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三十六章 赴漢中李恢說張魯
甘寧勒馬出陣,舉起畫戟喊道:「來將可通姓名!」

敵將怎怎呼呼的應道:「某乃劉益州帳下先鋒龐樂是也!」

李奇聽了眉頭一皺,不就是反叛趙韙的那個部將之一麽?隨即不耐煩的招呼甘寧道:「殺了殺了。」

甘寧縱馬直衝,戰不三合,一戟刺龐樂於馬下。

李奇揮軍掩殺,蜀軍大敗而回。

李奇突然就覺得單挑這個項目棒及了。如果對方挑戰,主將不敢出,則影響士氣;主將出來被斬,更影響士氣,甚至還會導致隊伍的崩潰。

而他現在的優勢在於,三國武將的武力高低心中基本有數,甚至比這些武將自己更清楚。這樣在對陣之前,非常便於制定策略。

劉璋敗了一陣,問計於群臣。

許靖道:「可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漢中張魯處,說之以利害,教其出兵巴西。敵軍大部份錢糧都屯於巴西郡,若巴西勢危,彼必撤軍救援。到時候我們趁勢追擊,一擊可勝矣。」

劉璋為難道:「我與張魯乃世仇,況且剛剛才在梓潼幹了一戰,他如何肯幫我?」

許靖道:「主公雖與張魯有仇,但是這十幾年來對張魯的地位並沒有太大的威脅。李奇來勢兇猛,他日若平定西川,漢中必危,此乃唇亡齒寒之理也,張魯焉能不明白?」

劉璋遍視群臣,問:「誰可出使漢中?」

一文臣出列道:「某雖不才,願往漢中說服張魯,以解主公之憂。」

劉璋視之,乃建寧郡俞元縣人,姓李,名恢,字德昂。

劉璋:「啊這……」

李恢是益州郡建伶縣縣令爨(cuan)習的侄兒,因爨習違法被免職,本來也是波及到了李恢,不過董和將李恢保了下來。故而劉璋認為這人不夠根兒紅苗正,對其出使漢中還有少許疑慮。

李恢心中暗嘆:這都兵臨城下了,尚不能任人唯賢,看來成都破城不遠矣。

見劉璋疑慮不定,從事王累道:「某亦願出使漢中,定讓張魯派兵攻打巴西。」

劉璋這才鬆了口氣。王累得令而去,李恢怏怏不樂,徑直出城投李奇去了。(這貨歷史上在赴任的途中聽說劉備打進來了,料劉璋不能勝,連任都不上,直接拐彎北上去投靠了劉備。)

李奇聽聞李恢來投,欣喜不已,乃令設宴款待。

李恢深感李奇厚待之恩,便將王累出使漢中之事相告。

李奇道:「若張魯從米倉山直入巴西,則我軍勢危呀。」

李恢道:「某感主公厚恩,願往漢中說服張魯按兵不動。」

李奇大喜,令李恢以金銀玉帛先收賣張魯手下的楊松,方才可見。

李恢走後,法正問李奇道:「你就這麼相信他?」

李奇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德昂誠心來投,我亦誠心相待,彼必不負我也。」

其實很多人物前期在劉璋手下的表現都很平淡,但歸順劉備後,尤其是劉備死後的諸葛亮時代,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比如說這個李恢,跟隨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戰後又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蜀漢政府的財政。陳壽評之曰:李恢公亮志業,鹹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

從這些事跡都可以看出,人家有才有德,並非朝三暮四的牆頭草,實在是在劉璋手下呆著憋屈而已。

李恢如此,法正、張松也都大抵如此。

法正看了諸葛亮一眼,

心說也不知道是主公心大,還是真的仁厚。

諸葛亮看了法正一眼,心說主公是真的仁厚,本亮乃南陽一農夫,自隨主公以來,頗受重用,且從來不疑,乃明主也。

法正又看了諸葛亮一眼,心說對誰都這樣信任,那就是缺心眼兒了。

諸葛亮又看了法正一眼,心說也不是對誰都信任啊,比如孟達,主公就沒有委以重任嘛。還有吳懿,主公也是提防著的,連幾百人的兵權都沒有給他。周倉、裴元紹這些忠心耿耿的創業元老,主公雖然信任,卻也採取了量才而用的方針政策。你剛投降就成了主公的親信,你就偷著樂吧。

法正默默的點了點頭:量才而用,外不避仇,內不避親,真明主也。

眼神交流完畢,遂又一起參詳攻拔成都的計劃。

卻說益州王累急往漢中求救,說之以利害後,並承諾只要趕走李奇,則東西兩川便永結盟友,互不相犯,並以錢糧相謝。

張魯聽後覺得待遇還行,便請王累下去休息,自與諸將商議攻打巴西之事。

謀士楊松勸道:「主公不可。」

張魯問:「為何不可?」

楊松心道,我能告訴你,我收了人家的賄賂嗎?

「嘿嘿,」楊松道:「李奇也派了人到此,不如先聽聽他又怎麼說,主公也好權衡利弊呀。」

張魯道:「那行,你請他進來。」

李恢進府,開門見山的說道:「張公不欲為母報仇了麽?」

就這麼一句話,直擊張魯的心靈。

張魯乃五鬥米教的師君,教徒數以萬計,也算是體面人了。今卻置殺母之仇不報,反而襄助仇人,說出去豈不是笑話。

李恢又說道:「李正泓興兵西川,於私,為父報仇,於公,安定西川百姓;今張公不相助也就罷了,還想背刺李正泓,豈不是讓天下人淪為笑談?」

張魯道:「李正泓取西川後,難道就不打算北上漢中了嗎?」

李恢笑道:「李正泓會不會北上漢中暫且不說,在此之前,屢屢犯境的難道不是劉季玉嗎?怎麼現在劉季玉迫於形勢前來示好,張公就忘卻了前事種種?況且李正泓此行是為父報仇,與張公並無恩怨,何來侵犯漢中的意圖?」

張魯拿捏不定,看向楊松。

楊松點了點頭:「李德昂言之有理。不過,兩家若能簽下盟書就更好了。」

李恢道:「我早有盟書在此,唯張公定奪。」

原來李奇為了安張魯之心,早就準備了盟書。

反正最近幾年他是不打算攻打漢中的。

首先,西川年年戰亂,早該休養生息,著重整理一下內政了;

其次,北上攻伐漢中,無疑就將自己暴露在了曹操的面前,鑒於自己之前的不良表現,曹操在平定河北後,先打漢中還是先打荊州恐怕就很難說了;

不如拿漢中作為自己與外界的一個緩衝地帶,則可安心在西川猥瑣發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