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最古老的扶弟魔
交州,交趾郡。

劉巴向士燮提意道:「此時李奇在豫章郡與孫權戰事膠著;劉備在蔪春與周瑜也難分高下。主公可在此時令公子士徽親率大軍往南海郡進發,以震懾孫權,於中取利。」

士燮道:「也不知道李正泓與劉玄德現在戰況如何。如果他們勝了,我軍去了也無益,反而有竊取友軍勝利果實的嫌疑;如果他們敗了,不僅幫不了他們,反而拖累我軍陷入戰爭的泥潭。我看還是不去為妙。」

劉巴道:「主公此言差矣!如果李、劉聯軍戰敗了,我們便按兵不動,以防止孫權趁著士氣正旺時攻取交州;如果李、劉聯軍得勝,急切也吞不了整個江東,這時就輪到我們趁勢而下,攻佔廬陵、建安兩郡了。」

士燮道:「子初嚴防孫權趁勝進攻交州的言論頗合吾意。」

於是,最南端的勢力終於也捲入了東漢末年的紛爭之中。

這個時候的孫權似乎已經弄明白了:李奇根本就沒有撤退,而是埋伏在了豫州城郊外,親眼看著孫權大軍出城,然後伺機偷襲了豫章郡城。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李奇應該是趁著無月的夜色,潛入了豫章郡城西北部的陰林之中。

可是畢竟是兩萬人馬,竟然悄無聲息的移形換位而不被哨探發現,可見其軍紀及單兵素質都是非常厲害的。

不過孫權還有一個問題始終想不明白:

雖然孫權帶走了大部份兵馬——親率兩萬,凌操、凌統父子兩萬,丁奉、董襲兩萬,前鋒孫輔五千,合計六萬五千人。可是他仍然給豫章郡留了超過一萬五名守城軍士。

反觀李奇這方,甘寧帶走了一萬人是事實,這是經過新樊縣令驗證的。也就是說,李奇只有兩萬左右的人馬。

江東兵以一萬五的兵力,憑藉豫章郡堅固的城防,竟然防不住李奇兩萬人的攻城戰?

這特麽不合常理啊。

就算益州兵再怎麼強悍,一兩個月你總得守住吧?

這孫賁是飯桶嗎?

與此同時,李奇已經站在了豫章郡的城樓上,迎著烈烈西風招展的旗幟,已經變成了「李」字旗號。

在他的面前,五花大綁著豫章太守孫賁和江東三世老臣程普,還有未能隨軍出征的步騭。

程普大罵李奇:「奸賊,

盡使奸計,有本事拉開陣勢大戰一場。」

原來李奇攻城也並不是強攻,而是耍了小花樣。

他在之前擒獲的江東兵中發現了一對父子兵,便令其父扮著孫輔的士兵,向孫賁求助,說孫輔先鋒在前方中了李奇的埋伏,左右不得突圍,望孫賁前去救援。

孫賁並非沒有疑心,乃問那老兵道:「吳侯不是有大軍在後嗎?」

老兵按照李奇的吩咐,道:「孫將軍引出敵人伏兵之後,吳侯本欲相救。無奈孫將軍主動要求殿後,還說李奇軍隊就在前方不遠處,希望吳侯不要錯失了這次良機。」

這麼一說,倒也挺符合孫輔的個性。

畢竟是自己一泡屎一泡尿拉扯長大的親弟弟,於是扶弟魔孫賁便率著軍隊出城營救。

接下來的事情都是老套路了,孫賁的援軍打開城門,約有一半軍士出城時,便遭到了李奇從兩翼合圍過來的突襲。

這個時候關閉城門是來不及了,更何況孫賁還在城外呢,誰敢擅自關閉城門?

所以程普才罵李奇,說他只會耍奸計,乃小人也。

李奇覺得自己非常冤枉,令人從郡府中搜出前些天給孫權下的那些戰書,對程普說:「誰說我不敢拉開陣勢與爾等大戰一場的?有證據在此,明明是吳侯沒膽量好吧。」

程普無語凝塞。

片刻之後,程普又叫嚷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說實話,李奇還真沒想過殺程普和孫賁。

程普乃江東三朝老將,在江東將士中聲望頗高,不下於周瑜。

如果殺之,只會激起江東群雄更激烈的反抗,更不利於收攏江東人心。

另一方面,江東領土遼闊,非一朝一夕能下。

李奇原本的戰略目標只是為了敲打孫權,暫時還不敢拉長了戰線深入江東腹地。

原因有二:一是孤軍深入,不利於己;二是曠持日久,曹操真的南下時,就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所以李奇留著程普和孫賁,想看看孫權有什麼想法。

同時,李奇還讓隨軍郎中給程普療傷。

程普「呸」了一下,表示不吃嗟來之葯,可聽說對方師從張仲景時,程普還是「就範」了。

大概想的是,等我醫好了傷勢,再與汝等決一死戰。

現在對於孫權來說,西有甘寧、沙摩柯駐守艾縣,東有李奇據守豫章郡,馬超又率一軍攻下了豫章郡北面的海昏,切斷了孫權的歸路。

原本想給李奇來個包餃子,結果自己卻成餃子陷。

這可急壞了江東大本營的一乾老臣。作為江東的主心骨,如今被人包了餃子,誰能不急啊。

吳國太也急,她可是把孫權當親兒子看待的。

吳國太對張昭說道:「昔日伯符去時,曾有言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周郎在蔪春攻打劉備,唯子布可商議大事。不知子布有何計策?」

張昭支吾道:「昭也正與諸公商議。」

吳國太沒好氣的說道:「還望諸公早一些拿出主意來。」

孫權領兵十萬往豫章郡而去,周郎又領一支軍馬在外與劉備周旋,江東基本上已經被掏空了。

如果將六郡兵馬全都彙集過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而且也總不能將其他地方變成無軍把守的空城吧?要知道,曹軍張遼、樂進、李典還在合淝眼巴巴的盯著這塊肥肉呢。

所以唯今之計,只有求和。

但是求和這種事情,是需要講條件的。

當家的不發話,誰敢亂來?

危機關頭,魯肅站了出來。

魯肅道:「李奇在江陵時,吾曾兩番拜會。這次也讓吾去跟李奇談談。」

張昭問:「子敬打算如何談?」

魯肅道:「吾先表明求和的態度,且看李奇都有些什麼條件。然後肅便往新樊與吳侯相會,再作計較。」

張昭等隻得嘆息點頭。

這種時候,有人肯主動站出來就不錯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