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鹹魚皇子,被李二竊聽心聲》第6章 我兒才智,天下無雙!
陛下竟然沖我發火?

還是為了一個一無是處的皇子,李恪?

長孫無忌跪在地上,獃獃的看著李世民消失的背影,滿臉的不可思議。

自他投靠李世民起,李世民可從未對他發過火,如今為了一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廢物的李恪,對自己發火?

其實震驚的不止長孫無忌,還有房玄齡、杜如晦。

李世民發火,也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他們原以為長孫無忌跪地不起,會讓李世民做出一些讓步,哪料到李世民非但沒有讓步,還責罵了長孫無忌!

「齊國公,看來聖意已決,以後罷免李恪益州大都督的事情,還是別再提了。」

良久,房玄齡上前,將長孫無忌扶了起來,嘆了一口氣。

「是啊,齊國公,此事就作罷了吧,或許,陛下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杜如晦也在一旁勸說長孫無忌。

「玄齡、克明,陛下糊塗啊!」

「他一定是被楊妃那妖女,或者李恪那小子灌了迷魂湯,此事,我絕不罷休!」

長孫無忌咬牙不甘道。

房、杜二人還想勸勸,但長孫無忌立即快步離去。

房、杜二人見狀,只能無奈搖頭,然後向著宮外而去。

路上。

杜如晦忽然看向房玄齡,問道:「玄齡,陛下冊封李恪為益州大都督一事,你怎麼看?」

房玄齡沉吟片刻,然後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四周,確定沒人盯著他們後,沉聲道:「克明,我覺得陛下這麼做是有深意的......」

「深意?有何深意?」

杜如晦感覺自己猜到了什麼,但又有些不確定。

「克明,雖說長孫無忌是陛下的大舅哥,但說到底還是外戚,古來就有不少外戚乾政之事!」

「雖說長孫無忌不會這般做,可難保以後不會!陛下將益州大都督之位封給李恪,估計就是不想讓長孫一黨的勢力太過龐大!」

房玄齡一臉認真的分析道。

「玄齡,聽你這麼一說,我是豁然開朗!」

杜如晦恍然大悟。

李恪才疏學淺,一無是處,根本就無法勝任益州大都督一職,所以李世民冊封他一定是別有深意,現在經過房玄齡這麼一解析,杜如晦總算明白了。

外戚乾政,絕非小事!

陛下這麼做,是未雨綢繆!

杜如晦是這麼認為的。

「好了,克明,這話只有你我知道就好,外戚問題不是我們能討論的,還是趕緊回去派人前往河東道調查那邊的情況」

「好。」

房玄齡與杜如晦快速離開皇宮。

……

翌日。

李恪被李世民冊封為益州大都督的事情,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你們說這李恪平平無奇,甚至是不學無術,陛下怎麼會冊封他為益州大都督?這消息是假的吧?」

「是真的,我舅舅家的兒子的表哥的弟弟的朋友的妹妹,在蜀王府當差,這事千真萬確!晚上聖旨還送到了蜀王府呢!」

「啊?竟然是真的啊?這李恪何德何能擔任益州大都督啊?」

「噓,慎言啊,這是皇家的事情,可輪不到我們來管,我們只要吃飽喝足,無災無病就行!」

「是啊是啊,大家都散了吧,若是被百騎司知道我們妄議朝政可是要殺頭的!」

聽到百騎司,百姓的臉上露出恐懼之色。

這百騎司類似於李恪前世的情報機構,會專門搜集民間或者官員的情報給李世民。

若是被百騎司盯上,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而此時,作為幾乎全長安百姓討論的蜀王李恪,突然驚醒,連續打了兩個噴嚏。

「這一大早是誰在想我?」

打完噴嚏後,李恪將《金瓶梅花》枕在腦袋下,繼續呼呼大睡。

按照正常情況,李恪在被冊封為益州大都督後,需要前往三省六部拿一些蜀地益州的檔案與卷宗,但李恪直接沒去,選擇了睡懶覺。

他已經打定主意,讓三省六部的官員參自己一本,從而讓李世民收回對自己的任命,這樣就能繼續在長安鹹魚。

要知道,對於一條鹹魚來說,遷徙異地也是一件累人的活。

可是。

李恪不知道,昨天那長孫無忌就上諫要撤銷對自己的任命,可是卻遭到了李世民的拒絕,外加房玄齡心中推測李世民這是不想外戚乾政,所以也懶得上奏參李恪。

房玄齡隻想安安穩穩當左相就好,不想參與到權利的鬥爭旋渦中。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李恪與往日一樣,白天睡覺,晚上勾欄聽曲,過的好不快活,但太極宮中的李世民卻焦急萬分。

因為直到現在,不管是邊關還是河東道都沒消息傳來。

直到七天之後!

清晨,城門剛開。

一個騎著快馬的邊關探子,突然衝進長安城。

「邊關急報!速速讓開!」

聽到邊關急報,長安城內的百姓紛紛避讓!

沒一會,邊關探子來到了太極宮。

因為當值的小太監在之前就得到了命令,所以沒有通傳,就直接領著邊關探子去見李世民。

「快說,如今北方突厥那邊是什麼天氣?」

李世民看著跪地的邊關探子,焦急問道。

「陛下,突厥大雪,綿延數千裡,寸步難行,牛羊死傷無數!」

邊關探子如實稟報。

呼。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這北方突厥的天氣,果然如李恪心聲所說的那樣,大雪連綿!

幸好朕沒有冒然發兵,若是發兵,必然慘敗而歸!

這個時候,李世民突然有些慶幸自己可以聽到李恪的心聲。

還有河東道一事,是否真如恪兒所說,發生了大旱?

就在這時,當值的小太監又躬身走了進來,「陛下,左相求見。」

「快傳!」

李世民連忙說道。

沒一會,房玄齡就就匆匆的走了進來,他滿臉凝重。

「玄齡,河東道那邊有消息了?」李世民問道。

噗通。

房玄齡沒有先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直接跪了下來,「陛下,臣有罪!」

李世民見狀,就感覺到事情不妙!

「玄齡,你有事快說,什麼都不說,直接跪地,是要急死朕嗎?」

李世民上前直接將房玄齡扶了起來,焦急問道。

「回陛下,河東道的情況查清楚了。」

「河東道真的發生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旱災,五州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慘不忍睹!」

房玄齡的臉上露出痛苦與自責之色。

他身為左相,百官之首,居然在李世民的提醒下,才知道河東道發生了大旱,那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失職!

果然是這樣!

李世民沒想到這河東道果然如李恪心聲中所說的那樣,發生了大旱。

「來人,快傳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有李靖、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人!」

「是!」

宮中之人領命。

一刻鐘後,肱股之臣齊聚太極宮。

他們來到殿宇之中,發現李世民、房玄齡臉色凝重就知道出了大事!

「李靖,取消發兵突厥!」

李世民看著李靖沉聲吩咐道。

「陛下,這是為什麼?如今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有矛盾,正是我們發兵消滅頡利可汗的好機會!」

李靖有些詫異,他還不知道邊關探子已經帶回了北方連綿大雪的消息。

除了李靖之外,程咬金、尉遲恭,秦瓊也是一臉不解。

倒是房、杜二人好像猜到了什麼。

「哼!」

「剛剛邊關探子來報,突厥出現了連綿大雪,若我們發兵突厥,定然有去無回,大敗而歸!」

李世民竭力壓製自己的怒火。

這件事情,本該李靖等人調查清楚,但事實是他們根本就沒做好戰前準備工作,腦中想的估計全是打敗頡利可汗,獲得功勛!

接下來,李世民喚來剛才那名邊關探子,將事情重新說了一遍。

「陛下,老臣有罪,是老臣沒有做好戰前工作,還請陛下重重責罰!」

李靖也是連忙跪在地上,主動請罪。

他知道,若是在李世民面前找借口,可能會罰的更重!

果然,李世民見李靖態度誠懇臉色微微一緩,然後說道:「你先起來吧,這次的失職先記著,以後一併再罰!」

「是,多謝陛下寬宏大量。」

李靖感激的站了起來。

「陛下,俺程咬金是大老粗,就只知道領兵打仗,如今這仗,暫時不打了,就不知道陛下有沒有妙計收拾那頡利可汗?」

程咬金感覺不打仗有些難受,但也知道北方突厥大雪,不適合打仗,就忍不住問了一句。

此話一出,眾人也看著李世民。

不過李世民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諸位,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因為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並不精通兵法,就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

倒是尉遲恭,思考一會就說道:「陛下,我覺得我們大唐與頡利可汗之間必有一戰,所以等北方天氣轉好後,就可以發兵突厥,如今的話,就以操練士兵與刺探北方情報為主!」

「陛下,敬德的辦法雖然中規中矩,但如今不打仗,這是最好的選擇。」

秦瓊想了想說道。

「朕倒是有一個辦法,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

李世民神秘一笑,說道。

「陛下有良策?快與我等說說。」

尉遲恭連忙道。

「朕覺得你們陷入了一個誤區。」

「那個誤區,就是想要解決東突厥的問題,難道就一定要我們出手嗎?」

李世民說完,李靖、秦瓊等人都是一臉迷茫,不懂李世民到底什麼意思。

「陛下,你也知道俺心直口快,俺就直說了,陛下你既然有良策就趕緊說啊,急死俺了!」

程咬金本就是個急性子,要不是李世民是皇上,他在李世民賣關子的時候就一巴掌拍過去了。

「好好好,咬金,我就不賣關子了。」

李世民搖頭一笑,然後解釋道:「其實我們想要解決東突厥的問題,完全不用我們動手!可以讓他們狗咬狗!」

「東突厥內部,有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兩股勢力,而在東突厥北方還有薛延陀。」

「你們說,如果我們給突利可汗與薛延陀送去各種過冬的物資,那頡利可汗會怎麼想?」

李世民話語一頓。

「陛下,那頡利可汗定然會覺得突利可汗與薛延陀已經投靠了我們大唐,到時候,頡利可汗肯定會發兵解決突利可汗與薛延陀!」

「而突利可汗與薛延陀肯定不甘心被滅,定然誓死反撲......這樣就會三敗俱傷,我們大唐坐收漁翁之利!」

李靖順著李世民的話分析完後,臉上露出震驚之色。

然後補充道:「陛下好計謀,一招二桃殺三士,就能讓我大唐坐收漁翁之利!」

而房玄齡、杜如晦還有尉遲恭等武將聽完之後,都是面露震驚之色!

這一招二桃殺三士,完全可以兵不血刃的解決頡利可汗與東突厥的問題!

「陛下才智,天下無雙!」

房玄齡雙手抱拳,面露敬色。

其他肱股之臣也是連忙附和,就連上次有些憤懣的長孫無忌也是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這一招確實厲害!

聽到大臣們的吹捧聲,李世民自然非常開心。

朕才智無雙?

我恪兒才是真正的才智無雙!

朕沒有計謀,只是恪兒計謀的搬運工!

「好,突厥的離間之事,就交由李靖你負責。」

「是!」

「接下來我們就討論河東道大旱的問題,各位怎麼看?」

李世民收斂得意情緒,然後問道。

「陛下,我覺得可以分兩方面入手,第一,嚴懲那些瞞報的官員,第二,則是開倉放糧,救濟河東道的苦難的百姓!」

杜如晦率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錯,克明提的兩條建議都很好,玄齡,你就負責懲治瞞報官員,和讓戶部開倉放糧。」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吩咐道。

可房玄齡卻是眉頭緊鎖,好似有些為難。

「玄齡有什麼難處嗎?」李世民詢問。

「陛下,懲治瞞報官員倒是沒問題,只是戶部開倉放糧,恐怕有點困難。」

「如今糧倉之中,糧食也不是特別多,恐怕無法完全救濟河東道一帶!」

雖然房玄齡是左相,不是戶部尚書,但他掌管戶部,自然知道糧倉大約有多少餘糧。

此話一出,其他肱股之臣皆是皺眉,如果不及早賑災,恐怕會有民變,可如今糧倉又沒有充足的糧食,這可怎麼辦?

如果去市場購買,恐怕會倒是糧價上升,讓沒有受災的百姓也是受到牽連。

李世民也是有些頭痛。

大唐糧食產量一直是個問題,如今面對河東道百年一見的大旱拿不出來充足的糧食,也屬正常。

就在這時,一個名字從李世民腦海一閃而過......李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