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十連召喚然後打爆諸天》第219章 選妃立後之要求
緊接著,商鞅踏步出列。

他乃是法家出身,主張以法治國的同時,心中也有一柄公道的秤。

目下,大商王朝新立。

他也知道,大換血勢在必行。

蕭何的方法,雖多少有點操之過急,或有治標不治本之理。

但,也已經是當下不是辦法的辦法。

他也不想去否定。

他所言,很簡單,就是給各地官員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派出專人去對他們進行調查考核。

若能通過調查考核,則可由吏部考量之後,重新任用。

也能適當的彌補先前大換血的一些隱患。

畢竟。

若是當真一點機會也不給各地官員,難免他們會抱團抵製大換血。

就會使得大換血的進程被拖緩。

如像商鞅這般安排,則可分化瓦解各地官員的抵製之心。

讓他們抱有一線希望,不至於劍走偏鋒。

當然了,若當真有人不知好歹。

武戰,以及三省六部的主官們,會讓他們知道,何謂商劍染血。

「可。」

「商鞅,如何考察各地官員,派遣何人去考察,一系列的任務,便交予你去執行吧。」

「除此之外,大商新立,有關大夏的舊製,你研究一下,該廢就廢,你得為我大商立下一套新法。」

深深地凝視了一眼商鞅,武戰此言。

不單單是將考核各地官員的大權交給了商鞅。

後邊一句話才是重中之重。

這是明確告訴商鞅,以及三省六部的官員。

武戰要讓商鞅進行變法了。

而事實上,武戰的考量也是很正確的。

現今。

大商王朝新立,商鞅及時變法,都可得心應手許多。

若不然,待得大商立朝時日一久,未來武戰再讓商鞅主持變法,那難度必定呈幾何倍上升。

也定然會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現今開啟變法,一則能讓大商快速變得強盛起來。

二則,無論是代價還是難度,都是最低狀態。

「商鞅多謝陛下厚愛。」

武戰此言落下,商鞅大喜。

本就為武戰封為尚書令,執掌六部要事,可謂三省六部之中,職權最大者。

然,此刻,武戰又是將變法大權交託於他。

他的心中,又豈能不喜,豈能不為之感激涕零?

「諸位,朕的意思,你們都應該聽明白了吧?」

「事關變法,朕不在時,商鞅為重,諸位需竭盡全力,輔助商鞅。」

武戰對著商鞅略微點頭之後。

便又是將眸光掃向了蕭何等人。

言語之間,盡顯武戰對於變法的決心之大。

眾臣感受到武戰的心思,紛紛拱手應喏道:「臣等定然竭力輔助商鞅大人,為變法盡全力。」

實際上,變法之事,與蕭何、賈詡、長孫無忌、狄仁傑、於謙、張儀六人,也並無任何利益衝突。

甚至,變法強國,大商強,就意味著他們也能跟著水漲船高。

他們支持變法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反對呢?

伊安、諸葛元平,他們身為大夏舊臣。

心中也只能嘆息不止。

他們都知道,變法,必然會比大換血更加徹底的改變大商王朝的格局。

屆時,他們這些大夏舊臣,就更加沒有資格在大商王朝內部橫行了。

變法一起,可以預想到,他們這些舊時代之人的利益,必定會大幅縮水。

不過。

到得此時,大商王朝執掌天下。

他們除非想死,否則,就必然不敢亂來。

心下即便有那麼一點不甘,也只能明智的選擇無條件支持變法。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他們提前知道變法消息。

待回府之後,倒是可以提前布局,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殊不知,這既是武戰對他們的考驗,也是武戰給他們的一個機會。

只要他們順應大勢,配合商鞅變法。

則他們在大商王朝的地位依舊。

武戰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去動他們。

可若是伊安、諸葛元平,但凡有一個敢為了一己私利,阻撓商鞅變法。

那時,就休要怪武戰心狠手辣了。

「很好,諸位愛卿眾志成城,朕相信,未來的大商王朝,也定然會在諸位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

武戰說著。

還意味深長的瞥了眼伊安、諸葛元平二人。

令得二人沒來由的心中一突,趕忙低垂著頭顱,久久不敢抬頭。

「陛下,微臣覺得,大換血之後,弊端也會很嚴重。」

「畢竟,由大商軍內選出的官員,在政務能力上,必然有所不足。」

「故,微臣建議陛下,儘快開啟科舉,以科舉選才,到時候,可配合商鞅大人考核各地官員的結果,來再對能力不足的官員,進行替換,讓整個大商王朝各地官員,徹徹底底的煥然一新。」

商鞅變法話題告終。

長孫無忌再度就大換血一事,提出了屬於自己的意見。

先前蕭何、商鞅的提議,他都不反對。

他所提科舉,實乃是對蕭何、商鞅二人謀劃的補充。

也將能為此,正如他所言一般,徹底填補上大換血的空缺。

讓大商王朝各地官員盡善盡美,不至於有什麼明顯的欠缺之處。

「科舉。」

武戰聞言,眸光登時一亮。

先前,他在北方三道曾發布過求賢令,效果也是出乎他意料的好。

眼下,他坐擁大商天下。

若頒布科舉製,恐怕,收穫要遠比先前的求賢令要大得多。

反倒是伊安、諸葛元平兩人,聽聞科舉,又是一愣。

他們甚至都不明白,科舉是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大夏王朝,以及周遭各大王朝,都是用得徵辟製與察舉製。

此二者制度之下,無疑,天下百姓,難有出頭之日。

能入朝為官者,幾乎都是出自於世家大族。

即便是一個芝麻大點的小官,也得通過世家關係,層層巴結,才能得到。

官位也根本不是普通百姓所能覷視的。

本能的,伊安、諸葛元平二人對視一眼,都覺得,極可能,這科舉又將超乎他們的想象。

「好,長孫無忌,科舉由你提出,那第一任科舉就由你來主辦。」

「三省六部都需積極配合於你,若遇難題,你可直接請命於朕,朕替你解決。」

武戰對於科舉的支持力度,也是相當之大。

這一幕,落在伊安、諸葛元平二人眼中,登時間,二人便是心中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