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成為聖人是一種什麼體驗?》第495章 繁榮(三)
當廣成子走出酒肆之時,他抬起頭,仰望這華國的蒼穹。

只見藍天白雲,萬裡晴空,一切都似乎安寧祥和,不見絲毫孽障因果蘊積而成的不詳之色。

他更加確定,有什麼極為關鍵的東西,就在他眼前可見的線索,被他遺忘了。

沒走幾步,廣成子便聽到了有人在高聲喊著:「總管令來了!」

無數人紛紛向前,廣成子心念一動,也跟了過去,到了這街道盡頭的牆壁前。

有穿著官服的少年,持著一方香銅鑄造的印信,站在那裏。

牆壁上,有著一張寫滿了文字的紙。

少年走到牆壁前,嘴裏念念有詞,手中印信,放出微微毫光,映照到牆壁上,牆壁紙上的文字便一個接一個的消失。

做完此事,這少年就燃起信香,同時舉起手中官印,在那紙上一蓋。

那牆壁上的紙,陡然的發出微光,一個又一個文字,從紙上出現。

就好似有人執筆而寫一般。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但廣成子依然為之震撼、動容。

數為帝師的他知道,道統之中,及時的上傳下遞非常重要。

哪怕是昔年的夏後氏人皇,法力無邊。

卻也無法讓其法旨,及時出現在人皇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甚至,連夏都附近三千裡之民,也未必可以實時的知道人皇最新的法旨內容。

通常,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後,人皇的法旨內容,才能傳到遠方。

而且,能知道內容的,起碼也要金丹以上的修為。

凡人,連字都不識,就算知道了,也無法理解人皇法旨的內蘊。

故而,人皇雖鑄九鼎,以鎮九州。

實則,人皇對九州的掌控,止步於城邑之中。

人皇法旨的約束範圍,只在元嬰修士以上。

往下的執行,便要依靠那些忠心於道統的臣子。

但在這裏,這個新生的道統,卻非如此。

廣成子已經知道,華國的識字率,高的驚人!新筆趣閣

超過五成以上的人口都具備看懂官府公文,理解官府條例的能力。

十八歲以下的新生代中,這個比例,超過八成!

幾乎所有華國人,都掌握了百以內的加減乘除,會使用度量衡器。

幾乎每一個華國村莊、集市、城邑、渡口、碼頭,都配備了官方打製,與聖樹直接交感的標準度器、量器、衡器。

在華國,每一個村子,都有自己的蒙校。

蒙校除了教五歲以下稚童的啟蒙外,每三天還會選一個晚上,召集全體村民,一起識字、算數、教授農具的使用。

每個月的月初和月末,蒙校之中,會組織一次全體村民會議。

一起討論、修訂村規,商議農事,分配任務。

而蒙校的老師,都是年輕人。

很年輕很年輕!

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來歲。

修為基本都是築基初期到築基巔峰。

這些年輕人的威信非常高!

基本他們講課、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會出聲。

哪怕,在台下坐著的是,金丹、元嬰、地仙。

不管是人族、妖族、水族、巫族還是阿修羅。

因為,他們都是所謂的『天尊座前學生』。

幾乎每個村,都有著一個或者幾個這樣的人。

他們貫穿著整個華國。

聯繫著無數村莊,將道途的秩序與教化延伸到鄉村,進入千家萬戶。

這同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廣成子第一次聽說和親眼看到的時候,大為震驚。

讓他下意識的想起了,洪荒之時,人族初生的那段歲月。

天道為了蔭庇人族,度過最脆弱的時期,一根根華表在天道偉力下,從一個個人族先民的部落中升起。

神聖的華表所在之處。

聖皇與聖帝的耳目隨之而來。

人人皆可藉助華表與聖皇、聖帝交流、訴說、抱怨。

但,華表在人族的數量,突破了千萬之後,便一根接一根的崩塌、粉碎。

昔年,人族先民藉著天道造化的華表,才能廣受教化。

如今,沒有華表,華國之人,建起一個個蒙校、小學、初中。

似乎依舊可以做到和遠古時代一樣的事情。

廣成子抿了抿嘴唇,看著那紙上的文字。

他忍不住的念起來:「經華國眾生委員會許可,總管孟白用印,現公佈第七號總管令……」

「因中原列國紛爭,災害頻發,異象連連……」

「經眾生委員會商定,從即日起,華國再開國門……」

「凡中原難民,不問來源,不問是非,一概接受!」

「各郡、各縣、各鄉、各村公倉,請按條例調運!」

……

「天尊在上,萬姓注目,唯吾斯民,救濟四方!」

這是典型的華國公文方式。

不繞圈子,不用玄學,更不按典故。

隻以每一個人都可以理解和明白的文字,描述事情的前因後果,講述為什麼要這樣做?怎麼做?以及做了以後,會得到什麼結果。

廣成子咽了咽口水,神魂在顫慄中發抖。

因為,他耳畔,傳來了山呼一般的歡呼聲。

「天尊在上!」幾乎所有人都開始鼓掌。

顯然,這個公文,得到了包括凡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支持。

可是……

「中原列國,如今紛爭並起,有邪祟、凶孽趁機而動……」

「又有因果暴走,天人感應,水旱並來,蝗蟲四起,瘟疫生髮……」

「逃難之民,數百數千萬之巨……」

「華國不過八九千裡之地,如何供養得起?」

廣成子自語著,他怎麼都想不清楚這個問題。

賑災,是幾乎道統都要面臨的嚴峻考驗。

本會元,姬周道統的崩壞,就和一場天災直接相關。

六月飄雪,大江、大河,一齊封凍。

莊稼凍死,牛羊倒斃。

萬裡冰封,百萬民居倒塌。

饑民以千萬,諸侯不能救。

周天子也救不了。

於是,原本還想著去泰山封禪,開啟帝朝之路的姬周王室,被一巴掌打翻在地。

第一個考驗,就已經失敗!

失敗迅速在道統之中蔓延。

失敗也讓整個道統迅速衰敗。

那一個個來投的修士,紛紛脫離道統。

諸天帝君,除了那些實在沒辦法的人之外,紛紛斬斷與姬周之間的因果。

不過一日,姬周道統就成為了三界孤兒。

最後,連大羅天玉虛宮也放棄了。

巫妖二族隨之蠢蠢欲動!

這就是道統的現實。

不能失敗,也失敗不起!

昔年,姬周全盛之時,尚且抗不過一場止步於大河的夏日雪災。

如今的中原,可是大劫之前,因果暴走,導致的災異啊!

這等災異在烈度和頻率上,遠超當年姬周面臨的雪災考驗。

小小華國,地不過八千裡,人口不過千餘萬,怎麼敢說救?如何能救?

還有,這些凡人還有那些修士是怎麼回事?

他們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嗎?

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難民潮啊!

他們瘋了嗎?

不像啊!

那為什麼?

廣成子不能理解。

他只能深深吸上一口氣,然後走到一個商賈身旁,輕聲問道:「尊駕,為何華國官府要接受那中原難民?」

對方看了看廣成子,皺起眉頭:「閣下是初來華國吧?」

廣成子點點頭:「在下剛來幾個月!」

「嘿!」那人笑起來:「這就難怪了!」

「你可知我華國立國之本?」

「嗯?」廣成子不懂了:「不是天尊教化嗎?」

商賈點點頭道:「這是當然!」

「天尊所教,以民為本!」

「自昔年沙水河畔,不過一村之地,數百口之眾!」

「區區二十餘年,便有地方九千裡,墾荒千萬頃,戶戶倉稟豐實,靈糧遍藏,而眾生則幾有千萬之口!」

「這都是以民為本,以眾生為根的緣故!」

「當年,天尊講道之時,我也曾有幸在旁旁聽,於是知天下眾生皆兄弟,萬姓同胞皆手足之理!」

「所以,救濟眾生,幫扶有難,就是我華國的根基啊!」

「與那眾生平等、有教無類一般重要!」

商賈說著,驕傲不已,一副與有榮焉的神色。

廣成子聽著,感覺自己面前的人,似乎是個傻子。

好似被西方教的佛法度化了一般,簡直愚不可及!

他忍不住問道:「這中原難民,恐怕有數百萬……」

「而且,將一年比一年多……」

「華國救得了嗎?」

「有這麼多糧食嗎?」

商賈笑了起來,看著廣成子,好似看傻子一樣:「怎麼救不了?為何救不了!?」

「華國舊年,不過四千裡之地時,就曾一歲救助難民兩百萬,皆妥善安置,編戶齊民!」

「現在,華國積蓄,遠超舊年,怎救不了?」

「別說一歲幾百萬了,便是上千萬,也是救得!」

「華國村有公倉,鄉有鄉儲,縣有縣庫,郡有郡藏,中樞更有著中樞儲備!」

「這些倉稟,就是為了備災而建!」

「還能從楚、陳、蔡、隨、越等國,採買糧食!」

廣成子眨了眨眼睛,想起了自己一路看到過的,那一個個遍佈在華國鄉村、城邑的糧倉。

這些倉儲,滿滿的都是糧食。

稻穀、粟米、小麥、大麥……

這麼多的糧食,大半都是靈糧。

華國人居然捨得拿出來給別人吃?

這……這……實在超出了廣成子對凡人的預計。

但,這商賈言之鑿鑿,不似說謊。

「華國眾生捨得?」廣成子顫抖著聲調問。

「為何捨不得?」商賈反問。

廣成子感覺這事情沒辦法說下去了。

但對華國人來說,這事情,卻是不需要思考的。

因為,大部分華國人,包括妖族、水族在內,都是難民、移民。

當年沙水河兩岸,加起來才不到二十萬人口。

如今,光是人族,就有千餘萬!

很多人,幾年前,就是逃難而來的難民。

他們還記得自己餓著肚子,逃難來此時,華國眾生伸出的援手。

自然,很容易共情他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一萬多個在天尊座前聽講的學生們,在一個個村莊,一個個學校,不斷宣揚著那些連寫出來哪怕半個字也會被404毀滅的東西。

這些不許寫,不能寫,寫就要封書的東西。

在華國塑造了一套來自藍星的價值觀。

而華國的眾生,本身就是舊秩序和舊道統的受害者。

這些東西一講開,一說開,就引發了共情。

再加上,華國的擴張、發展,一直就是靠著難民和移民。

特別是隨著,妖族數量激增。

華國的就業市場,第一次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人族人口太少,村莊太少,香火產量太少。

急死了妖族的大聖們。

可以這麼說,哪怕中原不出亂子,華國的妖族、水族、巫族們,也會在眾生委員會提起一個又一個提案:給我擴!我要移民!我要香火!我要立功!

剛好,中原災異頻發的消息,隨著商隊不斷傳來。

於是,妖族的大聖們,在眾生委員會一蹦三丈高!

金環大聖、鐵羽大聖高呼:「以民為本,此天尊之教,仁愛世人,一視平等,吾國根基!」

巫族、水族紛紛用腳投票,大聲疾呼。

有和水族關係密切的龍族,連夜從晉國、齊國,順著水脈來到沙水。

他們帶來了遠方的慘劇。

邪祟肆虐,百姓惴惴不安。

災害四起,田野荒蕪,莊稼死絕。

百姓衣衫襤褸,飢腸轆轆。

甚至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

於是,眾生委員會的委員們,根本不敢拖延,更不敢怠慢。

幾乎是立刻就通過了決議,而且是全票通過!

對華國來說,接受遠方的難民,援助他們,讓他們開墾土地,建立村莊,編戶齊民,納入體系。

這是最大的正治正確。

更多的人口等於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建立更多村莊,擁有更多的商品需求,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

可憐各位大聖的子孫,有好多迄今沒有崗位。

可憐巫族挖出來的泥炭,冶鍊出來的農具,已經漸漸飽和,但巫族同胞們卻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來到。

可憐水族們,天天出海挖鳥糞石。

隨著運輸寶船的增多和水族的數量增加,如今挖回來的鳥糞,卻漸漸飽和起來,沿海碼頭,堆積的糞石數量,不知凡幾!

文鰩魚,更是滿臉淚。

華國外海,如今有著八條文鰩魚。

但因為華國需求的降低,導致這些文鰩魚,只能輪換著去深海挖掘那些他們和他們的同胞們曾經留下的糞石。

而,越來越多的文鰩,還在從四海源源不斷的趕來。

僧多粥少,如何是好?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筆趣閣為你提供最快的成為聖人是一種什麼體驗?更新,第四百九十五章繁榮免費閱讀。https://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