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皇明皇太孫》229 皇家的義務
,皇明皇太孫

奉天殿上,坐在龍椅上的不再是那個讓文武百官壓力很大的魁梧老者,不再是那個讓很多人感覺到喘不過來氣的雄猜之主。只是也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坐在龍椅上的英武青年,他也不算那麼好拿捏的,這絕對是一個有抱負、有野心的新皇。

朱允煐一身朝服坐在龍椅上,俯視著群臣們。哪怕老朱還是會偶爾指點他一番,但朱允煐也習慣了自己處置一些事情,覺得這樣的事情對於他來說並不算太難。

說到底就是以前就是這樣,以前也都是朱允煐先處理了政事,然後再交由老朱審閱。

看著群臣,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近些時日諸事繁多,各部的審計、批奏,也該上報了。」

年底的事情本來事情就多,再加上老朱退位、新皇登基,很多中樞部門也確實沒辦法圍繞著一些政事打轉。朱允煐也很清楚,所以現在就提醒這些人一番,該做政事了。

群臣們立刻響應,「臣等遵旨。」

朱允煐笑了笑,隨即說道,「朕初登大寶,只是這些年來,政事也多有歷練。太上皇退位前的諸多決策,也該有序推行,各部不得推諉、懈怠。」

這一下讓一些人心裏的僥倖徹底的熄滅了,本來還想著要趁著新皇登基的時候說些事情呢。比如說遷都的事情,希望新皇可以阻止一下。哪怕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現在倒好,直接希望徹底破滅,新皇是將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太上皇身上。想要阻止的話,那就是不尊太上了。到那個時候不要說新皇的怒火了,就算是太上皇那邊也沒法交差。

蕭規曹隨,看起來新皇登基並沒有立刻就大動乾戈的想法,看起來還是比較踏實的延續著太上皇時期的那些政策,這是有著一些政策的延續性。

如果朱允煐選擇大刀闊斧的改革,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這也是新皇登基,來改變一些政策,用新政來確立一些存在感,這自然沒有什麼問題。

只是如果朱允煐不改變政策也沒什麼問題,政策有著延續性,可以讓朝野上下平穩過去。更何況有些人覺得就算是新皇登基,也不能忽略了太上皇的存在,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早朝看起來總體氣氛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大家現在也都是在討論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討論這樣一次新皇登基後的第一次會試。南北兩榜,這也是不少人有些爭議的,也覺得有些不好理解。

朱允煐仔細思考許久,還是提出了由茹瑺擔任主考官的意思。

現在的茹瑺任吏部左侍郎,但是代理尚書事。這一次也算得上是讓茹瑺去考察一下這些學子,看看這一科能不能找出來那麼幾個稍微有點潛力的年輕人培養一番。

這自然也是在為茹瑺鋪路,讓他好名正言順的去擔任吏部尚書。朱允煐的大姑父梅殷、小姑父劉廌任副主考官。

這樣的一個配置足夠豪華了,茹瑺現在是吏部左侍郎,而且聰穎好學,十六歲就由地方府、州、縣按計劃選送到國子監的優秀學生。更何況大家都知道,這是今上的伴讀,很多人都覺得茹瑺是今上的心腹,是文臣的第一人。

而梅殷就不用說了,太上皇最喜歡的女婿,出身勛貴的他精通經史,也曾經擔任山東學政。而劉廌,直接說是劉伯溫的孫子,家學淵源還是非常出色的。

不少人覺得這一科的士子如果有出息,那麼很快就可以出頭了。畢竟這是新皇登基的第一科士子,相對來說是會比較重視的,會對這些人比較關照。

但是歸根到底,這還是需要看看這些人有沒有才華,要看看這些人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了。

朱允煐對此並不是特別擔心,現在的大明朝堂上並不缺少一些有才華的人,對於那些人來說缺少的實際上是機會。要是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說不定一些人可以很快的成為朝廷重臣。

在下朝後,朱允煐直奔武英殿,他還需要在這裏處理政務。對於他來說自然也沒有太多的休息機會,對於他來說更多的還是需要準備做好自己的事情。新皇登基,方方面面的事情還是挺多的。

尤其是各地的一些『封疆大吏』來拜賀的帖子,說著各地衛所的一些奏摺,這都是朱允煐需要處理好的。很明顯,現在的他還真的閑不住,現在的他需要將更多的事情理順。

想要在這個時候就去說什麼改革等等,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這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老朱笑眯眯的來了,雖然可以逗著重孫,只是以老朱的性子來說肯定也是閑不住的。雖然現在是太上皇了,但是不代表他就會真的什麼事情都不管。更何況老朱也明白,他知道朱允煐現在肯定是比較忙碌的,知道很多的事情都積壓在一起。

朱允煐抬起頭,對老朱說道,「孫兒今日確定了會試的主考官。」

「咱聽說了。」老朱笑著點頭,隨即開玩笑說道,「英兒這一次倒是捨得給魚餌,用你的人、用你的姑父來釣魚。這一次,怕是不少人要上當了。」

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要不這般,怎麼能將事情鬧大呢?!」

老朱摸了摸短髯,語重心長說道,「英兒,雖然你是天子了,只是這些事情也得小心一點才好。可莫要鬧的太大,到時候沒辦法收場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知道,孫兒從來都沒有想過廢掉儒家,也根本廢不掉。」朱允煐沒有隱瞞自己的心思,說道,「儒家的一些思想對咱們還是有利的,一些思想也確實是尋常百姓都刻在骨子裏的。只是孫兒想要打壓一下儒家,孫兒的新學可是在辦。」

提到這個老朱就來氣,沒好氣的說道,「你那新學,在北平召了多少工匠、鐵匠,多少奇技淫巧的人都是在那裏,讓你養著!」

這就讓朱允煐來勁了,說道,「皇爺爺也不該這麼說,孫兒的那些工匠還是有用的。這麼些年下來,他們也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

老朱仔細想想看,覺得可能還真的是那麼一個道理,只是他依然和很多封建老古板一樣,看不起一些匠人,也沒有意識到一些事情的重要性。

大明的戰船、遠洋商船,經過朱允煐近十五年的發展,不說整體規模已經超越了兩宋。但是在一些大行戰船方面,單艦的性能還是超越了。這是科學技術、造船工藝的進步,也是因為朱允煐對於遠洋戰船、商船的重視。

運往高麗的士卒、糧草,從東瀛運回來的銀子。到南洋地區不斷派遣的商船,帶回來的還有珠寶、香料等等,大明的遠洋航線還是比較繁榮的。接下來,肯定會越來越繁榮。這些商船去往的地方,肯定也會越來越遠。

畢竟在這些商船的隊伍當中還有不少錦衣衛的探子,收集周圍番邦的情報,也是在不斷收集著一些航線、水道等等,對於大洋的探索算得上才剛剛開始呢。

朱允煐此前在北邊大力推行棉花,這使得邊軍多了一些禦寒的物資。在這個時候,自然也推進了一些紡織技術的進步。包括大力推行的煤炭,煤球這玩意兒雖然有些時候有害,只是也確實能夠給不少人取暖,肯定是利大於弊。

朱允煐有些時候挺遺憾自己不會造槍炮,可是他更加清楚自己是這個國家的君主。很多的事情不需要他親自去動手、去公關,他只需要將政策制定好,有意識的引導大明大力的發展科學技術,這也就足夠了,他的資源就是整個國家。

基礎科學這玩意兒,要說中國歷史上沒有,那也不至於。只是相比起歐洲那邊,基礎科學的傳承、系統化等等,是要稍微的差一點。對於文科、對於儒家的過度重視,這也是一些科學技術看起來相對發展較為緩慢的。

實際上現如今的大明,甚至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一直都是領先的。只是很多的好東西,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沒有形成一定的傳承。

格物,這就算的上朱允煐的一些重視。他現在需要的不止是一些工匠,也需要一些基礎科學的學者,一些願意鑽研這些的科學家。四書五經、吟詩作畫等等都沒有關係,讀書人的風雅歸風雅,但是絕對不能讓那些只會四書五經的人佔據朝堂。

朱允煐仔細的在和老朱說著自己的一些構想,他也不指望能夠立竿見影的看到科學大爆炸、看到工業革命等等。但是現在就種下種子,說不定會收穫驚喜和意外。

起碼朱允煐覺得,很多的事情是在他這裏開始了改變,這對於他來說就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事情了,這對於他來說也就是一件比較成功的事情了。

操之過急等等,朱允煐覺得不現實,他也沒辦法一下子扭轉這個民族上千年的一些深入骨髓的觀念。所以,慢慢來吧,溫水煮青蛙這樣的事情,朱允煐可以做。

畢竟他是皇帝,他手裏的資源和權力足夠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