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把親姐鍛煉成拳法八級》第九十三章 朝堂之爭
,我把親姐鍛煉成拳法八級

黃州瘟疫得到了及時控制,又有特效藥,許多瀕死的百姓都被救活了。大災之下黃州軍民還能搶收秋糧,挽回了不少損失。更有開明紳士主動發起募捐,短短幾天捐銀十萬餘兩,帶動相鄰村鎮出錢出力,整個黃州都掀起了同舟共濟的熱潮。

黃州巡撫杜大人宣布,官府將會成立善堂和紡織作坊,用以安置無家可歸的婦孺。善堂更會立下碑文,將大力捐獻者的名字刻在上面,受萬民敬仰。

消息傳開,萬民稱頌。捐獻的銀子每天潮水一樣流進流出,換成糧食和冬衣等賑災物資,雇傭民力修繕房屋。

在魚兒溝立起了一座湖陽公主的凋像,雖然不怎麼像,但公主還是很得意。

「佞臣,這個凋像是不是差點兒意思?」湖陽公主舉著錘,擺了個一模一樣的姿勢,「你幫他們修一修。」

「這個我可沒幹過。」

「你照著我來弄!快點兒!」

陸子清化身大螳螂,雙刀一揮,伐祟角的威力太大了,湖陽公主的凋像頭從脖子上飛了起來碎成了渣……

「你是不是想死!」

「對不住對不住!」陸子清趕緊找了一塊從妖窟的洞壁上鑿下來的夜光玉,換了兩把普通的刀,細細地打磨,頭髮絲都凋出來了。

把頭凋鑲到石像肩膀上,這可以了吧?晚上還會發光呢。

湖陽公主很滿意,給本宮把手也換成這種夜光玉的,這才叫玉手。這樣給石像披上鬥篷,插上木頭做的昊天錘,本宮真是栩栩如生……

一封奏摺卻在此時呈上了大周天子的桉頭。

有禦史風聞奏事:「魚山縣令應對不利,致使鄉民造反,瘟疫蔓延至黃州府。」

「黃州府趁機斂財,騙捐銀兩數萬。」

「湖陽公主欺行霸市,為貪官杜玉峰撐腰。且招搖過街,舉止輕佻,有失皇家威儀。據查,騙捐一事都是以公主的名義。」

「上百鄉紳以捐錢為名,實為求朝廷賜匾。黃州府未奏先決,據說也是有公主的首肯。」

「湖陽公主命鄉民為其建立生祠,實乃荒唐可笑!」

這件事很快在朝堂上發酵了,各派官員義正詞嚴,相互指責。

太師派官員破口大罵:「瘟疫橫行,黃州府能這麼快控制,公主殿下功不可沒!太師才幾日不在朝中,怎麼老聽見蝲蝲蛄叫喚!」

「指責公主舉止輕佻,真乃荒唐,公主舉止何處輕佻?說來聽聽啊?」

「公主遊街,命萬民跪拜,又與隨從附耳私語,已是過於親密。然後又私下掀裙,猛踹隨從的……實在是不堪描述!」

「請問公主跟隨從說了些什麼?」

「好像是想要減免災縣的賦稅,實乃僭越!」

「那請問,你又是如何聽到公主與人附耳私語?」

「自有百姓得知。」

「黃州災情沒聽說你們關心,為何公主的一言一行你們這麼在意啊?」

「殿下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皇家的威儀!」

「籲——!」

朝堂上一片轟然,很快炮火引向各地賑災不利,各派官員互揭老底。若陸子清身處朝堂,定會驚訝地發現今天的朝議堪比德雲社封箱相聲大會現場。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直到大周天子身後的帷幕裡傳來一聲清脆的雲板聲,有太監高聲唱道:「皇貴妃駕到!」

百官一起安靜下來。

有禦史挺身而出:「今日廷議,怕是娘娘在場於理不合吧?」

一大群官員齊聲道:「臣等請娘娘迴避。」

皇貴妃就跟沒聽見一樣,於屏風後面挖起耳朵。等朝堂安靜下來,皇貴妃的指尖對著朝堂,櫻唇對著指尖,長長地吹了口氣,彷彿在說,你們不過就是本宮的耳屎罷了。

百官都聽到了這道吹手指聲。

太師派官員氣勢大振,其他官員倍感羞辱。

皇貴妃慵懶問道:「哪位大人說湖陽公主招搖過街,欺行霸市?」

一位禦史挺身而出:「是微臣。」

「那菜市場和糧店是你們家開的?」

「自然不是。」

「不是有黃州巡撫去管,你是黃州府通判啊還是司市令啊?平準署都死哪去了?」

「臣是禦史,風聞奏事是臣的本分。」禦史不卑不亢。

大司農一臉吃屎的表情瞪了禦史一眼,因為平準署和司市令都隸屬於大司農管轄。

皇貴妃又問:「本宮聽著,公主跟牽馬的僕役說了什麼,你們好像都十分清楚的。以後本宮想知道公主做了什麼,是不是問眾卿家比較方便?」

所有的官員一起施禮:「臣等不敢。」

禦史糾正道:「公主當時騎的並不是馬,是一匹老麒麟。微臣奏說此事,只是覺得事關天家顏面……」

「別這樣,動不動的天家顏面。」皇貴妃打斷道,「本宮其實就是想知道,那個跟公主過從甚密的小廝相貌如何?是英武非凡呢,還是溫潤如玉呢?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呢?」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答不出。

禦史臉紅:「奏報未寫,臣不知。」

「難不成奏報只寫了公主失儀?你們指責公主跟人耳鬢廝磨,是這個意思吧?連對方的相貌都不知道?」皇貴妃的語氣十分驚訝,哎呀呀,抓姦不知道男的啥樣,有你們這麼告狀的嗎?

百官面面相覷,男人的邏輯和女人的邏輯正面交鋒,百官完敗。

禦史咬牙硬撐:「臣不敢!只是自百姓口中所收集到的公主言行,已是十分詳細了。百姓自然無從得知那男子的姓名,至於相貌,這不重要。」

皇貴妃道:「本宮覺得很重要。倒是禦史擇婿,應當不以貌取,德性,比較重要。」

百官一陣強憋著的笑聲。皇貴妃太彪悍了,故意把「德行」說成「德性」,禦史還無法發作。

大周天子拿著另一份奏摺,悶頭插了一句:「朕覺得,其實湖陽當街喊的這些話挺好的,對控制災情、安撫民怨有雷厲風行之效。可圈可點,頗有雄風。」

「哦?」有太監將奏摺拿給後面的皇貴妃,皇貴妃輕啟櫻唇,念道,「本宮絕不會置百姓安危於不顧……陛下,這說得多好啊,本宮,本宮,深感欣慰!」

「佞臣斥責公主失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得低頭?」皇貴妃化身嚶嚶怪,「陛下,這不是佞臣,這是千古良臣啊!」

大周天子一唱一和地點起頭:「朕也覺得,此言堪稱言官典範。至於騙捐什麼的,這太扯了,總不能叫黃州府把募捐的銀兩退回去,再找人補上吧?」

「哪補去?本宮可沒錢,自然是誰說騙捐,誰來補上。」皇貴妃跟話家常一樣念叨著,「黃州府募集了十萬兩賑災銀子,鬧著玩呢?聖上允了,黃州府自然就不是騙捐。聖上不允,那才是失信於百姓,天家顏面無存。」

百官一片寂靜,這場由天子和皇貴妃共同上演的雙黃境界太高了,招架不起。

禦史快要爆炸了,再說下去官職就要被人取代了。那個跟公主耳鬢廝磨的小廝,都被說成言官典範了!

「聖上!」禦史伸手摘下帽子,托冠大聲道,「臣的冠可以掉!臣的頭顱也可以掉!但是如今黃州竟到了百姓對公主頂禮膜拜的程度,而太子在民間毫無威望,臣以為,不妥——!」

圖窮匕見,這才是今日真正的目的。

頓時滿朝嘩然。

天子健在,太子派官員要求提高太子在民間的威望,想幹什麼?為改朝換代做準備?

沒有天子的首肯,太子開府建牙之後也只能低調行事,不敢在民間有半分威望,否則就會有謀朝篡位的嫌疑。扶植太子的事情原本也不急,畢竟當今天子春秋鼎盛。但是忽然間天下大亂,湖陽公主又那麼高調,第一次下山就辦大事,太子派官員自然就有點兒接受不了。

大周天子「嗯」了一聲,似乎接受了禦史的諫言,在仔細考慮。

如果公主可以毫無忌諱地在民間大展拳腳,威加宇內,太子卻被壓得那麼低,似乎是不太合適。百官今天想要爭的,就是這麼回事,太子乃是國之儲君,在民間威望還不如公主,像話嗎?或許是應該給他一些權力的時候了。

禦史見目的已經達到,是時候退一步了,於是進一步進言:「公主年幼,言行稍有不慎,也是常情。公主在黃州賑災中的功績,微臣同樣肯定。只是黃州府有意蠱惑,安排百姓大搞排場,一味的阿諛奉承,其心可誅!」

退一步,肯定公主的功績。公主飄了,但這是由於黃州巡撫阿諛逢迎,公主只是犯了年輕的錯而已。把罪名推給太師派,完美。

吏部侍郎卓大人跳出來得比禮部官員還快:「臣有異議!」

「卿家請講。」

「自古未有公主賑災!湖陽公主恰逢其會,黃州府沒有可供參考的儀典!當時黃州巡撫杜玉峰已經鏖戰多日,根本無暇顧及微末枝節,百姓又怎麼能搞清參拜公主的禮節?因此本官認為,黃州府所發生的一切都情有可原。」

「嗯。」大周天子覺得差不多了,大家各退一步吧。

皇貴妃看著奏報,忽然抓住了這個話頭:「百姓是怎麼喊的?怎麼就於理不合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