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皇明皇太孫》523 該做的事情
皇明皇太孫正文卷522喜事、大事人逢喜事精神爽,朱允煐現在確實高興,怎麼說現在也是多了一個兒子,這自然是好消息了。

只是朱允煐也心裏有數,這到底是他第三個兒子,也一定就是代表著這個孩子的身份多麼特殊。這個時候的朱允煐,好像能夠理解老朱的一些感受了。

別看老朱特別寵大朱,或者說前五個兒子老朱都很喜歡。也一直都說老朱重視子嗣、對子嗣極好,只是在朱允煐記事以來,時不時就聽說多了個皇叔或者皇姑。

那時候的老朱,好像也只是高興而已,沒有多麼欣喜若狂。

現在想想看也能理解了,除了前幾個孩子之外,慢慢的就有了免疫力。畢竟老朱可是有著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所以後面的那些孩子出生的時候,也就是出生了,老朱只是開心而已,還真的不一定多麼的欣喜若狂。

現在想想看,朱允煐雖然還不至於和老朱相提並論,但是道理其實也差不多。

去看看徐妙清是不可能的,去看看新出生的皇三子也是不必要的。主要是剛剛分娩,徐妙清現在是在坐月子呢,朱允煐也就是稍微問一問,這也就足夠了。

不是朱允煐薄情寡義,主要是這麼一個年代就是這個樣子,這是常態。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說到底,哪怕現在多了一個兒子,也不能讓朱允煐暫時的放下朝政,還有不少的事情要做好呢。

對於東廠的事情,朱允煐會盯著,但是不代表他現在就一門心思盯著。

讓手底下的廠衛去做一些事情,這也就是一種手段而已,只是朱允煐整頓吏治的一個手段。手裏的籌碼越來越多,自然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在朝堂上將文武百官壓製的喘不過來氣。

心情不錯的朱允煐在忙碌一天后也開始休息,只是忽然間聽到了王承恩的小聲呼喚。

朱允煐睜開眼睛,王承恩立刻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皇后殿下為陛下誕下皇子。」

朱允煐一下子也就不困了,笑著起身,「皇后那邊安好?」

王承恩自然不敢隱瞞,連忙說道,「女官說了,一切安好,皇三子殿下哭啼嘹亮。許是皇后殿下此前誕下太子,此番也是順遂。」

朱允煐笑了起來,說道,「那就準備準備,去研磨吧。讓奉先殿那邊準備一下,咱要過去。」

王承恩自然也是趕緊去交代一番,很多的時候他其實也不需要親自操辦。但是這樣的一些事情,肯定也都是王承恩需要幫著傳達旨意,皇帝的時間寶貴,可不能在那等著。

洗漱後,朱允煐寫了封信,自然是向老朱報喜。

隨即朱允煐也換上了朝服,一群太監、侍女提著燈籠跟在朱允煐身邊。

相比起小小朱出生的時候,現在的動靜談不上大。小小朱出生的時候,那可以說是朝堂上下都盯著的大事,因為那是皇后所出,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就是嫡子、是未來的九五之尊。

再簡單的來說,也證明了朱允煐的生育能力沒有問題,不需要擔心後繼無人。這也使得不少人心裏踏實起來了,大明朝是真正的後繼有人了。

相比起小小朱,朱文埂出生的時候就沒什麼動靜了,只是普通妃嬪為皇帝誕下子嗣,無關社稷。甚至現在皇后再次誕下龍子,也沒有那麼大的動靜,畢竟小小朱這個太子地位太穩固了。

當初小小朱出生的時候,老朱那是大喜過望,剛剛病好一些的大朱也是喜笑顏開,忙不迭的帶著朱允煐去祭祖。不要說奉先殿了,就是太廟、大祀壇也大開,這是真正的祭祀天地。

這麼規格,和當初朱允煐出生的時候一個樣。滿朝文武立刻入宮,因為大家都知道皇后所出的嫡長子就是大明朝的接班人,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

朱允煐到了奉先殿,規規矩矩跪下,「祖宗在上,臣朱允炆敬告。英示三年五月二十日,幸賴祖宗保佑,臣妻妙清誕下次子。」

朱允煐的稱呼沒有任何問題,就算是老朱在這裏,也只是自稱為『臣』。在自家祖宗面前,當然要擺正位置。

給曾祖、高祖等祖宗祭告完畢,朱允煐起身朝著馬皇后的牌位走去,「祖母,孫兒又當父親了。咱現在三子一女,都很出息。孫兒,這是真的長大了。」

絮絮叨叨的和馬皇后說了很久,朱允煐在大朱的牌位前上香,「父皇,兒子現在也兩個嫡子了。咱現如今還是一個比較好的皇帝,咱祖母、咱娘,你得照顧好了。等到咱過去了,再盡孝。」

和大朱聊家常很少,還是需要多聊一些朝堂的事情,這也是大朱喜歡的事情。

說完這些,朱允煐看著常氏的牌位,「娘,咱又添了一個兒子。昨日允熥那小混帳還在咱這,和小時沒什麼差別,還是那般混帳、不成器,就是還算貼心。」

「咱祖母在那頭,咱爹現在也過去了,你也不孤單了。」朱允煐坐在蒲團上,笑著說道,「就是咱皇爺爺,咱偷偷的說啊。咱覺得要不是現在咱和垠兒在,他肯定也過去了,哪像現在帶著垠兒跑出去都不想回來。」

絮絮叨叨的朱允煐心情很好,一直在不斷的嘮叨著。王承恩也不著急,只是在奉先殿殿門外候著,他可沒有資格進來,其他人也沒資格進來。

至於說現在眼看著就是要到了早朝的時候了,讓文武百官在那頭候著,這也沒什麼不好的,王承恩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上不少文武百官也不知道這些事情,只是像以往那般排班、入殿。只是在三呼萬歲後,原本應該姍姍來遲的皇帝依然沒有出現,這也使得很多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常茂心裏一激靈,因為不只是皇帝沒有出現,皇帝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也沒有出現。

茹瑺忽然出班,嚴肅呵斥,「肅靜!朝堂重地,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常茂也站了出來,沖著武勛呵斥,「汝等皆為國之重臣,這般大驚小怪為何?監察禦史,莫要忘了汝等職責。」

監察禦史就不舒服了,都察院的事情什麼時候輪到你開國公來安排。哪怕你是開平王之後、陛下親舅,也不該這個時候如此跋扈,這難道是想要當個權傾朝野的外戚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中年太監面無表情的走到禦階前,面向文武百官說道,「陛下現在奉先殿,諸位大人候著吧。」

這一下文武百官好像是心裏有底了,主要還是因為先前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大明朝開國三十餘年來的首次,所以不少人有些慌了手腳、摸不著頭腦。

別看洪武朝的時候,動不動就是太子或者太孫臨朝,皇帝時不時的也不會出現在朝堂上。但是就算皇帝不來,理政的太子或者太孫勢必有一個在,自然也就有著主心骨了,大明朝剛剛還是第一次沒有人來主持朝政。

既然知道皇帝現在在奉先殿,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了。看起來沒有什麼動蕩,不是什麼不可言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自然也心裏安穩了不少。

只是很多的人也忍不住好奇起來了,英示皇帝也是勤政的性子,此前可沒有因為什麼事情將早朝給耽擱啊,沒有發生讓文武百官在奉天殿候著的例子。

哪怕好奇,現在也只能候著了,因為這些文武百官也都知道,這個時候再失儀,那就是要被罰了,這些事情可大可小就看皇帝是如何想了。

甚至這也可以成為黑歷史,皇帝以後就算是要翻舊帳的話,這都可以派上用場。

朱允煐終於姍姍來遲了,一身朝服的朱允煐也讓不少人意外。這只是常朝,平時皇帝都是常服的,不會是朝服這般隆重,這顯然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心情大好的朱允煐也沒有讓文武百官繼續猜測,笑著說道,「皇后為朕誕下皇三子,諸位愛卿恭賀皇后吧。」

徐增壽愣了一下,隨即表情大喜。這一下徐家的地位,無疑是更加穩固了。

這一下文武百官也不再好奇,齊刷刷的跪下,「臣等恭賀陛下......」

其實皇三子也好、嫡次子也罷,這就看皇后的地位,這就看皇帝的心情了。對於不少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來說,他們也都能明白大明朝的皇子,真正有影響力的也就是皇嫡長子而已。

但是現在皇帝心情很好,所以這些文武百官自然也就連忙跟著一起恭賀了,他們可不想在這個時候不解風情,那只是給自己添麻煩而已。

朱允煐笑了笑,對王承恩說道,「令吳王返鳳陽祭皇陵,令徐王反盱眙祭祖陵墓。」

鳳陽的皇陵,那是葬著老朱的父母。而盱眙的皇祖陵,則是葬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塚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

其實現在的皇祖陵也沒有完全建好,老朱也就是在洪武十九年才開始修建祖陵墓,並且重葬其祖父。雖然早就建好了享殿,但是圍牆等等,還是沒有完全的建好,畢竟這也是皇陵,可不是那麼短期就能完善的。

7017k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