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五十一章 交益2州會盟
大約在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的時候,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

後來軍閥割據,朝廷衰敗,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士燮上表他的兄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士?(yǐ)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士氏家族成為了交州實際上的統治者。

不過士燮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不對外惹事生非,二十餘年疆界內沒有戰禍。後來在步騭接管交州時他又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

就這麼一號人,李奇打算好好跟他聊一下,大家和平共處不好嗎?何必成為他人的棋子?

士燮接到李奇的書信,屬下薛綜諫道:「主公不可去呀。今雍闓被斬,很有可能泄露了他的叛亂是主公所使,李奇必定是來找主公麻煩的。」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很小的時候便隨族人避禍來到了交州。後來士燮歸順孫權之後,薛綜被辟召為五官中郎將。

聽了薛綜的建議,士燮道:「我若畏之不去,恐他會以為我怯懦,更滋生其氣焰。若因此而舉兵攻伐交州,反而於我不利。」

士燮之弟士壹道:「若兄長要去,可讓我帶領兵馬同往。」

士燮應允。

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正月。曹操為進攻袁尚盤踞的鄴城,命令軍士修通白溝,以通糧道。

與此同時,李奇與士燮在益州與交州的交界處鬱林郡廣鬱縣郊外相會。

雙方軍士相距數十丈,中間設兩席,供李奇和士燮跪坐。

李奇作揖頷首道:「有勞士公顛沛遠行,奇之過也。但為兩州能夠和平相處,我覺得還是見一見比較好。」

士燮也拱手道:「未知李益州有何見教?」

李奇道:「久聞士公寬厚有器量,又謙虛下士,二十餘年疆界內沒有戰禍,百姓安居樂業,中原之士多往依附,足顯士公之仁德。」

說著,李奇給士燮斟了一碗大葉茶。

這是張三拿禮物前去答謝南中土著百姓時,主動討要而來的。

士壹等見李奇往士燮的碗裏倒水,也不知道是何物,更不知道有沒有毒,全都手握刀劍凝神關注。

士燮卻是很大方的喝了一口,喜道:「茶!此乃貢品也。」

李奇道:「奇為報父仇而定益州,本無意與周邊的勢力爭雄。聽聞士公胸懷若谷,寬厚待人,奇想與士公和平共處,互通有無,一起促進南方的繁榮,為百姓做一點事。不知士公意下如何?」

士燮嘆道:「方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各路諸侯無不厲兵秣馬,征戰天下。李益州卻想著要為黎民百姓做一些事?」

李奇道:「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番薯。」

士燮滿腦子問號:「何為番薯?」

李奇:「……」

說話太激動,忘了這玩意兒大概是在十六世紀才從南美傳入中國的,現在還沒有番薯呢。

不過話已至此,李奇得想辦法圓回來。

李奇道:「番薯是一種能吃的食物,我沒見過,但聽西域那邊的人有提起。其實說到這個食物啊,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聽說交州南部的植物具有多樣性,甚至有的形同稻穀,還有能當飯吃,不知道是真是假?」

其實在李奇提到番薯的時候,他猛然想到了一種農作物。

這種農作物在後世叫做「佔城稻」,這種稻禾具有高產、早熟、耐旱的特點,對土壤的肥沃程度要求不高,

尤其適合益州這種山丘地型。更誇張的是,從種下到收成只需要50多天,排除一些極端氣候,每年都收割兩至三次。

士燮疑惑道:「形同稻穀的植物?」

士燮的疑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李奇的意願之外。

作為農業大學的畢業生,李奇在穿越之前就對佔城稻有過一些了解:

原本佔城稻是在唐末的時候引入到東南沿海一帶,在宋朝的時候又從東南沿海地區引入到內地。而它最早出現的地方佔城,其實就是現在交州南部的日南郡。

既然現在都跟交州老大搭上話了,李奇很想試試看能不能早一點引入佔城稻。

如果士燮能夠提供佔城稻的種子,李奇可以用蜀錦或大葉茶與之交換。可是現在士燮尚不知道這種作物的存在,就只有李奇自己想辦法了。

讓百姓吃飽飯,是李奇的夙願。

不是說李奇有多麼的偉大,主要是百姓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多生娃呀,多生娃才有人打仗呀。如果飯都吃不飽,誰為你打仗?沒人為你打仗,你還能在這亂世裡愉快的活下去?

李奇道:「當年家父李權被劉焉殺害後,我母子二人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也曾四處流浪。偶爾聽南方流民說起過交州南部有一種類似於稻穀的植物,具體如何,還有待驗證。不過作為權力的擁有者,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應該去試一試,一旦發現這種植物能夠批量種植,豈不是救了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士燮道:「李益州愛民如子,士某自愧不如。作為交州刺史,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能夠當飯吃的植物,慚愧,慚愧。」

李奇笑道:「士公不必如此。可能也只有我這種餓過肚子的人,才會更關注一切能吃的東西。不如我們兩州簽下和平條約,互不相犯,互通有無。益州雖窮,但也有大葉茶、蜀錦等特色商品,不如讓商人們自行往來交易,而我等為商賈的流通保駕護航,促進兩地的交流和繁榮。不如士公意下如何?」

士燮道:「若能如此,實乃兩州蒼生之福啊!」

初時,士燮以為李奇是因雍闓叛亂前來興師問罪的,沒想到全程隻字不提叛亂之事,主題完全集中在百姓生計的問題上,這讓以仁德著稱的士燮既意外,又有些慚愧。

士燮與李奇並無讎隙,所以即便是朝廷下旨讓他攻打益州南部,士燮也沒有動,只是煽動了雍闓叛亂而已。

今李奇輕鬆搞定益州,又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若破竹平定了雍闓的叛亂。有鑒於此,士燮實在是沒有興趣與李奇為敵。

意向既已敲定,李奇令人送上大葉茶十鎰,蜀錦若乾作為與士燮的見面禮。

士燮慚愧道:「來此匆忙,未及備齊禮物。容某回到交趾後,再作回禮。」

李奇道:「士公不必客氣,但願我們兩州永不動乾戈,才不負今日之約。」

夕陽西下之前,雙方代表便於鬱林郡廣鬱縣郊外簽下了互不侵犯,促進商業交流的「廣鬱之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