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從隱麟到大魏雄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世三公算什麼,朕乃九五之尊
何為讖()語,繁指預言。

比如歷史上的最著名的讖語,便是那句秦皇在世時的——「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以為這個「胡」是指代的胡人,於是北擊匈奴,又修萬裡長城,防止匈奴南侵,他哪裡又會想到這「胡」是指他的小兒子胡亥呢。

而如今…

蔡昭姬花容失色的吟出的那句「代漢者,當塗高也…」

似乎與「亡秦者,胡也…」幾乎是異曲同工。

也難怪蔡昭姬如此驚慌失措…

羽弟和兄長剛剛才把天子迎奉到許都,怎麼…偏偏坊間這一則讖語又悄然而出了呢?這會不會傷害到羽弟,會不會影響到兄長呢?

其實,博學多才的蔡昭姬怎麼會不知曉,這則讖語的出處。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在漢武帝時期,民間就廣為流傳,漢武帝那時還感慨過:

——「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恰恰是漢武帝的這一番解析…

在大漢產生了巨大的爭論。

很多人認為,漢武帝這一番解析,是預示著漢代將在二十九任皇帝之後走向滅亡。

可實際上。

他們的理解出現了巨大的偏差,漢武帝真實的意思是,漢朝一定能出二十九代皇帝,做帝王這行,劉家是高大上的。

當然了…

這些都不重要,如今這讖語再度出現,在民間流傳…

陸羽不會有什麼想法,曹操也不會有什麼想法,可有些人會有想法呀。

只不過,這些人的想法會加速他的滅亡罷了。

「昭姬姐,這讖語你莫要放在心上…其實,並不那麼重要!」看著蔡昭姬這滿懷擔心的模樣,陸羽連連寬慰道。

「怎麼不重要?羽弟豈是忘了,那亡秦者——胡的讖語?」

蔡昭姬的臉色依舊滿懷擔憂,「民間解讀,大漢歷時到今天…一共正好二十九代帝王,這正合讖語,百姓們都說…要…要變天了!」

唉…

聽到這兒,陸羽無奈的嘆出口氣。

其實這則讖語中,他唯獨沒有鬧懂的,是為何六、七四十二…漢武帝卻能得出漢朝一共能出二十九代帝王!

不過…

這好端端的氣氛,因為一則讖語委實被破壞了。

原本還想帶著昭姬姐去逛逛興建的太學,這下倒好…校園裡郎情妾意撒狗糧的氣氛被完全破壞了…

陸羽無奈的攤攤手。「昭姬姐,你真想聽這讖語的解讀?」

「羽弟能解讀這讖語?」蔡昭姬眼珠子一眨,滿是好奇的望向陸羽…

畢竟,現在整個天下,都在議論,誰是「當塗高」啊。

「弟弟當然能解讀了,別忘了…我可是陰陽家一派的傳人,解讀讖語還不是小菜一碟?」陸羽眨巴下眼睛。「姐,咱們一邊走一邊說!」

說話間,陸羽領著蔡昭姬沿著潁河之畔,三步而行…

他口中則連續不斷的解釋道:

「這句讖語武帝也曾提及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這中間的法應再受命,是指代『漢朝會歷經兩次』!」

「而王莽亂權後建立新朝…位面之子…啊不,是光武帝再度將天下收歸於漢,這不正合了漢朝會歷經兩次的解讀麽?」

「漢光武帝乃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與漢武帝是平行的一支,所以第二次的『漢』與漢武帝的『漢』,其實血緣關係不大,雖同為漢,卻合了這句『法應再受命』!」

陸羽細細的向蔡昭姬解釋了起來。

起初,蔡昭姬還聽得漫不經心,畢竟,在她看來…羽弟怎麼可能解析出漢武帝時期的讖語!

可…偏偏陸羽說的還極有道理。

蔡昭姬眨巴了幾下眼睛,將陸羽的話默默的記在心頭。

而陸羽的解析還在繼續。

「至於武帝的那句『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正確的理解是,大漢再受命的不會是自己的後人,而是其它宗室的後人,如此…這讖語的前半部分,不就完全對上了麽?」

「至於…代漢者當塗高也,可以理解為取代漢室的乃是當塗高,可…若是換一種理解方式,那就是漢代能做二十九任帝王,這已經足夠出色了!所以昭姬姐莫要多想,民間流傳著的武帝的話,其實…不過是對大漢美好的願景罷了!」

「當然,一定會有人惡意解讀,也一定會有人將這『當塗高』往自己的腦門上扣,實際上,這些人才是最愚蠢的人!」

陸羽講到這兒,眨巴了下眼睛,去望向蔡昭姬…試圖從她的眼眸中尋覓出什麼。

畢竟…陸羽這解析也就解析了一半兒。

真要讓他全盤去解析,那這「代漢者,當塗高也!」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一個能讓曹操頃刻間成為眾矢之的的故事。

——當「塗」高,所謂「塗」字是指帶泥土,泥土壘高就是城牆或者宮殿,而「魏」的本義就是宮殿!

再者,在大漢以前的官職中,從來都不帶「曹」字!

而到了漢代之後,「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就連陸羽還擔任過「幕府功曹」的職位,只要有心人稍加引導…

不難引導出這麼一則解析:代漢者——曹魏也!

除此之外,熟悉這段歷史的陸羽自然知曉,漢高祖劉邦稱帝是於公元前202年,而漢獻帝劉協禪位於220年,共計422年,如拋去王莽亂權的年份,取整數後正是420年,正與讖語中「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暗合!

大漢早晚就是一首涼涼啊…當然了,這些…陸羽沒必要告訴昭姬姐!



「噠噠噠…」

忽然間,馬蹄聲攢動…

陸羽這邊正在與蔡昭姬細聊,哪曾想…幾匹快馬匆匆而來,遙遙望去,似乎是皇宮的馬!

靠近一看,騎馬的原來是一個小黃門。

見到陸羽…小黃門翻身下馬當即行禮。

「下官見過陸司農…」

他的餘光望向一旁的蔡昭姬。「敢問陸司農,這位可是…蔡總長麽?」

啊…

蔡?蔡總長?

不等陸羽回答,蔡昭姬先是一愣,總長這個稱呼,她並不陌生,甚至…她極其敏感。

只有在太學中,才會沿用如此稱呼。

可…她什麼時候成總長了?她是女子呀…女子怎麼能成總長呢?再說了…太學不是早就被一把火焚燼了麽?

她這邊還在驚異…

陸羽的話已經脫口。「沒錯,這位正是我昭姬姐,也是未來的太學總長!」

啊…啊…

這下蔡昭姬更疑惑了,太學總長?這什麼和什麼麽?

「噢…果然是蔡總長…」這小黃門拱手也向蔡琰也行了一禮。「陛下與皇后娘娘聽聞蔡總長今日赴許都城,特地請蔡總長赴皇宮一敘!」

這小黃門始終弓著腰,像是一座拱橋似的,極盡客氣。

按理說…

皇宮裡的內侍犯不上如此對一個外臣,更何況是一個女人,可…天子與皇后均特地囑咐過,請蔡琰姑娘時,要格外客氣。

畢竟,他們是要拉攏陸羽的,而拉攏陸羽的第一步,便是他最在意的姐姐——蔡昭姬!

說起來,天子劉協與蔡邕並不陌生,借著這層關係,或許有機會將陸羽拉入他們這邊。

「總長?皇宮…」蔡昭姬微微一愣,她回過頭滿懷疑惑的望向陸羽。

此時此刻,她的腦門上有一連串的問號…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卻在這時,陸羽伸出胳膊,向上一舉…繼而提醒道。

「昭姬姐,快抬頭看…」

蔡昭姬下意識的抬起了眼眸…

方才只顧著說讖語的事兒,竟是沒有注意到眼前的這塊巨大的石碑。

可…當她的眼眸順著石碑往上看,終於看到其上的八個大字——帝之輔弼、國之棟樑!

這…這是…是太學石經!

一下子,蔡昭姬渾身一抖,整個身子竟是下意識的要往後栽…

還好陸羽早有準備,一把就摟住了她。

激動嗎,不出所料…

昭姬姐肯定激動啊…

太學石經呀,太學的大門哪,這是昭姬姐心中的願景…是對於繼承父志的期翼。

如今,這一抹願景,這一抹期翼就躍然於眼前,他怎麼能不激動呢?

「羽弟…這…」蔡昭姬語氣都有些磕磕絆絆了。

「昭姬姐…還沒告訴你呢。」在姐姐的面前,陸羽始終表現的很乖巧,「之前信箋中不是提到,要給姐姐一個驚喜的嘛…」

「昭姬姐且看…」陸羽指向這太學石經的背後,似乎…潁河中間有一座小島,蔡昭姬定睛細看之下,發現這島上已經蓋起了無數房舍。

不,不僅僅是房舍!

方才…沒有太過留意,可此番細看,這些房舍她好熟悉呀,清一色的迴廊立柱,清一色的青磚白瓦…還有那青磚與石板鋪就的道路,可不就是…昔日熟悉的洛陽太學麽?

昔日蔡邕擔任太學的教學總長,蔡昭姬總是來這邊的書齋讀書,如今…躍然眼前的那書齋不就與曾經的一模一樣麽?

驚喜…

這是…這是好大的驚喜呀!

「羽弟,你…你竟重建了太學?」蔡昭姬連忙問道…

「不是我…」陸羽微微一笑,「算是曹司空與天子吧,這是為了大漢文化的傳承,也是為了天下的士子,而能擔任此太學總長之位的,整個大漢除了昭姬姐?還能有誰呢?」

言及此處…

陸羽退後一步,恭恭敬敬的朝蔡琰行了一禮,只是這話語中多了一絲玩味。

「太學總長在上,學生陸羽見過總長!」

這…

蔡昭姬微微一頓,不過很快,她回過神兒來…芊芊玉手在陸羽的腦袋上點了一下。「就你愛取笑姐姐。」

陸羽則是一把抓住了昭姬姐的手,微微淺笑,卻是沉默不語。

呃…

這姐弟情深的一幕看在那小黃門的眼裡,他竟莫名的有些羨慕,當然了…更多的,他感覺到這陸司農與蔡琰姑娘似乎有些超過姐弟間的親昵與情誼呀。

乖乖的,這是滿滿的撒狗糧的既視感。

「咳咳…」

小黃門輕咳一聲。「陸司農,蔡總長…在下先回去回稟陛下了,還望蔡總長速速赴皇宮,陛下與皇后娘娘對您可是望眼欲穿呢…」

此言一出…

蔡昭姬才驚覺,只顧著跟弟弟「親熱」啊不…是只顧著跟弟弟「親近」,忘了天子與皇后娘娘這事兒了。

她款款欠身行了一禮…「勞煩常侍回稟陛下,小女子即可回府去沐浴更衣,然後就進宮覲見陛下與皇后娘娘。」

語氣輕柔,語態依舊是謙遜溫和,知書達理的…

咦…

一提到沐浴更衣,陸羽感覺他身上的某一處動了一下,不對…是硬了一下。

他的眼眸緩緩的下移,似乎…隔著厚厚衣服,竟是察覺不出來昭姬姐的那裡長大了沒有呀!

可惜…光天化日之下,不能感受一下!

遺憾,委實遺憾。

「想什麼呢?」

不等陸羽回過神兒來,蔡昭姬好奇的問道…

「噢…」陸羽撓撓頭。「沒什麼,只是覺得…昭姬姐比幾個月前更漂亮,更有氣質了…」

啊…

這話脫口,蔡昭姬面靨一紅,哪有盯人她那裡…說有氣質的!

這小弟弟是越長大,越壞了,簡直壞透了。

緋紅著面頰,蔡昭姬款款回到了馬車內…

陸羽則是騎上馬…與她一道回府,誒呀,咳咳…昭姬姐姐要沐浴更衣的!





淮南,壽春城。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一則讖語也傳到了這邊,袁術已經整整三天睡不著覺,此刻的他手中懷抱著傳國玉璽…望著上面秦相李斯撰刻的八個小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袁術的眼眸迷離,他在遐想,遐想連篇…心神早已穿梭出九霄雲外。

代漢者,當塗高也…

他越想越覺得,這「當塗高」不就是他袁術袁公路嘛?

「當『塗』高,『塗』這個字有講頭啊…」袁術緩緩起身,屁股離開了他親自編織的席子上,他左右踱步,喃喃自語。

「沒錯,『塗』通『途』,途是什麼意思?那不就是道路的意思嘛?我袁術的『術』字也是指代城裡的道路之意啊…」

沒錯,「術」這個字,在古代有指代「城裡道路」的意思,袁術這看似牽強附會的解析,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聯繫。

此時,袁術眼珠子一轉…

「再說我袁術字『公路』,『公路』不也有道路的意思嘛,誒呀…敢情這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原來這個『塗』是我袁術啊!哈哈哈…代漢者,是我袁術,哈哈哈!哈哈哈哈!」

袁術以一個無比清奇的腦迴路琢磨透了這麼個問題…

登時整個人大笑了起來,悵然的大笑,開懷的大笑,笑的格外燦爛。

他腳步一頓…

心裡琢磨著,這讖語如今遍布整個大漢,恰恰與他的名字對上了,恰恰這傳國玉璽也在他的手裡,這是不是一種冥冥中的天意呢。

說起來,這傳國玉璽原本是在孫策的手裡…

可孫策為了換回父親的舊部,就獻給了袁術這傳國玉璽,以此換取南下江東的自由。

當然,這些在袁術看來都不重要…

此刻的袁術完全陷入自己快樂中,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原來…代漢者是我自己呀,天意,這便是上天的旨意麽?

雖然這解釋是有些牽強附會,也有些生搬硬套…

可袁術不在意…

這種事兒,只要他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嘿嘿!

想到這兒,袁術頷首點頭,他繼續琢磨著…

這一次,他要從陰陽家家領域去鄭重其事的分析。

「五行相生,五行相剋…周朝對應的是火德,秦本是周國番邦,統一六國取代周國,因此是水德!」

「漢承秦製…漢文帝時期推五德之運,也以漢為『水』德!到王莽之亂後,漢對應的又是赤色的火德!所謂火生土…那麼…取代大漢『火德』的必是『土德』!」

袁術口中一邊念叨著,心頭一邊盤算著。

說起來,他上太學時四書五經沒好好學,可這陰陽八卦鑽研的倒是很透徹,作為如今的淮南破壞王,他也很喜歡與方士、道士搞在一起。

便是為此,在陰陽家一派的理論上,袁術還真有兩把刷子。

此刻,他的眼眸通過窗外望向虛空,口中繼續道:

「我老袁家按照族譜去考究,乃是出自於先秦時期的『陳』氏,而『陳』氏是『三皇五帝』中舜帝的後裔!」

「誒呦喂,舜帝代表的恰恰是黃色的土德呀!哈哈,哈哈哈…」

想到這兒,袁術悵然的大笑了起來。

笑聲過後,他彷彿得出了某種終極結論:「根據陰陽五行,火生土,漢朝赤色的火德會被黃色的土德所代替,我袁術又是舜帝的後代,赤果果的黃色的土德呀…」

「再加上讖語的對應,再加上…這傳國玉璽,嘿嘿…」

此時此刻,袁術長袖一甩,他得出了最終結論。

「哈哈哈哈…」

聲震瓦礫的大笑響徹雲霄…

袁術快步行至玉璽前,他雙手捧起玉璽,大笑道:「土代火,當塗高,哈哈哈…玉璽在手,天下我有!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這麼一個時刻…

自詡為傳承了陰陽家一派的袁術正式的成為了一個癲狂的「神棍」。

他堅信,陰陽五行是天地間的指引,冥冥中左右著王朝的氣運!

原來…

「代漢者是我袁術,袁公路啊!」

哈哈哈…

「朕原來是天命之子,哈哈哈哈!」

袁術幾近癲狂…

——「皇位是我的,天下也是我的!」

——「哈哈哈!吾豈能逆天而為?哈哈哈哈!四世三公算什麼,朕,乃九五之尊!」





多本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