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三百四十一章 拿捏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

「有……有勞馬先生。」

「此……此連弩與……與之前所造不……不同,可……可一弩五十發,威……威力大增。」

「行,吾……吾讓弩兵勤……勤加練習,早……早日將此神器運用到戰……戰場上。」

「汝……汝何以學……學吾講話?」

「吾……吾敬重先生,豈……豈敢如此?不過艾……艾天生口吃,實……實難糾正。」

「原……原來如此,吾……吾也一樣。」

鄧艾與馬鈞靜靜的看著對方,頗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受。

雖然身體方面有一些不太方便的缺陷,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成為各自領域裏的佼佼者。

所以,一定是特別的緣份,才讓兩個結巴一路走來變成了一國人。

鄧艾選拔了一千弩兵,日夜練習,終於有所成就。

無論是在射程或是在射出的頻率方面,這新型連弩的威力,的確比原來的連弩又增加了好幾倍。

鄧艾吩咐鄧銅道:「今主公與孫權不過是暫時結盟,久必生變。所以我得儘快將新型連弩送到丹陽前線。現在朱桓已經退兵,汝留一萬人馬死守鄱陽邊境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吧?」

鄧銅道:「將軍放心。」

鄧艾收拾部隊、器械,即刻往宜城出發。

從鄱陽到宜城,既可以先北上廬江郡,然後東行至宜城,這條路全是李奇的地盤,走起來安全、便捷。同時他也可以藉著孫、李聯盟的機會,穿過大半個丹陽郡直抵宜城。

鄧艾選擇了後者,倒不是說因為後者路近,最重要的是,鄧艾打算沿途熟悉丹陽郡的水土地貌,為將來徹底平定江東打下基礎。

是故這一路上,鄧艾走走停停,寫寫畫畫,將丹陽一些重要的山脈地型都繪製成圖。

卻說甘寧部行經廬江郡的皖城,正在休整,忽聞臧霸率軍兩萬抵達濡須口。

甘寧盤算著,臧霸此舉是要渡江與張遼匯合,增強張遼部的實力,便於曹魏大軍在江東立穩腳跟。

「等我們趕到濡須口的時候,臧霸早已渡江,到時候我們奪取濡須口,截斷其補給線,曹軍必須軍心動搖。」甘寧打定主意,明日即刻動身。

次日,甘寧列隊出發,剛離開皖城不到三十裡地,便接到李奇的命令,令其退守皖城,以觀其變。

原來李奇抵達宜城與孫權會盟之後,進一步了解了曹魏的動向,知道曹魏援軍分為兩隊,前隊為臧霸,後隊為蔣濟。如果甘寧現在就去攻打濡須口,很容易被蔣濟所率領的後隊堵在長江邊上。

故而李奇令甘寧退守皖城,要麼等蔣濟隊渡江之後再奪濡須口;要麼蔣濟駐紮濡須口,甘寧可擇機襲取合淝。

現在李奇在宜城就是等,等戰局發生變化。

反正宜城屬於丹陽郡,後勤補給由孫權負責,吃的都是孫權的糧食。

當然,江東俊傑們也不是傻的,早就看出李奇的意圖。

張昭就提醒孫權道:「李奇消極備戰,實則消耗著我們的糧草補給。恐他日擊退張遼之後,我們再無實力與之對敵。」

孫權點了點頭,道:「諸位有何對策?」

張昭道:「可告之李奇,就說丹陽糧草有限,令其自備糧草應敵。」

孫權從之,委婉的向李奇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大意是說,江東這些年戰亂連年,不僅糧草消耗頗多,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農耕情況。收入少了,而開支多了,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情況,若與曹魏陷入持久戰,恐糧草方面難以長期供應。

言下之意,你是不是自己也出點糧草?

李奇默默聽完孫權的訴苦,表示完全可以理解江東的處境,並遺憾的表示:「我們在鄱陽郡曠持日久,西昌送來的糧食也所剩無幾。當然,我完全理解吳侯的處境,絕無相逼之意。為了減輕丹陽郡的補給壓力,我看我還是移師廬江郡吧。畢竟現在江夏一線都在我部控制之下,從江陵沿江輸送糧草也還算比較方便。」

孫權:「……」

現在臧霸正從濡須口趕來支援張遼,曹魏兵力日盛,李奇竟說移師廬江,那豈不是丟下自己獨自在丹陽郡承受張遼、臧霸的壓力麽?

孫權無奈,道:「正泓不必如此,孤只是向正泓如實交代當前的局勢,絕沒有不提供糧草的意思。以孤之見,可先從於湖運抵一部份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李奇笑了笑:「於湖隸屬丹陽郡,是吳侯的地盤,你看著安排吧。」

原本打算挖個坑讓李奇跳,沒想到這傢夥竟然完美的避開了坑,反倒把自己給坑了。

可是正如張昭所說,李奇自抵達宜城之後,一直都是消極備戰,從未有過主動出擊。再這樣下去,自己的糧草又能支持到什麼時候?

他不會真的等著耗盡自己的糧草吧?

故而孫權又追問道:「正泓有何破敵之策?」

李奇仍是淡然的說道:「時機尚未成熟。」

孫權長嘆一口氣,道:「雖然於湖那邊的糧食還能幫助我們堅持數月,可隨著臧霸、蔣濟兩支援軍相繼抵達春谷,戰事只會越來越艱難,倘若真到了糧草不濟之時,恐我們兩軍皆會被張遼擊破?」

李奇笑道:「吳侯勿慮,我多次擊退過曹孟德,又豈會敗於他屬下一支偏師?」

孫權不再多言。

他知道,李奇大概是不會將自己的打算如實告知自己的,再怎麼逼問也不會有結果。

只是被人拿捏的感覺真心不太好受。

徐盛私下拜謁孫權,道:「我方連失數郡,在三方之中,是最拖不起的一方。丹陽郡是我們的地方,李奇自然不會上心,故而懇請吳侯集江東之兵,主動與張遼決戰。」

孫權道:「孤也正有此意。只是將江東精兵盡數集中於丹陽,李奇軍馬在後方發難如何是好?」

作為一個經常背盟的人,將心比心,孫權自然要考慮別人會不會跟自己一樣的想法。

倘若李奇留在後方的鄧艾、郝昭等部突然重新向會稽、吳郡發起攻擊,自己就真的走投無路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