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開局被李二模擬發現了》第三十一章 我錯信了你!
看著李祐氣的小臉通紅,咬牙切齒的模樣,薛大鼎還以為李祐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

他有些得意又有些自豪,撫著鬍鬚緩緩解釋道。

「臣知殿下聰慧過人,行為舉止常人難以理解,但心懷仁義。」

「臣雖知道,但權萬紀對殿下頗有偏見,而鄭家可能在陛下面前言殿下不利,又怕言官隨意諫言。」

「於是,臣連夜給德妃娘娘寫了信,但思來想去覺得德妃娘娘有心無力。」

「臣思索再三,想著事情鬧得越大便對殿下有利,便又給朝中文武百官寫了信,言明事情因果,讓他們不偏聽偏信。」

「又想著殿下有諸多同窗好友,兄弟姊妹,便又給他們寫了信,希望他們念在同窗之交,能幫殿下美言。」

聽到這,李祐張大了嘴,目瞪口呆的看著薛大鼎。

你腦子裏是不是進水了,怎想的啊!?

我心懷仁義?

差點笑死,要不是造反的事情重大,我真想告訴你,我這在為造反做準備,還準備拉你一起下水。

又聽薛大鼎自得的說道。

「臣讓他們一同給陛下美言,讓陛下從輕處罰殿下。」

「果然不出臣所料,陛下深明大義,暫未處罰,只要殿下改過自新,多行仁德之事,災後陛下定會從輕處罰。」

李祐聽完,更是震驚的無以復加,腦子都懵了。

我把三品刺史給砍了,文武百官都彈劾,鄭家也彈劾,背後還有權萬紀中傷。

然後你說你靠寫信,成功的說服了文武百官在李世民面前美言?

還成功的讓李世民再給了自己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真的合理麽?

這讓李祐整個人都凌亂了,這薛大鼎怎麼都不按套路出牌啊!

看著李祐質疑的目光,薛大鼎滿臉笑容,笑容中帶著一絲得意:「殿下莫要擔憂,這是臣應當做的。」

李祐張了張嘴,氣的連話都說不出,腦子成了一團漿糊。

儘管有無數個不合理,可李世民沒有將他調回長安,還讓李祐繼續駐守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他感覺剛才好不容易自我安慰打氣修復了的心,此刻徹底裂開,正在大出血,真是心痛的無以復加。

李祐大概做夢都想不到李世民會有金手指,隻以為自己被眼前的薛大鼎背刺了。

他緩緩的轉身朝著府衙走去,背影蕭瑟而又孤獨,嘴裏無聲的念著:奸臣背刺,兇狠毒辣,誤我大業,奪我錢財,毀我基業···

事到如今他只能接受,只能想過別的辦法繼續作死。

不過在此之前,他得找個看不到薛大鼎的地方獨自靜靜,不然會被氣死。

正在這時,門外的人傳信使帶來了幾個籮筐,來到了薛大鼎和李祐的面前。

「下官參見殿下,參見薛刺史,這是從長安寄過來的信和禮物」

只見籮筐內的信擺放的整整齊齊,最上面的署名正是陰月娥。

李祐走過去拿起陰月娥的信,又隨手翻開下方的,這個署名居然是李承乾,再往下翻這署名居然是魏徵。

而另外幾個簍子居然裝的是一本本書,貌似是別人寄給李祐的禮物。

李祐不知道薛大鼎和魏徵這些人有什麼交情,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薛大鼎絕不可能和李承乾有交情。

這操作都能行!?

李祐整個人都凌亂了,太離譜了。

一想到這,李祐感覺渾身難受,

面如死灰的傳信使說道:「放進寢宮,我會慢慢的看。」

「是!」傳信使將禮物和信件都放到了李祐的寢院。

望著一堆的信件,李祐嘆了口氣,或許能從信件中發現什麼。

他拆開陰月娥寫的信,滿紙的關切和擔心之意撲面而來,李祐看著這凹凸有致的紙,知道她定是流了不少的淚。

至於萬民傘,名望加身,現在看來是好事,等過些年被李治惦記了,那就成了催命符了,這東西絕不能成功。

造反,必須儘快的提上日程,李祐更加堅定了自己造反的心,

不過,從信中李祐大概推測了事情的發展。

朝會上,言官該諫言還是諫言,該噴還是噴,並沒有因為薛大鼎的信改口。

而之所以李祐沒有被調回長安,是因為李世民擔心他走了,曹州民心會不穩。

想比懲罰李祐,李世民更在乎民心?

這倒是李世民的風格。

李祐思來想去,感覺自己揣摩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祐又拆開了李承乾寫的信。

【吾弟李祐,為兄聽聞你的事,萬分慚愧,隻為兄怪平日裏光顧讀書,不曾管教於你,未盡長兄之責。】

【為兄在父皇面前請言,父皇面色陰沉,為兄大感不妙,望吾弟謹言慎行,莫要做逾越之事。】

【大旱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為兄送你一本註解的《論語》,希望多聽聖人言,莫落下學業。】

【···】

好傢夥,薛大鼎敢寫信,你李承乾就真敢去美言……

不過,李世民臉色很難看?

李祐嘆了口氣,哎,可惜了又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要是自己在李二面前,提出去廣州說不定能成功。

至於學業?論語?開玩笑,我還需要學論語?

難不成這些用籮筐裝的書,都是皇子和同窗好友們送來的?

李祐又拆開了李愔的信。

【吾兄李祐,弟聽聞你的事,本想去見父皇,聽著太子去了,父皇沒有好臉色,便不敢去了。】

【不過兄長殺了那鄭家的人,長安不少人都誇兄長,但也有的說兄長是混世魔王,真是威風十足。弟甚是羨慕,隻恨不能一睹兄長英姿。】

【弟給你一本《孝經》,兄長放心這本《孝經》是弟的,一塵不染。】

李祐看了嘴角直抽搐,把自己的書給我,是為了光明正大的逃學吧!?接下來李祐拆開了魏徵的信件。

【臣聞殿下所作所為,有幾句肺腑之言,望殿下能謹記。】

【上而不驕,高而不危;製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富貴不離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話大概的意思是,讓李祐雖然身居高位,但也要節儉費用,遵循法度,讓自己和百姓融洽相處,要謹慎小心。

這是在委婉的說自己不遵循法度。

而接下來的大部分的言官都沒有太過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都是藉著《論語》或《孝經》等書來表達。

大概覺得和李祐說的多,別人會覺得走的太近,可不回信也怕得罪李祐,況且不是君子所為。

於是大部分的人就找了兩句,不痛不癢的話,順帶送兩本書,這樣既顯得自己是君子。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