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123章 第 123 章
寒冬臘月天,還下著大雪,老成國公剛回到府裡就讓沐瑾派兵押走,委實驚到不少人,議論紛紛。

蕭灼華吃火鍋的時候得知此事,回去的時候,特意上了沐瑾的馬車,勸道:「歷朝歷代,以孝治天下。阿爹再有錯處,榮養起來就是,再把該處置的人處置了,何至於如此。不孝,是為大逆不道,會使你聲名有汙,遭人非議。」

沐瑾道:「我又不做聖人,要那好名聲作甚。一個孝字壓著,就該受那委屈嗎?我偏不呢?說來挺搞笑的,我要是把那群孩子全殺了,是事出有因,把親爹趕走是罪無可恕。我阿爹離了我這就活不下去嗎?比起看著一堆孫子孫女死在跟前,哪個難痛苦?」

蕭灼華嘆道:「終究是人言可畏。」

沐瑾說:「倒也不至於,他們忙著撲騰自己的前程,自然沒功夫理會我們家這點破事兒。待會兒你到我院子,把科舉章程拿過去,明天頒布出去。」

蕭灼華問:「科舉?」

沐瑾「嗯」了聲,說道:「是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跟我們實施的考試選材是一樣的,只不過,之前急需用人臨時征考,考試範圍窄、內容單一。科舉制度是一套相對完善的培養、選拔人才的制度,跟各鄉、縣的教學緊密聯繫在一起,也有利於讓各地積極建設學院。無論是商戶、莊戶,還是豪族,都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一躍成為士族,甚至做官。」

從莊戶一躍成為士族?蕭灼華瞪大眼睛看著沐瑾,怎麼覺得他有些玩笑。

兩人說話間,到了府門口。

這會兒天已經黑盡,阿福提著燈籠在前面引路。

沐瑾領著蕭灼華去到他的院子,將最近在紙上寫出來的科舉制度章程拿給蕭灼華看,說道:「就是這個,從考童生開始。考上童生,便可以稱為讀書人,考上秀才就是有功名在身,成為士族。考上舉人,就可以參加考官,差不多相當於千總可以直接考縣令,舉人可以直接考鄉長。考上進士,還會有殿試。」

蕭灼華在桌子旁坐下。

沐瑾擔心光線不好傷眼睛,特意多點了幾支蠟燭給她照明。

蕭灼華看著這密密麻麻的字跡,頭皮發麻,越讀則越心驚。

它從考試等級、開考時間、考試包含的範疇、防舞弊的種種措施,各鄉長、縣長、郡守治下考出多少學子跟政績掛勾等都考慮到了。如果考的人太多,一時間沒有那麼多官職派,還可以塞到翰林院去修書、編書,至少也是從七品官身。

她看完後說道:「此項一出,此薦再無用武之地,人才也不再由世家大族把持,而是都匯聚到朝廷。」她下意識想,豪族能樂意嗎?會不會聯合起來對付他,便想到沐瑾把豪族的塢堡都扒了,這幾郡之地實施考試選材制度已有三年,大家都習慣了。

自從去年練皎辦縣學加上開荒得力,一躍成為吏部侍郎,各地的縣學也都開始建起來了。他們抄了魏郡、淮郡的豪族,特別是抄淮郡曹氏一族,得到的藏書極多,確實支撐得起考試。

沐瑾說:「從現在開始培養人才,到三年後,第一批進士出來,我們的糧食也囤積得差不多了。到時候,每打下來一個地盤,立即派官治理。」

「昭武堂出來的,可以直接參加進士。淮郡辦一個太學和一個國子監,其入學考試按照舉人選拔的來。這三個學校,可適當的可以放一些封蔭名額進去,作為封賞、撫恤使用。畢竟,對很多人來說,給金子錢財,遠不如給後代前程來得緊要。我們也可以直接提拔忠心可靠的人去栽培起來。」

蕭灼華說道:「行,我明日便將此在堂中公布出來,讓他們爭論去。」

沐瑾問:「爭論什麼?誰敢反對,叉出去。」

蕭灼華說:「昭武堂的教習是營將級別的,太學、國子監的教習也得有官職吧,幾品合適?培養士子的教習可還沒有著落,怎麼選才?這兩個學堂孰高孰低有何差別?要如何區分?如果一模一樣,為何不並作一處?既然學子的身份等同舉人,衣服式樣是不是也得如官服一般形成製式?以何圖案為標記?封蔭名額,放一品還是二品,三品官員將領家要不要放些名額?男女都要招進去,男女大防還防不防?如何防?等他們把這些都吵出個章程來,約摸能到明年。」沐瑾孝不孝順,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的子嗣後代能不能做官,跟他們大有關係。

沐瑾瞠目結舌地看著蕭灼華,心說:「你可真是深諳朝堂宮鬥之道啊。」佩服。

蕭灼華見旁人議論沐瑾不孝之事有了解決之道,心情大好地收起面前的科舉制度章程,對沐瑾說:「我先回了。」

沐瑾「嗯」了聲,順口叮囑道:「路上當心。」他想到府裡很安全,不需要防賊防搶,又描補句:「雪天路滑。」

蕭灼華應了聲,領著侍從離去。

沐瑾這才跟打完仗一樣累地癱在搖椅上。

阿福端了杯熱開水進來,道:「將軍,喝點水。」又問道:「泡個腳解解乏?」

沐瑾接過杯子,點頭。

不一會兒,阿福便提了熱水進來,倒進盆裡,試好水溫。

沐瑾自己脫了靴子和襪子,把腳放進木盆裡,說:「我們幾個都是阿爹手把手地教出來的,他看重孩子,連女兒都是一樣的教。那些都是他的孫輩,他舍不下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人間最慘的事。可賴瑛的小妾兒女們,不能留在這裡。我不樂意,不想看著這幫糟心玩意兒,不想給我阿娘添堵,給我添亂,且淮郡這麼多清郡來的人,他們出門就能遇到,稍微一錯眼,人就得沒了。」

阿福知道他脾氣硬,心善,心裡肯定不好受,勸解道:「四公女在梧桐郡,不會叫老國公沒了著落。此經一遭,清郡的人不會再盯著他們不放。」

沐瑾點點頭,看了眼站在外面副侍衛長阿喜,對阿福道:「你換班了,去歇著吧。」

阿福應了聲「哎」,抱拳道:「那我下去了,您也早些歇息。」

沐瑾揮揮手,道:「去吧。」

第二天,沐瑾剛吃完早飯,周溫就來了。

周溫抱拳,剛要說話,便讓沐瑾抬手製止。

沐瑾說:「走,陪我去把歷朝歷代的律令翻出來,我們也該有一套自己的律令,如今清郡、尚郡、大盛朝、我們自己的規矩混著用,挺亂的。」

周溫見沐瑾不願提,只能應道:「是。」

沐瑾領著周溫往前走,說:「我打算把兵部組建起來,讓沐堅做兵部尚書。」

周溫的步子頓了下,有些意外,又劃過一絲失落,隨即一想,又釋然。沐堅文能治理一地,武能上馬作戰,又是清郡沐氏族人之首,再加上昨天那事,也算是多方考慮。

沐瑾接著說:「我打算把方易調回來接替你的位置。」

周溫的步子又是一頓,道:「是。」

沐瑾回頭笑笑地看著周溫,問:「猜猜我把你塞去哪?」

周溫抱拳討饒:「將軍,您就別捉弄我了,直接吧。」

沐瑾道:「刑部、吏部、工部、戶部都有人了,兵部現在也有人了,禮部現在還空著,你去禮部做尚書,回頭科舉、慶典、祭奠、外交接待這一塊兒,都歸你管。」

周溫喜上眉梢道:「多謝將軍。」

沐瑾去到存放藏書的院子,推開房門,裡面放滿了箱子,箱子裡全是木簡、木簡,還有一些絹書、絹畫、書法等。

大盛朝的律法、齊朝的律法,他小時候都背過,但那都是抽考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且阿爹對律令抓得並不嚴,應付過去就扔了,到現在都忘得七七八八了。他記得最熟的是鎮邊大軍中的軍規,倒背如流。

開學堂,庫裡的書拉出去過不少,但讓人抄錄過後,就又送回來了。

書籍字畫等這類東西,放在任何一家那都是傳家寶級別的,沒有印刷,全靠手抄,有很多書可能翻遍大盛朝沒幾樣,孤本更是一抓一大把。

沐瑾一卷卷往外拿律令木簡,問周溫:「你那用上紙了吧?」

周溫道:「用上了,比木簡可輕巧多了。」

沐瑾嘿嘿一笑,指向滿屋子的書,又指向隔壁幾間屋子,說:「我給你派個大活。」

周溫倏地一驚,道:「將軍不會想是讓我把這些書都抄到紙上吧?」

沐瑾道:「那倒不至於,這得抄到什麼時候。」

周溫長鬆口氣。

沐瑾說:「有一種東西叫做雕板印刷。」他詳詳細細地告訴周溫,說:「組建一個雕板印刷作坊,把這些書都印刷出來,拿出去放到鋪子裡面賣,這樣那些想要考科舉的學子們買方也方便。」

周溫滿臉獃滯地看著沐瑾,腦子嗡嗡的。這得印到什麼時候,花多少錢。

沐瑾問:「禮部底下建印刷作坊,不難吧?其實這活也可以派給工部,但他們太忙了,且工匠們,好多不識字不識書,我怕毀了這些真跡。」

必須不難!周溫應道:「是。」他都不知道自己該高興跑這一趟,還是該後悔跑這一趟。之前是怕沒活乾,現在可好,得跟其他各部一個忙得四腳打轉了。

沐瑾挑好律令,讓阿福抬著去刑部。他出了院門,扭頭對周溫說:「禮部尚書,先去城裡找塊適合蓋禮部衙門的地,衙門可以建闊氣些。城裡的空宅子已經沒有了,但地嘛,只要肯花錢拆遷,還是有的。」

周溫抱拳道:「是。」想了想,陞官了,還是實權高官,好事。他朝沐瑾行了一禮,告辭離去。

他都快到前院,才忽然想起:科舉是什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