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書之福孕綿綿》第110章 第110章
朱家在老太太魏氏過逝後,到底還是分家了。杜綿綿做為一個過繼子司徒弘光的媳婦,在朱家的家事上,她自然不可能摻合的太多。

對於朱家分家一事後,便是三太太賈氏尋著新的居所。如今離著杜綿綿的娘家杜家大宅倒是不遠。至於朱家三房為何不在內城落腳?自然是在內城尋不到好的宅子。

在朱家三房安家於新宅後,杜綿綿夫妻還是領著兒女去參加一回暖居宴。

小小的一聚,其實就是自家人一起吃餐飯。因著守孝的原由,這一餐飯還是素齋。只是請著司徒家藉著大廚,手世倒是不差的。

飯後。

男丁在書房裏談話。後宅自然便是女眷們的說話處。

「如今分家了,自己當家做主挺好的。」賈氏是高興的。她旁邊的兒媳柳氏的神色還算得平淡。杜綿綿瞧著柳氏時不時的還是撫一撫小腹。

杜綿綿忍不住的問道:「可是懷上了?」

「已經懷上了,來的就能添一丁。」賈氏是高興的說著話。

聽著賈氏這般講後,杜綿綿連連點頭,她說道:「這是好事兒。」

「是啊,原還想著守孝呢,這添丁的事兒又得擔擱。哪料我兒還是有福氣的,兒媳這便是懷上了。」賈氏感慨一回。

「因著祥兒媳婦懷上了,老太太要葬回江南去。我們這一房也不方便陪著一道去江南。祥兒會去一趟,老爺會留下來,家中置辦一些家業。如今總得想法子開源節流啊。」賈氏是臉上帶著一些期盼的神色。

「這般說來,二房要回江南?」杜綿綿忍不住的問一話。

「瞧著二嫂的意思,這是準備回江南。」賈氏點一點頭,她說道:「老太太的棺要送回江南。」

「這一趟只是暫時的。老太太的事兒後,二房一定還是要回京都。到底朱家的根兒,還有各門親戚,可基本上全在京都。」杜綿綿感慨一回話。

「是這麼一個道理。」賈氏也是同意杜綿綿的話。

「我這一房倒算得安生。二嫂那一邊又有麻煩兒。」賈氏是提一話。

「二房那邊又出著何事?」杜綿綿不是好奇,而是都目前這境況,還有什麼可鬧騰的。賈氏的目光是瞄了一眼兒媳後,賈氏方是說道:「長樂侯府來人,想與二嫂議一議佑禧媳婦和離的事兒。」

「二嫂不是不同意。」杜綿綿一直知道二嫂馮氏的態度。

「佑禧同意了。」賈氏是回一話道。

「二嫂得氣成什麼樣。」杜綿綿不敢想像那等場景。她說道:「這話嫂嫂你不提,我都不知道這事情。」

「家醜不外揚。也就在弟妹你跟前,我才講一講。在外,我是不提這等丟臉子的事兒。」賈氏也是搖搖頭,她說道:「佑禧侄兒啊,我瞧著他是糊塗。他真當一旦和離後,他還能尋一門好親事不成。現在的朱家,那是多少人家避都避不及的。」

「那佑禧侄兒和侄兒媳婦的事情,最後結果怎麼樣?」杜綿綿忙對賈氏這一個嫂嫂問道。

「我們這一房分出來了,如今不太清楚結果怎麼樣。」賈氏也不知道結果。主要是也不敢登門去看望二嫂一家子,怕對方多想。

「唉。」賈氏嘆息一聲,她說道:「盼著佑禧侄兒莫把二嫂氣糊塗了。」

「二嫂也不容易。」杜綿綿只能這般說一話。還能說什麼?朱佑禧同意和離,八成也是成全嫡妻,同時成全自己。一對新婚的怨偶,實在湊合不到一堆處。奈何如今的朱家門楣不振,馮氏這一個當家主母,還是最高長輩。她肯定不會把一個高門兒媳從手邊放走。

有朱佑禧的媳婦在,長樂侯府總要幫襯一些。一旦這一個兒媳走了,嫡次子朱佑禧往後的婚事就真成老大難。

在杜綿綿和賈氏議論著事情時。

朱家。

如今的朱家新宅中,馮氏瞧著跪在跟前的嫡次子,她是在榻上閉上眼睛。她不想再多瞧一眼這一個不孝子。這一個兒子在馮氏眼中,那是生來克她的。

「母親,兒不孝。」朱佑禧也知道害怕的,打從他同意和離後。這消息一讓馮氏知道,馮氏氣得當場暈倒。

和離之事,自然是拖下來。馮氏不同意次子與次媳和離。偏偏這一對夫妻彼此沒多少感情。現在朱家又是如此的局面。

自然便是更加的離心離德。馮氏想拘留一些什麼,人心散了,旁的就像是指點沙,越是想拽緊,越是從指縫裏流失。馮氏心神上真有些受不住。

「母親,禧弟也是知錯了。你便是原諒一回禧弟吧。禧弟跪這般久,再跪下去,這一雙腿就要出問題。」朱佑礽媳婦來勸話。朱佑礽媳婦出身陳國公府,她也是嫡女出身,排序為三。

朱佑礽媳婦對於如今朱家的情況,她當然也不滿意。可到底膝下有一子。朱佑礽媳婦不為自己考慮,她也得為兒子考慮。

畢竟朱佑礽媳婦膝下有一子,也是朱家的大哥兒,如今這一位六歲的少年郎已經進學。只是依著朱家如今的境況,在外頭想尋著好書院難。

於是朱佑礽媳婦就是尋上娘家,把兒子送往陳國公府的族學裡。朱家大哥兒去陳國公府的族學。這是朱佑礽媳婦為兒子謀的一條出路。對此,馮氏這一個當祖母的對於大孫兒的前程,自然是關心,也是在意的。眼下的情況,馮氏只能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

哪怕將來大孫兒是偏向陳國公府一些。馮氏也願意,只要大孫兒有希望能重振朱家的門楣。

在馮氏的眼中,守寡的大兒媳能好好的守著兒子過活。

如何這二兒媳就是想做妖。特別是次子朱佑禧還是同意兒媳的荒唐事兒。和離,在馮氏的眼中,只要她活著,就甭想。那沒門兒的事情。

「哼。他不氣死我,他這是不甘心。」馮氏抬眼,她眼睛朝著次子望一眼後,她是如此說道。

「母親,禧弟年歲不大,他如今知道錯了。且望母親給禧弟一個改下的機會。」朱佑礽媳婦繼續的勸話。

「起來吧。」馮氏倒底還是心軟了一回。

得著馮氏的話,朱佑禧起身。只是他跪久了,腿真全麻了。只是站起來時,還沒站穩。好在摔了一回後,他是真箇站穩一回。

馮氏瞧著兒子的狼狽,馮氏嘆息一回,她說道:「佑禧,你跟你媳婦好好過日子。母親不求旁的,只求你們安生。母親反上要領著咱們這一房人回江南,去辦好你祖母的身後事。你若有一份孝心,在這等時候,莫要給家中添亂。」

馮氏這一回病倒,就是擔擱起程的日子。

真當馮氏不心疼醫藥費嗎?要知道朱家的境況已經不比以前。

朱佑禧訥訥的低了頭,他不敢再反駁許多話。

朱佑禧走了,走的時候頗狼狽。朱佑礽媳婦又是安慰著馮氏許多話,最後,她才是離開馮氏的屋子。如今朱家,在朱佑礽媳婦的眼中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她如今能期盼的,全在自個兒的兒子身上。

至於朱佑禧這一個弟弟?

朱佑礽媳婦來勸話,不過是盡一個長嫂的責任。或者說,如今的朱家二房,朱佑礽媳婦就是擔起的宗婦之責。

掙許多好名聲,不為旁的,便是為著自己的兒子。

朱佑禧離開母樣的屋子,他是回到自己住的寢屋。他一回去後,瞧見的就是妻子。

這一位二房的次媳,一瞧著歸來的丈夫,只是冷哼一聲。二人一對怨偶,被時局推著成一對夫妻。偏偏二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不和睦。在現實的狀況不美好的情況下,二人對於未來的期盼不同,落差不同。

於是,這生活越過,越是沒滋沒味。

「你去求話,如何?何時可以給我一封和離書。」朱佑礽聽著妻子這般直接的問話。那態度裡甚是據傲。可以的話,朱佑禧很想給一封和離書。

奈何一想到母親的態度,朱佑禧又是回道:「母親不同意。」實話實說,朱佑禧沒講一分假話。

「哼,軟腳蝦,無能兒。」朱佑禧聽著妻子直接就是罵人。朱佑禧聽頭心頭火起。只是現實面前,他還是低頭。

「我不是非你不娶。你若是不想當朱家婦,你大可領著你的丫鬟回長樂侯府。你想歸家住多久,隨你的便。」朱佑禧也是有火氣的。哪怕朱家如今落魄了,可到底他有自己的自尊心。

「你當我不敢嗎?」

「你敢,那你做給我瞧瞧。」朱佑禧是一天也不想與這等嘴皮子功夫利害的女子相處。他的心中,還是喜歡那等溫柔的姑娘。

最後夫妻二人自然是不歡而散。

對於個女子而言,新婚宴爾知道丈夫有心上人。然後,三朝回門時,丈夫不樂意給她多做臉。如今婆家又是家道中落。堂堂長樂侯府的嫡女嫁到一個被抄家,被奪爵的人家。

朱佑禧的媳婦怎麼想,怎麼覺得自己委屈。

於是這一位新婚不久後的女子,她是真領著丫鬟,套上馬車就是回一趟娘家。

至於朱佑禧會不會去迎回媳婦?這一位不在乎。

朱家的鬧劇,最後自然是鬧到馮氏的跟前。

「你們夫妻又在鬧什麼?」馮氏不開心。剛養好病,次子和次媳又來氣她。

「母親,非是兒子想鬧騰,是對方想折騰著咱家散了。對方如今是瞧不上咱家。」朱佑禧一直覺得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這也是為何?長樂侯府一暗示想和離,朱佑禧馬上就同意。他一個男兒,他也是要臉的人。

馮氏聽懂兒子的話。

馮氏的目光在兒子臉上瞧著許久後,她才說道:「佑禧,非是母親怪你。實在是你一旦與你嫡妻不合,你往後的日子怎麼辦。」

「你總不能與嫡妻一輩子都是這般冷清的過日子。雙方視對方如仇寇。」馮氏在勸解話。

「母親,對方已經視您的兒子為仇寇。」朱佑禧平淡的回著話。可這一話落在馮氏的心田上,那跟刀割、針扎沒兩樣。都是一般的讓馮氏心疼。

「佑礽媳婦,你弟弟的話,可是真的?」馮氏有些不敢相信,次媳如今已經膽兒大到如此程度。

「母親,您是知道的,禧弟與弟妹……唉。」朱佑礽媳婦的一聲嘆息,一切盡在無言中。馮氏還有什麼不懂的。

「佑禧,母親再問你一回,你真想和離。你要知道,一旦和離的話,你再是娶不上這般門第高貴的媳婦。」馮氏最後問一回兒子話。她知道想留著這一個高門兒媳,兒子會受些委屈。可這一切對將來的孫輩好。

畢竟在馮氏想來,只要等次媳懷上孩子,生下孫兒後,一切就會改變的。奈何現實在狠狠的煽著馮氏的耳光。

「母親,兒子的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兒子已經被折騰的快要瘋魔。只要能和離,一切皆安好。」朱佑禧的眼中,能和離就跟看到希望的曙光一樣。

「罷、罷、罷。」馮氏也是想通了。她何苦呢,她的一片苦心不被理解。

「隨你吧。你想和離,你就和離。我不管了。只要你將來莫後悔。」馮氏最後與嫡次子朱佑禧說道。

得著母親的話,朱佑禧像是解開心靈上的枷鎖,他是高興的給親娘馮氏磕了頭。然後,他是告知離開。

望著次子離開時,步伐都是輕鬆起來。馮氏輕輕嘆息一回。

「母親,兒孫自有兒孫福。想必禧弟經過這一回的磨難後,一定能尋得一樁更好的姻緣。將來還要給母親添孫兒輩。」朱佑礽媳婦說著好話。

「還好我身邊有你。你把大哥兒教導的好。」馮氏這時候誇著大兒媳。比著如今的次媳,大兒媳朱佑礽媳婦自然是襯著哪哪都好。

乾元二十九年,秋。

朱家人送著魏氏的棺回江南,在江南料理好魏氏的身後事。然後,一家子又回返京都。朱家人一回京都後,就是發生一樁事情。

杜綿綿也是聽說了。

「如何就是鬧得這般大。」杜綿綿與賈氏這一個妯娌說著話。

賈氏來杜綿綿家做客,妯娌二人自然就是談起朱家發生的事兒。賈氏回道:「是啊,哪料想最後還是二嫂擰不過佑禧侄兒,讓佑禧侄兒和兒媳婦這一回真的和離掉。」

「和離書在衙門備案了,一切全成真。」賈氏搖搖頭。這等高門兒媳,擱著賈氏的頭上,她一準兒不會同意。

「長樂侯府的名聲也不要了嗎?」杜綿綿有些不能理解。

「誰知道。有人非議長樂侯府,也有人贊長樂侯府是真心疼女兒。總之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人的嘴長在自個兒的身上,自然是各說各的理。」賈氏也是聽著外頭的流言扉語。這時候說起話來,也是頭頭是道。

「要給嬸娘守孝。如今瞧來,佑禧侄兒又是一人不成家。等著嬸娘的孝期後,二嫂肯定還得忙碌佑禧侄兒的婚事。蘭惜、蘭姿、佑祿的婚事,怕都得擔擱了。」杜綿綿搖搖頭。她有一點同情這三個排序靠後的孩子。

「沒法子,長幼有序。前頭的佑禧侄兒婚事沒落實,也不知道到時候二嫂有沒有心情管一管蘭惜、蘭姿侄女,還有佑祿侄兒的婚事。」賈氏自然跟杜綿綿是一樣的想法。

「也可能不需得二嫂多操心。倒底蘭惜侄女、蘭姿侄婦和佑祿侄兒的生母姨娘都在呢。許是他們的生母姨娘也是關心三個孩子的婚事。可以提前請親戚相看一二,到時候再請二嫂點一個頭就成。」杜綿綿笑著說一話。

「誰知道呢。」賈氏的眼中,二嫂馮氏從來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主兒。

朱家發生的事情,在杜綿綿的眼中,只是不太重要的事情。

對於司徒家而言,日子照樣過。

這一年,宮裏的皇太孫司馬瞻的東宮女眷有喜。還是一連三人懷上子嗣。太孫妃是其一,另外二人一人便是趙文秀。

東宮有喜,對於朝廷而言也是一樁喜事。畢竟一旦東宮的皇太孫膝下有子,這便是皇家的傳承有序。

杜綿綿知道東宮有喜的事情後。她的態度很淡然。

倒是杜綿綿更在意一些的事情,那是弟弟杜啟的婚事。杜家給杜綿綿送來的消息,杜啟的婚事定下來。

女方也不是什麼顯赫人家,其父是一位舉人。

對於杜啟的婚事會如此早的定下來。也是杜敦的意思。杜綿綿聽著丈夫講,朝廷中有人拉攏人脈。杜敦已經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為著家中的安寧,杜啟的婚事乾脆是早早的定下來。

乾元二十九年,冬。

杜家人舉辦了杜啟的成婚。來年,杜啟會下場參加秋闈。

杜綿綿就是參加一回弟弟的婚事,去吃一回喜酒。送上一份賀禮。對於杜綿綿而言,這是乾元二十九年聽著的最好消息。最小的弟弟杜啟是成家立業了。

翻過年,迎來乾元三十年。

春。

一場春雨後。

杜綿綿這一日剛是算完家中的帳冊子。她就接到貼子。杜綿綿拿過來一瞧,寧王府的貼子。

杜綿綿打開一看後,她的臉上全是喜色。

「好。」杜綿綿贊一回。

貼子上很簡單,就是邀請杜綿綿去一趟寧王府。當然是喜事臨門,司徒瀅瀅懷孕了。

司徒瀅瀅嫁給寧王世子司馬睦,已經一年。要說寧王世子司馬睦今年二十歲。擱著杜綿綿的前世,這一個年紀正是豐華正茂的時候。男子還不到國家規距的法定成婚年紀。

可擱著這一個十五就生兒育女的時代,寧王世子司馬睦若是被皇太孫司馬瞻擔擱掉,他膝下的子嗣指不定到這時候已經能打醬油。

寧王世子司馬睦自己是急著當爹的。在寧藩的寧王、寧王妃也是盼著抱孫兒的。在這等情況下,又有皇太孫司馬瞻在宮裏敲邊鼓,在乾元帝跟前表現友愛諸兄弟。那是時時刻刻的關心著皇家的下一代,盼著多添侄兒們。

乾元帝的眼中,當然是兒孫越多越好。司馬家的皇位只有一把龍椅。可司馬家不缺王位,不缺爵位。

個個皇子宗孫們,那都是一出身就有爵位在身上。皇家最不缺著養孩子的祿米錢。於是司徒瀅瀅這一位寧王府的世子妃是有被催生的壓力。

特別是乾元二十九年,宮裏的娘娘們給世子的後宅添女眷。一來二人,兩個側室,個個家世都不凡。一個是寧王府的娘家人,一個是余皇后的娘家人。

司徒瀅瀅的壓力更重,哪怕她不表現出來,在娘家人跟前從來是報喜不報憂。

杜綿綿這一個當娘的也能想像到女兒的難處。畢竟,皇家的嫡妻最不好當。一個賢字,就是一個壓在皇家媳婦們身上的枷鎖。

「嬤嬤,備禮物。我馬上寫單子。這一回,一定得給瀅兒準備齊全。」杜綿綿是真高興。

「太太,可是遇上什麼大喜事。」奶娘在旁邊說著話。

「瀅兒有喜了。」杜綿綿對奶娘笑著提一句話。

「天啊,上蒼保佑,世子妃娘娘有喜。這真是一樁大喜事。」奶娘是真高興。她家孫兒都在二爺、三爺身邊當伴當。全家老小的將來是指望著司徒家。

司徒家的大姑娘司徒瀅瀅嫁得好,是嫁到王府做兒媳。一旦腹中子嗣一出生,若是男丁,那妥妥就是寧藩的未來世孫。

這等情況下,奶娘自然也是盼著世子妃是平平安安的生下孩子。最好還是生下一位小世孫。

杜綿綿是真高興。她是提筆寫著單子。孕婦注意的事項,杜綿綿是過來人,小冊子得備上。還有各種藥材,哪些食補的方子,杜綿綿一一都得整理。

杜綿綿這是高興的很,一一整理準備帶去王府的賀禮時,杜綿綿的臉上帶著笑容。

當天的夕食後。杜綿綿在一家子人都是消消食時,杜綿綿把喜訊講出來。司徒家的家人一聽後,人人都是歡喜。

司徒老太爺也是高興的很。

這時候,司徒佑淇同樣是高興,他是替姐姐高興。

便是司徒佑泓、司徒佑浦,這一對兄弟還是跟兄長與妹妹、弟弟一樣的想法,他們這些做兄弟的,做姐妹的,都是要給姐姐備賀喜的禮物。

「都是好孩子,一家子人就是親近。」司徒老太爺是非常高興的。

司徒弘光這時候也高興。他還在當晚的歇息前,那是拉著杜綿綿一起飲一杯小灑。賞一賞月光,飲一飲小酒,司徒弘光有一種快活似神仙的感覺。

「瀅兒懷上孩子,於她是喜事,於咱家也是喜事。」司徒弘光說道:「綿綿,你去一趟王府,應該注意的地方,你且多叮囑一下瀅兒,萬萬以腹中的子嗣為重。」

「放心,四郎,我且會叮囑瀅兒的。瀅兒打小是心中有度量的,她一定會護好自個兒和腹中的孩子。」杜綿綿對於大女兒司徒瀅瀅,那還是了解的很。

次日。

杜綿綿是帶著禮物登門。

如今在京都的寧王府,實際上當天做主,管著內宅事務的便是世子妃司徒瀅瀅。杜綿綿一來,就讓世子妃院中的管事嬤嬤親自來引路,一路往世子、世子妃往的院中去。

「臣婦給世子妃請安。」杜綿綿要福禮。

司徒瀅瀅哪能受親娘的禮,她趕緊攙扶親娘。杜綿綿說道:「你懷著孩子,莫攙扶我。你還在頭三個月,當是小心些才是。」

「娘給女兒行禮,女兒哪能受得住。娘,您是太客氣了。」司徒瀅瀅執起親娘的手,她與親娘一道落坐。

丫鬟送上茶果點心。司徒瀅瀅又是給嬤嬤使一個眼色。嬤嬤便是又吩咐一回話,稍後又是送上新的飲品。

這一回是各類甜湯與羹湯。

「娘,您嘗一嘗,你讓廚房裏備上的。您潤潤嗓子。」司徒瀅瀅親自給親娘送上一小盞的羹湯。

杜綿綿接過後,她小飲一口。她回道:「好。」

「咱們母女之間,也是說些吃食。特別是你,你如今懷著身子,有些忌口的東西可得注意一些。」杜綿綿拿出專門備上的小冊子。

「不光你得看看,身邊人也得記下來。她們是侍候你的,萬不可出差遲。」杜綿綿又是忍不住的叮囑一回話。

司徒瀅瀅懂得親娘的關心愛護之意。王府裡有府醫,她當然早得著需要注意的事項。只是聽著親娘的嘮叨,那一種淡淡的溫馨在裏面,司徒瀅瀅樂得多聽一聽。她聽著心裏舒坦,耳內也舒坦。

「世子妃。」這時候,有丫鬟來報信兒。

司徒瀅瀅本來含笑的唇是收回弧度。她是打量著丫鬟,道:「何事?」

「稟世子妃,李側妃那兒差人來稟話,道是李側妃今個兒人不舒坦。想求一回府醫診一個平安脈。」丫鬟恭敬的稟了話。

司徒瀅瀅一聽後,笑道:「府醫本來就是在府上給主子看病的。李妹妹既然不舒坦,讓府醫走一趟就是。」

司徒瀅瀅對於這等事情,那當然沒阻攔。

丫鬟得著話,便是告退離開。

見著丫鬟離開後,杜綿綿瞧著屋中侍候的下人們。杜綿綿給女兒使一個眼色。司徒瀅瀅瞧懂親娘的意思。

她擺擺手,說道:「我與娘說說話,你等都退下。」得著世子妃的吩咐,屋中侍候的下人都識趣的行禮後,一一告退。

屋中沒外人,母女二人坐一住。

杜綿綿小聲的說道:「苦了我兒。」

「娘,您這是哪兒的話。女兒如今的日子讓多少人瞧著,跟掉福窩窩一樣。讓多少人那是羨慕不來,嫉妒不來。」司徒瀅瀅從來懂得安慰自己。當然,她也是知道自己的位置,那是讓許多人又羨慕又嫉妒。特別是府上還有兩位側妃的情況。

「只是你如今不容易。」杜綿綿又不傻。

「女兒挺好的。王府如今是女兒掌著府務。世子待女兒非常敬重。娘,您不必擔憂女兒。如今女兒又是懷上子嗣。只要女兒平安的誕下一女,我的孩子便是將來寧藩的世孫。」司徒瀅瀅又不是腦子裏就是情情愛愛。

對於一位當家主母而言,守住自己的位置。當一位賢妻就成。皇室的媳婦們,從來不談情情愛愛的最好。

夫妻之間更多的,還是看準自己的定位。夫妻要敬重與愛護。這等敬,這等愛,可以是親情。至於司徒瀅瀅從來就覺得親情比著愛情更好。

歡喜,那等歡喜親人,亦是歡喜。

對於世子、世子妃的主院內,世子妃娘家來人的消息。

後宅的李側妃、余側妃都是知曉的。二人還是羨慕著世子妃懷上孩子。要知道這可是世子的頭一個孩子。

府醫很快到了李側妃住的院子。

「我這兩天人不太舒坦,還望府醫給診一個平安脈,瞧瞧可是哪處的毛病。」李側妃很客氣。她的容貌長得美。人是溫柔的很。

可以說李側妃與司徒瀅瀅表面瞧上,都是那一種溫柔的美人兒。當然,在氣質上,二人還是不同的。

司徒瀅瀅有一些貨不對版的感覺。畢竟司徒瀅瀅真正的面貌下,她有顆堅強的內心。還有一個倔強的性格。

倒是李側妃,她是容貌是溫柔的,性子也是軟乎的。這等是真?還是裝的?至少暫時沒發現什麼破綻。

「恭喜側妃娘娘,您是有喜了,已經懷上一個半月余的身孕。」府醫一把脈後,那是起身就道喜。

「真的嗎?」李側妃驚呼出聲。她似乎太歡喜。

旁邊的人,在屋中的有一人算一人,人人都給李側妃道喜。畢竟在李側妃這兒侍候的人,全是她這一個小院的僕人。都算得李側妃這一系的人馬。自然人人都盼著李側妃更得寵,更得好。

李側妃這兒有喜訊,自然是差人把好消息稟報上去。

於是杜綿綿來寧王府看望女兒司徒瀅瀅,是高興著要添大外孫。她就聽到王府又一個新的消息。李側妃也是懷上了。就比女兒小大半個月。

杜綿綿的神色真的不太好。

「這是喜事兒。」司徒瀅瀅穩得住,她還是差嬤嬤給李側妃送去賀喜的禮物。

杜綿綿一瞧女兒的神色,她也是反映過來,然後,她的臉上也是帶上笑容。她還說道:「我這不巧,倒是落下李側妃的一份賀禮。」

「無妨,咱們娘倆一體同心,娘這一份賀禮,我給娘添上就是。」司徒瀅瀅笑著讓嬤嬤多備一份。就當是杜綿綿的心意。

於是,李側妃那兒得著賀禮時。

主屋送來的是雙份。這如何是雙份,送禮的嬤嬤也是解釋的清楚。一份是世子妃送的,一份是杜綿綿這一位宜人送的。

李側妃當然是謝過話。表示一回感激。

「我當親自去主屋,去謝謝世子妃,也是謝謝司徒家的宜人。」李側妃的態度很好。

來送禮的嬤嬤對於李側妃的意願,當然不敢阻攔。

稍後小半刻鐘。

在司徒瀅瀅的主屋裏,杜綿綿見到李側妃。李側妃給司徒瀅瀅請安。也是謝過話。

杜綿綿是起身,她是給李側妃見禮。李側妃側身避開,隻受下半禮,她還是回禮。杜綿綿哪敢受下,她也是迴避開。

在見過禮後。李側妃是一派的歡喜神色。

「我這兒得著世子妃的賀喜,也是得著宜人的禮。如此走一遭,就想親自謝謝世子妃賞,謝謝宜人的賀禮。」李側妃臉上帶著笑容,瞧著眉眼中全是一派的溫柔小意。

若是一個男兒瞧著,心都折了進去。

偏偏在場瞧見的是司徒瀅瀅和杜綿綿。司徒瀅瀅笑道:「李妹妹太客氣了。李妹妹懷上世子的孩子,這是大喜事。只是妹妹坐胎未滿三個月,依我瞧來,妹妹當以腹中的子嗣為重。這樣吧,打從明個兒起,妹妹未坐胎滿三個月,便不必天天來我的主屋請安。」

「還望李妹妹好好安胎,待李妹妹平安誕下子嗣,我當在父王和母妃那兒為妹妹請功。世子爺這兒,待今個兒世子爺一歸來後,我就稟明世子爺妹妹的喜訊一事兒。」司徒瀅瀅的嫡妻態度拿出來。一個賢妻的姿態更是拿捏的明明白白。

「妾謝世子妃的體諒。妾依世子妃的吩咐。」李側妃這一回應下話,她是福一禮。

「妹妹,你懷著身孕,必不能累著。我這兒就不多留人,妹妹且下去歇著吧。」司徒瀅瀅擺擺手,然後,就是端茶送客的態度。

李側妃不久留,這一回便是真告退,也沒當惡客的心思。

在李側妃離開後,司徒瀅瀅的目光是望著親娘,她說道:「娘,今個兒讓您瞧著這一回事情。真是……」

真是什麼,司徒瀅瀅不講。

杜綿綿卻是心疼女兒。一個側妃懷上身孕。這還與女兒懷的如此近。一旦誕下一個兒子,唉,將來又是一筆麻煩事情。

可這時代就講究一個多子多福。特別是皇家,那是生下來就是享著天大的富貴。這等人家的子嗣,尊貴的很。

龍子龍孫,那聽著就與庶民不是一個等級的。

「娘這兒,無礙的。倒是你,瀅兒,萬萬以腹中的孩子為重。旁的都不重要。只要你平平安安,你腹中的孩兒平平安安。娘就真正的安心。」杜綿綿能怎麼辦,只能撿著好聽的話講。

孕婦本來就多思,特別是這一位李側妃還是出身鎮國公府一脈,還是寧王妃的從侄女。想想這一位李側妃背後有人啊。杜綿綿替女兒頭疼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