江夏西段防禦的是凌操,其子凌統在攻打江陵的時候中了鄧艾的埋伏,死於亂箭之下,而後凌操悲憤交加,屢次提出要來前線為子報仇。

孫權是覺得凌操年紀大了,又報仇心切,真要上了前線很容易出問題。故命其為江夏太守,負責軍馬演練,也不用那麼操勞。

可是現在,李奇的真實目的如果真的在於江夏,那麼僅憑一個凌操,能擋得住嗎?

孫權現在的主力大軍依舊是分為兩個部份,一部份由朱恆率領,駐紮濡須塢以防曹軍張遼、樂進;另一部份基本就在平都與李奇對峙了。

如果由朱恆率軍支援江夏,那張遼還坐得住麽?

正猶豫不知所措時,有斥侯來報:「關羽率兩萬兵馬從江陵出發,以張飛為副將,馬謖為參謀,朝著江夏進發。」

孫權大驚,這還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呀。

孫權當即召集諸將,令丁奉、董襲率軍一萬前往支援江夏。

「慢!」陸遜打斷了正在下令的孫權,道:「這件事情需得從長計議。」

孫權道:「方才說到李奇會打江夏,不正是伯言的看法嗎?如今正如伯言所料,孤理當派兵支援,為何阻攔?」

陸遜道:「倘若我們讓丁、董兩位將軍帶走一萬兵馬去支援江夏,李奇卻率軍前來攻打平都,如之奈何?」

孫權皺起了眉頭,李奇這邊是擺明了車馬,又有黃忠、趙雲為輔,糧食什麼的也很充足,的確有可能攻打平都的。

歸根到底,孫權現在沒有實力三線作戰(濡須塢、江夏郡、豫章郡)。

首先濡須塢不能不防,這是東線在長江北岸唯一的針對曹魏的防禦基地,也是長江南岸的一個緩衝。如果失去了濡須塢,秣陵就擺在了曹操的面前了。

所以在江夏郡與豫章郡之間,孫權只能選一個來重點防禦。

陸遜思慮良久,道:「前不久李奇與我軍休戰,大家都推測是他的後勤補給不足,這次交州士燮為他送來糧食,也足以印證這個推測。依愚之見,李奇在與曹操爭奪長安之後,無論是兵力還是錢糧,暫時都難以支撐兩線作戰的能力。所以,江夏郡與豫章郡必有一處為佯攻。」

孫權問道:「伯言以為,哪一處為佯攻?」

「這……」陸遜一時之間也不好說。

這種事情猜錯一次,就丟失一座城池,誰也輸不起啊。

按理說,李奇有意在安城高調現身,其目的就是將孫權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忽略江夏方面的漏洞。從關羽率軍往江夏進發來看,也可以支撐這個推論。

但是陸遜依然有所懷疑,這樣的推論看起來很簡單,且有理有據,那麼現實真的會這麼膚淺嗎?

陸遜有此推論,但尚不敢斷定,所以沒有說出口來,倒是徐盛也有著同樣的推斷,且踴躍的說了出來:「以盛愚見,李奇有意在安城現身,就是想要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卻在暗中派關羽襲取江夏。前者伯言所說的也很有道理,李奇必取江夏來作為江陵城的屏障。所以這一次,李奇根本就是沖著江夏郡去的。」

孫權聽得連連點頭,從動機到行為,這完全能夠自圓其說。

陸遜心知不妙,既然大家都有此看法,那麼很有可能就中了李奇之計。

可是這讓他怎麼反駁?

哦,告訴大家,因為你們這麼認為,所以你們就是錯的?真要這麼說,以後還能在江東混嗎?

如果陸遜是一軍統帥,他可以不給部下任何解釋,堅持自己的看法就行了,誰不聽,誰軍法處置。可他現在的身份非常尷尬,說好聽點,是個副都督,說直白點,就是個出主意的幕僚,上面還有徐盛和孫權兩層領導,領導聽不聽還不知道。

就在陸遜遲疑的時候,孫權已然採納了徐盛的看法,一邊傳令凌操嚴加防備,一邊令丁奉、董襲率軍一萬,前往江夏郡支援。

這樣一來,留在平都的守軍就不足兩萬人了,西昌也只有不到一萬的兵馬。

安城。

李奇站在城樓上,左有嬌艷如花的馬雲騄,右有形容古怪的龐士元。

「士元,你猜孫權會怎麼猜?」

「不管他怎麼猜,主動權在我們手上。」

「如果孫權派兵救援江夏郡,那我們就直接攻打平都;如果孫權固守平都不救江夏,便使雲長攻下沙羨,直指武昌,看他慌也不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