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子時夜話》第8章 南茅北馬
不多時,我們三人便到了北遊的小店鋪之中。北遊當先坐在沙發上之後又示意我和我師弟坐下,隨後給我們倆一人倒了一杯茶。

「這次的事情,恐怕遠遠不是那麼簡單的吧。」北遊的指尖敲著桌子,眼睛有些微閉的看向我師弟。

我師弟面色陰沉,沉吟了一下講到:「這次不管怎麼說,多謝你的幫助。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和你沒有關係了,你也不必再詢問。」

北遊眯著的雙眼好像更細長了,指尖敲打桌子的節奏又快了幾分,這個時候我看到他的鼻子和嘴竟然有些發尖,腰間似乎還有絲絲氣體飄出,但是我的天眼已經關閉,看不清到底是什麼。

他突然身上抖了抖,聲音竟然變成了一個尖利沙啞的男聲:「哼,你這小娃娃好不識抬舉,我家弟馬脾性好不會多說什麼,可是在老仙我這裏,你可什麼都不是!」

氣氛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我不明白怎麼一瞬間就突然開始張弓拔弩起來。

這個時候我師弟突然又掏出他那古樸的天蓬尺,刷的一下站了起來,大有一言不合就開乾的姿勢,他冷聲道:「我不管你什麼仙不仙的,如果你想好好談我們就好好談,不想好好談直接就打!」

什麼情況?一瞬間就要開打?我還一臉蒙圈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北遊」聽聞此話,竟然沙啞的大笑起來:「嘿嘿嘿嘿,你這小娃娃倒是好膽色,竟敢和我蟒盤山叫板?我自秦漢時期修行,到隋唐年間徵得仙位!多少年沒人敢那麼和我說話了,哈哈哈哈!」

原來這不是北遊,是北遊仙府的蟒家戰將蟒盤山!它說它從秦漢年間就開始修行,那豈不是……修行了兩千年?!

我師弟本來鐵青的臉色忽擾變的平靜,忽得又坐下抿了一口茶淡然道:「老仙你修行兩千年,道行自然深不可測。只是你忘了,這裏可是湖北,不是東北。不過山海關的規矩雖然已經不太重要了,但是老仙你在這裏想撒野的話,恐怕面對的就不是我了。而是我整個道派。」

仙家不過山海關?!

蟒盤山(附體在北遊身上,所以直接就寫它的名字了)面色不變,嘴裏傳來「嘶嘶」聲。他眯著細長的眼睛盯著我師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我師弟嘿嘿一笑,掏出來一張黃紙,又拿出來一根毛筆奮筆疾書的畫出來一道符然後放在了蟒盤山面前。

「老仙你見多識廣,這道符應該認識吧?」

蟒盤山盯著眼前的那道符,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對著我師弟又點點頭道:「不錯,你這小傢夥面對我竟然不懼說明你肯定有一些底氣。沒想到啊,這麼多年後還能看見他的弟子。」

我師弟聽聞蟒盤山此話,突然神色一正,站起身來畢恭畢敬的對著他行了一禮道:「是我冒犯了老仙家,沒想到老仙家竟然識得我家祖師。弟子在這給老仙陪個不是。」

蟒盤山擺擺手,嘴裏說著:「無妨,怪不得我家弟馬和你們有緣,老仙我明白了。你也好生修行,不可怠慢。」

隨後蟒盤山用一種複雜的眼光看向我,彷彿想說些什麼,但是最終還是沒說出口。我一臉疑惑,難不成我還有點什麼說頭?

緊接著北遊又是抖了一下,打著哈欠對我們說:「好累啊,幸好沒打起來,我家這位蟒仙比較好鬥,所以說話有時候很沖,又很護著我,還請你們別介意。」

我這個時候驚訝的看了一下北遊,剛才那位蟒仙落馬在他身上說話,他竟然都知道?

我師弟也對北遊拱了拱手,說他也是無意冒犯。

北遊微笑著點了點頭,看來是並沒有往心裏去。隨後他又轉過頭來看著我說:「源禮師兄不必驚訝,我們出馬一脈分捆死竅和捆半竅。捆死竅就是仙家落馬(附體)以後,弟子什麼都不知道了,全憑仙家掌控身體。捆半竅就是仙家隻借個嘴巴說話或者落馬做事,但是弟子能完全知道在做什麼,能聽到所說的話。我就是屬於第二種,所以聽得見你們的對話。」

我點了點頭,這個也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出馬堂一脈的傳承來源於薩滿教。在我國歷史上,相信你們一定聽過一個強大的國家和開創了這個強大帝國的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和清這兩個朝代,都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也是因為如此,「薩滿」文化,才開始興盛起來。而薩滿一詞的含義代表了智者,在女真語中亦可代表為「神的使者」,「天的奴僕」。

薩滿最早的出現是在黃帝和蚩尤的部落時代。在那個部落時代,幾乎每個部族都有一個能和天地溝通的「祭司」,也就是最早出現的薩滿。他們通過和奇異的符號來溝通天地萬物,以求保佑部落生存,同時又用一種我們不能理解的方式來祈福解災。

黃帝和蚩尤大戰之後,東夷九黎蚩尤部落戰敗,剩下的一些零散的族人南遷為蠻,北遷為胡,故此南北少數民族之中都有薩滿文化的出現。直至黃帝紀元三六零五年左右,也就是公元一一一五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立國稱帝,由北方遊牧民族部落的影響下,這才把薩滿文化正式展現在中原大地之上。也正是有了這個前提,才為後世的薩滿教打下了立教的基礎。

薩滿的教義就是供奉祭祀天地,神明,山河大海,並且溝通天地神靈,以求神力來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且他們還可以使用這種祭祀,為自己降下神力,從而做到為別人驅邪治病,祈福解災。

在此之前,薩滿教更多的是和巫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牽扯,甚至於到了後世,薩滿教還用著一些巫術。

巫的起源比薩滿更為神秘久遠,以至於根本不可追溯,但是從後來的文獻的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它們都在討論一件事情:巫可通鬼神。

《說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易·巽》:「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孔穎達疏:「史謂祝史,巫謂巫覡,並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而巫術的起源傳說,則是在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部落時代。女稱為巫,男則稱為覡(xi)。

相傳在舜帝的時候,為了給老百姓生產食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舜就讓他的一個兒子到巫鹹國做了酋長,鹹即善於煮鹵土為鹽而得名。巫鹹國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龍,地處大荒之中,它與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稱作十巫。加上巫鹹人在製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等,以利於析鹽。她們的祭祀,有各種表演,並且附有各種許願和祈禱的言語。所以其他部落的人見到以後,就把這些稱為「巫術」。

後來金朝覆滅以後,女真族也就是滿族,在幾百年後再次入關中原,建立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朝。也正是因為這個朝代,薩滿教的文化盛行到了頂點,諸多薩滿教弟子湧現在了世人面前,直到了清朝覆滅,薩滿教才偃旗息鼓沒了聲息。

但是,薩滿教的另一種延續——出馬堂,則是開始出現在了世人的視線裡。

最早的時候皇太極努爾哈赤還沒有功成名就的時候,意外之中被胡三太爺和胡三太奶所救,皇太極便立誓以後定當建廟宇供奉這二位,同時又想請長白山一脈的仙家保佑他的基業,他日得了天下必定敕封東北仙家位列仙班。

後來在清朝中末期,出馬仙就開始已經有了的存在的花火。而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故事,從而把仙家的故事推到了頂點。

相傳清朝的康熙年間,皇帝來東北龍興之地巡查,忽然之間得了災病,隨行諸位太醫皆是束手無策。卻說有一天晚上,康熙皇帝夢見有個道士,長得仙風道骨,器宇軒昂,說可以治好他的病。當康熙問道你是誰的時候,道士回答:我乃長白山修行的胡三太爺,說完就走了。康熙皇帝一覺醒來渾身舒坦,身上所中之疾儼然已經無事,這病痛竟然不藥而癒。

康熙回京後,感念胡仙救駕有功,下聖旨封了胡三太爺為天下第一仙,掌管天下所有狐仙。同時還敕了黃馬褂,建廟塑像供養。後來胡家(狐仙)的威名就傳開了,修仙得道者不計其數,以至於整個山海關以外的仙家,盡皆聽從胡三太爺的號令。

還有一年,東北疫病成災(可以詢問老幾輩的東北人都知道)死人無數,朝廷都無奈,後來很多人夢見一對夫婦自稱是狐仙出來送葯,吃過葯的人情況盡皆慢慢轉危為安。災情就這樣很快就過去了。為了報答狐仙救命之恩,眾人集資建廟供奉恩人,因為不知道名字,只是好些人夢裏聽見胡三太奶稱呼胡三太爺為三哥,於是乎就以胡三太爺和胡三太奶名字建立廟宇供奉。

而後來所有的出馬堂口以及仙家,都尊奉昆崙山上胡三太爺和胡三太奶為尊。除此以外,東北鐵剎山被稱為黑媽媽的黑狐仙,被封為了東北仙家大護法。這三位仙家,站在了東北仙家的最頂端。

這些東北仙家很多都是到了清朝才慢慢出現,而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代表著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崩塌,所以這些仙家們才會顯露世間,以求積累功德位列仙班,所以出馬仙堂這才開始做為薩滿教的延續出現了。

而且很多出馬仙堂裏面,都有同名同姓的仙家的存在。造成這種結果的情況有的是因為一位仙家可以同時有好幾個弟子,在好幾個堂口上登壇上名,這個在出馬堂裡叫做「串堂」。

另一種情況就是因為這些仙家本來就是覺得名字起的響亮一些會更霸氣,所以會有很多重名的出現,比方說這個是青山上修行的胡天霸,那個是華山上修行的胡天霸。

但是如果有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很多仙家的名號在清朝小說演義裡都有出現。甚至一些名號壓根就是戲曲裏面的人物。

再後來,仙家開始組成一個個的出馬仙堂,很多老仙下山開始抓弟馬,以求名揚四海,積累功德。

而仙堂內部則是紀律嚴明以及分工明確。掌堂大教主,頭排教主,二排教主,三排教主,四排教主,掃堂,兵堂,壓堂,探堂,清風堂等等。各路仙家做著自己分內的事情,全部齊全以後便是現在所謂「四梁八柱」都有了的一個完整的出馬仙堂。

但是一個出馬仙堂除了這些仙家以外,還要有劍,印,令,旗。同時還需要天庭的文碟以及出入地府的文碟,這樣才算是一個有能力,能看事情的出馬仙堂。

一般的出馬仙堂盡皆為「胡黃常蟒」四家仙家組成,再加上地府的鬼仙,也就是「清風」。也有一些出馬堂裡的是「胡黃白柳灰」這五路仙家。但是由於胡家(狐仙)修的路數正,而且靈性更大,所以一般的出馬堂的掌堂大教主都是由道行高深的胡家仙家來坐守。

除此之外,還有像虎,豹,熊,鷹,狸貓等等這些很邪不是常規的外五行所修成的仙家,但是一般不多見。

而我師弟剛才所說的「仙家不過山海關」這一說,有很多個版本。

乾隆年間外出打獵偶遇一隻狐仙「討口封」,天子乃九五至尊,這可是莫大的機緣。乾隆心想如果天下精怪動物盡皆成仙,那他江山可就危矣,故此下令東北深山老林的仙家不允許到山海關內部,隻得在山海關外面修行。

另一個說是唐朝年間,千古奇才袁天罡曾經見過胡三太爺的真容,兩人徹夜交談了三天三夜以後定了一個局,最終胡三太爺略輸一籌,故此天下仙家再不過山海關興風作浪。

總之真實版本已經不可追溯,但是到今日為止,真正厲害的仙家都不會跨過山海關而來。就算跨山海關而來,也要準備好各種通關文牒和路引稟報當地城隍社令真君以後,才可入關。並且約法三章,若是跨關而來的仙家道行深厚,不可隨意出手也不許作亂天下,否則便是不顧誓言向整座道門宣戰,人人得而誅之。當然了,能不能打得過那就另說。

所以我師弟一點都不驚慌,首先就是因為蟒盤山道行很深並且跨過了山海關,如果它隨意動手想教訓我們,往小了說是它和我們這些小輩鬥。往大了說就是它和於北遊以及於氏仙府等於向整座道門挑釁。

剛才我師弟掏出來的那張符我認識,正是我茅山老君一脈秘術中的一道請神符,那張符代表了我這一脈的某一位祖師爺。

好傢夥!他竟然藏著那麼多東西!我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會的這些秘術,我們師傅從來沒教過我。想到這裏,我不禁有點失落,畢竟我師弟是親傳徒弟,我就只是個掛名徒弟而已。

於北遊沖著我和我師弟笑了笑說:「世人都說南茅北馬,今天我們能認識都是緣分。尤其是我一下子認識了兩位茅山派的傳人,心中開心,不如就在我這裏喝點清酒,我們好好論論道。」

我正有此意,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活的出馬仙,自然有很多問題想問。我看了一眼我師弟,他也已經放下了戒備,拱了拱手便開始收拾桌子準備喝酒。

這席間,我才知道北遊是北方人並且是大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他不讓我說是哪一個少數民族的,所以就不必提了。他說他以前也不信這些鬼鬼神神的事情,甚至都覺得自己看到的仙家和聽到的聲音都是幻覺,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個棺材店。

因為北遊住在北方,地廣人稀,但是好在他是住在城市裏,所以人口也很多。有這麼一天晚上,北遊出去散步,走著走著便走到了一個沒什麼人的小路上。

北遊這也並不在意,他並不怕黑,所以只是依舊在慢吞吞的散著步。就在這個時候,北遊看到一個瘦弱的中年男子朝著他緩緩走了過來,由於路上太過昏黃,他一開始並沒看清這人的情況。

直到那中年男子走的近了,北遊才發現這人身材有些太過於瘦弱,以至於臉頰都已經凹進去,眼睛附近都是濃濃的黑色。北遊不乏有些擔憂,這人怎麼瘦弱成這個樣子?這是幾天沒吃飯了。北遊出於好心便上前詢問道:「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那中年男子緩緩轉過頭,深深的看了一眼北遊並沒有說話。北遊還以為這人可能是太餓了說不出話來了,便問他說:「您需不需要我去給您買點吃的?」

中年男子還是沒答話,只是眼中閃過一些疑惑和不解的神色,隨後緩緩搖了搖頭便又拖著瘦弱的身軀繼續往前走去。

北遊這個時候大為不解,這人當真奇怪,問他也不答話。於是乎,北遊也不再搭理這人,而是一路小跑著去買了一些食物,等他趕回來的時候卻不見了這個人。

帶著心中的疑惑,北遊隻好散著步回家。他回家的路上要走過好幾個街道以及小巷子,就在一個巷子內,他又看見了那個瘦弱的男人。

棺材鋪!殯葬一條龍!

此時那男子正在和店主商量買大一些的棺材,不要骨灰盒。這可真奇怪,這年頭都火化,哪還有用棺材的?但是那男子堅持買一幅棺材,老闆一看也就不再多言,畢竟顧客最大。那男子點點頭,拿了一疊錢給老闆,隨後便走了出來,剛好和北遊碰了個照面。

北遊也有些呆住了,但是還是把手裏的吃的遞給了這個男子。男子突然愣了一些,露出一個難看詭異的笑容就離開了。

那個時候的北遊,還根本不懂這些事情。

PS:這章知識點有點多哈,於北遊和我的故事也因此而開始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