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八十二章 平衡2派有方略
任何時代談合作,先要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對劉備的包裝,除了漢室皇叔這個身份外,一定要表現出他在對抗曹操時那不屈不撓的意志力,讓孫權覺得自己不敢抗曹就是個慫包,連兵不滿千的劉備都不如。

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具體話術,李奇現在也沒法教,教多了會露出破綻。相信以孫乾的才能,可以自己組織出更好的語言。

總之李奇讓孫乾相信,孫權的抗曹意志還是很堅挺的。

不過在激孫權之前,有一個前提。

李奇告訴孫乾:「公祐前往江東說孫權時,需得一個人的引薦,這個人必須是持抗曹意見的人,且在江東有一定的話語權。吾聞江東魯肅魯子敬臨事不苟,素有長者之風,公祐可讓此人引薦。」

其實孫權自己的抗曹意願還是挺強的,主要是缺少一個壓製那幫投降派的理由。

比如對曹軍形勢的分析,戰役的部署等等,其實周瑜、魯肅就可以說服孫權了。孫乾只是要把劉備送到孫權的船上。

孫乾在回新野的路上,忽然勒住馬匹,仰天嘆道:「李正泓此人考慮問題太具有前瞻性了,現在曹操還在平定北方,他已預料到曹操南下之日了。吾等不如,不如啊!」

卻說劉瑁被獻與李奇之後,李奇連問都不問,直接推出去斬首了。

感覺也沒什麼好問的,你問了他可能還會罵你兩句,何必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自斬劉瑁後,李奇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劉瑁是吳懿的妹夫,不知道吳懿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心生異志。

不是說吳懿會認為劉瑁不該斬,而是吳懿因為擔心受到牽連而生出別的想法來。

尤其是李奇入主益州以來,兩派勢力似乎有失平衡。

所謂兩方勢力,一是益州本土勢力,二是劉焉入蜀時帶過來的東州派勢力,以吳懿、法正等為代表。

初時,劉焉藉助東州派的力量瘋狂打壓益州本土勢力,導致李奇的便宜老爹李權和王鹹被殺;

劉焉死後,益州派代表趙韙將劉焉預定的接班人劉瑁一腳踢開,扶持了較為軟弱的劉璋,希望能夠「挾劉璋以令益州」。

但是,軟弱是把雙刃劍。

因為劉璋的軟弱,趙韙順利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劉璋;

但同樣的,也是因為劉璋的軟弱,劉璋根本就壓製不住東州派的驕縱。

最後,趙韙只能通過叛亂的方式取劉璋而代之,結果遭到了東州派的無情打壓,自己也命喪江州。

現在,李奇以「李權之子」的身份聯合益州土族推翻了劉璋的統治,益州派的人無不歡心鼓舞;可是東州派的人就慌得一逼了。

環視所有東州派的代表,僅僅法正得到了李奇的重用,但是益州派的張任、黃權、董和等都有重任在身。李奇還娶了益州土族勢力任東之女任絮為妻,有些東州派的人就害怕李奇會幫著益州派的人清算舊帳——雖然李奇並沒有這種想法。

於是,李奇打算找諸葛亮過來聊一聊。

這種事情首先不能拿到人多的地方說,而且也要顧及法正,因為法正也是東州派人的代表。

而歷史上的諸葛亮在任丞相期間,還是把各派勢力及民間世族處理得踏踏實實的。

雖然他的軍事能力被後人爭議,但政治能力是太陽也黑不了的。

成都署衙。

二人聊了一會兒,李奇對諸葛亮說道:「我這裏有一個想法。



諸葛亮問:「願聞其詳?」

李奇從墊子上站了起來,諸葛亮見李奇站了起來,自己也不好意思坐著,也便跟著站了起來。就這麼看著李奇在他眼前晃來晃去的。

李奇見諸葛亮的眼睛就定在自己的身上,隨著自己的移動而移動,感覺渾身不自在,便又坐了回去。

他實在是覺得坐在墊子上太累了。

按照這個時代的禮儀,腳面朝下,臀部坐在腳跟上,上身要保持垂直。這種所謂的「坐姿」坐一會就累了。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就曾經說過:「危坐一時,痹不得搖」。

剛穿越到三國時代的時候,李奇顧不上發明椅子,也不敢有太多異於時代的想法和舉動,生怕被人懷疑他心裏有鬼。

現在地頭熟了,地位有了,李奇決定要發明椅子了,否則每天這麼坐著太難受了。

不過現在先回到安撫東州派的問題上來。

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吳懿、法正、孟達三位來說,法正現在已經很得重用了,李奇打仗都帶著他;

在吳懿與孟達之間,李奇更傾向於提拔吳懿,畢竟從原來的歷史軌跡來看,吳懿跟了劉備之後一直兢兢業業到死。

而反觀孟達在投降劉備之後又投降曹魏,然後又背叛曹魏投降季漢,最後被司馬老賊收拾了。這李奇是真的不敢重用啊。

李奇道:「我回頭畫一張草圖,咱們生產一種可以讓人坐得更舒服一點傢具。」

諸葛亮:「???」

李奇道:「我是這麼考慮的。魚腹縣令許琛不是在負責生產新型農業用具嗎?他那兒設備、材料什麼的都挺齊全,這事兒回頭就讓他來辦了。」

諸葛亮一臉懵逼的問道:「那麼東州派的問題呢?」

李奇道:「封吳懿為護軍都尉,把他從大巴山前線調回成都。」

諸葛亮道:「可是劉瑁身為吳懿的妹夫行刺過主公,主公不追究吳懿也就罷了,怎麼還能給他陞官呢?」

李奇道:「你不是說在大巴山抵禦徐晃、曹洪的時候,吳懿表現異常英勇,想要生擒劉瑁回來請罪嗎?」

諸葛亮道:「可他也沒能成功生擒到劉瑁啊。」

李奇道:「只要他有這份心,足以證明他與劉瑁行刺的事件無關了。我今將他召回成都,加封其官位,不是正好可以彰顯我的仁德嗎?」

諸葛亮想明白了,這是在效仿高祖封賞雍齒的典故。

《史記》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在所有功臣中,劉邦最討厭的就是雍齒,卻偏偏給雍齒封侯,讓其他害怕自己會被劉邦嫌棄的人安心。

雖然李奇談不上討厭吳懿,但吳懿的妹夫犯下刺殺李奇的大案。李奇如果能夠不予計較,堅信吳懿,並以吳懿防禦大巴山有功,對其加以封賞,不僅可以讓吳懿大為感動,也能使其他東州派的人感到安心。

諸葛亮拱手道:「主公聖明。」

李奇:「記住,明天來拿我的手稿,然後送給魚腹縣令許琛。款式什麼的可以讓他自己酌情處理,我隻想要坐得舒服一點。」

諸葛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