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三十四章 趙子龍梓潼戰張任
張任與趙雲曾經都師從童淵,不過趙雲是童淵晚年所收的關門弟子,那個時候張任和張綉兩位師兄都已經下山闖名堂去了。其後張任回到蜀地為官,趙雲卻在幽州一帶活動,師兄弟並未見過面。

沒想到第一次見面,卻是各為其主,劍拔弩張。

張任與劉循、黃權商議:「城中庫糧殆盡,敵軍又圍而不攻。曠持日久,我軍危矣,不如開城與其決一死戰。」

黃權無不擔憂的說道:「恐怕敵軍早已探知城中現狀,正等著我們去決戰。」

劉循道:「大丈夫向死而生,總好過在這城裏窩囊等死。」

黃權道:「既如此,權願隨二位將軍拚死突圍。」

趙雲聞張任出城突圍,早已將戰陣一字排開。

待張任出陣時,趙雲欠身道:「久聞師兄超群絕倫,今日得見,雲足慰平生矣。」

「哼!」張任冷笑道:「你我今日各為其主,敢與我一戰乎?」

趙雲道:「師弟學藝不精,還望師兄指教。」

被趙雲三個回合生擒而投降的雷銅在旁邊嘀咕道:「還真是謙虛。」

張任更不答話,挺槍縱馬而出,雙方士卒擂鼓助陣。

但見趙雲氣勢如虹,槍出如龍,乾坤撼動。隻一合,張任便領教到了所謂師弟的厲害。

而作為蜀中第一悍將,張任的槍法也不遑多讓。

作為師兄弟的第一次切磋,是既分勝負,又決生死。

二人戰了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趙雲槍法一變,使出「蛇盤七探槍」。

張任一時沒適應過來,虛晃一槍,便趁機勒馬退後數步。

「好槍法!」張任讚歎了一句,卻又重新殺了過來。

面對張任的全力攻擊,趙雲槍法紋絲不亂,只見騰蛇展翅刺左佔,白蟒翻身撲面躥,又戰了三十餘合,張任漸落下風,只能勉強招架。

蜀軍黃權見此情形,恐張任有失,便鳴金收兵,再作計議。

張任回陣後不由嘆道:「看來趙子龍在師父原本的槍法基礎上有了新的領悟,我不如也。」

卻說李奇大軍逼近廣漢,廣漢太守乃是張松之兄張肅。

昔張肅奉劉璋之命拜見曹操,曹操封他為廣漢太守。

廣漢屬於益州地界,那麼張肅實際上是受劉璋控制,只是在名義上有朝廷的任命,更為名正言順一些。

李奇率軍縱馬廣漢城下,對張肅道:「劉璋多年不向朝廷進貢,曹司空特令我興兵問罪,公既為曹司空任命的廣漢太守,可速開城門,共同問罪劉璋,何必要跟朝廷作對呢?」

張肅道:「世人皆知你乃李權之子,今在西川作亂,實為替父報仇,何來的興兵問罪。」

這下爽歪歪,李奇根本就不用解釋自己是不是李權的兒子了。他興兵復仇,全天下都已經認定了李權有他這麼個乖兒子。

李奇自顧自的說道:「張太守若獻城有功,我自當在曹司空面前舉薦,若反抗朝廷,少時破城,汝命休矣!」

諸葛亮奇怪的看了李奇一眼,心說李奇這人謀略普普通通,臉皮卻是極厚。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李奇借曹操以令太守。

張肅膽小,否則他也不會在另一段時空裏舉報自己的親弟弟了。

聽李奇這麼一說,張肅便道:「吾非懼汝兵馬,只是想證明自己心向朝廷,忠心可鑒。來人,開門。」

諸葛亮:「???」

甘寧:「???」

李奇進城後安撫張肅道:「你表現得很好,

我抽空就修書給司空陳述你的功勞。」

遠在許都的曹操打了個噴嚏,他現在既要修築平定河北的工事,又要興學辦校,估計最近有點傷腦子,感冒了。

曹操當然已經得到了李奇進兵西川的情報,並打心底不對這傢夥抱什麼幻想了。

只是沒有想到,他區區一個西城太守,怎麼就佔據西川半壁江山了呢?這貨究竟是哪兒冒出來的?當年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好像沒有他的份兒啊!

曹操令心腹接任西城、上庸兩地的太守之職,並教其秣馬厲兵,作進攻西川,剿滅李奇的準備。不過這最終也只能是曹操向外界展示的一個態度,意思是李奇不是我的人,你們完全不需要顧忌本司空,想打就打,想殺就殺。

實際上,真要曹操自己出兵攻打李奇,卻已經不太現實。

因為西城、上庸基本上已經被李奇掏乾淨了,如果現在就出兵西川,只有從長安調集人馬至東三郡,再由大巴山入蜀。但是這個方案很快就被曹操及內部幕僚否定了,因為西涼馬騰、韓遂一直都盯著長安呢,長安他敢亂動?

李奇之禍,現在暫時只有靠劉璋自己解決了。

梓潼。

張任正押著一名士兵伍長去往治所。

因為軍中糧盡,這名伍長竟然開始打劫城中居民的食物。軍紀嚴明的張任認為此事必須嚴肅處理,否則城內民怨爆發,梓潼便無法守了。

經與劉循、黃權商議後,張任斬了肇事者,並頒發公告安民。

在處理這件事情的同時,張任忽然心生一計,謂劉循、黃權道:「我們可以派一機靈的士兵喬裝為城中百姓前去敵營,就說蜀兵搶糧,城內民怨沸騰,願與將軍約定日期裏應外合。屆時,我們打開城門,放趙雲的部隊入城,卻在城廓周圍埋伏弓弩手,將其射殺。」

劉循、黃權皆贊同張任此計,便挑了一名士兵化妝成百姓趁夜偷出城門,直奔趙雲營寨。

聽那「百姓」所述城中之事後,趙雲令士卒為其安排食物,好生款待。

隨後,趙雲又單獨問鄧芝道:「伯苗以為如何?」

鄧芝道:「張任乃蜀中名將,有勇能謀。我看剛才那人口齒伶俐,雙目有神,不像是普通百姓,將軍宜小心謹慎啊。」

趙雲認為鄧芝所言有理。畢竟戰亂年代,上過戰場殺過敵的人,其精神氣質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來。

正不知如何處理,忽有信使送來李奇的親筆書信。

趙雲拆開看完信件,連呼妙計。

與鄧芝商議既定之後,趙雲喚來那「百姓」,說:「事不宜遲,我們約定明晚就入城,你回去準備一下。」

「百姓」回城,將趙雲的話俱實告訴給張任,張任大喜,便著手安排伏兵、弓弩手等。

然而到第二天夜裏,趙雲卻並沒有按照約定入城。

張任使人探之,卻得到趙雲向西南方向撤軍五十裡下寨的消息。

這下可把張任整迷惑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