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皇叔睿智識奸計
孫權想了想李奇,又想了想劉備。

相對來說,劉備固然是個軟柿子,可是劉備在江夏借劉琦之名,人心鹹服,又有關羽、張飛之勇,同樣未必那麼容易拿得下來。

他本來是想聯合劉備,圖謀李奇的。

所以,如果無法快速拿下劉備,則無疑是把劉備推到李奇的懷裏去了,那麼江東則成了孤家寡人。

正在孫權疑惑的時候,周瑜笑著問道:「主公是擔心一時拿不下劉備?」

孫權問:「公瑾有何妙計?」

周瑜道:「劉備,梟雄也,豈肯屈居於江夏?我們可以邀請劉備合力取荊州,我們出兵,他出糧,屆時平分荊州領地,彼焉能不動心?到時候我們則可以堂而皇之的領兵借道江夏,趁劉備出迎犒勞三軍時,擒而殺之,則江夏一鼓而平也。」

孫權道:「便依公瑾之計而行吧。」

就在江東方面討論如何圖謀劉備的時候,劉備也沒閑著,正遣使者孫乾前往江陵拜謁李奇。

劉備的意圖很簡單,自己現在誰都打不過,當然要拉攏關係啦。

不求李奇、孫權都能成為自己的外援,但求李奇、孫權不要同時來攻打自己。

相對來說,劉備已經與李奇打過兩次交道了,感覺李奇這人還是比較好說話的。

其實李奇也有不打劉備的原因:

第一,李奇既然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面,那麼劉備作為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

第二,劉備有皇叔之名,你總不能又打丞相,又打皇叔,那豈不是把自己擺在了無論如何都要篡漢的立場上?

第三,劉備夾在三方勢力的中間,無論對哪方都沒有致命的威脅,卻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緩衝。有了這個緩衝,自己可以潛心穩固荊南的人心,招募人才,發展經濟和人口。

一個團隊的發展不能過快。

發展過快則人心輕浮驕躁,容易因為自滿而出錯;

發展過快則會出現管理型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最終導致全線崩盤。

所以李奇打算先穩一穩,猥瑣發育才是王道。

故而李奇盛情接待了孫乾,兩家互有饋贈,相談甚歡。

李奇問孫乾道:「公祐認為,現在誰是皇叔最大的敵人?」

孫乾道:「自然是曹賊,這又何需相問?」

李奇笑著搖了搖頭:「時也,勢也。曹操在赤壁吃了大敗仗,無論是兵卒的數量,還是人心士氣,都需要一個重新振頓的時間,短期之內難以南下。相反,孫權擊敗了曹操,士氣正盛,而他們打了這麼大的一個勝仗,卻未得寸土,心有不甘。皇叔不得不妨啊。」

孫乾聞之,大吃一驚:「皇叔與孫將軍在赤壁之前才結下盟約,孫將軍不會就這麼背盟吧?莫非李益州探到了什麼風聲?」

李奇道:「我剛才說了,時也,勢也。形勢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兩家之間的關係又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我只是提心皇叔好生防範,絕無他意。」

孫乾起身作揖,謝道:「乾自當向皇叔轉達李益州的深情厚意,惟願兩家永結盟好,共同復興漢室。」

孫乾回到江夏,向劉備傳達了李奇的盛情問侯。

劉備面無表情的遞給孫乾一封信函,孫乾接過來一看,驚道:「孫權約我們一起攻打荊州,平分荊州領地?」

劉備道:「孫權的意思是,他們出兵,借道江夏,我們以米糧供之即可。」

孫乾問:「主公以為如何?」

劉備尚未開口,

佇立在旁邊的關羽卻說道:「我們剛剛才與李奇結好,豈能幹出背刺盟友這種下三濫的勾當?」

孫乾道:「雲長所言甚是。先不說孫權能不能打贏李奇,就算他能,我認為孫權也未必這麼好心,會把打下來的荊州地界與我們平分。況且,乾在江陵時,李奇特別提到孫劉兩家的關係可能正在發生變化。」

「噢?」劉備詫異,莫非又被李奇算到了?

孫乾將李奇那番「時也,勢也」的論調說給劉備聽了之後,劉備陷入了沉默:想當年曹操攻佔汝南,後來又南下攻取荊州,這都在李奇的算計中啊。這可別又被他料中了。

問題是,你能給本皇叔算點好事出來不?

每次算出來的都是壞事,是不是要拿錢給你化解呀?

劉備問道:「如果孫權真對江夏用兵,李奇如何處之?」

孫乾道:「這倒沒說,不過他讓我們小心提防就是了。」

劉備把孫權寄來的信函看了又看,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孫權根本不可能打南郡的好吧!

江東離南郡還隔著江夏,路途遙遠,後勤無法保障不說,就算他打下南郡,南郡的西、南兩方都是李奇的勢力,他能守得住?這不是把主力往火坑裏推嗎?

如果孫權真的想取荊州,恐怕先從豫章郡出兵長沙、桂陽才是上策吧。

長沙、桂陽不僅與孫權治下的揚州接壤,同時李奇也並沒有在長沙、桂陽駐紮重兵,孫權舍近而求遠,舍易而就難,不會這麼無知吧?

那麼孫權借道江夏的目的?

劉備突然就想通了:假途滅虢。

孫權要的不是南郡,是江夏郡!

當劉備說出自己的推測時,關羽、張飛當時就怒不可揭的想要在孫權的身上捅一萬個透明窟窿眼兒。

劉備在給孫權的回信中寫道:「備身處江夏,尚未給百姓謀上福祉,豈能妄動乾戈?且備與李奇相交數載,不忍圖之。若孫、李兩家開戰,備唯有置身事外,兩不相幫。」

孫權見信,嘆道:「公瑾之計,恐已被劉備識破矣。」

這下爽歪歪了,李奇打不成,還把劉備得罪了,莫非自己註定完不成「榻上策」的第二步,要永遠的龜縮在了江東不成?

這不行。

必須得趁著曹操舔傷的時候把荊州的事情敲定了。否則等曹操重振旗鼓南下時,自己更是沒指望了。

孫權道:「不若先結好李奇,再圖劉備。」

這特麽總要挑一個出來打呀,否則乾坐著算怎麼回事?

魯肅道:「既如此,肅再走一趟南郡。」

孫權從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