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西遊:開局錯把李二當親爹》第一百二十九章 重新找到靠山的長孫無忌
長安,長孫府。

黑蓮徐徐浮現在空中,放出一片烏光。

跟著。

無天現出身形,端坐在床榻之上,面朝西邊方向,笑上一笑。

「已經察覺了嗎?

不過,那又如何……」

他表現得雲淡風輕,不以為意,隨他一道現出的黑袍可是不行,緊張問道。

「無天尊者,是佛門發現了我們的計劃嗎。」

黑袍本身法力就足夠高強,又拜入無天門下多年。

三界當中,戰力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沒有幾個。

但是哪怕他對自己,主要是跟隨的無天有著無比的自信。

在面對佛門這等龐然大物時,黑袍仍是不敢小覷。

更何況,無天沉寂千年萬年,視線又怎麼可能僅僅放在小小的靈山。

天界、地仙界,還有冥界,他要一一攻破。

舉世皆敵。

擺擺手,把黑袍的話截回去,無天微微低頭,看著跪拜在自己面前的長孫無忌道。

「我這兩天默運元神,發現你們的那個定遠王很有些意思啊,居然連我都不能推算清楚他的來歷。

你對他知道什麼,一五一十地說給我聽聽……」

說起來,無天與長孫無忌聯繫上,也要多虧李修道。

因為李修道攪出的那些事情,長孫無忌被李二不喜,也不再相信對自己不聞不問的觀音菩薩和佛門。

偏巧。

無天與黑袍這時候因為李修道從黑暗之淵中脫困出來。

雖然三界之涯與大唐相距何止百萬裡,但對於無天和黑袍的神通來說,又算得了什麼。

饒是兩人沒有刻意加快速度,而是一面前行,一面放出神識搜集信息情報。

但攏共也不過花費了六七天時間而已。

佛門法力與道家截然不同。

道門更加擅長驅禦天地萬物元氣,佛門則是對人心、念力格外敏感,體察入微。

長孫無忌與佛門本就有著極深的淵源。

現在,孤立無援的他情緒波動又大,正是心魔滋生的階段。

無天方一進城,就感知到了他的存在。

然後……

就是一拍即合了。

無天雖然法力無邊,三界當中少有人及。

但他也知道,想要真正統領三界,單靠法力神通可是不行的。

在被逐出佛門之前,身為緊那羅菩薩的他,可是為佛門在西牛賀州傳教立下了大功。

為人處事,遠比手下那些殘暴嗜殺的妖怪強出百倍。

一眼就看得出來長孫無忌,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種人。

至於長孫無忌,就更不會拒絕了。

在見黑袍稍微顯露了幾手法術後,本就為家族前程擔心的他,立刻就作出決定,改換了靠山。

他可是公認的老狐狸。

在親自見過與聽說了那些光怪陸離的事情後,哪裡不清楚……

時代已經徹底變了。

從前,凡人與修行者,神仙之間,有著一條清晰的界限。

彼此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

就算與他們沒有往來,也沒有太大可惜。

但在李修道悍然出世之後,一切可就大不相同了。

人仙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

現在……

菩薩、羅漢與神仙,居然要站在大唐這裡對外用兵了。

這等魔幻的一幕,是之前的長孫無忌,怎麼也無法想象得到的。

他雖然年紀老了一些,但心思可不遲鈍。

立刻就意識到,天下將有大變,如果沒有個強力靠山的話。

自家恐怕真得難以存在。

是以哪怕黑袍不像是什麼好人,長孫無忌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來了。

現在聽到李修道居然引起了無天的興趣,長孫無忌心思立刻複雜起來。

如果無天覺得李修道那裡更有投資價值,自己不就徹底完了。

也幸虧,無天言語中毫不掩飾對靈山、對天庭的鄙視,與拉攏佛門、天庭為己所用的李修道,全然不是一路人。

「無天尊者應該知道,李修道他之前一直流落民間。

恐怕除去皇帝李二外,再沒人知道他之前到底在哪裡……」

定定心神,長孫無忌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出。

面對無天,他自然不敢說謊隱瞞,但是將話題稍作引導還是可以的。

不提佛門與無天在那裡隔空算計,李修道已經完全投入了自己的角色當中。

他這一修行,就是足足大半個月的光陰。

雖然除去個天策大將軍外,還未有任何實職。

但積壓的事務與邀請,還是幾乎早堆成山。

饒是如此,他也沒有落下這一場辯法……

既然從小白龍敖烈那裡聽說了法海與陳玄奘早辯經論法,李修道自然不會錯過。

當即動身,前往辯經大會。

得賴於當初在全長安官民的面前,接下武德星君那一刀。

李修道雖然近一個月都沒現身,但是這些天來,他的名氣卻是不減反增,畫像傳遍整個長安,幾乎人手一張。

又有天策上將軍的光環加持。

哪怕他沒有換上親王應有的服飾,帶齊儀仗,但是負責辯法大會的官員兵丁還是一眼就將他認了出來。

立刻就要停下手上動作,向他施禮。

李修道搖搖頭,法力一放,將這些人動作連帶著聲音一併定住,然後轉身看向辯經場。

側耳傾聽片刻,李修道不禁暗暗點頭。

「果然不愧是金蟬子轉世,即便沒有覺悟任何一門小神通,依然不凡。」

佛門神通與道家修行迥異。

道門修鍊元神,是從蘊養真氣開始。

第一步真氣初生,宛若胎動,之後逐漸積蓄雄厚,打通周身竅穴,經脈。

再打通天地之橋,魂與氣合,由後天至先天,真正踏上修行之路。

之後凝煞、煉罡、成丹,鑄就元神,自不必提。

佛門開頭,卻沒有這呢按部就班的步驟。

九識修行,眼耳鼻舌是一重,然後身、意等又均是一層。

前面四識,根據個人機緣稟賦,開啟領悟的步驟各不相同,以後再開身意二識,最後修成羅漢金身。

這是道行法力的修法。

至於對敵護身的神通,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佛門標誌性的,便是一百零八項小神通。

萬千佛法,在鑄就金身之前,能夠修成的攏共就只有這麼一百零八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