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涼州事變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

烏雲遮月,山嶺間黯然無光。

孟獲潛伏在山嶺之上,紋絲不動。

《孫子兵法》的《軍形篇》有一句話:「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被王平拿來當作無當飛軍的座佑銘。自王平協管無當飛軍以來,這更像是一支軍紀嚴明的特殊軍隊了。

大約三更時分,忽聞山下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響。

吳敦這一趟是率部出來追擊李奇的,所以軍士們除了長戟或刀盾,連火把也沒拿,只能摸黑前行。

其實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過早的暴露自己。

吳敦牽著馬匹在崎嶇的小路上步行,忽然腳下一沉,感覺到路面些許鬆軟,並有「悉索」聲,像是踩在了厚厚的草堆上。

他伏下身去,用手胡亂抓了一把,皆是斷草鋪就,手上還有些濕滑。

吳敦將手指湊到鼻尖上一聞,大叫:「不好,是油膏。」

孟獲聽到動靜,令軍士點起火把,然後朝著山下一併拋下。

密密麻麻的火光伴著呼嘯的風聲如同夜螢流星飛掠天空,將山下照得如同白晝,吳敦的軍隊在光亮中暴露無遺。

與此同時,祝融所率領的另一支無當飛軍早已將連弩填滿,趁著火光洞悉了曹軍的位置,接著便是一陣吹枯拉朽的狂射,山下很快響起一遍哀嚎之聲。

吳敦連忙傳令軍隊後撤,可是火光在油膏、薪草的配合下迅速蔓延開去,逃到哪裏都是火坑。

那些曹兵無論活的死的,多數都變成了火人,孟獲也落得節省些弩矢,只在山脊上靜靜的看著。即便有曹兵僥倖逃脫,但是他們想要回到長安,終究還是要從塚領山過的,而塚領山近十裡的要道都被無當飛軍分兵把守,任曹軍插翅也難逃。

夏侯惇遠遠的已經看到了塚領山下的火勢。

他隻說了兩個字:「繞道。」

塚領山最北端的位置與洛水之間有一個缺口,過了這個缺口,北面是鄭縣。從鄭縣往西,經渭南、左馮翊,也能繞回長安。只是這條路線所花費的時間是正常翻越塚領山的數倍之多。

所以,當李奇在長安城外三十餘裡處下寨時,夏侯惇還離得遠遠的。

曹丕早已收到塘報,正與司馬懿、張郃、高覽等將商議是否向長安增援。

說話間,又一份信函從西而來。

曹丕拆開來看,張郃等將死死盯著曹丕的臉,擔心是不是陳倉要塞有了什麼大的動作,但他們始終無法從曹丕的臉上看出些許情緒。

過了一會兒,曹丕將這份信函示與眾人,道:「羌王徹裡吉意圖攻掠涼州地界,並讓雅丹丞相赴陳倉要塞率領羌騎造反,希望我們能夠予以配合,將諸葛亮大軍趕回漢中去,事成之後平分涼州。」

張郃道:「羌王徹裡吉與李奇一向交好,可以說李奇能夠攻克涼州,羌族勢力功不可沒,怎麼會突然反叛?」

王凌道:「熙熙皆為利來,攘攘皆為利往,這件事可能是真的;不過徹裡吉沒有在信函中說明他要反叛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怕被我們從中找出破綻,所以這件事情也可能是假的。」

孫禮笑道:「你這不是廢話嗎?真的假的都被你說了。」

王凌道:「我的意思是,真的假的並不重要,得看羌兵的實際行動。我們隻做錦上添花,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絕不會因為他的一封信函,就擅自向陳倉用兵。就算他是真的要反叛李奇,我們也沒必要在不明兇險的情況下幫他們做些什麼。」

司馬懿道:「我贊成彥雲兄的意見,

大公子可以回復徹裡吉,先答應他們的請求,然後靜觀其變。」

卻說李奇在長安城外紮營之後,從塚領山回來的孟獲回報:「我們在塚領山的確擊殺了一隊曹兵,不過事後打掃戰場時,發現數量並不是很多,而且夏侯惇不在列。我們懷疑他繞過塚領山,朝鄭縣方向去了。」

李奇起身,看著地圖,推算夏侯惇可能會經過的地方。

「他這個圈子繞得可不近啊。」李奇說道。

「經渭南、左馮翊,至霸陵,最後回到長安。不知道時間來不來得及。」龐統說道。

所謂「時間來不來得及」,並非是說夏侯惇能不能及時趕回長安,而是說諸葛亮那邊的計劃涉及面比較大,不知道能不能在夏侯惇趕回長安之前完成。

如果能在夏侯惇趕回長安之前完成,那麼曹丕就必然會向長安增兵,從而讓郿塢出現可趁之機。否則,龐統認為諸葛亮的計劃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談不上必然。

李奇道:「要不我們派一支兵馬去打霸陵。若夏侯淵從長安派兵去救霸陵,我們就直接攻打長安;若夏侯淵不派兵去救霸陵,我們則拿下霸陵,阻斷夏侯惇回長安的路。」

龐統道:「我們的兵馬本就不多,再分一支兵馬出去,怕兼顧不了子午谷一帶的防線。如果讓曹軍滲入子午谷,那我們的糧路就斷了。」

李奇道:「我們的糧草尚能支用半年以上,這一點無須擔心。當然了,子午谷的入口肯定是要設防的,我們這裏的兵馬少一點無所謂,反正夏侯淵又不敢來攻我們的營寨。」

龐統問:「主公你確定?不會太飄了吧?」

趙雲道:「主公與軍師的想法都各有道理,為保萬無一失,雲只需三千兵馬,便可拿下霸陵。」

李奇擺了擺手,道:「三千兵馬太少了,萬一夏侯淵哪根經不對,真去支援霸陵,那子龍可就是腹背受敵。」

趙雲道:「如果夏侯淵真的率兵出城,主公不是正好強攻長安嗎?你剛才也是這麼說的。」

李奇道:「我剛才可沒說隻給你三千兵馬,怎麼也得帶個萬兒八千的,若遇夏侯淵夾攻,也有能力脫身。」

趙雲道:「可是我們現在的兵馬有限,還是主公所在的大營要緊。如果能夠拿下長安,就算趙雲回不來了,又有何防?」

李奇道:「胡扯。子龍將軍要是回不來了,我要長安做甚?」

趙雲:「……」

李奇道:「子龍與我相逢未起之時,助我攻掠上庸,平定益州,征戰荊州,隻待天下安定之時,大家一起共享富貴,豈能中途掛掉?」

「掛掉……」孟獲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你笑什麼笑?你也不許中途掛掉了。」

龐統道:「我能掛掉不?」

李奇尚未答話,孟獲搶先說道:「你說呢?蜀地有一座山頭叫做落鳳坡你知道不?」

龐統聞言一驚:我道號鳳雛,這落鳳坡難道……

「不知。」龐統道。

「不知就對了。當年主公聽說孔明先生要去江東拉你入夥,便叫人去那山頭把落鳳坡字碑上的『落』字鏟了,生怕你見了心裏不痛快。還讓當地府衙把地名改成了『鳳坡』,你要不信,找個時間我陪你去那邊走走,斷碑還在呢。」孟獲說道。

龐統「噗通」一聲就跪下了,拱手道:「主公嘴上不說……心裏面對下屬的關懷真是……,其實老龐也一樣,這些年來說話沒大沒小,對主公的敬意都在心裏。」

還以為都在酒裡呢。

李奇讓龐統起身,繼續商討要不要攻打霸陵的事。

龐統道:「我剛才突然思得一計,攻打霸陵是可以的,子龍將軍也只需要三千兵馬就夠了,而且我還保證夏侯淵不敢追擊子龍將軍。」

李奇問道:「你如何保證夏侯淵不敢追擊子龍將軍?」

龐統道:「很簡單,讓子龍將軍帶齊攻城器械,慢慢走。原本兩日可以到達霸陵,子龍將軍務必五日後抵達。」

孟獲懵了一逼:「老龐,你這麼一說,可把我整迷茫了呀。」

龐統道:「你迷茫什麼呀?又不是讓你去攻打霸陵。」

孟獲道:「近日王子均一直在給我們無當飛軍灌輸軍事理論知識,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說『兵貴神速』。你倒好,子龍你慢慢走,生怕夏侯淵不出來似的。」

趙雲道:「對呀,我也不太明白。原本夏侯淵為了駐守長安,出不出來本是一件令他糾結的事情。如果我行軍速度快一點,等他還沒下定決心的時候就抵達霸陵難道不是更好嗎?」

龐統道:「兵者,詭道也。重在變化,重在對人心的揣摩,而不是全盤照搬。夏侯淵並非優柔寡斷的人,就算他再怎麼糾結,也不可能糾結兩天。如果他一旦決定要出來追擊子龍將軍,你帶著攻城器械能跑得過夏侯淵的奔襲嗎?現在你有意放慢速度,就像孟獲說的那樣,生怕夏侯淵不出來似的,夏侯淵必然以為你是在誘他出城,為保長安無虞,他便真的不敢出來了。」

趙雲恍然大悟,果斷領命。

李奇在將令牌遞到趙雲手上的時候,補充了一句:「如果,萬一,夏侯淵哪根經不對,真的衝出長安前來追你,你可以丟棄攻城器械,以保證有生力量為首要任務。」

趙雲接過令牌:「遵命。」

趙雲率軍離寨不到半日,長安的夏侯淵就收到了塘報。

鍾繇道:「趙雲率軍往霸陵而去,是為了阻截夏侯惇將軍的歸途,我們要不要派兵清剿?」

夏侯淵道:「趙雲隻率了三千人前往霸陵,大部隊還在長安城外三十裡處的營寨內,如果我貿然追擊,恐長安有失。可是不去吧,又擔心元讓遲遲回不了長安,使長安勢孤。」

部將尹禮道:「趙雲所率皆是攻城部隊,軍械輜重繁多。無須夏侯將軍親自出馬,某願率兩千人馬追擊趙雲。」

夏侯淵道:「我聽聞趙雲乃李奇麾下名將,勇武非凡,汝隻帶兩千人馬是不是少了點兒?」

尹禮道:「若是帶得多了,恐影響到長安的城防。趙雲也只有三千人馬,無法分兵設伏,故而末將只需要兩千足矣。如若不勝,禮甘願受軍法處置。」

夏侯淵道:「那好,我就給你兩千人馬,在長安城內恭候將軍的好消息。」

夏侯淵登上城樓,目送尹禮出城。

未時的陽光投射下來,給甲士們的身軀渡上了一層金光。

列隊,出發。

只有鎧甲相互摩擦時發出的鏗鏘聲。

夏侯淵道:「尹禮將軍治軍有方,軍紀嚴明,此戰必勝。」

酉時剛過,前方傳來戰報:尹禮與趙雲交鋒不到三個回合,便被一槍刺於馬下,餘眾或死或散或降。

夏侯淵:「……」

僅僅兩個多時辰,尹禮不僅追上了趙雲,還幹了一仗,甚至連戰報都傳回來了。這說明什麼?

說明尹禮效率高嗎?

說明趙雲走了半天根本就沒走遠啊!

夏侯淵有理由懷疑,趙雲攻打霸陵只是一個幌子,其目的是為了引自己出戰,給李奇的大部隊偷襲長安營造機會。

想明白了這一點,夏侯淵徹底打消了追擊趙雲的念頭。

數日之後,趙雲突然加快進度,到了霸陵城下也不紮寨,直接開始攻城。

霸陵守將促不及防,當日便被破城。

與此同時,西涼邊境傳來消息,羌王徹裡吉攻陷金城郡治下的臨羌、河關等城池。李奇原本與羌族達成協議,又抽調走了羌王的精銳騎兵,故而在邊境不曾重兵把守,金城郡太守連夜親自前往隴西郡向薑冏求救。

金城郡太守為什麼要親自去求救?

說白了就是跑路唄。

消息傳到郿塢後,張郃道:「李奇後方突然出現暴亂,諸葛亮必然回軍平叛,何不趁勢追之?」

司馬懿趕緊勸阻道:「不可,謹防有詐。」

曹丕道:「仲達為什麼會認為有詐?」

司馬懿道:「陳倉要塞有五萬羌騎,如果後方反叛,這五萬羌騎怎麼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

說話間,前方再度傳來塘報:「陳倉要塞的五萬羌騎在雅丹丞相的帶領下集體反叛,漢軍不敵,已後撤三十餘裡。」

張郃單膝點地,拱手道:「大公子,機會呀!我們在郿塢守了這麼久,難道不就是在等待這麼一個機會嗎?」

高覽也道:「李奇後方大亂,諸葛亮撤軍三十裡,這都不敢追擊,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司馬懿眉頭緊鎖,他始終覺得哪裏沒對,但是又說不上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